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文末“阅读原文”,一键预约理财师
来 源 | 远川投资评论(
ID
:caituandzd)
作 者 | 胡一帆 储松竹
近10年业绩优秀的基金经理有两类极端,一类是在过去两年炙手可热的牛市中,呼风唤雨的明星基金经理;另一类则是在极端风格里,不受待见的深度价值坚守者。这两种极端的情形占据了年初基金圈舆论的C位。
然而还有一种“中间型”基金常常被市场忽视,这类基金同样有着良好的长期业绩,但规模似乎一直在“原地踏步”,国富基金的赵晓东便是这一类型。
Choice数据显示,赵晓东管理的国富中小盘今年一季度收益12.34%,在同类基金中排名前2.7%。过去十年中,年化回报超过16%,在同时期发行的股票类基金中,排名第五。然而尽管表现出众,但这只产品的规模至今却只有36亿,不及热门基金的一个零头。
究其原因,国富中小盘去年涨幅53.76%的收益,虽然大幅跑赢指数,但排名却未进入同类基金的前20%。加上国海富兰克林平台在全市场中的规模并不领先,知名度自然略显不足。
长期优秀的业绩和始终上不去的规模构成了一种反差,这位基金经理究竟有没有被低估?他有着什么样的经历,是否值得基民托付投资的重任?带着这些疑问,本文从“业绩、理念、问题”三个视角,全方位解读这位不为人知的基金经理——赵晓东。
赵晓东现任国海富兰克林基金的权益投资总监,有着17年证券从业经验,11年基金管理经验,曾经在业内拿奖拿到手软,妥妥的业内优等生。
当然,经验和奖项并不能完全说明赵晓东的实力。评判一位基金经理的业绩水平,通常需要考量三个方面:其一是用“长期年化收益”定位其长期业绩水平;其二则是观察过去每一年的业绩表现,评判他在市场风格处于“逆风期”时体系的稳健性;其三是用极端市场下的“最大回撤”,考量其风险控制水平。
Choice数据显示,截止至2021年4月,赵晓东管理时间最长的国富中小盘股票任职时期已超过10年,累计收益达400.78%,复合年化收益率约16.52%,在610只同类基金中排行第五,剩余的两只基金也都获得了不错的长期回报率。
同时,如果细看赵晓东过去每一年的业绩会发现:过去9年,只有在早期的2013、2014年跑输了沪深300指数,名次相对靠后,其他年份都跑赢了指数,业绩排名也维持在“中上游”的水平。
进一步结合市场风格来看,赵晓东每年的收益呈现出一个特点:熊市跌得比指数少,排名靠前(2018、2016年);牛市能跑赢指数,但排名稍显落后(2020、2019年),整体并没有出现明显的风格“逆风期”。投资是一轮长跑,短期的领先并非是最重要的,谁能跑得更持久、更安稳地抵达终点,才是更有意义的事。
赵晓东在极端市场下控制回撤的能力也在不断提高。在2015-2016年股灾期间,他回撤控制得并不好。2015年最大回撤曾在一个月内超过40%。这种回撤程度在堪比短期内奥迪变奥拓,惊险刺激,让人冒一身冷汗。
但之后几年他的“风控能力”有了明显的进步,比如,2018年大熊市最大回撤仅20%出头,去年疫情期间最大回撤在15%左右,两次均小于沪深300的最大回撤。
综合来看,赵晓东每年的业绩表现较为稳定,属于“流水不争先,只争滔滔不绝”的投资选手。每年的收益排名看似比较普通,但长期的复利回报还算不错,那么,他是如何做投资的?
2013-2015年,创业板指数经历了一轮6倍的大牛市,而国富中小盘在这三年的涨幅连一倍都还不到,表现不尽如人意,有种“别人牛市吃肉,我只喝到汤”的感觉,酷似当前“价值一哥”曹名长的悲壮。实际上,这期间的赵晓东经历了两次大的进化。
第一次是组合配置的进化,从早期集中化的行业配置到均衡分散化的投资。
2013年,赵晓东认为当时白酒整体估值很低,因此配置了很多仓位。然而那一年正好市场向新经济转型,白酒因为之前高库存和反腐,表现不太好。最终2013年业绩亏损8%,跑输沪深300[2]。
上图显示,2013年赵晓东的前十大重仓股中,有超过70%的比例是食品饮料板块(对应白酒股)。那年的经历让赵晓东有了很大的启发,他不再做单一行业的重仓配置,而是转为个股选择为主的配置模式。并且,单只个股的投资比例通常不超过7%,前十大重仓股的合计占比在50%左右,
单一行业的配比逐步趋向于均衡化。
第二次则是进化出以“安全边际”为核心的投资理念。
赵晓东2015年买过一些有“壳价值”的股票,当时认为一些小市值公司,虽然主营业务经营得很差,但因为退市制度不完善,有一定概率被想要快速上市的公司选中,获得价值重估的机会。但是2016年政策转向,“壳价值”破灭,他又被市场教育了一下[2]。
在这次挫败后,赵晓东做了系统性的思考,制定了投资中需要坚持的两大原则:
1. 独立思考,不因短期的市场诱惑进行投机性交易。
2. 保持韧性,持股逻辑没发生变化,就要坚定持股。
这两大原则构成了他投资理念的基石。以“安全边际”为核心的选股理念,精选个股,左侧买入,长期持有等待价值兑现后的卖出。
其中的核心是要精选个股,赵晓东独创了一套“五维选股法”
,里面最为重要的是管理层、商业模式、估值三个维度,分别从长期、中期、短期为投资提供了保护[1]。
具体而言,对管理层的识别要求公司管理层具备较强的战略眼光,执行力强;对商业模式的识别则要求公司竞争力强、壁垒深,空间大;而对估值的识别,需要将公司的估值与自由现金流、净资产收益率相结合,选出有效估值足够便宜的公司[1]。
此外,赵晓东也会从“业务可持续性”、“财务稳健度”两个维度,进一步展开对公司潜在风险的识别。
《国海富兰克林赵晓东:多维度看投资的安全边际》
不难发现,五维选股是从“安全边际”的角度出发,深挖内在价值高于市场定价的好公司,这种选股理念也反映在了他的持仓上。纵观他过去的前十大重仓股,最大特点便是估值便宜。同时,这两年火爆的半导体、新能源、白酒股很少出现在其中。
两次进化让赵晓东逐渐成为了一个投资理念更成熟的基金经理:做更均衡的行业配置,把对“安全边际”的理解深入到选股系统,聚焦有投资价值的便宜公司。完成蜕变的赵晓东愈发炉火纯青,而投资者对他也还有更多期待。
赵晓东从不讳言自己的投资偏保守。
从赵晓东过往的持仓品种来看,选股更偏向短期估值的“安全边际”,可能会错过一些短期估值不便宜的优质赛道股。他在访谈中曾表示,自己从未买过新能源汽车概念股,因为在开始阶段可能只是概念炒作,竞争非常激烈,找龙头很难,他会等行业格局清晰时再介入[3]。
这种注重“安全边际”的投资理念本身并没有错,“低估值”确实能给予投资组合短期的保护。但也正因为如此,造成了赵晓东的产品在牛市中跑输市场主流基金,投资组合的进攻能力显得有些不足。
此外他的选股似乎也有瑕疵。
比如,2016年第二大重仓股神雾环保后来惨遭退市。后来持仓股中陆续出现过一些争议较大的公司。这可能与他持仓较为分散的特性有关,这种广撒网式的行业覆盖模式,可能难以深度研究清楚每家公司的基本面,从而导致持仓股有时表现差强人意。
一个优秀的基金经理,需要在投资中不断进化迭代自己,用更好的投资认知去获得更好的长期业绩。正如张坤在年报中所提到的:“投资的过程并没有任何捷径,无法一蹴而就,认知水平是由过往所有的思考、实践和经验积累决定的。”
总结一下,赵晓东作为一位市场上的投资老将,长期业绩做得可圈可点。在比拼相对收益的公募界,他能遵循“安全边际”的投资理念,不追热门股,保持做绝对收益的思维,这其实是颇为难得的。期待赵晓东能继续进化迭代选股体系,将长期回报从“优秀”带入“卓越” 的范畴,进而扛起更多基民托付的投资重任。
参考资料:
[1] 国富赵晓东:双十老将,如何用80%仓位常年跑赢沪深300?(好买基金商学院,2021/4/7)
[2] 国海富兰克林赵晓东:多维度看投资的安全边际(点拾投资,2019/5/13)
[3] 国海富兰克林基金赵晓东:投资越久,越看重人,越敬畏常识(国海富兰克林基金,2019/1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