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栏名称: 新东方家庭教育
传递专业家庭教育理念,提供海内外家庭教育资讯,分享可吸收、可操作的方法和建议。让持续的学习成为家庭的习惯。
目录
相关文章推荐
新闻广角  ·  全平台拉黑!永不录用 ·  10 小时前  
新闻广角  ·  正式批复!厦门新机场名字定了! ·  昨天  
新闻广角  ·  痛悼!他于凌晨5时10分去世 ·  昨天  
新闻广角  ·  海底捞回应“招聘985/211学历外送员” ·  昨天  
新闻广角  ·  噩耗传来!一家五口全部遇难 ·  2 天前  
51好读  ›  专栏  ›  新东方家庭教育

你有没有对孩子做过服从性测试?做对这件事,将治愈他一生的怯懦、自卑、内耗……

新东方家庭教育  · 公众号  ·  · 2024-12-28 07:00

正文

点击上方卡片一键关注

作者:夏天
来源:女儿派 I D:nverpai)

前段时间,我去给女儿开家长会,猛然发现女儿用小刀把自己的桌子划得乱七八糟,她还在书桌上刻了几个大大的“忍 字。

我看着女儿书桌上被反复划刻的“忍 字,心里一阵阵的绞痛:

女儿到底经历了什么?

她是要有多压抑,才会一遍遍地提醒自己必须忍耐?

于是,我趁着家长会还没开始的空隙,向女儿的同学打听女儿的状况。

听完女儿同学的诉说,我的双手止不住地颤抖。

原来,女儿这半年都在经历着一场痛苦的“服从性测试”。

女儿班里一个叫朵朵的女孩,不知道什么原因盯上了女儿。

起初,她只是跟女儿开一些不礼貌的玩笑,比如:

“你的嘴是不是能吞下一只大象?

“你喝水的样子好像河马!

“你可真会拍老师马屁!

女儿不知道如何反击,只好用沉默来躲避伤害。

慢慢地,朵朵不满足言语上的侵犯,开始做一些令女儿不太舒服的事,比如:

随意拿起女儿的橡皮、纸巾、马克笔就用;

故意在女儿身上擦手,在女儿的卷子上乱画;

她看上了女儿书包上的小挂饰,想要女儿送给她,女儿不肯,她就酸溜溜地嘲讽女儿:小气鬼、没义气。

后来索性直接要求女儿:沫沫,你去帮我接水吧,你帮我把卫生打扫了吧,你的巧克力给我一块…….

女儿很害怕被安上“抠门”、“自私”、“小心眼”这样的罪名,每次都委屈地妥协了。

可是,人性总是欺软怕硬。

女儿越是忍让,她越是肆无忌惮。

她一次次地试探女儿的底线,一次次加大筹码,扩大侵略女儿的范围,攻破女儿的心理防线,从打击、嘲讽、到抢夺、逼迫、无理要求,一步步把女儿训化成一只战战兢兢、不得不听话的“小白兔”。

想起社会心理学家斯坦利·米尔格拉姆曾在1963年做过的一个“顺从实验”。

实验要求参与者对他人进行电击,目的是考察在直接强迫的前提下,人们面对违背良心的不合理要求时,是否会做出服从行为。

结果让人震惊:

人们对权威的服从程度,是远远超过想象的。在直接强迫的前提下,人们会做出违背良心的服从行为。

我很害怕女儿会在这场痛苦的“服从性测试”中,完全放弃反抗。

于是,我决定用30天时间来做测试,一边观察女儿的行为以及变化,一边帮助女儿学会勇敢拒绝。

下决定后的第一天,我去接女儿放学。

看着女儿很是疲惫的神情,我故意跟女儿说:

“乖,今晚陪妈妈逛会儿街吧。”

女儿迟疑了一下,张开嘴想要说些什么却又咽了回去,然后浅浅地“嗯”了一声,就把头靠在了车窗上。

过了红绿灯,我转头想要再跟女儿聊两句时,发现女儿竟然睡着了。

载着女儿回家的路上,我一直在想:

女儿什么时候变得这么怯懦?

她如果累了,可以直接告诉我:“妈妈。我累了,我不想逛街,我想回家休息。”

她也可以跟我说说她的处境:“妈妈,我还要回家写作业呢,如果我陪你逛街,我的作业就写不完了。”

可是,女儿什么都没说,她咽下了自己所有的“不情愿”和“不想要”。

我努力回想女儿成长路上的点点滴滴,试图从中找到答案:

也许是女儿小时候,每次跟我顶嘴时,我总是不耐烦地呵斥她:

“我说什么就是什么,跟大人顶嘴的孩子不是好孩子。”

女儿也曾努力地抗争过、哭闹过,可我回馈给她的从来不是倾听和理解,而是更加粗暴猛烈地指责和打骂。

也许是女儿每次违背我的意愿,没有满足我的期待时,我毫不客气,甚至可以说是恼羞成怒地打击:

“你怎么这么笨,这么简单的题都不会,这点小事都做不好……”

我沾沾自喜地以为,女儿的默不作声是我的激将法起了作用,殊不知我的打击和贬低伤害了女儿的自尊,碾碎了女儿的自信。

也许是女儿每次鼓足勇气跟我提要求、说想法、求支持时,我傲慢地屏蔽掉她的自主性,强势地规划、指导、纠正、控制着她的行为和思想。

我总是喜欢拿女儿的短处跟别人的长处做比较,在外人面前打击她,揪着她的小错不放,高高在上地下达命令,表达不满……

我用自负又自大的父母权威和错误的教育方式不停地PUA着她,对她进行一轮又一轮的“服从性测试”:

“你必须听我的话,必须按照我说的去做,必须满足我的期待……

只要你不听话,做不到,你就不值得被爱。”

想到这里,我的后背冒起一阵冷汗:

原来,我才是第一个驯化女儿的人。

因为,对于孩子来说,父母、老师、朋友都是她的“重要他人”。

尤其是父母,父母对于孩子的评价深刻影响着她们对自己的评价。

是我的强势管压,造就了女儿的压抑、怯懦和自卑,碾碎了女儿的自信和自主,把她变成了一个空心的洋葱,让她为了取悦别人,不惜委屈自己、内耗自己、掏空自己。

想到这里,我真的恨不得扇自己两巴掌。

想明白了女儿怯懦、自卑、内耗的根源后,我开始有意识地改变自己,也开始一点点地帮女儿建立边界、找回自我。

一、停止对女儿的“服从性测试”

为了增强女儿的界限感和安全感,我开始停止对女儿的“服从性测试”,学着尊重女儿的意愿,凡事先询问女儿的意见,女儿自己的事让她自己做选择、做决定。

当我们意见不同时,我也会认真听听她的理由,多给她一些试试看的机会。

刚开始那段时间,女儿还很拘谨,总是小心翼翼地试探着我,担心我跟以前一样只是“假模假式”地问问。

过了十几天,当她确认我这次是真的改变了,她脸上多了些笑容,也多了些从容,她越来越尊重自己的感受,不仅能坦然地说出自己的想法,也能坚定地维护自己的权益。

有一次,她爸爸想要把她小时候最喜欢看的漫画书送给自己同事的儿子,换做以前,她肯定会任由爸爸拿走她的漫画书,一个人躲在房间里哭。

这次,她居然非常坚定地开口拒绝了爸爸:

“这是我小时候最喜欢的漫画,是我想要珍藏的童年,我是不会送给别人的。”

我和她的爸爸惊讶地交换了下眼神,很欣喜地拥抱了下女儿,恭喜她学会了拒绝。

还有一次,小区里一位经常捡垃圾的阿姨,把她放在门口控水,准备做创意手工的啤酒罐都捡了去,我们以为这次她肯定要哭了,谁知她竟然直接跑到捡垃圾的阿姨家亲自要了回来。

看着她抱着一大堆啤酒罐有些狼狈的样子,我情不自禁地给她竖了大拇指。

我们俩相视而笑,那一刻女儿的眼神里尽是“属于我的,必须拿回”的霸气和锋芒。

正如公益讲座《为孩子立界限》中所说的那样:

“让孩子生活在界限中,于是,她便成为了有界限的人,同时,也成为了自己。”

父母先有界限,孩子才能清楚地知道界限在哪里,才能把握自己的生活,勇敢地坚持自己、成为自己。

二、帮助女儿识别和应对身边的“服从性测试”

有一天晚上吃饭的时候,我特意跟女儿讲了我上学时期的事。

那时,我们班有一个特别喜欢跟女生恶作剧的男生。

有一次,他不知道从哪里弄来很多浑身是刺的苍耳,他趁女生们不注意,在我们班每个女生的头上都放了几个。

这种东西,一旦粘在头发上就很难弄下来,不是把头发揪得生疼,就是要把沾上的那撮头发剪掉。

我们班的女生都气愤地大骂他,甚至有几个女生直接把他围起来胖揍了一顿。

只有一位女生,她一直都在默默地梳理自己的头发,偷偷地流泪,什么也没说。

也许是她怯懦的气息,给那位男生发出了“我很容易被欺负”且“欺负了也没事”的信号。

之后,很长的一段时间,那位男生都特别喜欢对她恶作剧,比如:

偷偷更换她的答题卡,抽掉她的凳子;

故意藏起她的课本;

把捉到的蟋蟀偷偷放进她的口袋里;

谎称老师让她去办公室……

可那位男生面对那些曾胖揍过他的女生,却一个都不敢惹。

哪怕迎面相逢,他也会捂着脸绕着走。

我们也经常被他的“怂”样逗得哈哈大笑。

女儿听完后,若有所思地看看我,却又欲言又止。

我又继续对女儿讲了心理学上的“费斯汀格法则”:

“尽管生活中有些事情是我们无法控制的(约占10%),但我们对这些事情的反应和后续的行为选择却能显著影响生活的质量和结果(约占90%)。

也就是说,一个人对一件事的反应是很重要的,会影响到后续的事情走向。

比如,你是否了解自己不喜欢什么,哪些行为会让自己不舒服、不自在?

是否对别人的侵犯有清晰的感知?

是否能够理智地分辨别人的情感绑架,对那些违背你的意愿,打着朋友的名义找你帮忙、暗戳戳地威胁你、操控你的人勇敢说不?

是否能够勇敢地反抗和回击?

如果你面对那些让你不舒服的人和事,总是一副唯唯诺诺、胆小怕事的样子,那么你传达给别人的信息就是: ‘你好欺负。

如果你可以清晰地感知、明确地拒绝、理智地分辨、勇敢地回击,那么你传递给别人的信息就是:‘ 这个人不好惹。

所以,宝贝, 请你一定要重视你的内心感受,凡是让你有冒犯感、委屈感、痛苦感、愤怒感、恐惧感……的一切人和事,请你坚定地远离和拒绝。

你有清晰的边界和底线,别人才不敢越雷池一步。

人性的本质,都是欺软怕硬的。

你越是忍让,别人越是欺负你。

你越是不好惹,别人越是不敢惹。”

女儿听我说完,眼泪啪嗒啪嗒地往碗里掉,重重地点了点头。

有句话说得好:

认识人性,才能驾驭人性。

让孩子了解人性的弱点,克服自己的弱点,孩子才能在繁杂的人和事中游刃有余。

三、在女儿变强大的每一个拐点,给予鼓励和信心

女儿的改变并不是一蹴而就的。

刚开始学着拒绝的时候,她很害怕,只会小声地说“不”,或者用微小的行为表示。

我没有急功近利地指责女儿没出息,而是耐心地鼓励她、开解她,帮助她一点点调整战术、找回信心,比如:

  • 你今天勇敢地展现了自己的立场和边界,这已经很棒了;

  • 没事儿,如果你还没有准备好硬刚,可以战术性迂回:

要么拖延时间:我一会还要用呢,我现在没时间,等我用完再给你。

要么转移责任:妈妈发现了会批评我的,我已经答应给别人了……

要么连坏反问:把凭什么、为什么挂在嘴边,瓦解对方的信心;

  • 仔细感知对方的变化,别人的一小点变化就是你的一大进步。

那个总是欺负女儿的朵朵嘲笑女儿说:“几天不注意,翅膀变硬了呀。”

女儿很委屈也很灰心,我安慰女儿说:

“宝贝,其实你已经快要胜利了。

你仔细想想,她为什么讽刺你说‘你翅膀硬了

因为她已经感受到了你的变化,你的反抗让她感受到了威胁。”

女儿听后,突然抬起头,有些兴奋地说到:

“对呀,以前她对我都是理所当然地轻视,肆无忌惮地侵占和抢夺。

最近,她也只是嘴上说得厉害,并没有什么实质的行动。

妈妈,你说,她现在是不是就是一只‘纸老虎 ,只要我更加坚定些,早晚让她承认我的厉害。”

我摸摸女儿的头,笑着点头说道:

“是呀,只要你足够强大,全世界都会对你和颜悦色。

这是人性,也是谁都无法规避的现实。”







请到「今天看啥」查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