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栏名称: 插座APP
职场充电第一站,每晚21点21分准时推送,下载好多课APP学习更多精品课程。
目录
相关文章推荐
中国企业家杂志  ·  腾讯投资“大换仓” ·  昨天  
人力葵花  ·  DeepSeek神级提示词(HR版).word ·  2 天前  
人力资源数据分析  ·  AI在数字化人才盘点建模中的应用 ·  3 天前  
51好读  ›  专栏  ›  插座APP

刚升职部门经理,发现原来的同事、现在的下属不配合工作,怎么办?

插座APP  · 公众号  · 职场  · 2017-08-11 21:21

正文


作者 | 刘艳艳

来源 | YouCore(ID: YouCore


前几天,一位朋友刚刚升职,本来是件好事。


但没过几天,她 就半夜打电话, 找我诉苦:


最近我真是郁闷啊,这刚升职半个月不到,本来是一件很开心的事儿,但现在我都想辞职了。


本来跟我同部门有一个关系很好的同事,我们俩工作上配合很默契。特别默契的那种。就那种我说上半句她就能接下半句,平时的私交也很好。


自从我升职以后, 她就开始刻意疏远我了。


平时不怎么跟我说话也就算了,在工作上给她的建议,她也不听,我给她分配的工作明明在她的能力范围内,可她倒好,要么不交,要么晚交,或者干脆应付了事……


我不就是升个职吗?怎么弄得我跟她有深仇大恨似的。这到底是为什么呀?


1


为什么你升职,下属跟你“反目成仇”?



我让她先冷静一下(暂且称她为B),然后她跟我说了具体情况:


“我跟之前没什么变化,也没有因为自己升职就表现出很得意的样子,反而变得比以前更低调了,就怕别人说我。我都这么低调了,为什么还是这样,我到底做错了什么?”


在帮助她界定问题之后我发现,B君并没有意识到, 从她的位置被摆到领导位置上那一刻开始,只要她的处理稍有不慎,一种情绪就会在同事的心里作祟,那就是:由嫉妒引发的自我放弃。


所谓嫉妒,就是当我们看到别人拥有和享受着我们想要的东西时,感受到的负面情绪。


嫉妒会衍生出两种不同的情绪, 一种是“你牛逼,我放弃”的消极情绪,另一种则是“你牛逼啥,我也能行”的积极情绪。


第一种消极情绪,就是“非暴力不合作行动”的心理根源。要想破解这个魔咒,我们必须先理解以上心理产生的源头。


一、嫉妒的成因


心理学认为嫉妒因比较而生。嫉妒的产生需要同时满足四个条件(注意,是同时满足):

1)别人与我们相似


每个人都有心理平衡的需要,即人们既然拥有相似的生活、教育、社会背景,那么就应当有相当水平的成就,而对于完全不相干的人,我们就不容易引起嫉妒了。比如一个乞丐从来不会嫉妒马云爸爸,却会嫉妒比他先讨到饭的乞丐。


2)比较的事物是我们所追求的


越是事关我们在乎的事情或东西,我们越是容易产生嫉妒。这与我们常说的“ 你越在乎什么,就越容易在这方面受到伤害 “相似。


比如你的朋友跟你炫耀自己曾经有过 20 个男朋友,而对于只想交 1 个男朋友就结婚的你来讲,肯定不会嫉妒,因为追求不同嘛。


3)主观的不公平感


主观不公平感的产生,往往是因为我们只看到了结果是别人比你好,而没有看到他们在得到结果的过程中所付出的努力。


所以,我们会觉得别人并不值得拥有那些优势或成就。同事看到 B 升职了,但她并不能理解 B 为何能够升职。


4)主观上认为自己有能力拥有或控制


当我们主观地认为自己比别人强,本应该是我能得到的东西却是别人得到时,我们就会倾向于嫉妒对方。


这也意味着“比别人强”只是自己想象中的、主观的,而非现实的、客观的评估结果。说人话就是“ 每个人都会天然的自视过高”。



二、“自我放弃”的成因


当我们嫉妒一个人时,往往会导致两个结果:一个是堕落自己,冷落、对抗他人的敌视态度;另一个是努力提升自己,超越对方的积极态度。


同事对 B 的不理睬、不配合就是第一种结果。


它的心理成因是嫉妒激发了心理的自我保护机制,产生了 “反正我比不过你,我就无视你呗 ”的心理,进而导致了“ 我对跟你有关的一切都可以不在乎”的诡异“安全感”。


我不在乎我跟你的关系由好变坏,我甚至不在乎因为我的不配合而丢掉工作。


然而, 这种“我不在乎“的安全感其实不是真的不在乎,而是自己根本没有意识到其可能带来的负面结果。

通过上述分析我们不难总结出来,想要破解嫉妒其实并不难,只要破解掉四个心理成因中任何一个就可以了。


即使没有成功的破解嫉妒,仍然可以通过营造“你牛逼啥,我也可以”的积极情绪来达成好的结果。


那么问题来了,低调行事,真的能破解嫉妒吗?


很遗憾,答案是不能。


B的低调,在同事看来是什么样的呢?


1. “你还不是跟以前一样,跟我没什么区别”(跟自己相似)

2.  “你那个职位我也想要”(共同想要得到的)

3. “看你现在还不是那样子,凭什么你就能坐这个位子”(主观的不公平感)

4. “如果这样就可以做管理的话,那我也可以”(主观认为自己有能力控制和拥有)


显然,问题并没有被解决。在嫉妒未被破解的情况下,同事选择了消极放弃,结果造就了一个非暴力不合作的下属。


因此,我为B提出了一个非常反中国文化的解决方案: 既然做了管理岗,就要高调做好管理岗。


2


此时,该如何管好自己的下属?



当遇到难搞的下属,网络上的各种文章大部分给出的建议总结起来大致有 3 个,一是用同理心,换位思考,了解下属的需求;二是打感情牌,表明对方在自己心中的位置,感动下属;三是为下属谋福利。


这些说的似乎挺有道理。但我很纳闷儿,作为领导,怎么还要花尽心思“讨好”下属?这领导当的也太憋屈了。如果真是这样,谁还愿意当领导呢?


领导就要做领导该做的事,给下属安排工作,下属不听话,任由下属放任、耍脾气,如果只是采用上面的那些安抚措施,你永远无法当一个好领导。


相反, 领导就要通过强制措施,给下属施加压力,这才是真正帮助下属的方式,也是把团队管好的方式,更是当一名好领导的方式。



前几年在 80 后微信群里很流行的“狼来了”的段子是这么说的:


爷爷说:如果把院子交给你管理,这时猪因饲料不好暴跳如雷,狗因看门太累半夜睡觉,驴因磨坊环境太脏无精打采,你怎么办?


孙子说:我要给猪换饲料,合理安排狗的工作量,改善驴的磨坊环境,安抚它们,稳其心。


爷爷暴跳:你这败家孙子!你应该告诉它们狼来了!


这个故事告诉我们: 一味地满足对方需求,迎合对方,并不能把团队管理好。


而最佳的方法是 对员工营造一种危机的环境,给对方施加一定的压力,既能让对方清晰地意识到自己的处境,也能让对方更容易接受我们的意见或建议,甚至激发他们的潜力。


领导者可以是个好人,但管理者不行。


针对B这样的情况,营造不安全感可以从两个方面着手:


1)创造共同的外部压力


创造共同的压力目的是让下属觉得我们是站在同一战线上的, 压力是外部给她的,而不是你给她的,而且压力由你和她一起承担。 这样她就不会针对你,反而会理解你。


比如,B在给下属安排工作的时候,要让她觉得不是自己在要求她做,而是大领导或客户(外部环境)要求我们完成,这样下属就不会以为是B在命令自己做事,或者是为B做事,从而就减少了对工作的抵触。


2)创造个人的工作压力


创造个人的工作压力目的是一方面要按规则办事,另一方面要让对方觉得自己随时可以被取代。


如果不按规则办事意味着会受到相应的惩罚。比如按规定你这个月应该完成 10 个订单,但是如果只完成 5 个,那么你就会被扣工资。


值得注意的是为避免下属不认帐的情况,工作的规则是经过每个参与人员同意且确认的,这也符合人们“承诺一致“的心理。







请到「今天看啥」查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