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栏名称: 水木文摘
清华学子创办,新媒体第一文摘,中国人的心灵读本,每日精选好文。
51好读  ›  专栏  ›  水木文摘

其实,男孩才是妈妈的小棉袄!

水木文摘  · 公众号  · 美文  · 2019-03-13 22:30

正文


水木君说:

很多时候,那些丈夫遗忘的细节、忽略已久的温柔,儿子都愿意为母亲倾其所有、悉数奉上,以温柔为翼,带着妈妈暂时逃离现实里的冰冷。其实,有一种温柔叫做儿子的关怀,这种力量足以温暖妈妈劳碌的身躯,抚慰妈妈疲惫的内心。


文/七七晴歌

来源/小十点(sdikid)



前段时间看到这样一则新闻:


湖北天门一名10岁的小男孩领着妈妈来到当地某商场的珠宝柜台前,声称要用自己刚收到的8800元压岁钱为妈妈买一枚钻戒。


当时小男孩原本看中一款价值8100元钱的钻戒,吵着要买,但是孩子妈妈有些舍不得。


为了说服孩子,妈妈故意说自己喜欢那枚5万元的戒指,要儿子攒够钱再来买,意图让儿子知难而退,情急之下,小男孩大哭了起来。


其实,小男孩只是看到周围同学的妈妈和妈妈的朋友手上都有戒指,于是也想给妈妈最好的。


最后,在家人的劝说下,小男孩依依不舍地离开了商场柜台。


其实,男孩的爱意就是妈妈身上最美的珠宝,儿子的陪伴就是妈妈冬天里加厚版的小棉袄!



儿子的崇拜,给了妈妈最高的赞赏


在一期《少年说》中,初一12班的李仁志向大家分享了他眼里的伟大母亲,不加掩饰地表达着自己对母亲的崇拜和疼惜。


李仁志的母亲是一位外卖配送员,尽管工作负责、认真敬业,却时常有很多人不尊重这份工作。


大街小巷的奔波、莫名其妙的差评,甚至无理取闹的纠缠都让男孩心疼不已。


“我希望大家都能给像我妈妈一样的人多一些善意,因为当你打开门的那一瞬间,看见的也有可能是我爸爸捧在手里的小公主。”



场下的妈妈一头利索的短发,当面对儿子的深情告白时,她脸上带着羞涩的笑容,不住地搓着双手,内敛的性格和紧张的情绪一览无余。


接着,妈妈眼神闪烁着向儿子表达着自己的羞愧:


“我本以为你会嫌弃我的职业。”


然而,在儿子心里,每个人都会有正好合适的位置。


在他人眼中,卑微如斯的外卖员,在儿子心中,正是社会运行中不可或缺的巨大力量。


听着儿子的赞许和肯定,妈妈的内心燃起了一盏灯。而那些生活里的心酸,工作上的眼泪,都将抵不过这盏灯的光芒。


妈妈这个词语,只是叫一叫,也觉得喉间哽咽。


妈妈,是世间最有力量的名字。


她们可以在成为母亲的那一刻瞬间强大,足以跨越那些曾经不敢直视的深渊,选择毫无畏惧地负重前行;


但是儿子支持的话语,崇敬的眼神,真诚的赞扬却可以一瞬间使她们柔软,然后整个人生都变得美好辽阔。


或许,一个男孩的理解和崇拜,就是妈妈这一职业最好的奖赏。



儿子的温柔,给了妈妈最暖的瞬间


村上春树说:“总之岁月漫长,然而值得等待。”


2019年1月18日深夜,湖北武汉地铁3号线的后湖大道站内,有一名小男孩和他的小狗正在默默等待着。


他盘着腿席地而坐,黑色的小狗依偎在腿边,男孩不时抬起头看着出站口的位置。


据地铁工作人员了解,男孩的妈妈因为公司加班所以只能坐末班车回家,男孩便来到地铁站接妈妈回家。


因为担心孩子着凉,工作人员想要把男孩带进休息室内,但是男孩担心妈妈出来后看不到他,所以拒绝了,坚持在站厅等候。


夜晚的武汉透着刺骨的寒冷,男孩的等待却温暖着晚归的妈妈。


无论身处怎样的冬季,只要想起儿子的温柔,那位妈妈的脸上都会泛着幸福的笑意吧。


当妈以后,不怕世事艰难,最怕儿子不时的温柔。


有这样一则视频,讲述了一名美国加州的3岁小男孩Tydus要给他“心爱的女孩”准备一顿饭:



购买食材、摆放桌椅、制作食物,甚至去门前花丛中摘下几朵鲜花装饰餐桌。


小小的身影一边唱歌一边忙碌着,看到这里不禁让观众会心一笑。


视频最后才知道,原来小男孩Tydus“心爱的女孩”正是自己的妈妈。


得儿如此,母复何求?


很多时候,那些丈夫遗忘的细节、忽略已久的温柔,儿子都愿意为母亲倾其所有、悉数奉上,以温柔为翼,带着妈妈暂时逃离现实里的冰冷。


其实,有一种温柔叫做儿子的关怀,这种力量足以温暖妈妈劳碌的身躯,抚慰妈妈疲惫的内心。



儿子的守护,给了妈妈最重要的关怀


“你是我的眼,带我领略四季的变化;


你是我的眼,带我穿越拥挤的人潮;


你是我的眼,带我阅读浩瀚的书海。”


这段歌词出自林宥嘉的《你是我的眼》,如今却成为山东济南刘奉智的妈妈身上一段真实发生的故事。


刘奉智今年刚刚12岁,而他的妈妈是一名盲人。


因为妈妈眼睛看不见,行动不方便,从小刘奉智便一直牵着妈妈的手领着她走路,还会给妈妈描述路上的趣事,一路欢声笑语不断,这一牵就是十余年的守候。



刘奉智说自己最大的心愿就是做妈妈的“眼睛”。


4岁开始跟着姐姐一起学习做饭,6岁开始“拒绝”妈妈为自己拿东西,12岁的他每天放学后都去接母亲下班。








请到「今天看啥」查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