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于大多数中国人来说,
2018
年似乎是“破财”的年份。
要么在股市上亏了钱,要么被
P2P
或者“区块链”割了韭菜,要么买了房子一直不涨……
那么,
2018
年就没有“翻身”或者“反击”的机会了吗?其实未必。
前段时间,我曾写过一篇文章,
认为中国可能会在股市上发动反击
。反击的前提是:股市跌够,国家突然宣布大利好——“国家队扩容”(比如中投回归,或者设立平准基金),在股市上发动反击。
为什么会在股市发动反击?因为国内市场必须有赚钱效应,否则资金外流压力太大。而缺乏赚钱效应,国内消费也会不断降级,经济会不断收缩。
随着货币政策开始强调“合理宽裕”,财政政策开始强调“更加积极”,广义货币
M2
同比增长开始反弹,上个月的数据已经达到
8.5%
,未来相信会重返两位数增长。
钱多了,就需要一个“蓄水池”,或者说“一个赚钱的地方”。楼市行吗?暂时不行,因为此前房价上涨太多,老百姓有意见,消费能力也追不上。更何况楼市需要补库存:万科前两天公布的中报就说,他们重点研究的北上广深等
14
个重点城市的住宅,消化周期只有
7.8
个月(低于12个月就意味着房子可能不够卖,价格可能上涨,需要增加土地供应)。
资金如果涌向食品、副食品呢?这就会更加麻烦,
让穷人指数“
CPI
”大涨,最终引起更大舆情。但事实上,最近因为猪瘟、水灾,菜价、肉价有上涨态势,涌进来投机的钱也在增加。
在这种时候,股市就有优势了。股票价格高点,一可以分流楼市、农产品市场的资金,二可以为实体经济提供融资,何乐不为?
所以,重启股市显然是经济划算、副作用最小的。当然,2015年那种“杠杆下的政策牛市”,是不能再搞了。
但问题是,由于实体经济不好,再加上对外贸预期不好,股市是否见底仍然很难确定。但有一点是肯定的,目前的点位,真正的泡沫不太多了;至少在主板市场里部分板块,泡沫不多了。
比如银行股。
根据同花顺统计,截至
8
月
27
日,已经披露半年报的基金中,基金持有金融股的数量为
163.9
亿股,持有市值为
1787
亿元,相比上季度末的
123.3
亿股,增持
40.6
亿股,增持比例
32.9%
。
这告诉我们一个惊人的事实:在二季度“秋风秋雨愁杀人”的市场氛围里,基金竟然在默默地增持金融股(主要是银行股)。其增值的幅度之大,超乎了人们的想象。
上图是银行股截至今天的“市净率”,也就是“每股股价”除以“每股净资产”的数值。可以看出,在
26
只
A
股的银行股里,有
16
只的“市盈率”低于
1
倍。
这意味着,银行股已经普遍卖出了白菜价,而且是“打折的”白菜价。
上图是银行股截至今天的“市盈率”,也就是“每股股价”除以“每股盈利”,科技类股票一般市盈率在
40
到
70
倍不等,蓝筹股一般在
15
倍左右,而银行股绝大多数低于
10
倍,过半不到
6
倍。
上
图是银行股的“人均持股数”和“人均持股市值”,人均持股市值半数都超过了
50
万元。
目前在
A
股
3500
多只股票里,人均持股市值超过
50
万元的只有
297
只,不到
9%
。但银行股里,半数超过了
50
万元。
这说明什么?第一,买银行股的机构比较多,买银行股的都比较有钱;第二,银行股筹码集中度偏高,而且二季度继续集中。
人均持股市值很高未必是好事,尤其是刚刚大涨过之后,或者大涨后长期横盘的,都涉嫌“庄家即将派发”和“庄家长期无法派发”。
上图是当前
A
股人均持股市值最高的
16
只股票,如果你有兴趣,可以点开逐个观察。像茅台这样筹码高度集中的股票,就比较麻烦。当然,派发不了的股票,庄家没准儿还会继续拉高,但这就相当于博傻了。
此前我在专栏里讲过:
第一,
2018
年是中国金融业加速开放之年,竞争将越来越激烈。这个年份里,银行股贱卖一定就好吗?如果老外买,不又捡便宜了?
第二,
2018
年是实施《商业银行资本管理办法(试行)》过渡期的最后一年,银行补充资本金缺钱,需要
IPO
、定增或者发债,估值太低显然会吃亏。
这两个原因,有倒逼银行股“揭竿而起”的可能。但负面因素是,经济不好可能让银行坏账大增,目前银行都在加大“拨备覆盖率”,或许会影响业绩。但债转股,又可能化解一部分银行的风险。
综合上述正面、反面因素,再观察公募基金的“诡异增仓”。未来假如对“做空中国”的力量发动反击的话,股市显然是适合的地方,而银行股(金融股)有可能是率先引爆的地方。
是不是现在就可以抄底
A
股,而且买银行股了呢?说不好。因为市场风险仍然不小,不确定性仍然巨大。特朗普的“
2000
亿美元加税”,或许在
9
月上旬会实施。而且
9
月末美联储还会有加息,中国菜价肉价上涨后的
CPI
到底是多少还不知道,未来几个月中国央行“被迫正式加息一次”的可能性仍然没有排除或者“靴子落地”。
但市场就是这样,看不明白的时候才可能是机会最大的时候,大家都看明白的时候可能就是收割的时候。不过,普通人还是远离股市,或者“小赌怡情”,千万不可重仓,耽误了自己的买房大计。
欢迎加入刘晓博的知识星球,参与互动!
如果你在买房中遇到难题,可以加入刘晓博在第三方APP“知识星球”上开设的栏目“刘晓博说楼市”,通过
支付年费
(最新调整为每年1999元)
的方式,获得更详细的咨询服务。
“知识星球”原名“小密圈”,是一个知识交易的APP平台,是内容创作者连接铁杆粉丝的渠道。
“刘晓博说楼市”,是刘晓博在“知识星球”开设的一个跟愿意
付费
的粉丝交流的空间(去年注册,2018年6月21日正式开始运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