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栏名称: 航空物语
关注飞行,轻松出行;关注“航空物语”,了解飞行和旅行的一切!
目录
相关文章推荐
爱浪客  ·  速度 | ... ·  17 小时前  
衡阳日报  ·  最新!南岳衡山中心景区发布公告 ·  17 小时前  
天津市文化和旅游局  ·  央媒看天津文旅(2025.2.14-2.20) ·  昨天  
佳木斯广播电视台  ·  逐日东极 ... ·  3 天前  
佳木斯广播电视台  ·  逐日东极 ... ·  3 天前  
51好读  ›  专栏  ›  航空物语

抢救打卡:中国最后蒸汽机车群,男孩们的心头好,就要消逝了

航空物语  · 公众号  · 旅游  · 2019-04-08 14:05

正文


摘要:
恨不得马上订张机票去新疆!老规矩,先聊聊可以看到什么,然后介绍怎样去那里,住哪里

沿着铁轨的方向越过山头,一团团白烟被喷上天空。活塞规律的声音变得越来越清晰,一个披着铁锈的怪物出现在视野里,而铁轨也带着大地开始振颤起来。不由得向后退了几步,直到他从身边隆隆驶过,远去,一切最终归于平静,只有风在戈壁上不停的吹。



从2014年至今,位于新疆哈密西北一座叫做三道岭的小镇吸引了越来越多的关注,甚至不少日本和西方游客专程前来,而他们的目标只有一个,那就是蒸汽机车。


蒸汽机车的动力来源于煤的燃烧对水的加热,所以在煤矿使用蒸汽机车具有天然的优势,国内最后的运行的蒸汽机车也大多集中于煤矿。但在东北的抚顺、阜新等矿区蒸汽机车退役后,全国成规模使用蒸汽机车的地方也就只剩下了三道岭。截止2019年初,这里还有至少6台建设型蒸汽机车运行。其中三台负责从坑底运煤到选煤厂,三台在车站调车。



不同于普通厂矿使用的上游型机车,三道岭的建设型机车体型和功率更大,曾经担负过干线运输的任务,更加具有震撼人心的效果。目前在三道岭的几台机车车号均为8开头,意味着他们是1980年后大同厂生产的建设B型,专为调车和小运转(通俗理解即短途客运)打造。


笔者今年2月份有幸与同学探访了三道岭,虽然之前已经见过很多这里的照片,但亲眼所见,仍是震撼有余。于是十分希望能够通过这篇攻略,向大家简单介绍三道岭的看点和一些攻略。


三道岭有什么好看?


三道岭的看点当之无愧是蒸汽机车,而观看蒸汽机车最好的季节就是冬天。此时空气温度低,机车喷出的蒸汽更为壮观。然而,三道岭不仅仅只有蒸汽机车,天山、戈壁和众多的工业遗迹等等可以和蒸汽机车搭配的元素数不胜数,而这也使得三道岭成为了铁路摄影的天堂。


以上分别为三道岭局域和广域地图,可以找到下文提到的所有地名。如果图片不清楚,可以点击放大观看。至于怎样通过陆空大交通去到三道岭站,文末将会介绍



晨雾初现——东剥离站



三道岭的一天是从东剥离站开始的。早上8点,是机车司机交班的时间,所有蒸汽机车会陆续回到东剥离站。 矿上一天24小时运转,机车司机分为白班、晚班,上一休二。 这里的地理时间比北京要晚两个小时(不用调表,只是所有活动都推后一段时间开始开始),因此此时也恰好是天亮左右。



天刚刚蒙蒙亮,大车师傅们就已经开始了一天的工作


早上气温低,东剥离站经常萦绕在白茫茫的水雾之中,为沧桑的机车又增添了一份神秘的色彩。夜班师傅离开后,白班师傅会对于机车进行简单的检查,加煤加水,这也是难得拍摄人文素材的时候。



用水鹤给蒸汽机车加水。蒸汽机车是个用水大户,每行驶百公里就要消耗几吨的水。


大车在用喷灯对于气缸和气门加热,防止其因气温过低而冻住。一边是烈焰,一遍又是冰霜,可谓是冰火两重天。


不到一个小时,当太阳升起的时候,第一辆整备完成的机车就会驶出剥离站,蓄势待发,开始一天的工作。



插播推广,稍后继续



蒸爷证件照——坑口&南站



在三道岭,第一张要拍摄的照片莫过于蒸爷的证件照了。白天的大部分时间,大部分蒸汽机车都按照如下的运煤线路运行:在采煤场装煤,经过八二站、坑口站上行到选煤场卸煤,再空车下行返回采煤场。整条线路只有在八二-坑口站区间是双线,所以大多数下行列车都会在八二站停车等待上行列车从采煤场开出后再继续下行。


煤矿工人从停在采煤场装煤的蒸汽机车旁走过,庞大的机车与他们形成了鲜明的对比。


采煤场有一条装煤线,还有一条线使用铲车。后者的效率就要低得多,最少也要半个小时才能装好


八二站前,左侧上行列车正在奋力爬坡,右侧下行列车等待对方出站后缓缓启动,准备进入采煤场装煤


并不是线路的全程都能拍到一张标准的蒸爷证件照,只有上坡蒸汽机车才会喷出滚滚浓烟。整段线路中,坑口站地势最高,所以不管从采煤场还是选煤厂出发的机车,都会加足马力。同时,整条运煤线路机车与车厢的位置保持不变,上行时处在车厢前,下行时就依靠列尾的守车报告信号。所以为了拍到位置正确的烟雾,便只能选择八二站到坑口站的区间的上行列车。


从采煤场上行的机车经过大转弯。这个位置时三道岭最经典的位置之一


转过大转弯的机车开足马力爬坡,这一段线路的坡度最大,同时车厢又满载着焦煤,是整条线路最激动人心的一段


从选煤厂下行准备下坑的机车通过守车瞭望和报告信号, 正迎面驶来


从选煤厂回来的列车如果需要回东剥离站,就要在坑口站转线。为了避免在陡坡上启动,机车不走正线而是进入最东侧转车线。


当然,要拍到一张完美蒸爷证件照,光线和天气都不可或缺。前者可以通过机位的选择解决,但天气就只能靠转发锦鲤了。


此行第一天一直都是阴天,直到傍晚的时候天气才难得变好了一点,倾斜的阳光恰好将机车的影子投射到了陡峭的崖壁上,形成一幅美妙的画面


另一个拍车的地点是南站——三道岭矿铁的编组站,铁路从这里再往东南延伸便是国铁的柳树泉站。南站有三台建设承担调车的作业,还有几台潞新公司的DF8B承担南站至柳树泉的牵引。


标记着国铁路徽的建设8314,不过这种编号看看就好。三道岭的蒸汽机车大多是二手货,但是由于时间久远、拆拆补补,甚至连机车和煤水车是否原来就同属一辆都很难确定



值得一提的是,在调车线的咽喉处不远正好有一座道口,往来的机车隔几分钟就会经过一次,自从蒸汽时代就遗传下来的道口标志正好相配


戈壁上往柳树泉方向去的DF8B,正午时戈壁不断加热空气,使得靠近地面的位置光线出现了难看的偏折


虽然大部分时间机车都在运煤线或者南站分别运行,但一天中也会有几趟坑口-南站的车次。由于南站的机车车头全部向西,从坑口驶来的机车会先绕过两个180度的弯,再倒退进入南站,反之亦然。但是时间所限,没有来得及探访这条线路周边的机位,有些遗憾。


除了东坑和二矿,其他露天矿或矿井都已经使用翻斗车运输。一辆满载焦煤的翻斗车与去南站的蒸汽机车在此处恰好同框



天山来客——二矿



即使在蒸汽机车还没有如此稀有的时候,三道岭就已经小有名气,原因之一就是天山。坐落于东天山巴库尔山脚下,巍峨雄伟的天山山脉在三道岭清晰可见,而天山下驶来的蒸汽机车,也成为了三道岭一张独一无二的名片。



拍摄天山的最佳位置在通往二矿的线路上。这段线路由南站引出向东北方向延伸,绝大部分都位于戈壁之上,两侧没有任何遮挡,使得行驶在上面的机车更加壮观。



但是在二矿拍车十分需要 运气 ,每天只有1-2班车往返二矿,且具体时间并不确定。常常等一个下午也没有一班,又有时候一下子就来两班。此外,由于这段线路南站地势低,去二矿的时候是在爬坡,此时,虽然机车浓烟滚滚,但只能拍到车尾。极少数的时候,会有两台机车前拉后推,现在这样的机会也越来越少了。


另一个可以拍到天山的地方是坑口站以南的弯道,但此处机车也是倒行



蒸汽余晖——机修厂



三道岭在最辉煌的时期曾经拥有过50余台蒸汽机车,如今大部分已经报废。它们中的一部分被封存进“综合仓库”,几只狼狗守门不可能入内;还有一部分就直接放在了机修厂的几股轨道上,虽然正门把守森严,但沿着铁路便可以轻易的进入。


机修厂,顾名思义是修理机车的地方。三道岭拥有非常完备的机车修理体系,能够完成机车的日常检修和落架大修,甚至可以制造部分机车的部件。这些保障能力再加上从报废车辆上拆下的备件,使得三道岭的蒸汽机车可以“续命”直到今天。


机车大修车间,很有沧桑感和年代感的建筑,右后面就是机车洗检车间


大修车间内部,可以看到完全拆解的机车和一些简单的加工设备。大修时机车、煤水车分离,将到寿命的部件拆下换上备件


洗检车间内部停放了两台机车,洗检相当于小修,机车还处在随时可以上线使用的状态


机修厂一角年代感十足的“备战备荒为人民”标语和安全宣传板报


在机修厂里,除了被拆的七零八落的机车部件和数不尽自翻车,还能看得到不少充满着蒸汽时代粗犷元素的设备,虽说岁月已经在他们身上留下了沧桑的痕迹,但是仍能够想象他们工作时的辉煌。



被拆解的驾驶室、车架,还有一人高的动轮都被随意丢弃在场地里


锈迹斑斑的蒸汽吊车,前几年还有车迷见到了其工作的样子,不知道未来还有没有机会再次见到


同样废弃的推土犁,蒸汽时代的线条感和力量感显露无疑,不难想象其工作时的盛况!



火神的怒吼——喷火



当太阳落下地平线,一切都笼罩在黑暗之中,三道岭最为壮观的一幕终于来临,那就是喷火。



在寸草不生的戈壁上,列车没有防火的顾虑,于是当机车奋力爬上坑口的时候,未燃尽的煤渣便化作一场炙热的“火雨”随着浓烟喷薄而出,映红了天空,更映红了大地。这是一种言语已经失去力量的景象,唯有置身于此才能体会。



据说,喷火本是大车们爬坡时的偶然为之,但是照片传到日本后掀起了一波热潮,不少车迷专程来到三道岭观看,并且开价不菲!于是三道岭每位大车都学会了喷火,并且景象也越来越壮观。



为了看到完美的喷火,需要提前打点一下车组。喷火的地点一般就在八二站到坑口站的路上,也有一些大车愿意下班摘车后在坑口站或者道口附近专门演示喷火。这些地方都没有灯光,所以强光手电和三脚架都是必备。当然游客较多的时候,在这些地方很有可能会遇到“老法师”,此时就可以免费蹭拍啦~


出发时由于嫌沉,没有带三脚架,也是非常遗憾



三道岭的灵魂——大车们



行前十分担心,因为近几年三道岭在车迷中异常火爆,大车们(火车司机)会不会已经厌倦了车迷。事实上,在三道岭我们见到的面孔中,的确已经较少见到出现在早年镜头中的质朴和好奇,更多的是平淡,甚至有点警惕。


这也难怪,随着到参观人数的增加,车迷的活动也的确对于煤矿的正常运转产生了影响,矿上也开始严查私自登车的行为,大车们自然不敢冒险。因此,只能说大家且拍且珍惜。









请到「今天看啥」查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