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栏名称: 小僧活
小僧不二的僧活、僧悟、僧诗、僧歌、僧段子……
目录
相关文章推荐
51好读  ›  专栏  ›  小僧活

给您一套量身订做的成佛手册,您要吗?

小僧活  · 公众号  ·  · 2018-10-03 20:07

正文

请到「今天看啥」查看全文


SANGHATALKS EP302







01.


某天和法师一起去参加某活动,活动主体是那种非常大的词,有贯通古今,开拓八荒的气势,可谓“谈笑有鸿儒,往来无白丁”,所谈皆为哲学,佛法,人生宏观命题等等。


在交流学习的过程中发觉自己嘴皮子的功夫见长,但在恍惚之间,突然觉得周围的一切跟自己的肚皮没有什么太大的关系。何为跟自己的肚子没有太大关系呢?聊是聊得很嗨,但就是感觉似乎跟自己的生命隔着一层薄膜。


无论谈的多么高屋建瓴,多么天花乱坠,回去之后,并想不起那些唾沫星子乱飞的时刻跟自己的生命有什么联系,也想不起那些口若悬河的姿势给自己的生命注入了多少惊奇的瞬间。天上到地下,永远隔着孙猴子的一个跟头 (十万八千里) 的距离。



02.


如果我们所学习的知识,所听闻的道理,所熏习的佛法,与我们当下的生命产生不了实际的联系,我们的平常中并没有对其有或大或小的体验,那么,这一切或许都是缺乏意义或没有意义的。如果说有意义的话,也仅是在自我的狭小空间里,由脑神经释放了一些激素,带来的一些冲动而已。


当我们一谈到所谓的艺术,所谓的哲学,一谈到佛法、修行,就必须规定得是某种特定的姿态:我得眉头紧锁,我得披头发散,我得举止优雅,我得缓慢的端起一杯咖啡,我得手中念珠拨动,口中念念有词。又或者,当我们想起这些东西的时候,自然而然的觉得,这些跟我没有关系,都是“那些人”玩的,是那么一部分“专业人士”该谈论、该研究的事情,之于我们太遥远。


当我们有这些设定、想法和行为的时候,我们就已经错误的给自己套上了一个筐,把自己抛弃在一个活泼泼的人的行列之外,也就已经开始退失或放弃了思索与抉择的权利,我们就开始等着“那些人”给予我们教导,给予我们一个他们思索后的答案,给予我们他们所制定的规则,我们就这样无需用脑的参与。




03.


当然,并不是所有人都能成为艺术家、文学家、哲学家、佛学大师,因为在通俗意义上达到某种标准后才能成为所谓的“家”,但是每个人都应该需要,并且已经在对生活进行审美、对生命进行思考,对法道进行闻思和践行。


在生活中的时时刻刻,这些所谓“高大上”的东西,本来都是贯穿着的,并不是离我们十万八千里,这也绝不是仅属于“那些人”的事情。就如同我们虽然不能成为在某种标准下的“美食家”,但是我们每个人都可以享受美食,都可以去品尝美食,这是每个人都具备的能力,吃东西,谁还不会呢?这本就是再平常不过的事,这本就是生活的方式。


无论你有没有意识到,这些东西就在你身边,就在你的生活中,它本来就与你的生命发生着紧密的、千丝万缕的关系,这就是你生命的自然状态。

假如,我们所学习、闻思的东西,跟我们的生命没有丝毫关系,那么这些东西,无论是谁告诉我们的,无论听起来多么高明,多么深不可测,也就如同厕坑里的一坨屎一般,它所带来的仅仅是一股挥之不去的臭味而已。



04.


与我们的生命产生联系才是一切的开始,当然,与生命发生联系并不仅仅是吃饭穿衣,它的内容和形式有很多种,它有着各种指导意义,有着各种形式的实践意义。那些伟大的人被记录下来的语言,如果不能被我们亲自体验,那就是一些毫无意义的词语的组合而已。经典之所以成为经典,不是经典本身有什么光环,也不是经典全能到为所有人都一一给出了确定的答案,指出了确定的路径。那些被我们认为伟大的人做不到,经典里自然也没有。因为生命是无限的,并没有一条确定不变的通途。


经典之所以成为经典,是因为它给出一个靶向,在面对不同的时代,不同的问题,人们总能依于这个靶向,找出具体的方法和路径,来解决自己所面临的确定问题。 就好像,佛陀并没有为某个人量身订做一套成佛的手册,佛陀所讲述的是一种方向,虽然也可命名为某种路径,但是后来的学人一定得自己踏出脚步去感受那条路径,走出属于自己的路,成为自己的觉者。

从来没有什么事情不可以被裸露出来放在天阳底下,从来没有什么事情不能被质疑只能无条件的相信。如果某件事情必须要保持神秘,又不允许被质问,只能接受一个丝毫不容置疑的结果,那么这事情就最应该被质问、被怀疑。


未经思考的人生是不值得过的,未经体验的信仰是不值得全身心投入的,未与生命产生联系的理论都是羸弱而无用的。



05.


因为缘起,一切都是有意义的,又因为性空,一切又都是毫无意义的。如果我们是一个还需要吃饭穿衣的人,一切就那么的有意义。 当人谈到所谓的意义,自然是人赋予的,我们认为它有意义,它就有意义。如果我们已然照破意义的本质,照破生命的实相,那么我们就会发现,这些所谓的意义就像是涂在衣服上的染料,它是被染上去的,不是本然的存在。


如果我们没有自己去思维、去体验,我们就永远无法理解意义的无意义性,无意义的意义性,我们就永远只能活在别人构建的规则世界里,别人讲述的故事里,别人给予我们意义,给予我们所有确定,而不是由我们自己创造和赋予和决定。

我们的心各不相同,世界也各不相同,不应该也不可能被塑造成一种统一的标准,我们不可能都成为某本书里所描述的那样毫无差别,我们的生命形态各异,感受力不同,那些书里的东西应该被我们感受,应该融入到我们实际的生命中,这样才会生发出鲜活的、五彩缤纷的生命,而不是一粒毫无生气的干瘪的草芥。

回到生命,与生命发生联系,体察丰富的联系。

您觉得这样如何呢?



—图片来自 舟停


佛经中实力打脸小案例

佛陀的沉默

明知虚妄还要装模作样

人间不值得,人间清凉地值得!

太多期待让我们失去幸福







请到「今天看啥」查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