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栏名称: 全媒派
腾讯新闻全媒体交流平台,提供行业动态、专业报告、沙龙活动等各类媒体资讯。
目录
相关文章推荐
澎湃新闻  ·  南开大学讣告:沉痛悼念叶嘉莹先生 ·  2 天前  
澎湃新闻  ·  赢了!王楚钦横扫张本智和,再夺男单冠军 ·  3 天前  
深网腾讯新闻  ·  「Kimi杨植麟仲裁案」水下故事全揭秘 ·  4 天前  
51好读  ›  专栏  ›  全媒派

便只顾风雨兼程:九寨沟震后一月,致敬守护专业主义的新闻人

全媒派  · 公众号  · 社会  · 2017-09-08 09:35

正文

“这里有世界上最美的风景,也有被地震雕刻出来的表情。”震后一个月,九寨沟正以肉眼可见的速度自愈。灾难的影子会很快悄然无踪,但有些故事却值得被铭记。


2017年8月8日21时19分,震级达7.0的九寨沟,余震总数4798个。


地震之后,“我在现场”式的原创报道变得尤为珍贵。新闻媒体起身而行,深入灾难中心区域,第一时间传递出最新情况。生命至上,刻不容缓,报道军团或集结奋战在灾区一线,或在后方待命加班。



震后3小时,全国80余家核心媒体在腾讯新闻企鹅号响应,在传播窗口期内最大限度地还原了新闻现场;截至8月16日,腾讯新闻共刊出4262篇报道,累计阅读量2.63亿,评论数超34万


此次联合报道如同一场练兵,也让专业媒体探索出了一条“联合出品+独家定制”合作路径,腾讯新闻回溯报道运营全过程,依据实时数据,从出稿速度、关注度、影响力、网友互动等维度回望,聚焦呈现在灾难面前新闻媒体的角色与使命,并借此机会向在九寨沟地震报道中坚守发力的媒体及媒体人致敬。


向“秒速”反应的媒体致敬


8月8日21时19分,中国地震台网率先发布6.5级左右地震的消息,随后发布正式测定震级——7.0级。



地震发生时刻,在很大程度上斩断了与外界联通的渠道,新闻现场成为第一位诉求,外界迫切想知道震中一切情况。是他们第一时间起身而行,为网友传递出震中的真实情况,与时间展开了激烈竞速。


震后3小时内,四川在线等20家媒体共发文154篇,读者无法到达的地方,这些媒体先行触达,外界无法第一时间获取的消息,它们在争分夺秒地报道、挖掘。



四川发布共发布31篇文章,中国新闻网发布30篇报道,率先输出前线官方消息,在震级、余震、救援信息等方面成为各家媒体报道的核心信源。四川在线充分发挥区域媒体的地缘优势,包括景区当天接待游客数量、机场航班信息、交通状况及应急电话公开等一手消息,在信息匮乏的前期提供了充足的“弹药”支援。



成都商报封面新闻以每小时发布4篇报道的速度更新,前线记者发掘震中周边地区速度救援故事,对现场进行广角呈现;微阿坝刚经历茂县垮塌事件不久,在企鹅平台成长迅速,跟进多条有影响力的报道,带来医院等地的珍贵视频。

 

如何让新闻信息最快到达用户,考验的是一家媒体的整体突发策略,在此次地震报道中,各家核心媒体集结力量,速效联动,为重大突发报道提供了新的范式与经验。


向恪守品质的媒体致敬


媒体作为提供专业资讯的服务者,其报道阅读量不仅体现了受众关注度,也是读者对内容品质反馈的最直观数据。地震发生后的一周内,全国80余家核心媒体及自媒体企鹅号全力报道,图片、文章总阅读量达2.63亿



封面新闻共发布105篇报道,总阅读量破2500万,四川在线成都商报总阅读量达千万量级。封面首发震区首份高清灾情侦察影像图,成为外界清晰了解震区情况的突破口。地震初期,大量同质化信息堆积,封面新闻着力于“新闻侧写”,呈现了大量震撼人心的地震“面孔”,关照到灾情中的平凡个体。


正如剥洋葱写的那样:这里有世界上最美的风景,也有被地震雕刻出来的表情。


白天,新娘穿着婚纱,看饱了九寨沟的美景,五花海氤氲着各种色彩,鹅黄、墨绿、深蓝、藏青,斑驳迷离,“一切都很正常”。


夜晚21时19分,大地摇晃,地震砸碎了白天的安宁——老房子直接塌了......在剥洋葱这篇《九寨沟生死故事》中,震动隔着屏幕传递了出来,直抵人心。


媒体不仅仅追求更广的受众群、更多的关注度和阅读量,榜单上这些熟悉的名字再次证明恪守品质的意义,媒体人不只是信息整合的熟练工,更能提供专业价值,这些价值往往表现为独家内容、深度、完整、独特视角和呈现形式,有品质的内容永远值得最好的传播。


向守护真相的媒体致敬


真相,难以获得

真相,隐而未见

真相,值得我们去捍卫

真相,需要我们站出来因为,

如今,真相前所未有的重要


纽约时报的《Truth》对真相给出了形形色色的定义,而守护真相没有捷径可言。谣言是灾难性突发事件最危险的敌人,它们跟随网络传播的速度扩散,可能被无限放大。面对密集灾难突发,如何保证快速反应同时坚守住媒体的全面客观?


在这次九寨沟地震报道中,先谣言再辟谣的怪圈被打破,四川日报等20家媒体共发布71篇辟谣、正能量的报道,新闻事实跑赢了谣言。



媒体成为“谣言过滤器”,企鹅号川报观察发布辟谣、正能量的报道共12篇,冷静理智又不失温情,让谣言在事实中终结。【放心了!九寨沟6万人完成大转移,27名重伤员转到成绵两地】一文让不少人悬着的心渐渐放下。


灾情发生后,围绕地震预警、次生灾害、自救救人、汶川地震与九寨沟地震之间是否有关联等问题,四川日报严守灾难报道守则,以权威来源作为主要载体,【四川地震局:九寨沟地震与汶川地震无关】一文以权威声音有力击退了无科学根据的言论;【直击九寨沟震后一夜】着力还原第一现场,降低了可能出现的谣言等负效应。


8月9日,新华社开启对灾区现场直播,联合腾讯新闻多渠道推送四川地震救援现场,在回应网友对灾情关切的同时,也有效避免不实局部信息造成的舆情恐慌。


从辟谣和科普两个维度切入,媒体反复核实网传图片真实性,对网上刚冒出苗头的“地震前有异象”“地震云预测”等谣言,迅速组稿驳斥,阅读量高达百万。新京报用快评准确概括了此次报道的亮点——在后真相时代,九寨沟地震谣言没有跑赢事实。


向专注互动的媒体致敬


“我在西安,震感明显!”

“我在兰州,有震感”

“四川各地的朋友在评论里打个卡,报个平安”


地震发生后,各地网友纷纷在新闻评论中反馈灾情、报坐标报平安,腾讯新闻此次地震报道共收获34万条热评。



各家媒体除了回应全国读者关切外,也在与读者互动方面发力,四川区域媒体表现突出:封面新闻、四川在线、成都商报累计评论均超4万,“UGC变身新闻”的操作,让用户成为新闻故事的当事人和讲述者,与全国各地的读者建立起了情感上的联结。


一向拥有互动基因的新闻哥,在文中还为网友推荐地震预警应用程序,虽然它不能提前预测地震,但在地震前10秒会发出警报,受到网友好评。



在这次地震中,九寨沟的两千多名导游是最先参与救援的主力。疏散游客、安排饮食住宿、抢救伤者…...随处可以见到他们摇着小旗的身影。他们也是现场亲历者,在评论中留下了许多感人的故事。


向镜头记录者致敬


百年之前,同样是在8月,法国人达盖尔发明了“银版摄影术”,世界上第一台具有商业价值的可携式木箱照相机诞生,人类有了除绘画外保存视觉图象的新方式。数百年间,透过镜头,我们见证了无数历史的沉浮。



这一次,媒体镜头聚焦九寨沟。我们视频直击九寨沟地震现场,独家连线地震亲历者讲述惊魂一刻,视频总播放量超1800万。山石滚落、道阻且长,转移伤员途中的种种惊险与考验延伸到了镜头之外。


看四川以俯视的视角,航拍震后九寨沟观光车停车场,昔日车来车往、人声鼎沸的地方,如今一片沉寂,只剩下密密麻麻停放着的大巴车。摄影师以克制独特的视角,冷静地用镜头讲述了无声的故事,但意味足够深长,单篇阅读量高达268万。


透过记录者们的镜头,我们更真切感受重到突发事件的新闻现场;透过镜头,我们看到生命的脆弱无奈;透过镜头,我们见证救援成功的悲喜交织。一张照片就是一个故事,一段视频就是一段历史。镜头记录者们始终在做这样一件事——用影像讲述故事,让图片衍生价值。


当经历震痛的土地睡去,仍然有人在与灾难博弈,奔波忙碌,新闻媒体人便是其中一员。



腾讯新闻特别感谢“怀谦卑之心,任艰难之事”的媒体及媒体人:


感谢你们深入现场,用镜头凝固坚韧;

感谢你们快速响应,用理性还原碎片;

感谢你们守护真相,用事实跑赢谣言;


我们怀揣着对生命和事实的敬畏,不吝最真诚的致意,向您,向新闻的忠实记录者致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