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栏名称: 一夜美学
睡前提升审美力。 好审美,跟你一辈子。
目录
相关文章推荐
铅笔道  ·  宁波杀出超级IPO:年入557亿,全球第二 ·  昨天  
红杉汇  ·  会议越混乱越好?来听听贝索斯怎么说 ·  2 天前  
创伙伴  ·  第二款免费红包封面:蛇年大吉! ·  2 天前  
游资研报  ·  DeepSeek的一些解读和思考:产业链的价 ... ·  4 天前  
游资研报  ·  DeepSeek的一些解读和思考:产业链的价 ... ·  4 天前  
51好读  ›  专栏  ›  一夜美学

曾惊艳世界的中国国漫,难道如今只剩怀念?

一夜美学  · 公众号  ·  · 2018-07-24 21:20

正文



国家二级摄影师王世荣先生,上周(7月16日)因病逝世。


/ 图片来源:空藏动漫资料馆



/ 王世荣与戴铁郎在敦煌采访,图片来源:空藏动漫资料馆


本文


上海美术电影制片厂,是中国电影史的一段光荣岁月。


上至50、60年出生的爷爷辈,下到90后,美影厂出品的动画承包了好几代人的童年回忆。


水墨风的《小蝌蚪找妈妈》,二维手绘版的《大闹天宫》,布偶戏是《阿凡提》,剪纸艺术有《葫芦兄弟》,折纸动画是《聪明的鸭子》…





特别是中国动画经历断崖式降级的今天,美影厂光辉的一切都愈发闪闪发光,人们不禁感叹: 中国动画,何时才能回到上海美影厂的高度。


可是,美影厂时代的弥足珍贵,正是因为它无法复制的历史背景,和不可替代的创作环境。


所有关于它的浪漫幻想和盛情赞美,皆因为它是独一无二的既定历史,难以再现。


我对于美影厂有着更加特殊的情节。只因我「看电影」的最初记忆,正是上美厂的《大闹天宫》。



我是在广州海珠大戏院的大银幕上看这部电影的,算上我与父亲,一共只有四名观众。


但当鲜艳明亮的孙悟空跃上银幕之时,瞬间击中了还是孩童的我。


孙悟空与天宫分庭抗礼一戏,孙悟空飘逸潇洒的身段,进攻时傲然的气势在密集的锣鼓点衬托下愈加精彩,引得我与身旁的小孩不禁一同喧闹起来。


/《大闹天宫》的创作借鉴了很多京剧元素,剧组还学会了「翻云手」、「舞花棍」等京剧表演招式


待中间换胶片时,慈祥的师傅还让我俩小孩溜进放映间。


从那狭小的窗口窥得美轮美奂的蟠桃园和七仙女曼妙的身姿,那种兴奋之情,言辞根本不能穷尽,而这事,够我再手舞足蹈跟人侃上几十年。


/ 七仙女的灵感来源于敦煌壁画中的飞天,为了表现她们的妩媚,吴应炬还创作了一段昆曲


时至今日,那仍是我记忆中最愉快的一次观影回忆。


经典的片头——上海美术电影制片厂,在那一刻鲜艳喷薄。


然而,为什么这种愉快的观影体验,后来不见了呢?



上美厂的前身,是民国时期东北电影制片厂一个小小的美术部。


官办机构任务非常简单具体,东北制片厂负责拍民主东北纪录片,美术部给纪录片配地图:解放军收回了哪些疆域,国民政府失掉了哪些版图。


/ 东影厂的动画制作者方明(日本名持永只仁)在创作动画木偶


新中国成立,东影厂搬回长春,广纳贤才的美术部升级为美术片组,吸纳北京美术片组,这才成了上海美术电影制片厂。


第一任厂长特伟,人前是香港进步漫画家,暗地其实是香港地下党,留在美影厂不因别的,回京参加文代会身份暴露无法返港。


/ 特伟制作《骄傲的将军》工作照


他在上海安顿后,招募美术动画人才,投石入海,激起不小的水花,这消息传到了香港的万氏兄弟耳里。


万氏兄弟,「中国动画之父」,他们名字如雷贯耳,1926年的《大闹画室》成就中国第一部独创动画。


/ 万籁鸣、万古蟾、万超尘三兄弟,可惜《大闹画室》已在战乱中遗失


迪士尼《白雪公主》公映三年后(1941年),万氏兄弟出了中国自己的公主动画长片——《铁扇公主》,正值抗日胶着,孙悟空的天生反骨也振奋了士气。


《铁扇公主》令一个14岁的日本少年,萌生当一名漫画家的梦想,他日后成为日本一代大师,手冢治虫。


/ 《铁扇公主》海报


/ 迷弟手冢治虫在自己画作改编的动画里致敬万籁鸣


万氏兄弟投奔上美厂,当时,最初18人的美术片组已扩张到200人。


1957年,上海美术电影制片厂正式成立 ,开始构筑中国动画史上浓墨重彩的一笔。



大部分人心目中「中国风」的动画基本都出自上美厂之手。


计划经济时代的他们,坐拥全国顶级的艺术班底,国家包产包销,于是乎, 可以不计成本不计盈亏的投入动画制作。 比起动画产业,这更像是动画艺术的研究机构。


/ 漫画大师的合影:(从左)特伟、张仃、丁聪、胡考、张/光宇。图片来源:空藏动漫资料馆


美影厂得天独厚,做的哪里是动画,分明是艺术。


日本动画巨头,吉卜力工作室都难掩艳羡之情,盛赞美影厂:


社会主义的他们,实现了艺术至上的动画。


开天辟地独具一格的影史第一部水墨动画《小蝌蚪找妈妈》,便是源于国务院副总理的一句话。


副总理陈毅看展时,兴致勃勃地提起:


「要是能把齐白石的画动起来,就好了。」


/《小蝌蚪找妈妈》中的虾取材自齐白石的画作


这成为一项科研项目。上美厂成立三人实验小组,阿达负责背景设计,吕晋绘制人物动画,段孝萱则是摄影和冲洗技术。


1961年《小蝌蚪找妈妈》横空出世,夺得戛纳荣誉奖,日本动画界冠之为「奇迹」,高畑勋看到都傻眼了,世间竟能做出这样的作品。



齐白石笔下的鱼虾蟹蛙,水墨丹青融入到影像技巧里。个中技巧非常繁琐, 意欲用动画模仿水墨效果,光是着色便要反复渲染四五层。


「实」的角色融入「虚」的背景,大量留白,笔触细致柔和,整体效果如梦似幻。


一点一划,皆为东方意境,一笔一墨,尽是文人雅趣。



而水墨动画技术成为了上美厂的 「最高机密」 。一帧画面一闪而过,耗费巨大的心血和时间。上美厂做动画,「效率」什么的,不存在的。


63年,另一部水墨作品《牧笛》写尽了牧童和水牛之间的眷念之情。



为了这部动画的创作,大师李可染甚至特意画了20多幅水牛和牧童的水墨画供绘制组参考。


/ 李可染《看山图》


为避免多余音效(对白、旁白)破坏牧笛之意境,导演特伟对作曲家吴应炬提出这样的要求:


「音乐和画面水乳交融,浑为一体,就像血液在脉管里流通一样,是完整的有机体,而绝不像贴标签、附加上去的东西。」


吴应炬斟酌再三,在南方的民间音乐曲调的基础上进行发挥,根据江南民歌的一段音调延伸出主题旋律「牧笛」,而演奏则交由被誉为「中国魔笛」的陆春龄。


好一副诗情画意的水墨江南。


1988年最后一部水墨动画《山水情》,古琴作伴,泛舟天涯,大量留白的背景恬淡悠远,扑面而来的是仙风道骨和纵情山水。


/ 《山 水情》的景在大量留白里氤氲


《山水情》在著名国画大师吴山明和卓鹤君先生的指导下完成。 如《广陵散》一般,成为中国水墨动画的一曲绝唱。



上美厂动画艺术之集大成者,非《大闹天宫》莫属。


上美厂挂牌前,万氏兄弟就想做,当时定好了计划,拿到了投资,偏偏被一场战争(太平洋战争)耽误了。


59年《大闹天宫》重新提上日程,导演万籁鸣已年近花甲。




《大闹天宫》的美术设计是 艺术家张光宇 ,他40年前有本惊世骇俗的政治讽刺连环画册《西游漫记》。他据此设计了3个不同版本的孙悟空。



最后动画师严定宪提炼三版的优点,力求 「猴性、神性、人性」三位一体 ,这样的孙悟空:


「桃心脸,白底大红鸡心,绿叶眉,身穿黄衣,头戴黄帽,豹纹裙,绿腰带,腿穿红裤,足蹬皂靴,一身行头,神采奕奕。」



为了动态更加栩栩如生,导演请来京剧大师「南猴王」郑法祥,画师得以临摹,一颦一笑,更显神韵。


孙悟空标准动作——手搭凉棚,正是从京剧习得。





但美影厂并没止步于门面上的雕梁画栋,他们在艺术性甚至文学性上走得更远。


《九色鹿》改编自敦煌壁画《鹿王本生》,乃佛教中讲述善恶轮回的故事。



主创在千佛洞呆了整整23天 ,大量速写,力求还原北魏壁画之肃穆色调和飘逸风格。


/ 敦煌壁画《鹿王本生》


最后动画里九色鹿之潇洒烂漫又庄严神圣,其难以言喻的艺术享受,已然超越故事本身。



而改编自《封神演义》片段的《哪吒闹海》,其巨大的悲剧内核, 被人高度赞誉为「东方莎剧」。


龙王为百姓布雨,百姓向龙王献祭,这看似合理,实则「吃人」的制度,行使千年。只有哪吒看出了制度的扭曲。


/ 哪咤自刎一幕仍是许多人的童年阴影


在「成人路线」上走得更远的还有我们每个人的童年《葫芦兄弟》, 看似儿童友好的主题曲和画面,其实包含着思细级恐的深层含义。








请到「今天看啥」查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