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年国务院发布了一个文件叫《推动1亿非户籍人口在城市落户方案》,要再往城市里灌1个亿人口。
前两天这个工程再次迎来窗口指导:
发改委印发《2019年新型城镇化建设重点任务》,提出继续加大户籍制度改革力度:
城区常住人口100万—300万的
Ⅱ型大城市
,要全面取消落户限制;
城区常住人口300万—500万的
Ⅰ型大城市
,要全面放开放宽落户条件,并全面取消重点群体落户限制;
超大特大城市
要调整完善积分落户政策,大幅增加落户规模、精简积分项目,确保社保缴纳年限和居住年限分数占主要比例,允许租赁房屋的常住人口在城市公共户口落户。
超、特、I型、II型大城市到底有哪些?我找张了图:
*资料来源:wind,如是金融研究院整理
*注:新政中强调以城区常住人口作为城市划分的依据,城区人口只包含市辖区的城镇人口,下辖县镇不在其中,农业人口也不在其中。部分城市的城区常住人口与常住人口会存在一些差异。
格局大概是这样的,京沪继续严格控制人口数量,广深继续引进人才。
深圳过去一个月有超过10万人才来办理咨询落户,官方都受不了了,喊话说人才引进持续一整年呢!大家错峰来办好不好,别急~
二线省会和经济强市将是吸纳人口的主力军。
户籍限制只是筹码之一,人家是否愿意来还要看城市的经济实力、就业机会、人均收入、买房难度等等。
三四线城市因为竞争力弱,人口流出的趋势不会改变。
所以结论还是之前的结论:
一线往外赶,三线往外跑,二线迎来最大的机会窗口。
城市战争就像一场长跑,城镇化饱和度就是终点线。
一线选手已经快到终点,二线城选手开始冲刺,三线选手被越拉越远。
发展就像长身体,窗口期一旦错过,不可能再有机会了。
有人说这个政策是在保三四线城市的房价,但我不这么想。
大家都是用脚投票的,一个城市经济实力和潜力到底如何,谁都不傻。
就好像996制度下仍有大量年轻人对程序员岗位趋之若鹜—能提供大量高薪岗位,别的都好说。
问题是,三四线城市能吗?
但政策确实利好一二线城市的房地产市场——
热门城市放开放宽落户等于变相放开限购,新移民涌入也加剧了各地楼市供不应求的情况。
没有了户籍限制,家庭为了下一代从三线 ➡️ 二线 ➡️ 一线的「财富搬家」案例会越来越多。
比如这样:
这种案例在知识星球里还有不少,人生要选对。
面对这种越来越明显的趋势,我在之前的文章和星球里写过一些对策。比如:
一线和强二线城市的「户口价值」仍然不容小觑,有口子就别错过。
一线城市里,深圳仍然随时敞开怀抱,二线城市对本科生基本都是零门槛。
我们全面看空三四线城市房地产,不建议你在这些城市里再有投资行为。
比如建议你趁着三四线还有关注度,价格还算坚挺,棚改还没完全停止,卖掉老家多余的房子,置换成二线城市,财富搬家。
楼市价差大和价差小的二线城市,如何选板块、选房源,这些都在「人生要选对」星球里有帖子详细写过。
如果你刚毕业不久,可以考虑去单价3万以下的二线城市打拼,多关注这里的工作机会。
一线城市对年轻人越来越不友好,但二线要相对容易很多。
如果你一线城市无法上车,也建议挑个心仪的二线城市买房,给自己留条后路。
总之,二线正成为越来越多人的共识。
三线城市不是不好,只是对年轻人而言,有一种绝望叫力不从心,有一种焦虑叫过于安逸。
哪怕为了下一代,也不得不挪窝。就算你不离开,下一代大概率还是要离开的。
过去三四年选择了热门二线城市,并且买房上车的人已经开始兑现红利了。
那些毕业后在武汉苏州重庆成都杭州南京等城市成家立业的大学生,
打心眼里感谢这些城市,算上杠杆,账面回报翻两倍不止,人生赢家了!完爆那些去一线打工的同学。
千言万语,汇成一句话:
选择城市就是选择人生,人生要选对!
我找了几篇之前关于「城市选择」的文章:
全面看空三线城市房产
走,到二线城市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