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本文首发于《车迷》杂志6月刊,转载请与我联系。
就像飞机需要机场,船舶需要港口一样,公路对于发挥汽车的作用至关重要,而且与前两者不同,公路不但决定了汽车能够去哪里,还决定了这个过程的路线、速度以及舒适性。汽车旅行的体验受到公路的影响,一点也不低于受到汽车的影响。汽车当然是由车主买单,那么并不便宜的道路又是由谁买单的呢?
当然,像中国的高速公路以及一部分长途公路一样,有很多道路在建成以后,是依靠对使用道路的车辆收取费用。谁使用谁买单,很公平,也很合理。而最直接的收费方法就是设立收费站。但收费站也有巨大的弊端:1.需要额外的人力;2.车辆在缴费时需要停车,浪费了很多时间,而且很可能造成交通拥堵;3建设收费站也有比较高的成本。在读卡器等设备被发明以前,收费公路需要每隔一段路程就设立一个收费站,这样一来成本高昂,二来会持续的阻碍交通。即使是现在大部分收费站都改成了入口取卡,出口读卡根据路程交费的形式,也仍然不能避免这些问题。因此虽然收费站在桥梁和城际公路很普遍,但市内公路却很难采用类似的形式。
就像今天中国的大部分城市道路一样,在20世纪初汽车刚开始流行的时候,公路都有是由政府财政拨款建设的。在整个基础设施建设领域,这当然也很常见。但这种形式有两个明显的弊端。政府财政归根结底来自于纳税人,而一个根本没有车的人,和一个每天都不停开车的人,从公路中得到的好处是有巨大差别的,但这种形式却同等地增加了他们的税负。另一方面,如果由公共财政支持,那么路修在哪里,又会引发很多公平性的问题。《人民的名义》中达康书记集资修路闹出人命,背后正是有这些原因。
那么有没有办法既更公平,又能避免收费站建设的浪费呢?1919年,美国的俄勒冈州首创了通过征收燃油税来为公路筹资的方法。通过对州内销售的每一加仑汽油征收一美分的燃油税,就在很大程度上几乎零成本得实现了“谁使用谁买单”。开车开的越多,当然对道路的使用就越多,同时需要购买的汽油也越多。汽油消费多少基本上可以反映出对道路的使用多少。如果是油耗高的车,行驶同样的里程会交更多的税,可是它们对于道路的磨损也更多。这个方法也被推广到整个美国。美国仅仅用了十几年建成的数万公里的州际高速公路系统,就是完全由一个专门的燃油税基金支持的,所以今天的美国人可以随心所欲地使用高速公路,而不用担心额外的付费问题。后来还有一些地区征收“轮胎税”,因为轮胎的磨损也对应了道路使用的多少,原理也是类似的。
不过今天随着电动汽车的发展,一直很高效的燃油税也面临了新的问题。不烧汽油的电动车同样对公路造成磨损,同样造成拥堵,也会间接的带来空气污染,却不缴纳燃油税,不但不公平,也导致公路建设无法筹措到足够的资金。因此,从2013年开始,美国的俄勒冈州又率先开始推行里程费,车主根据车载设备记录的行驶里程来缴费。未来这一系统还可以根据汽车型号和行驶路段的不同调整费率,来更好地反映带来的道路磨损、尾气污染等影响的不同。不过,给所有车辆安装这种设备一来成本较高,二来也存在个人隐私方面的顾虑,所以也不容易推广。
因此,另一边像收费站这样的即时收费方式也开始演化得更为智能。采用感应电子卡片的ETC收费不需要额外的人力,也不造成拥堵,设备成本也较低,除了在高速公路普遍应用外,也在城市内用来按区域征收拥堵费。而最新的技术甚至可以通过道路摄像头识别车牌号进行收费,不需要车辆安装任何设备。
而这类技术不仅提高了收费效率,降低了收费成本,还能够更细致地对道路资源进行差异化定价。比如,美国一些地区将多车道的市内高速公路的最左道变为收费公路,控制这条车道的汽车流量,让愿意花更多钱的人可以享受到更快的行车速度,也避免了因为拥堵造成的道路资源浪费。随着技术进步,他们甚至还实现了根据路况实时调整费率,以保证使用车道的车流量永远保持在通畅容量的上限,就更进一步地提高了道路运营的效率。
系列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