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华为/小米笔记本销量曝光:均未达预期;
2.金立刘立荣:全球年销量1亿台企业才安全;
3.巨亏42亿港元!酷派刘江峰:已优化人员 重新开发产品;
4.互联网手机的下半场:比拼核心已切换到供应链掌控能力;
5.联想乱了!杨元庆急了!
6.或达90亿美元!传谷歌因垄断面临欧盟巨额罚款
集微网推出集成电路微信公共号:“天天IC”,重大新闻即时发布,天天IC、天天集微网,积微成著!点击文章末端“阅读原文”或长按 laoyaoic 复制微信公共号搜索添加关注。
1.华为/小米笔记本销量曝光:均未达预期;
都说PC在走下坡路,但对于嗅觉敏锐、且自身研发和市场能力都较强的玩家来说,往往是新机会的所在。
比如在去年,小米和华为就风光杀入笔记本领域。
然而,据Digitimes报道,小米和华为交出的首份成绩单并不漂亮,原因是市场需求依然羸弱。
其中,小米出货50万部Air笔记本、华为出货70万部MateBook。
报道称,华为MateBook由富士康代工,本计划出货100万部,但目前未达目标。
小米更是差强人意,因为他们此前定下的计划是200万。
值得一提的是,近日,华为发布了MateBook新一代产品,不仅涵盖二合一,还有传统形态的15.6寸大屏影音本。也许是看到中国市场的乏力,华为MateBook此次将登陆12个国家和市场,进一步拓宽销路。
而小米的二代笔记本虽然尚未公开,但代工厂的订单甚至不如一代。 快科技
2.金立刘立荣:全球年销量1亿台企业才安全;
和往年整个行业的热闹景象相比,今年的手机圈显得有些“冷清”。
口水战、演唱会,这些在一年前还被经常使用的营销方式在今年似乎派不上什么用场,而那些曾经在一年内开了十几场发布会的手机厂商也开始一家家地陷入裁员风波。
“从去年下半年开始,手机在线上的出货量已经到达了一个天花板,在20%到25%之间徘徊,并且涨价趋势快于线下。”赛诺分析师李睿对第一财经记者表示,未来手机仍然是全渠道的竞争,但增长空间有限,可以看到消费者换机的频率在降低,从过去的一年延长至一年半甚至两年的时间。
事实上,随着中国智能手机的市场容量逐渐饱和,洗牌的速度也在加快。金立集团董事长刘立荣日前对第一财经记者表示,两三年内,包括金立在内的手机厂商,只有做到全球年销量1亿台的规模,市场份额在6%-8%的之间,企业才会安全。他认为,未来年销量1000万台小而美的手机厂商,会活得很艰难。
但在国内,一年出货量在1000万台甚至百万台左右的手机厂商仍然不少,应该说占大多数,对于它们来说,“小而美”的存活方式未必不是一种好的选择。
销量分化趋势明显
无论是华为手机业务总裁余承东说过的“市场最多存活两三家”,还是金立刘立荣所说的“千万台量级是存活门槛”,无疑印证了眼下手机市场竞争的激烈程度。
绝大多数业者都认为,经过多年的超高速发展,国内手机市场已经进入下半场,整体规模将难以继续扩张。依据行业分析师的看法,2017年手机厂商的总体销量将处于下滑通道,主要特点依旧是存量之争,虎视眈眈地盯着消费者的换机潮。
并且,从出货量上看,国产品牌的分化越来越明显。
![](http://mmbiz.qpic.cn/mmbiz_jpg/Ief33krTyUfrPN16xnFIq938gQPjiaOlwUFP23ztw3GnQw7OlGOiaLbudyicQXW0V29t8rgiau3vGf8TIUxdHxanXg/0?wx_fmt=jpeg)
华为、OPPO和vivo为首的国产三雄占据着国内智能手机出货量的半壁江山,并且趋势仍然在扩大。而在第二梯度则挤着十多家国产品牌,出货量多在千万级别。但更多的品牌则在20名排位之后,以十万到百万级别的销量存活在市场中。
有趣的是,尽管整体市场在下滑,但在各种数据中,品牌中的“其它”品类还在上升。根据第一手机界研究院走访线下渠道得到的数据,2017年第一季度在中国线下渠道销售的手机品牌达到130个,环比2016年Q4增长了7%;有一定销量的手机机型达到146款,环比2016年Q4的139个,增长了5%。
李睿认为,小而美的厂商在未来并不是没有发展空间,百万台的销量只要特定群体可以买单,依然可以存活并且获得一定的利润。相反,他认为过得较为艰难的是5到15名的品牌。
“与华为、OPPO、vivo正面竞争是比较艰难的,消费者对于手机已经过了尝鲜期,在主流市场上竞争需要更多的资源匹配,但对于体量较小的厂商,抢夺渠道只能像敲钉子一样,在缝隙里面找机会。”李睿对记者说。
细分市场求存
“45岁了,不在互联网里好好呆着,为什么做手机?”360董事长周鸿祎说,自己就是有些不服气。
“做宜家这样的企业我没有任何优势和把握。对数码产品我是很狂热的,这个行业唯一的聪明人(指乔布斯)又刚好死了,我觉得胜算还是很大的。”锤子科技负责人罗永浩说,他想做一个苹果这样的企业。
在手机圈中,努比亚的倪飞、一加的刘作虎也都属于在公司里呆着“不老实”的人,在做“小而美”产品还是规模产品上,他们都有着各自的选择。
“手机确实是一个需要有规模的市场,对我们来说也在追求达到一定的规模。但由于当前手机同质化比较严重,所以新品中我们加入AI,是希望通过新的技术提高双摄的应用维度,同时让手机能借助人工智能变得更像是为私人体验打造的手机,而不是标品。”努比亚总经理倪飞对记者说,细分市场、细分垂直领域还是有机会的。
他表示努比亚今年总量目标是1000万,这个销量与2015年、2016年的目标是持平的。
同样希望做到1000万台目标的还有360。对于后起之秀360来说,要想在强手如林的手机市场存活本就不易。作为周鸿祎从华为请来的操盘手,李开新对记者坦言,销量很重要,但目前的情况是不被目标绑架,而是受其牵引,以保证整个业务的稳定性和安全性。他希望集团在安全上的传统优势能够影响手机产品,以吸引对安全要求较高的用户。
![](http://mmbiz.qpic.cn/mmbiz_jpg/Ief33krTyUfrPN16xnFIq938gQPjiaOlwEeicPSwS4tY7G6k3ladl2J0jQ8fyZtib3MrZloQVHI2dREo48XEEk7gA/0?wx_fmt=jpeg)
从锤子近期在京东的表现似乎能看到一些关于“小而美”品牌的好消息。一加的刘作虎也在近期的媒体采访中透露虽然只有600多人,但公司已经盈利。
刘作虎说,一加的目标用户是线上那群自信年轻有追求的用户,他们是可以相信互联网上的口碑和评价购买手机,不必再去付出线下的成本。有消息称该公司去年的国内市场营销只花了3000万元左右。
“事实上,线下的价格已经与线上基本持平,一些传统互联网品牌的定价在3000元甚至在4000元以上,但只要渠道做得可以,小而美的公司也能活的不错,这也是一种选择。”李睿对记者说。
第一财经日报
3.巨亏42亿港元!酷派刘江峰:已优化人员 重新开发产品;
每经记者 王晶
5月31日,酷派集团(02369.HK)公布了其截至2016年12月31日止年度未经审核的业绩,其2016年巨亏42亿港元。曾名列“中华酷联”国产手机第一梯队的酷派集团,如今却面临业绩巨亏、高层换血、新品延发、裁员风波等困境,令人唏嘘不已。去年,乐视入主曾一度被外界视为利好,但如今看来,不仅未能给酷派打开新的局面,股价反倒被乐视所拖累。
酷派CEO刘江峰在接受《每日经济新闻》采访时表示:“公司的运转都在正常走,而且为了进一步减少成本,组织做了调整,人员也进行了优化,目前在重新开发产品。”
经营业绩不佳,2016年亏损42.1亿港元
继两次宣布延后发布财报的酷派集团(02369.HK)终于在5月31日公布了其截至2016年12月31日止年度未经审核的业绩,公司2016年实现收入约79.94亿港元,同比减少45.5%;毛利约3.57亿港元,同比减少77.54%;公司拥有人应占亏损42.1亿港元,同比上年盈利23.25亿港元转亏。此外,报告期内,酷派失去一间附属公司控制权的盈利约1.83亿港元,而出售一间合营公司的投资亏损约18.37亿港元。同时,应公司要求,酷派的股票已自2017年4月3日上午9时停牌,并将继续停牌,直至另行通知。
事实上,酷派的亏损早在4月21日酷派集团发布自愿公告时就初露端倪,当时公告显示,集团截止2017年3月31日经营亏损约为港币4.6亿元。预计2017年上半年的经营亏损会扩大到6亿-8亿港元之间,相比去年同期经营亏损港币1.628亿元,出现较大经营业绩下滑。
而对于预计经营业绩下滑的主要原因,酷派解释为:由于市场竞争激烈,而本年度公司规划中具有竞争力的新产品尚未上市,导致销售收入规模下滑,预计2017年上半年较去年同期营业收入下滑将超过约50%;同时集团持续投入研发及市场销售推广活动,导致集团2017年上半年费用支出未有改善。
《每日经济新闻》记者注意到,2016年酷派集团的巨亏同时也是公司近5年来出现的首亏。2011年至2015年期间,酷派集团的利润分别达到了2.71亿港元、3.24亿港元、3.48亿港元、5.14亿港元及22.77亿港元。从2015年的大幅增长到2016年的巨亏,再到2017年预计上半年的继续亏损,两年半的时间,酷派经营状况出现了颠覆性的逆转。
关于酷派的巨亏,外界最为关心的问题在于,酷派方面将会做出哪些调整来改善局面。对此,6月2日上午,《每日经济新闻》记者致电了酷派CEO刘江峰,他表示:“公司的运转都在正常走,而且为了进一步减少成本,组织做了调整,人员也进行了优化,目前在重新开发产品。”
乐视入主也未能改善局面
今年对酷派来说,可谓“祸不单行”,除了经营业绩不佳外,在刚刚过去的5月,酷派还被爆与近300名2017年校招应届生解约。在网上流传的酷派HR与某应届生的聊天记录中,酷派HR称“300多应届生全部都要解约”、“酷派真是一夜坍塌”、“现在公司业绩一落千丈、也许到了生死存亡的境地了”。
随后,酷派方面对外证实了“解约门”事件,但官方表示人数并没有传言那么多。“去年全年签约应届毕业生260人左右,一些符合海外市场职位的人员将被保留。”
酷派“解约门”爆发的背后,一定程度上也反应出酷派在国内手机市场的窘境。据酷派集团副总裁曹井升此前透露,2015年酷派手机出货量约为3800万台,而2016年年底,刘江峰在接受媒体采访时曾表示:2016年酷派出货量约为1500万台,2017年希望出货量能达到2000万-2500万。
刘江峰对公司财务状况依旧保持乐观,谈及2017年的目标时,他表示酷派2017年的目标就是活下来,最好是可以盈利。
与酷派的窘境相比,国内手机市场则迎来了加速,华为、OPPO、vivo等的出货量实现爆发性增长。根据市场调研机构IDC近期公布的2017年第一季度中国智能手机市场报告显示,中国智能手机市场出货量同比增长0.8%,华为、OPPO、vivo等国内厂商超过苹果,拔得销量前三甲。
报告中还表示,OPPO出货量同比增长约19.5%;vivo出货量实现同比小幅增长7.6%;华为出货量更是同比增长了约25.5%,成为中国智能手机中销量增长冠军。
值得一提的是,2016年6月,乐视成为酷派的第一大股东后,贾跃亭便放出豪言,声称在2年内,乐视+酷派要卖出1亿台。而当时的刘江峰也曾为酷派描绘宏伟蓝图:5年内销量过亿,并重回手机行业第一。
现在来看,乐视的入主不但没有帮助酷派打开局面,公司的股价反而被风波不断的乐视所拖累。事实上,自贾跃亭入股酷派集团到增持公司股份后,公司股价就不断下探,最低时甚至下探至0.66港元,而截至酷派集团今年停牌时,其股价则停留在了0.72港元。
“对于酷派而言,如果出现较大的资金压力,很可能让其失去生存空间。”中国通信业知名观察家项立刚对《每日经济新闻》记者表示,酷派需要找到有自己特点的产品而不是全面铺开,它需要厘清自身的市场定位,先要保证自己能活下去。
与项立刚持相同看法的还有手机联盟秘书长王艳辉,他指出,经过去年的亏损,对酷派来说最大的问题在于,公司还有没有资金用于开拓手机业务。从国内市场来看,华为、OPPO、VIVO、金立等手机厂商已经占据大部分的市场份额,手机行业的竞争格局短期内很难改变,包括酷派、TCL、中兴等的处境都会比较难,想做好很不容易,但只要有资金,至少可以等待机会。如果酷派的资金问题能够解决,它还是有机会的,因为它的团队、品牌、运营商等都在。
4.互联网手机的下半场:比拼核心已切换到供应链掌控能力;
集微网/文 徐伦
“如今的国产智能手机长得越来越像了,简直就是一个模具出来的产品嘛!”这是一位网友在集微网发布的一篇手机评测文章后的留言。
不仅是网友,几乎逢手机发布会都会参加的笔者感受更为明显,特别是近一年来国产手机好像忽然集体出现了创新瓶颈,不仅外观风格越来越像,就连采用材质和工艺都基本趋同。
实际上,这种撞脸背后反映的是中国手机厂商根本无力改变的供应链的尴尬现状。
供应链卡脖子事件频发背后,折射中国手机产业大而不强
撞脸仅是尴尬,更值得关注的是因为没有掌握核心供应链资源,过去几年几乎所有的中国手机厂商都在供应链上吃过大亏。
2011年余承东接管华为手机业务以后雄心勃勃,砍掉功能机做自主品牌,首先打造出了Ascend P1,当时这款手机超薄设计,内部也充满信心。其采用的4.3英寸Super AMOLED屏幕正是来自三星。不过,万万没想到,P1市场口碑良好,但其上市后产能持续紧张,其中一个重要原因就是AMOLED屏供应量不足。有传闻称,三星是有意削减了对P1的屏幕供应量。
时至今日,三星依然在手机高端屏幕上占据绝对霸主地位。去年OPPO 迅速崛起,期间正当OPPO R9 放量售卖时,同样遇到三星AMOLED屏幕供货紧张的问题。今年高端手机将全面切换到柔性OLED屏幕,目前看三星占据了全球90%以上的产能,在保证自己够用情况下,剩余的产能给谁不给谁,完全掌握在韩国人的手上。
除了屏幕,另一个典型例子就是中国手机几乎集体面临缺“芯”困扰。目前除了华为和荣耀在高端产品上使用自研麒麟芯片外,其他厂商高端机几乎全要看高通脸色。令人印象深刻的是在2015年初,高通发布的骁龙810 因设计问题遇到功耗和发热的麻烦,在很长时间内中国手机厂商竟然出现集体无旗舰机可发的尴尬状况,这也彻底打乱了原定的产品发布节奏。
一起起案例也时刻警醒着中国手机厂商,那怕是中国智能手机产销量双双位居全球第一的今天,在这个行业核心竞争力依旧是供应链说了算。
互联网手机品牌下半场,将面临更为严峻的供应链问题
相比上文举例提到的华为、OPPO 这些大厂商,让人更为担忧的是,供应链之困已经迫在眉睫地压到一些中小互联网手机品牌身上。
从2010年开始算起到2016年,中国智能手机市场经历几轮比拼,其中包括营销战、配置战、价格战。在各种混战中,多家互联网手机品牌也借机轮番登场。不过,进入2016年随着中国智能手机产业换机潮的结束,行业开始趋于成熟稳定,互联网手机品牌的命运也急转直下。此前上半场的营销战、配置战、价格战开始陆续失效,整个行业进入去伪存真阶段。回归商业本质,再构建产品、利润、用户三者关系成为了全行业的共识。
然而就在这个过程中,大厂商的市场占有率越来越高,其规模效应开始显现,边际成本越来越低。这让本不占优的中小互联网手机品牌面临更大的压力。这种压力最后都集中体现在供应链上。
压力一:定制元器件更难,产品差异化消失。对于很多互联网手机品牌来说,过去策略基本都是抓住细分人群,打造差异化产品。不过,目前看这思路已经难以维系。现在不管是摄像头、屏幕,还是核心芯片,要做差异化就需要在供应链定制相应元器件。而中小互联网厂商采购量过小,很多供应链厂商根本就不会单独为这些厂商做定制。甚至连常规通用芯片常常都要区分大小客户,进行先后供货。
压力二:供应链成本大增。大厂商单套元器件采购过千万是常有事情,而很多互联网手机品牌一年所有产品加起来也就几百万。供应链厂商也是根据采购数量确定价格,这让很多中小互联网手机品牌一开始就输在成本线上。最吃亏的是像锤子手机这样厂商,很多供应链企业要求提前支付货款,以防倒闭跑路。而大厂商往往都有很长的付款档期。
压力三:研发资源少,难以提前导入新技术。其实供应链厂商一直都有新的技术推出,有实力的品牌手机厂商早早介入其中共同开发,以保证技术成熟后第一时间独家使用。而很多互联网手机厂商本身研发资金和团队规模就很小,大牛级别的开发人员更少。这就难参与到供应链企业前期开发中,只能等待技术成熟后使用。
除了以上三点,互联网手机品牌在供应链还面临众多问题,例如去年元器件涨价、缺货让很多中小厂商措手不及;再比如在元器件的采购量预测上,小品牌需要有更精准的预测数量,否则少了就缺货,多了就变成库存。
互联网手机品牌下半场生存之道,提高销量和找靠山都很重要
很显然,上述问题核心之一就是目前很多互联网手机体量过小。多少销量才能真正上供应链的牌桌?此前,360手机总裁李开新给出的数据是年销量要破千万。
目前能超过这数字的互联网手机品牌仅有小米、荣耀、魅族。包括360手机、一加手机、乐视手机、努比亚等都难以达标。虽然此前也有很多品牌负责人表示,要淡化销量,注重产品。但在行业内人看来,智能手机产业走到今天,留给这些厂商的时间已经不多了,未来两年销量决定生死。
当然,除了依靠自身外,寻求外援也是中小互联网手机品牌解决困局重要手段。典型例子就是魅族在2015年获得阿里巴巴集团5.9亿美元投资。但是这钱也不好拿,过去一年多魅族打鸡血式的发布新品,为的就是完成销量承诺。同样的例子,2016年初努比亚也获得了苏宁19.3亿人民币的入股补血。
还有一些厂商则天生就拥有强大的靠山。比如,360手机背后有周鸿祎和360集团的背书,这样也能让他获得供应链一定程度的信任感。而一加手机背后有OPPO 的支持。在去年发布的一加3代手机产品上,OPPO就将自己这两年的核心武器闪充技术授权给一加使用。
总的来说,互联网手机下半场想要活下去,既要提高销量,也要寻求有钱有势的靠山,这样才能获得产业链支持。
互联网手机荣耀一枝独秀背后:有好爸爸,更有自身实力
其实互联网手机品牌比拼到现在,能进入第一梯队的只有两家——小米和荣耀。然而,过去几年小米同样饱受供应链之苦,其产品长期缺货,给其品牌带了非常严重的负面影响。即使去年雷军开始亲自管理供应链,至今仍然没有得到彻底改善,最新的小米6 依旧因为骁龙835处理器供应问题而出现缺货。
从数据看,目前互联网手机品牌就仅剩荣耀一枝独秀了!市场调研机构GFK的统计数据显示,今年一季度,荣耀中国区总销量为1052万部,这一数据已经超越了小米为945万部,荣耀也真正成为了互联网手机第一品牌。不仅如此,一季度中国市场华为总体手机销量2300万部,荣耀几近半壁江山。
为何荣耀能避免小米缺货的尴尬呢?很显然,首先荣耀有一个好爸爸——背靠整个华为供应链体系。
官方数据显示,2016年华为手机整体(华为品牌+荣耀品牌)出货高达1.39亿部,如此大的体量下,集中采购、定制化元器件等过程中,对荣耀来说成本相当低。另外,目前荣耀高端手机全系采用自家海思麒麟芯片,这完全有别于国内其他厂商,将命运寄托在一家芯片厂商手里的尴尬。
当然除了有好爸爸,不得不说荣耀这几年自身实力也十分强悍。数据显示,目前荣耀已经有多款手机销量过千万,其中就包括荣耀畅玩4X、荣耀4A、荣耀4C、荣耀畅玩5X 等机型。
这也意味荣耀单款手机的出货量已经是很多互联网品牌手机全年所有手机产品销量的好几倍。从另一角度看,目前就算撇开华为在后面背书,荣耀仅凭自身销量也能完全享受供应链特殊照顾。
荣耀的自身实力到底有多强?此前,荣耀总裁赵明在接受集微网专访时表示,公司明确要求荣耀要用自己方式生存。华为终端的双品牌战略是动真格的,目前不仅从产品定义、产品规划,甚至营销、销售渠道等荣耀都是完全独立的,只有专利技术平台是共享的。
赵明补充说,就像学游泳把你扔到水池里面,原来还有救生圈,现在把救生圈都撤了。2015年下半年开始,已经陆续将荣耀产品从华为手机店里撤出。华为与荣耀品牌各有各的目标用户群与品牌定位。而荣耀整个品牌就是围绕年轻人的生活态度和生活方式,为年轻人打造科技潮品,荣耀要把互联网的思维进行到底。(集微网/徐伦)
5.联想乱了!杨元庆急了!
![](http://mmbiz.qpic.cn/mmbiz_jpg/Ief33krTyUfrPN16xnFIq938gQPjiaOlwmRQQDuviaeRHyNdE0d94ZcwaHtic4abrbxuK9mibibqPrsKMPQc15eYiaicg/0?wx_fmt=jpeg)
联想曾经被看成是中国企业界的成功典范。
2005年初,联想市值曾是腾讯控股的2倍多,一度是港股科技公司的领头羊。时隔12年,腾讯市值已突破2.5万亿港元,而当前联想集团的总市值仅567亿港元,还不到腾讯的3%。
联想的市值与利润水平与苹果公司更无法相比。苹果当前总市值已经突破8000亿美元,上个财年净利润高达456亿美元。联想市值只相当于苹果的1%左右,过去十年的净利润总额还赶不上苹果一个季度的利润。
杨元庆曾因持续多年的过亿年薪(包括奖金)饱受非议。他在接受央视采访高薪一事时说:“我不能比我美国的员工、美国的下属、美国的高管拿着更低的工资,这个说不过去”。杨元庆认为,自己的薪酬应该和国际同样规模企业的CEO对标。很显然,其执掌的联想,业绩既不能与马化腾执掌的腾讯对标,也不能与库克执掌的苹果对标。
在外界的质疑声中,杨元庆在2016年宣布放弃本财年的高额奖金。难言好消息的是,联想终于在2016年扭亏为盈,但整体业绩并不乐观。
![](http://mmbiz.qpic.cn/mmbiz_jpg/Ief33krTyUfrPN16xnFIq938gQPjiaOlwXibaoPOLlj3ZHVhGVgSAALN9YgwhVLMAyo4HzQLjyeY0DGDY26QtoKw/0?wx_fmt=jpeg)
5月25日,联想公布了2016/17财年业绩,集团全年实现营业收入430亿美元,同比下降4%。净利润5.35亿美元,扭亏为盈。
然而,诸多投行却不买账,下调公司盈利预期,看空未来业绩。
高盛:下调联想2018-20年每股盈测5%至7%,维持“中性”评级。
花旗:将联想2018财年的盈利水平调降了20%,从每股4.33美元降至3.46美元。
甚至中金公司也不看好联想,给出“回避”评级。
为何联想上财年扭亏为盈还遭唱空?
财报显示,联想营业收入已经连续两年下滑。2015/16财年,联想营业收入下跌3%,亏损1.28亿美元。2016/2017财年,联想的收入再次下滑。
集团的三大业务表现都不太如人意:个人电脑和智能设备业务收入300.76亿美元,同比下滑2%;移动业务收入下跌10%至77.07亿美元,数据中心业务同比减少11%至40.69亿美元。
毛利率也有所下降。2016/17财年毛利率14.2%,同比下降0.6个百分点。
为了补亏,联想频繁出售旗下物业。
2016年5月,联想以10.2亿元出售旗下联创嘉业100%股权,联创嘉业的主要资产是位于北京海淀区联想大厦一至六层的物业。
去年10月份,以17.8亿元的价格出售一家子公司给北京市海淀区国有资本经营管理中心,其主要资产为北京联想研究院大厦。
联想此次公布的全年业绩显示,2016/2017财年集团通过出售非核心资产以及合营公司收益,减持联营公司股权共得到收益约5.69亿美元,几乎与全年净利润相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