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栏名称: 微设计
新锐景观设计服务平台 | 只为创造更美好的人居环境
目录
相关文章推荐
51好读  ›  专栏  ›  微设计

沂蒙深处,再造桃源

微设计  · 公众号  · 家居  · 2017-02-05 22:22

正文

请到「今天看啥」查看全文




朱家林,

位于山东省临沂市沂南县岸堤镇,

是一个坐落在沂蒙山区深处的小山村,

共140户人家,

一半房屋已无人居住,

年轻人多在外发展,

村内只剩下七八十岁的留守老人。



因久无人居,

许多房屋已坍塌。

老院子里,成了树木的天下,

许多百年的香椿树,老秋树,老榆树等北方传统树种,

与破落的院墙相互依偎。



朱家林的村民,勤劳朴实,

有着非常良好民风,

依然保持传统的耕种生活,

如同陶渊明笔下的世外桃源。



可是这么美丽的小山村,

即将面临着衰退,甚至消失。

村子如同一位老人,

已步履蹒跚。

田园将芜,人归何处?



2015年冬,

一群年轻人来到了村子。

他们要在这里住下来,

和村民一起生活,

帮助村庄,重新恢复活力。

在他们的努力下,

政府也来了,更多年轻人也来了,

他们为这个干枯的小山村,

治水种树,建桥铺路,修缮房屋。

许多老人说,

他们都这把年纪了,

不敢想象,自己祖祖辈辈生活的村子,

还能有今日的巨变。



[归乡的故事]

讲述人:朱家林生态艺术社区设计师  宋娜

宋娜是一名设计师

在外打拼十多年后

回到了自己的家乡临沂

与这里的老乡一起创建了朱家林生态艺术社区


[视频讲述]


[一场乡建实践]

探索衰落乡村的空间再生


这个村子在2016年经历了一个变化,由青年创客宋娜和孔祥伟共同发起的乡村共建共享,走进了这个村子,开启了村落复兴之路。孔祥伟作为总设计师,带领设计团队住进了这个村子,开始了一场变设计为营造的实践。




如何使这个日趋衰落的村子从空间上得以新生?又如何能保留乡土记忆,又能符合现代的功能需求?孔祥伟提出了新乡土理念。保留历史记忆,运用现代乡土的理念,置入新的功能。



首期更新的区域位于村子的核心,由社区服务中心、美术馆、乡村生活美学馆、餐厅、咖啡厅、以及民宿区构成。其中,中心街、乡村生活美学馆及三个民宿院落已经完成。





[露珠与鸟窝]

朱家林乡村生活美学馆


在村子正中心,建成了一座新的建筑,叫做乡村生活美学馆,也是全国第一座以乡村美学为主题的美学馆,场地原为村子的活动场地,是一个硬化的场地,铺满了红色的广场砖,与村子的风貌很不协调。



在场地中建造美学馆,并保留广场,建筑就采用村子里盖房子用的石灰岩,形体就用一个长方盒子,嵌入到两侧老房子围合的空间中。



内部采用清水混凝土,外部用石灰岩片岩的做法,既保证内部展览空间的纯粹性,又保证外部与老村子建筑风貌的统一,内部想追求自然采光,顶部采光和南立面采光,顶部采光运用米字格,南立面采光则均布条窗。所有的外部石墙想全部运用石灰岩片岩,长条窗的顶部过梁运用传统手工艺,也就是石条过梁,由数块条石连成一线,托住上面的石墙。


建筑外墙厚50厘米,外立面加了很多长方洞,方洞和条窗一个尺度,进深50厘米,朱家林有很多鸟,希望未来这些洞成为鸟窝,所以从外面讲,也叫鸟窝建筑。


建筑形体简洁,但施工过程遇到很多挑战,内部清水混凝土是一次浇筑完成,由于工期紧张,原先预留的条形窗没有时间做模版,便运用后期用水钻打眼的方式来实现。水钻打眼,形成一系列圆洞,原计划用切割机切平,但打完圆洞之后,室内却呈现出意外的效果,这些圆洞串起来,如同一串露珠一样,室外的光进来,非常神秘,而从室内看出去,这些圆洞,用形成了很有趣的取景框,于是就让施工方保留了这种效果,所以从建筑内部讲,叫做露珠建筑。


建筑拆除模版后,在四周基础的内部下挖,下挖的过程中,发现了一组独立的巨石,顺势把石头清理出来,保留在建筑中,中间有一口水井,所以就形成了一个室内山水。



完成后的效果



建筑砌墙的工人用的都是村子里的老师匠,石头进行适当的敲凿,保持立面的自然,也追求石头的咬合,特别是凹凸的建筑边线,追求细致和一致,建筑做工体现了很好的沂蒙石匠的技艺。


建筑西侧的老房子被保留,南墙和西侧老房子的南墙平齐,建筑的高度经过控制,能够看到后面的山。

[村民活动广场]


乡村生活美学馆前面的空地继续作为材质村民活动广场。建筑和前面的道路有1.2米的高差,利用高差,做了几组有雕塑感的台阶,台阶被放大,可以作为坐凳。台阶用预制混凝土板,约400块台阶,采用了15种规格。


台阶具有很强的秩序感,也是这个村子里最有秩序感的一组元素,试图在有机的村落中,增加一种仪式性。建筑前部留了6米的台地,作为未来的舞台,广场也自然成为观众席。


[ 生态海绵村落]


乡村本来就是海绵的,但在新农村建设的过程中,村子里的道路全部都给硬化了,一是因为车行的需要,二是为了去掉泥巴路,村子的诗意荡然无存了。


现在重新破除水泥路,改为步行路,恢复渗水功能,道路采用老石板铺装,结合石子,不仅可以渗水,又满足了下雨没有泥巴的需求。破碎掉的混凝土,重新用作铺地材料,中间留有缝隙,生长小草。

[野草回家]


野草,遍布乡村的田间,但不被欢迎,因为和庄稼争肥,往往被锄掉,但在地头的茅草和狼尾草却也是别样的美,一到秋天白色的草穗在阳光下散发着光芒。


让野草回家,栽到村子里,在广场周边,老院墙外部和道路两侧,栽植了野草,分别栽了蒲苇、芒草和狼尾草,都是多年生的宿根草本。


[清泉石上流艺术装置]


广场东侧的一个巷子,原路面被做成水泥路面,在去掉水泥,恢复生态路面的过程中,挖出了大量的石灰岩原石,与太湖石一致,于是,在这个基础上做了一个艺术装置,用废旧钢板焊接了一个跌水池,嵌入到原始石头的间隙中,谓之"青泉石上流。又在石头的一侧栽植了蒲苇,蒲苇与石头又应了《孔雀东南飞》里的一句诗"蒲苇韧如丝,磐石无转移。"


[经纬院落:织布主题民宿]


院子原为一栋破旧的房子,大约建于上世纪九十年代,保留老房子,在院子里加盖了东西两间厢房,新砌的院墙和西屋,运用老石头,加以现代开窗,部分空间用了U型玻璃,作为对比,老房子改为两间民宿,为朴素的风格,用了老木头和卯榫结构。



[青年旅舍]


青年旅舍原为村支书的房子,是一个抹白的房子,空间也大,所以就做成青年旅舍,另外保留了白色的记忆,就做了唯一一栋白房子,内部搭建两层,釆用榻榻米床铺。屋顶做了花园,并与木作院相通。


[木作院落]


原为一栋石头房子,保留了院墙,顶部也采用了U型玻璃,大门作了更改,局部运用锈钢板。院子里的主屋和西屋保留,主屋做了房中房的设计。南屋为木工作坊,院子里一棵大杏树,包进了房子里。


朱家林乡村实践,把设计变为营造,设计师住到村子里,在现场进行设计,全面参与到了施工过程中,在施工中与村子里的工匠一同协作,同时,设计也与生活融为一体,在自然和田园中从事设计,也是一种设计方式的探索。




微设计 | 中国第一设计微刊

长按下方二维码并识别,即可添加关注

注:本文部分内容转自:设计部落,ID:shejibuluo,由微设计整理发布,欢迎个人转发朋友圈,其他平台转载请回复“转载”获授权。








请到「今天看啥」查看全文


推荐文章
医学界影像诊断与介入频道  ·  骨性狮面是啥,你知道吗?
7 年前
笑点研究所  ·  胸呢?我的胸呢?
7 年前
夏一可死毒舌  ·  【一可的魔兽教室合集】萨格拉斯之墓
7 年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