俞敏洪一直说人生就是个作茧自缚的过程,哪怕一路成功,也是个被名利层层绑架的过程。谁能勇于咬破自己的茧,化蛹为蝶谁就历害了,简直不能同意更多。
首先,我们大多数情况下意识不到自己的茧,更其次不要说如何勇敢的突破它。
大数据时代的个人信息茧房越发变本加厉,每个APP都会通过算法给你精准推送投其所好的内容,久而久之你都看不到其他信息,个人的信息量是大了,但世界却是更小了。
《智人之上》我看了以后,觉得作者担心不无道理。算法未来看起来要只手遮天,而我们普通人类有什么胜算?我们其实根本不需要那么多信息,反而被数据霸权控住了,以后可能连审诉都无门,一切都是来源于背后算法看似客观的裁量,不容纠错。即使物理上你俩在一起,面对着不同的信息屏,你的世界和他的世界会进一步割裂,甚至全然不同。
但更多的茧是自己形成的执念。
比如妈妈辈的人常常不敢穿特别粉嫩鲜艳的衣服,因为她们觉得穿不出去。思想包袱一重,怕被别人说自己为老不尊,其实就是自己不能接受自己穿成那样。外面也没有别人,只有自己。其他事也多数和不敢穿衣一样,自己不敢做,理由呢,多数是自己的臆想。
即便意识到了那只是一层茧,仍然需要勇气站起来。勇气之所以是最可贵的人类品质之一,因为勇气的内核是恐惧,你要打破自己的恐惧去做才是勇气。如果你原来就不怕,勇气就无从谈起。
经典的贝克哈德改变公式总结说,只有对当下的不满、对未来愿景和第一步尝试同时存在,其乘积大于改变的阻力,改变才会发生。
第一步有时就受困于自我的观念,是它把外在的可能性锁死了。破除掉自限性观念,拥有开放性就会发现没有什么是阻碍。60 岁倪夏莲征战国际乒坛,特鲁迪首度穿越英吉利海峡,JK 罗琳在贫困与嗷嗷待哺的婴儿夹击下写出哈利波特的魔法石。难的其实也不是第一步,而始终都是那个愿景,你究竟有多么想?愿景就是对抗现实,穿越现实的心。
所谓人在事上磨。不历经那个需要勇气的事,就磨炼不出来。磨事就是磨心,去掉妄念和矫情,对自己越来越诚实和坦然,让外在与内在世界相互照见,此生得以绽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