裁员,是一个非常敏感的话题,我也尽量含蓄一点,否则很容易被定义为“制造社会负面情绪”,被删文。
可有些“真话”就是那么难听,你越早知道越早醒悟,就越不容易“上头”,就越不容易“措手不及”。
先说个极端的“结论”吧。
只要你打工,最后的“结局”一定是被裁。
99%的打工人都是这样的“结局”。
为何?
因为企业的核心价值就是“商业利益最大化”,某一日,比你更便宜比你更有业绩的人出现了,公司肯定会淘汰你用新人。
不是老板有没有良心的问题,是“市场竞争”使然。
他不淘汰你,就会因为背负了太多的“社会责任”和“社会包袱”而被竞争对手淘汰。
我们大部分企业是没有办法和其它发达国家一样搞“终身雇佣制”的,那样意味着“沉重”的企业负担。
这也是为何很多企业都不愿意招35岁以上员工的核心原因。
前几天还看到一个新闻,有个员工在一个企业打工快30年了,即将可以“退休”拿退休金之际,突然被裁了。
企业被骂的狗血喷头。
但辞退的决策依然不改,哪怕一次性给很多赔偿,也不愿意背负接下来那么沉重的“负担”。
很多“打工人”看到这里应该“心都凉了”,因为所谓的契约和承诺,在现实面前被撕得粉碎。
说好的“一家人”呢?
榨干了我的青春就不管我了,太不道德了!
你去知乎还有很多平台,有无数这样的“抱怨”,可并不影响很多所谓的大厂该裁员就裁员,一点也不“动感情”。
打工人,还是越早明白这个“早晚被裁”的道理越好,哪怕你老板曾和你称兄道弟。
最近,不仅业绩突出的拼多多还有字节跳动在裁员,连一直把快递员都当作“兄弟”的刘强东也发话了:
谁如果一直不出业绩,也没有拼搏精神,谁就不是我兄弟。
你看,最终还得业绩说话,你得对公司有贡献,否则即使你是“兄弟”也得被淘汰。
站在东哥立场,这么做无可厚非,毕竟京东也要增长也要面对拼多多等竞争,他不“优胜劣汰”,京东就会被“优胜劣汰”。
这个市场就像一个超大型的“内卷机器”,很多打工人“前仆后继”,在残酷的内卷中,像耗材一样被消耗掉了。
专业?青春?贡献?
稍有不慎就一夜清零。
打工人,在一个企业很难有“沉淀”,除非你是股东,否则当你的时间、技能无法为企业做“贡献”之时,就是被淘汰之时。
咱们的董大姐说的更残忍:
35还找不到工作或被淘汰就去创业!
哎,何不食肉糜?
创业哪里适合大部分人打工人?!
谁不想创业做老板?
可得有做老板的魄力和能力,甚至机会啊?
可以预测,未来,会越来越多的高龄打工人被裁员后没有任何收入且一蹶不振。
退休金?
那是没有的。
社保?
那是还需继续交且还不到时间领取的。
曾几何时,我们赖以高速发展的“低成本劳动力”就要被抛弃了,没有国外的工会帮我们争取权益,每个人都是弱小的个体。
打工人的一生,就像蜡烛,燃烧了自己照亮了别人后,自己却要“风烛残年”。
目前,大部分打工人的命运无解。
要么是体制内事业编不愁退休问题;
要么高龄再出发去做个小生意;
要么尽早有个能赚钱的副业。
把自己的一生寄托在你打工的企业是靠不住的,被裁,几乎是所有打工人的“宿命”。
每个打工人,最后能依靠的还得是“自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