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将成为特朗普-马斯克(特马联盟)上台后的一个重要的政治目标。
大选结果出来后的第二天,马斯克在X上转发犹他州共和党参议院迈克·李的推文,并给出100分肯定。
推文是针对一条新闻的评论,该新闻的内容是美联储主席鲍威尔声称,即使特朗普逼他辞职,他也不会辞职,因为
总统无权这么做。
此外,马斯克邀请共和党大佬罗恩·保罗(Ron Paul)加入政府效率部,这被外界视为特马联盟将要“终结美联储”的另一个重磅信号。
保罗在经济议题上,反对几乎所有政府对市场的干预。他支持废止所得税、废止大多数的总统内阁部门、废止
联邦储备银行
。他在2009年还专门出版了一本叫做《终结美联储》的书。中文版由人民大学出版社出版(神奇的是,该书全网找不到卖家,居然在中国也被封杀了)。
联邦储备银行不但不能有效制止
通货膨胀
,其本身就是造成通货膨胀的凶手。联邦储备银行滥印钞票的结果,导致个人的储蓄价值被掏空,造成通货膨胀,并且人为制造出经济繁荣周期的假象,最后导致如同经济大恐慌一般的灾难。
在马斯克公开表示有意与罗恩合作后不久,“终结美联储”这一话题在X上迅速走红,并在红脖子群体中获得广泛支持。
Money Metals Exchange董事Clint Siegner撰文指出,马斯克将目标对准美联储,将掀起一场美国革命风暴!
Clint说,美联储是一个少数金融精英所有,为精英利益服务,并且不受外部监管的机构,其存在对美国来说百害而无一利。
美联储支持的银行救助计划,只是从大众向精英进行财富转移的方式之一。以2008年的救助计划为例,美联储的问题资产救助计划(TARP),为美国最大的银行及其股东提供了7000亿美元的大礼。
就财政而言,美联储是一个黑匣子。
100多年来,美联储一直拒绝任何审计其账簿和对其实际支出负责的尝试,美联储官员只是谈论央行保持“独立性”的重要性。
美联储成立时承担的双重职责包括:
维护美元价值和促进充分就业。
自1913年以来,美联储版的美元已经丧失了97%以上的购买力。
此外,美联储官员坚称,美元购买力逐年下降对普通美国人来说是件好事。
他们公开推行2%左右的“目标”通胀率。
美国物价上涨,使许多家庭几乎无法靠单一收入维持生活。
大部分收入缺
口都由福利和其他政府援助计划来填补。
Clint提到,
美国最大的私人银行才是美联储的真正所有者
,尽管大多数美国人认为,美联储这个中央银行归联邦政府所有。除了华盛顿特区和华尔街以外,美联储作为主要监管机构的角色并不为人所知。
“因此,当很多人得知美联储负责执行管理其所属银行的规则时,他们会感到惊讶,”他续称。
他指出,无论犯了什么罪,大型银行都不会被吊销营业执照,这些罪名包括为毒贩和性奴人口贩子洗钱、操纵市场等等。
“解散美联储对普通美国人来说是一件好事,希望这场运动能够卷土重来。”
我引述上述观点并不意味着支持其观点。Money Metals Exchange被Investopedia评为“最佳在线贵金属交易商”,说明其屁股是在金本位这一边的,而马斯克的屁股是在数字加密货币这一边。
大家借着“美国人民的名义”抨击美联储,并不意味着他们就是人民的代言人,而是将其作为争权夺利的工具而已。
这种激烈的争斗,正说明了美联储掌握的权柄如此之诱人,所以才引发各方的觊觎和争夺。
即使马斯克获得成功,加密货币取代美元,只不过变成了科技精英所拥有,科技精英制定规则,并且为科技精英的利益服务,本质没有任何变化。并且由于科技对社会的控制将更加无孔不入,大众将更加沦为奴隶,赛博朋克的世界加速到来。
更何况,
在
华尔
街金融黑帮面前,
马斯克及其背后的硅谷科技黑帮,不过是一帮初出茅庐的毛头小伙罢了。
在金权立国的美国,总统只不过是明面上的代理人,美联储才是美国真正的“王”!
这事要能在美国搞成,相当于彻底改变国家性质,无异于改朝换代的大革命!
在不彻底打破现有游戏规则的情况下,别说终结美联储,任何触动美联储利益的尝试,恐怕都是痴人说梦!
与世界其他多数国家不一样,美国政府没有发行货币的权利,政府想要得到美元,就要由财政部以未来税收作为抵押来发行国债,用国债到美联储那里做抵押,才能通过美联储发行货币,如下图所示。
由此,美元和美债构成了独特的“旋转门机制”,美元本质上就是美债兑换券。但这里面存在三个问题:
美元独特的发行机制,使得美国发行的每一美元,都需要美国政府向美联储支付利息。其他国家的国有央行,发行法定货币则不需要额外支付利息。
明面上的理由是:
政府都有无限扩张信用货币的冲动,如果不通过利息来加以抑制,那么必然会导致货币超发,造成通胀。
但是,正是这些利滚利的利息,成为套在美国人民头上的金色枷锁,它既是推高美债螺旋上升的重要推手,也让美联储对美国的控制程度进一步加深。
这种对金融利润如饥似渴般地追逐,也层层传导到美国经济的方方面面,使得美国必然走向脱实向虚,全面金融化的道路。由于已经失去了制造业基础,美国不仅出现了通胀,而且是无法遏制的通胀。
以遏制通胀之名成立的美联储,最终造成更加难以遏制的通胀。这可真是一个天大的笑话。
美联储看起来与美国政府关系紧密,但实际上,美联储的12家地区联储银行的股东都是地区内的商业银行。从这个角度看,美联储实际上是一个由众多私人银行控股的机构。
美联储独立于行政、司法、立法三权之上,是披着政府机构外衣的私营部门,垄断着美国金融命脉,为金融资本的利益服务,而不是为国家利益服务。
第三、为什么控制美联储的幕后大佬,都是犹太金融资本家?
1913年美联储创立时,美国总统是伍德罗·威尔逊,他是犹太金融家雅各布·希夫通过操纵选举扶上台的傀儡,目的就是通过“联邦储备法案”。
威尔逊
晚年在《回忆录》中,对自己同意成立美国联邦储备委员会一事表示懊悔。
“一个伟大的工业国家已被信用系统牢牢地控制着,这个信用系统高度地集中。这个国家的发展和我们所有的(经济)活动完全掌握在少数人手中。国家失去了自由和主权,经济沉沦于受制于人的糟糕处境。政府不再有自由的意见,不再拥有司法定罪权,不再是那个多数选民选择的政府,而是由极少数拥有支配权的人操控之下(运作)的政府。”
他还说:”这个国家的很多工商业人士都畏惧着某种东西。他们知道有一种着不见的权力是如此地有组织、如此地悄然无形、如此地无孔不人、如此地连锁在一起、如此地彻底和全面以至于没有人敢公开去谴责这种权力。”
美联储的创始股东,主要是罗斯柴尔德、摩根、沃伯格、希夫、雷曼等犹太金融家族,现在依然掌握在犹太金融资本手中。历任美联储主席大部分都是犹太人。
罗斯柴尔德家族的名言:“只要我能控制一个国家的货币发行,我不在乎谁制定法律。”
以美联储为主要工具,美国就成为犹太金融资本的那只下金蛋的鹅!
虽然直到1913年,名为美联储的机构才正式成立,但美国的历史,就是犹太金融资本企图在美国建立统治地位,一步步加强统治的过程。
在此之前,不是没人做过与犹太金融资本争夺对美国实际控制权的尝试,但是无一例外,他们都被干掉了。比如林肯政府推行绿币,肯尼迪尝试建立银本位,然后他们无一例外地遭遇肉体毁灭的下场!
美元和美债的独特机制,根植于美国最深层的基因当中,也是美国的立国之本。它既塑造了美国的繁荣,也是成为它最致命的死穴!再次验证了中国的那句古话:
北美殖民地的早期,确实存在过一批理想主义者,他们不满旧大陆的腐朽黑暗,前往新大陆建设理想中的家园,比如乘坐“五月花号”来的那批人。他们所订立的“五月花公约”,就是一个带有浓郁社会主义元素的自治纲领。甚至他们在登陆北美之后,还曾经短暂尝试过共产主义制度。
当然,跟印第安人过感恩节,然后毫无愧疚地杀死自己的恩人并夺取其土地,也是这帮伪善之人。
美国作家凯文·奥德尔·库珀曼所撰写的《美国起源的传说》讲到:
“……我们对国家的起源给予完美掩饰,也曾假想:美国不像其他国家,更加忠实于仁义的事业……我们真实的历史故事有了赢家和输家。美国的建立不是故事书中那些清教徒所说的谎言,而是更加艰辛和复杂。……”
“我们喜欢这个故事是因为都希望自己的祖先曾经是个谦逊的、圣洁的、虔敬的和融合共产的组织,这个组织除了追求自由和对上帝的崇拜而别无他求,而存在于弗吉尼亚的个人主义和贪婪的资本主义,则没有任何感召力。”
美国是建立在个体贪欲的自由主义之上,是对金钱至上的崇拜,是资本主义力量的驱动,却一再用源自共产主义理想的美好故事来粉饰和麻痹自己。
美国的外表总是堆砌了精美包装、内在是赤裸裸资本主义的精神内核,这种情况自始存在,从未改变。
犹太人搞金融寄生,也需要找一些高大上的理由,再叠加美国的地缘、经济要素,使美国特别适合成为犹太金融资本寄生的宿主。
北美大陆幅员辽阔,土地肥沃,矿产丰富,而且几乎没怎么开发,仅积蓄数万年的森林资源,对于早已过度开发的旧大陆来说,就是天量的财富。
美国不仅坐拥“金山银山”,而且政治极为孱弱,也非常有利于作为金融资本的宿主。
但是,美国并不是犹太金融资本寄生的唯一选择。当时十三个州只占了北美一小部分,南北美洲还有广袤的土地,都有建立新的国家的可能。
比如,南美的阿根廷(名称的意思是“白银之国”),就曾经是作为全球金融中心另一个有力竞争对手。
丰富的矿产资源和海洋资源,充足的石油,广袤的森林,一个国家发展过程中所需要的一切自然资源,这片神奇的土地仿佛一样不落。
甚至于它的地缘环境都称得上得天独厚,同样远离旧大陆是非之地,南美洲唯一能对其产生威胁的巴西深陷内部斗争令其无力四顾。
但是当美国地位最终确立后,
正如蜂巢只能有一个蜂王,阿根廷就被废掉了。
这里可以做一个大胆预言:
如果美国失去金融霸权,其下场将类似
阿根廷!
如果美国过于衰弱,不仅会导致金融汲取的能力十分有限,而且有被其他国家灭掉的风险。因此,无论是对于美国自身的发展,还是从金融资本寄生的需要出发,都必须让联邦政府进一步强大起来,至少要拥有自保的能力,以及继续发展的基础。
建立一个统一的国家,旧大陆通行的做法是:武力征服+唤醒民族主义意识。但是对于金融寄生者来说,
这两种方式
都是遗患无穷,而且被历史无数次反复证明。
在英格兰银行的前期实践基础上,美国开创了一种全新的“从0到1”的建国方案——用债务进行捆绑。
当时,各个州都面临一个重大问题,那就是战争中他们欠下的外债,加起来总计5400万美元,而且很快就要到期。这在当时是个天文数字,应该怎么来还呢?
美国之所以独立,就是为了对抗英国的贸易歧视政策和税收政策。
独立前我要交税,独立后不仅还要交税,而且要交更多的税,那我不是白独立了吗?
多数人的意见是:各州自扫门前雪,实在不行就把债赖掉。比如独立宣言的起草者托马斯·杰斐逊,就是这一观点的代表。他所在的弗吉尼亚州,是当时北美的大州、富州,债务负担相对较轻,相对容易搞定。但是比较穷的州,就不太好搞了。
后来担任美国第一任财政部长的亚历山大·汉密尔顿认为:
这笔债不能就这样不明不白地赖掉,而必须由联邦政府背下债务。
背债的目的不是还债,而是把这笔债务作为核心资产进行运营,以此为切入点,逐步扩张联邦政府的权力。
汉密尔顿的如意算盘是,既然联邦政府主动把各个州的债务背过来,那么作为交换,各州共同拟定一个新的联邦宪法,授予联邦一些不太重要的权力,以便联邦政府更好地背债,总是合理的吧?
各州大佬一听,只要不让我来背债,小汉同学说得都对,于是就促成了1787年在费城召开的制宪会议。
根据“
化债
”
逻辑建立的联邦政府,表面
上
看,不仅是
一个空壳机构,还是一个背负了巨额债务的空壳机构,实体仍然是十三个独立的州。
这就是为什么,实际上没有人愿意出头,担任联邦政府的第一任总统,因为大家都把它看做是“背锅侠”。汉密尔顿自己又不能做这个总统,一来他年纪太轻,资历和威望不够,二来他出生地不在美国,三来制宪会议就是他一手操办的,最后选出自己当总统,也是难以服众的。
最后,汉密尔顿说服了他的忘年交、老好人乔治·华盛顿来接盘。华盛顿本人也是不情不愿。虽然华盛顿相信汉密尔顿的才华,但是他也对这个疯狂的计划抱有疑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