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栏名称: 瓯江潮
瓯江潮新号
目录
相关文章推荐
野球帝  ·  星标小logoT,秒杀价只需69元! ·  1 周前  
51好读  ›  专栏  ›  瓯江潮

温州市机构改革方案公布!设置市委机构15个,市政府机构37个

瓯江潮  · 公众号  ·  · 2018-12-30 15:46

正文

12月29日,全市机构改革动员大会公布《温州市机构改革方案》。我市机构改革进入全面实施阶段。


这场改革有哪些温州特色?设置了多少个党政机构、各有哪些特点?将如何推进?记者将大会上获取的重磅信息与您一一梳理、分析。




经中央批准,省委、省政府批复我市按大城市标准,共设置市级党政机构52个,其中市委机构15个、市政府机构37个。和改革前相比,合计减少机构6个,其中正县级机构减少4个,副县级机构减少2个。总体来看,我市市委职能部门和市政府工作部门在机构设置和职能配置上,与中央和省级机关基本对应;同时,适应温州经济社会发展需要,在机构限额内因地制宜设置了部分机构,优化调整了一些领域的机构职能。


六个方面特色鲜明

充分体现温州市情


我市本次机构改革具有6个方面的鲜明特点

  • 始终坚持和加强党的全面领导

  • 全面贯彻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

  • 全面落实中央决策部署要求

  • 充分体现温州的市情和特色

  • 坚持做到“五个统筹”

  • 凸显优化协同高效原则


其中,体现温州特色方面,我市在中央和省级改革大框架内,结合我市“最多跑一次”改革、新时代“两个健康”先行区创建、大数据管理、综合行政执法、“基层治理四平台”等方面的改革实践,积极探索具有温州特色的机构设置。



市委全面深化改革领导小组改为市委全面深化改革委员会,并单独设置市委全面深化改革委员会办公室,划入“最多跑一次”改革、行政审批制度改革的牵头协调职责,对外加挂市“最多跑一次”改革办公室牌子。温州作为改革的先行区,是吃“改革饭”长大的。据悉,这样设置的目的,是为加强市委对全面深化改革工作的领导和统一部署,突出改革强市工作导向,强化全面深化改革工作力量,继续在更宽领域更深层次推进“最多跑一次”改革,不断放大“最多跑一次”改革对全面深化改革的牵引作用。


新组建市委网络安全和信息化委员会办公室,将市委宣传部、市经济和信息化委员会的有关网络安全和信息安全管理职责划入。温州网络舆情复杂,是全国关注的重点地区之一,温州网络安全和信息化一直走在全国前列。


新组建市大数据发展管理局,负责推进政府数字化转型和大数据资源管理等工作。通过组建这一机构,我市将进一步加强互联网与政务服务的深度融合,统筹管理公共数据资源和电子政务,推进政府信息资源整合利用,打破信息孤岛、实现数据共享,进一步助推“最多跑一次”改革,加快推进政府数字化转型。


新组建市投资促进局,整合了原市商务局的外资招商和市招商局的职责,作为市政府工作部门。温州民间资本活跃,在市招商局的基础上,进一步理顺整合外资和内资的招商职责,构建统一协调的投资促进机构,进一步优化营商环境,完善“温商资本”回流体制机制,加大招商引资力度。


新组建市政务服务局,将市行政审批管理办公室(市公共资源交易管理委员会办公室)的职责划入。通过组建这一机构,提高行政效能,优化政务服务环境,提升窗口服务水平,践行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打造政务服务“温州模式”。


在市经济和信息化局,加挂市民营经济健康发展促进局牌子。温州是中国民营经济发展的先发地区与改革开放的前沿阵地。温州民营经济从无到有、从小到大、从弱到强,创造了许多“中国第一”,形成了举世瞩目的“温州模式”。温州将加快创建新时代“两个健康”先行区,再创民营经济发展新优势。“两个健康”即:推动非公有制经济健康发展、推动非公有制经济人士健康成长。


在市自然资源和规划局,加挂市海洋局牌子。温州背山面海,是我国首批对外开放沿海城市之一,素有“东南山水甲天下”之美誉,具有鲜明的海洋元素。2017年,温州成功获批国家海域综合管理创新试点城市。为温州从“瓯江时代”向“东海时代”跨越发展注入新的改革动能。


52个市级党政机构

与中央和省级机关基本对应


本次机构改革,我市共设置市级党政机构52个,其中市委机构15个、市政府机构37个。


市委机构改革主要着眼健全加强党的全面领导制度,完善市委机构职能。在建立健全和优化市委对重大工作的领导体制机制方面,我市组建市监察委员会、市委审计委员会、市委教育工作领导小组,改建市委全面深化改革委员会、市委全面依法治市委员会、市委网络安全和信息化委员会、市委财经委员会、市委国家安全委员会、市委外事工作委员会。同时,加强市委职能部门的统一归口协调管理职能,市委组织部统一管理市委机构编制委员会办公室,统一管理公务员工作;市委宣传部统一管理新闻出版和电影工作;市委统战部统一领导民族宗教工作、统一管理侨务工作。



市政府机构改革主要着眼转变政府职能,推进重点领域、关键环节的机构职能优化和调整。具体是:


市政府设置办公室和工作部门37个,分别是:


市政府办公室、市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市经济和信息化局、市教育局、市科学技术局、市民族宗教事务局、市公安局、市民政局、市司法局、市财政局、市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市自然资源和规划局市生态环境局、市住房和城乡建设局、市交通运输局、市水利局、市农业农村局、市商务局、市文化广电旅游局市卫生健康委员会市退役军人事务局市应急管理局、市审计局、市政府外事办公室、市政府国有资产监督管理委员会、市市场监督管理局、市政府金融工作办公室、市体育局、市统计局、市粮食和物资储备局市医疗保障局、市机关事务管理局、市人民防空办公室、市综合行政执法局、市大数据发展管理局市投资促进局市政务服务局

注:标色为为新组建和重新组建的部门


其中,市自然资源和规划局、市生态环境局、市农业农村局、市文化广电旅游局、市卫生健康委员会、市退役军人事务局、市应急管理局、市政府外事办公室、市市场监督管理局、市粮食和物资储备局、市医疗保障局、市大数据发展管理局、市投资促进局、市政务服务局等为新组建和重新组建的部门;同时,优化市科学技术局职责,将市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的引进国外智力和外国专家管理职责划归市科学技术局;优化市审计局职责,将市发展和改革委员会的重大项目稽查职责、市财政局的预算执行情况和财政收支情况监督检查职责、市政府国有资产监督管理委员会的相关经济责任审计职责以及市属国有企业监事会等职责划入市审计局。


总体来看,我市市委职能部门和市政府工作部门在机构设置和职能配置上,与中央和省级机关基本对应;同时,适应温州经济社会发展需要,在机构限额内因地制宜设置了部分机构,优化调整了一些领域的机构职能。


统筹推进其他各项改革

市县两级明年3月底前全部完成


党政机构改革的同时,市人大、市政协、群团组织和事业单位等方面的改革将统筹推进。


市人大组建社会建设委员会,整合了内务司法委员会、财政经济委员会、教育科技文化卫生委员会的相关职责,作为市人大专门委员会;市人大内务司法委员会将更名为市人大监察和司法委员会。


市政协农业和农村工作委员会更名为市政协农业和农村委员会,市政协社会法制委员会更名为市政协社会和法制委员会,市政协文史资料委员会更名为市政协文化文史和学习委员会,市政协科技教育委员会更名为市政协教科卫体委员会,不再保留市政协文化卫生体育委员会。


按照增强政治性、先进性、群众性的要求,我市将健全党委统一领导群团工作的制度,进一步优化群团组织机构设置和职责,支持和鼓励群团组织承接适合其承担的公共服务职能,促进党政机构同群团组织功能有机衔接,探索群团组织机关综合性设置。坚持眼睛向下、面向基层,将力量配备、服务资源向基层倾斜。



我市将把完全、主要和部分承担行政职能的事业单位全部纳入改革范围,全面清理事业单位承担的行政职能,将行政职能划归行政机构。改革后保留设置的事业单位,名称不再称“委、办、局”。除行政执法机构按照中央和省委部署推进改革外,不再保留或新设承担行政职能的事业单位。撤并整合职责相近、设置重复分散、规模过小的事业单位,同步划转涉改部门所属相关事业单位,并按一定比例精简编制。面向社会提供公益服务的事业单位,理顺同主管部门的关系,逐步推进管办分离,强化公益属性,破除逐利机制;主要为机关提供支持保障的事业单位,优化职责和人员结构,同机关统筹管理。


积极落实中央专项部署,在深化综合行政执法改革领域,我市将整合组建市场监管、生态环境保护、文化市场、交通运输、农业等五个领域执法队伍。将着力解决多层重复执法,减少执法层级,下沉执法力量,市本级与市辖区只设一个执法层级,县(市、区)一般实行局队合一体制;健全完善县乡行政执法统筹指挥机制,在乡镇(街道)逐步实现一支队伍管执法;加快建设全市统一的行政执法监管系统,实现监管信息共享、平台工具共用、部门执法协同、违法失信共管,提升监管执法水平。


市委、市政府召开全市机构改革动员大会后,将迅速组织开展新部门组建、人员转隶和“三定”规定制定等工作,市本级将在2019年1月底前基本完成改革工作。县级机构改革与市级机构改革相衔接,于2019年3月底前全部完成。


来源:温州日报全媒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