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栏名称: R语言与水文生态环境
本账号依托水文生态研究中心,分享水文地质、环境科学相关文献情报;科普环境、地学知识!
目录
相关文章推荐
学习强国  ·  每日一读 | 四季之最 ·  2 天前  
为你读诗  ·  当我们渴望下雪,我们在渴望什么 ·  6 天前  
51好读  ›  专栏  ›  R语言与水文生态环境

【文献情报】|Sci. Total Environ.|黄河流域水-地-能-碳系统相互作用及影响因素研究!

R语言与水文生态环境  · 公众号  ·  · 2024-10-13 00:02

主要观点总结

文章介绍了期刊《Science of the Total Environment》中的一篇文章,文章关注水、土地、能源和碳之间的复杂相互作用,特别是在黄河流域的研究。文章使用多种模型和方法分析了WLEC系统的时空演变、内部动力相互作用和外部影响因素,并呼吁对WLEC的审慎使用和高效治理。

关键观点总结

关键观点1: 文章亮点

(1)提出了一种全面评估WLEC系统相互作用的研究方法;(2)对黄河流域WLEC相互作用的时空演化进行了分析;(3)分析了影响WLEC相互作用的因素;(4)呼吁对WLEC的审慎使用和高效治理。

关键观点2: 文章摘要

文章指出人类社会生存和发展取决于水、土地和能源资源的可持续管理。对WLEC系统的研究非常重要,但相关研究有限。本研究结合了综合评价指数、耦合协调度、面板向量自回归和随机森林模型,研究了黄河流域WLEC系统的时空演变。结果表明长江经济带WLEC系统耦合协调度总体呈稳步上升趋势,各子系统之间存在复杂的相互作用机制。解决各子系统之间的权衡关系是优化其关联关系的一个关键方面。

关键观点3: 图文赏析

文章中包含了多个图表,包括WLEC系统的示意图、YRB的位置图、城市间WLEC系统CAI的时空分布图等,有助于读者更好地理解文章内容和研究过程。

关键观点4: 文献情报

文章介绍了期刊《Science of the Total Environment》中的一篇文章,重点关注水、土地、能源和碳之间的关系及其对人类社会发展的影响。此外,文中提到的文献情报部分提到了其他相关研究领域的进展和成果。


正文

点击蓝色字体 关注我们

(一)基本信息

  • 期刊:Science of the Total Environment

  • 中科院分区:1区环境科学与生态学

  • 影响因子(IF):8.2

(二)作者信息
  • 作者:Jiaxin Li
  • 通讯作者:Xiaopeng Liu
  • 第一作者单位:School of Civil and Hydraulic Engineering, Ningxia University, Yinchuan, China
  • 原文连接:https://doi.org/10.1016/j.scitotenv.2024.176654
(三)文章亮点
  • (1)提出了一种全面评估WLEC系统相互作用的研究方法;

  • (2)对YRB中WLEC相互作用的时空演化进行了分析;
  • (3)分析了影响WLEC相互作用的因素;
  • (4)对WLEC的审慎使用和高效治理已被合理呼吁。
(四)摘要

    人类社会的生存和发展在根本上取决于水、土地和能源资源的可获得性和可持续管理。各种能源和相当数量的自然资源的开发和利用导致了碳排放。水、土地、能源和碳之间存在着复杂的相互作用,它们之间的相互关系是区域"自然-社会-经济"系统的核心,对人类的生存和发展至关重要。尽管水-陆-能源‑碳( WLEC )关系十分重要,但对其研究却十分有限。本研究创新性地将综合评价指数、耦合协调度、面板向量自回归和随机森林模型相结合,研究了2007 - 2021年黄河流域WLEC系统的时空演变、内部动力相互作用和外部影响因素。结果表明,长江经济带WLEC系统耦合协调度总体呈稳步上升趋势。空间集聚效应不断增强,地区差距加大。长江经济带水、陆、能、碳子系统之间存在着复杂的相互作用机制。人口规模、土地减免和日照是影响WLEC耦合协调度的主导因素。解决WLEC系统各子系统之间的权衡关系是优化其关联关系的一个关键方面。本研究为实现"双碳"目标、促进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提供了科学依据和相关建议。

(五)图文赏析

Fig. 1. The WLEC system and its interactions (based upon (Li et al., 2023)).

Fig. 2. The YRB's location map

Fig. 4. Trends of change in the CAIs of the WLEC system and its subsystems.

Fig. 5. (a) The WLEC CAI's spatial distribution among YRB cities; (b) Trends in CAI change among YRB cities.

Fig. 6. The WLEC subsystems of the cities in the YRB and their spatial distribution

Fig. 7. Changes in the CCD and coupling degree of the WLEC system.

Fig. 8. (a) The WLEC CCD geographical distribution of YRB cities; (b) CCD change trends within YRB cities.

Fig. 9. The impulse response analysis of dW, dL, dE, and dC.

Fig. 10. Weight of importance.

  • 免责声明:本文遵循微信公众平台各项保护原创的措施。推文可能未提前与原作者取得联系,或无法查证真实原作者,若涉及版权问题,请原作者留言联系我们。经核实后,我们会及时删除或者注明原作者及出处。本公众号原创文章,欢迎转载,转载时请注明出处。推文数据来源于网络,本文仅用于学术分享与传播。
  • (六)往期目录(节选)
  • (1)学习资源

  • (2)数据分享

  • (3)环境科普

  • (4)地学科普

  • (5)文献情报

【文献情报】|Sci. Total Environ|CO2注入咸水层过程中缓解盐沉淀和增强CO2注入能力的修复策略!
【文献情报】| Nature Water | 全球内陆水域氮循环加速!
  • 更多更详细信息请阅读原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