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栏名称: 温sir讲地缘
以地缘为角度,历史为脉络,沿着先人的足迹,探究缤纷世界
目录
相关文章推荐
甘肃省文化和旅游厅  ·  临夏永靖:隐藏在太极湖畔的恐龙大峡谷 ·  昨天  
甘肃省文化和旅游厅  ·  临夏永靖:隐藏在太极湖畔的恐龙大峡谷 ·  昨天  
中国国家地理  ·  中国7处最美园林,都去过的有福了 ·  2 天前  
大皖新闻  ·  今晨,新疆连续地震! ·  2 天前  
Marine Sedimentology  ·  Science | ... ·  4 天前  
中国国家地理  ·  立春:春到人间草木知 ·  4 天前  
51好读  ›  专栏  ›  温sir讲地缘

为什么说宾州的石油拯救了鲸?

温sir讲地缘  · 公众号  · 地理  · 2019-05-04 06:06

正文

大航海时代 [第33节]


作者:温骏轩

编辑:尘埃 /  主播:安妮




长篇连载,每周更新,文末和菜单栏可查阅目录。下载地缘图集在对话框回复:地图


阿巴拉契亚山脉两侧的分与合



卡罗来纳并非只有一个,弗吉尼亚也同样如此。1735年,卡罗来纳正式分裂为南北两部分;西弗吉尼亚则是在南北战争期间,脱离弗吉尼亚加入北方阵营的(1863年正式加入联邦)。

以弗吉尼亚的情况来说,表面看是一个奴隶的比例问题。南北战争时期,弗吉尼亚地区将近130万人口中,黑奴比例为37%,但在西弗吉尼的30万人口中,黑奴的比例仅为5%。然而追根溯源的话,会发现在这两个州的分裂中,地理因素像一只无形的手在发挥着作用。

西弗吉尼亚州与弗吉尼亚州的地理分割线是阿巴拉契亚山脉。在山脉以东,地势下降的非常明显。河网纵横的大平原地带,使得弗吉尼亚地区能够成为大庄园经济的典型代表。而在阿巴拉契亚山脉以西与密西西比平原之间,则存在一条与山脉平行、北窄南宽的高地地带——阿巴拉契亚高原。

阿拉巴契亚高原位置示意



整个西弗吉尼亚,就生成于这片海拔300~600米的的台地之上。18世纪20年代,弗吉尼亚人开始尝试跨越阿巴拉契亚山脉建立新的殖民点。只是丘陵河谷相杂的地理结构,使得西弗吉尼亚在农业上无法复制东部的大庄园模式。


然而上帝对于这些基督徒又是公平的,那些在农业上没有比较优势的高地,往往会蕴藏有人类社会运转所需要的另一项资源——矿藏。在欧洲人刚刚登陆北美大陆时,黄金无疑是最被渴望的矿藏。不过随着18世纪后期,英国通过“第一次工业革命”将人类带入蒸气时代,作为工业时代的推进剂,“煤”成为了最重要的战略资源。

1742年,西弗吉尼亚第一个煤矿被发现。此后随着工业时代的推进,越来越多的煤矿被发现,并成为了支撑西弗吉尼亚经济的“黑金”。

尽管本身也是劳动密集型产业,但采煤业却更容易让劳动者直接受益。被吸引到阿巴拉契亚高原上谋生的,主要是进入煤矿工作的白人。如果从经济属性角度切入的话,西弗吉尼亚在19世纪呈现出的是工业属性,而弗吉尼亚传承的则是农业属性。在这一背景之下,当南北双方因经济属性的不同爆发战争后,西弗吉尼亚宣布脱离南方,加入北方阵营就属于意料之中了。

西弗吉尼亚并非是唯一一个,从矿藏和工业时代获益的板块。在弗吉尼亚殖地民开始向阿巴拉契亚山脉以西扩张时,贵格会打造的宾夕法尼亚州,同样在阿巴拉契亚高原上进行了扩张。只是这一次,山脉的阻隔、地理的差异并没有造成政治上的分裂。在经济上,西宾夕法尼亚地区与西弗吉尼亚地区一样,依托资源而存在。除了煤矿以外,在西宾夕法尼亚投资者,还发现了石油资源。

石油是在内燃机被发明并且开始大规模商用的20世纪,才成为工业血液的,但这并不意味着,石油的价值在19世纪就没有得到展现。从石油中分离出来的“煤油”,让石油第一次成为了一种重要资源。

对着它思考过人生的请举手



在电灯没有出现之前,使用各种油质燃料的“油灯”是人类的主要照明手段。随着大航海时代的开启,作为这个世界上脂肪含量最高的动物,鲸在很长一段历史时期,帮助欧洲人点亮了黑夜。而随着“煤油”提炼技术的出现,煤油很快取代了包括鲸油在内的各种传统照明油脂,成为了世界最主要的照明能源。

石油能够大规模开采,让煤油比之其它照明用油更具成本优势。反过来,市场的开拓也让石油开采技术迅速发展,并使得石油产业更加的规模化。1859年,第一口现代化油井在西宾夕法尼亚开采成功。

在爆发南北战争的19世纪60年代,宾夕法尼亚成为了世界最大的煤油出口地。值得玩味的是,蒸汽轮机的出现,在技术上促成了远洋捕鱼业的产量爆发,也让鲸鱼的数量随之锐减;而煤油和石油工业的出现,又降维打击式的让捕鲸业失去了最重要的市场,从而间接保护“鲸”这一物种。由此可以看出,技术本身并不是破坏地球环境的罪魁祸首。如何使用技术,才是最重要的。


宾夕法尼亚能够在石油工业上拔得头筹,得益于当年贵格会政府所倡导的宽松、包容环境。在不用过于纠结于意识形态的情况下,资本力量在宾夕法尼亚得到了充分展现,不仅费城18-19世纪成为了能够与纽约比肩的重要商业中心(其在19世纪的商业地位甚至还要高于纽约),在西部高地上也诞出了“匹兹堡”这样的世界著名的工业城市。

当西宾夕法尼亚高原上所出产的资源及工业产品,能够通过东部沿海的港口出口;同时东部又能够为身处内陆的西部,在开发上提供信息和资金支持时,同样为阿巴拉契亚山脉所分割的西宾夕法尼亚地区,又有什么理由像西弗吉尼亚那样,为自己谋求一个独立政治地位呢?同样的现象,还出现在商业基因强盛的纽约。你会看到纽约州在历史上,也把开拓线推进到了阿巴拉契亚山脉以西,并且同样没有造成新的分裂。


为了与新英格兰地区有所区别,纽约、宾夕法尼亚、新泽西、特拉华这些源出于“新尼德兰”殖民地的北方州,有时会被统称为“中大西洋地区”。源起于荷兰人的商业基因、资本力量,成为了这个板块最显著的地缘属性。

至于阿巴拉契亚山脉所造成的地理阻隔,在工业力量的作用下,其实已经不是那么难以逾越了。铁路和蒸汽机车的结合,让原本可能因地理阻隔渐行渐远的地理单元,有机会成为地缘经济上的利益共同体。


相信上述解读,对大家理解中国当下的高铁热、基建热,以及化解西部某些地区的不稳定因素会有所启发。在以农业为基础的古典时期中国,中央之国核心区与边缘区之间的地缘联系是十分不稳定的,甚至在大多数历史时期是以板块博弈的方式共存。

这些历史,使得很多人对于现代中国,能否保持内部稳定持怀疑态度。只是在认知到,地缘结构并不仅仅是地理因素,而技术,尤其是工业技术能够改善地缘关系甚至改变地理基本面时,这一顾虑应该会淡化许多。最起码你已经能够直观感受到,诸如铁路、电网等基础设施,已经将当代中国范畴内的各个板块,结合的更加紧密了。

接下来,让我们再把视线下拉到卡罗来纳,去看看这个黑奴庄园的起源地,又是如何被一分为二的。在卡罗来纳以查尔斯顿为中心扩张黑奴庄园之前,来自弗吉尼亚的移民就已经自然向北卡地区开始渗透了。在行政上即不属于弗吉尼亚管理,又远离卡罗来纳政治中心的北卡之民,可以说从一开始就不认可查尔斯顿对他们有管辖权。


以查尔斯顿的位置和辐射能力来说,又很难向北辐射太远。这种分歧最终导致了北卡罗来纳,在英国殖民时期就已脱离查尔斯顿的控制,成为一片独立的殖民地(1735年)。

以地缘文化来说,北卡罗来纳最初更接近于弗吉尼亚,更多依靠白人移民来开拓种植园。不过在南卡罗来纳的黑奴经济大获成功之后,皮萨切克模式与查尔斯顿模式之间的区别渐渐模糊。黑奴成为了成个南方殖民地的主要劳动力。整个美国南方呈现出一种由富有的庄园主位居上层,大量黑奴生活在底层,部分自由民和白人契约奴为补充的社会结构。

大庄园式的土地、经济结构带来的一个问题,就是城镇的稀少。以农业为主的美国南方地区,缺乏充当地区核心的城镇。比如从地理结构上看,桑提河口完全有理由生成一个与查尔斯顿同级的港口城市,并且帮助南卡罗来纳向北辐射影响力。

然而在奴隶经济时代,桑托河下游两岸被开垦为了大片的稻田,并没有充分发掘出自己在位置上的优势。作为最大的黑奴转运地,查尔斯顿几乎是南卡罗来纳境内唯一的城市。以至于美国独立之后,南卡人不得用一条运河,将境内最大河流与最大城市连接起来。

另一个问题表现在人口上。美国南北战争初期的北方,拥有超过2200万的人口,而南方总人口则只有910万(这个数字中还包含有380万的黑奴)。虽然在整个战争期间,战败的南方军队所消灭的北方军队数量,甚至还要高于自己的损失。但从人口比例上来说,北方为了这场胜利损失了10%的成年男性,而南方的损失则高达30%。很显然,抛开所有的因素不谈,时间也是站在北方一边的。

北美十三殖民地示意图



说到这里需要再明确一下,“北美十三殖民地” 早在英国殖民时期,就已经有了南、北分立的地缘概念,“梅森-迪克森线”便是这一地缘差异的产物。而在美国“南北战争”时期,美国的领土已经扩张到了太平洋海岸线。整个阿巴拉契亚山脉以西地区,都被迫依位置及经济类型站队两大阵营。

北美十三州之南方地区



只是美国南、北概念外延,并不影响阿巴拉契亚以东地区的核心地位。无论是研究美国的起源还是南北战争,都只需要把目光锁定在“北美十三殖民地”即可。


-  END  -

赠+







请到「今天看啥」查看全文


推荐文章
甘肃省文化和旅游厅  ·  临夏永靖:隐藏在太极湖畔的恐龙大峡谷
昨天
甘肃省文化和旅游厅  ·  临夏永靖:隐藏在太极湖畔的恐龙大峡谷
昨天
中国国家地理  ·  中国7处最美园林,都去过的有福了
2 天前
大皖新闻  ·  今晨,新疆连续地震!
2 天前
中国国家地理  ·  立春:春到人间草木知
4 天前
人生研究所  ·  当你迷茫的时候,不妨拿出来读一读
8 年前
网易梦幻西游手游  ·  坐骑、神兽免费送!快上车!
7 年前
教你养车  ·  渣男地铁装逼,直接被爆头!
7 年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