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栏名称: 全球企业动态
介绍全球大型企业最新的经营动态,财报信息,企业合并收购信息。
目录
相关文章推荐
大皖新闻  ·  元宵节!安徽一市公共自行车停运 ·  3 天前  
安徽省发展改革委  ·  安徽省新能源汽车产业集群建设企业巡展——【2 ... ·  3 天前  
安徽省发展改革委  ·  安徽省新能源汽车产业集群建设企业巡展——【2 ... ·  3 天前  
51好读  ›  专栏  ›  全球企业动态

企业家的生命价值

全球企业动态  · 公众号  ·  · 2018-02-13 06:30

正文

企业家一直是当今社会中关注度最高的群体,因为这个群体所创造的价值与影响力、所承受的荣耀与困境,都是这个利益驱动时代里最浓墨重彩的投射。


对中国企业界而言,这个无雪的冬天注定饱含叹息,接二连三的年轻创业者相继不告而别——有的因过度劳累心脏骤停,连急救药都没来得及送到嘴边;有的早知身患重症却选择放弃诊治,坚持工作学习至死神降临的那一刻;有的因资金链断裂无法按期归还巨额贷款,黯然熄灭自己的生命之灯。


以我的观察,普通人看这些新闻就像目睹流星划过,唏嘘几句过后注意力就很快被更新更刺激的消息转移;而身为业界同行的企业家们,则难免升起几分物伤其类的感慨悲悯。即使自己企业的业绩逆势上扬、成功上市,也颇有“冠盖满京华,斯人独憔悴”的慨叹。


这不由得我关注与展开更多对生命价值和生命意义的思考。


生命的价值,对所有人都真是一个很大的命题,遑论体会最深、折损率最高的企业家群体。


古今中外,人们总是倾向于致敬“舍生取义”的高贵勇敢,摒弃“苟且偷生”的懦弱卑鄙。生命之上的信仰情怀、家国天下的格局理想,成为判断人品高低优劣的标准——舍生取义者建祠立庙,名垂青史,苟且偷生者被人唾弃,遗臭万年。


而在当今科技发达、信息爆炸的大时代激荡中,英雄主义早被个体精英所取代,企业家们如果仅仅为了追名逐利,肯定会精确地平衡好生活与工作的关系,因为一旦时间的变量被考虑进来,细水长流一定比剧烈燃烧更有利于长期利润的收益,做一个“精致的利己主义者”才应是商人的本质性体现。


但是为什么,还有这么多高度理性的企业家主动选择了悲壮短暂的极速燃烧呢?我相信这些英年早逝的企业家之所以走到“不惜命”的地步,绝对不是为了名和利,他们心里必定有一个坚定信念,因为他们即使收手不干,放弃公司和企业,前面积累的身家财富也足够传之数代。



“苹果之父”乔布斯,无论财富和事业都已达到登峰造极的境界,有足够的时间和金钱用最尖端的技术治疗,但他却选择最有尊严的一种方式——禅修达到最终解脱,让生命的花火燃烧到最后一秒钟。惋惜之余,很多人认为乔布斯为了看不见、握不住的什么信仰放弃生命,非常不值,所谓“好死不如赖活着”,多活一天是一天,多活一年赚一年。



前几天我看了“彰显百年清华精神”的电影《无问西东》,沈光耀的母亲反复告诉他生命的宝贵,劝他明哲保身,希望他好好享受结婚生子的快乐,可他最终决定听从内心的召唤入伍,毫不犹豫地为国为民献出了年轻的生命,“看遍了世界的光芒”。



再看看身边的朋友,经营“中国意境菜”的大董,表面看一直在为了赢利扩张,事实上他的身家已经足够享受几辈子。为什么还在不停地咬牙往前冲?我觉得一个主要原因是初心未忘,创业之初立下的企业使命使他不能停步不能放弃。当财富已经积累到相当大的量级,带领庞大团队继续全力以赴奋斗就变成一份很大很重的责任,需要极大勇气和毅力才能承担起来。

这种使命感肯定是高于个人得失甚至生命之上的,在企业家心中至高无上,即使这是一种无法与外人道的孤独。清朝“红顶商人”胡雪岩,庞大的商业帝国倾覆后,宁可向债主挨门跪拜,也要拼命保下辛苦创下的名号“胡庆余堂”,因为那是他活着的唯一支柱,柱子倒了,生有何用!


当然,从另一方面来看,君子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的最高境界历来是“内圣外王”,奋斗不息并不意味着必须倾尽所有不惜代价,保有超脱的心性百毒不侵才是赢家。


因此,面对一些企业家决绝的生死抉择,我并非赞同理解,但我发自内心尊重他们的选择,因为在猝然倒下背后肯定有着非常复杂的原因,远非外人所能妄自揣测。我相信,时间会最后给予他们最公正的评价。


晚清“戊戌变法”失败后,六君子中的谭嗣同明明可以逃走,也有人愿意帮他出逃,他却决心留下来用自己的鲜血警醒麻木的国人。他母亲探监时悲痛欲绝的说真是个痴儿,命没了,一切都不复在,而谭嗣同回答母亲的则是“我自横刀向天笑,去留肝胆两昆仑”。谭嗣同死了吗?死了!谭嗣同死了吗?没有!他因为舍生取义而永生。


我并不是鼓励年轻的企业家轻易放弃生命,这样戛然而止的逝去太令人痛心;然而我必须让自己尽量去理解他们的选择,他们不是不珍爱自己,不关心自己的健康,而是面对重大的经济动荡之际,与驾驭自己的事业相比,生命被生生地置于次要地位。


经过对最近几位企业家辞世的思考,我对“逝者长已矣,生者如斯夫”有了新的感悟——遇到事业难关和身体问题的时候,企业家们能否转换思路,权衡利弊,分一点精力放在个人身上?比如除了定期体检,口袋里装好备用药;比如照顾好一日三餐,吃饱穿暖,不要生病;比如看开一些,即使创业失败、生意破产,只要头脑和经验存在,总有重来的机会——国外看看特朗普,七十岁登上总统宝座,国内看看褚时健,85岁成为“中国橙王”。







请到「今天看啥」查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