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栏名称: IDG资本
不只是VC,还有趣味和陪伴。
目录
相关文章推荐
红杉汇  ·  “偷师”大自然:仿生学新启示 ·  17 小时前  
经纬创投  ·  为了保护好AI搭子,打工人演技大爆发 ... ·  2 天前  
红杉汇  ·  会议越混乱越好?来听听贝索斯怎么说 ·  2 天前  
财联社AI daily  ·  都来了,DeepSeek“朋友圈”再扩容 ·  3 天前  
财联社AI daily  ·  都来了,DeepSeek“朋友圈”再扩容 ·  3 天前  
51好读  ›  专栏  ›  IDG资本

真正的喜悦不是自我的膨胀,而是自我的遗忘

IDG资本  · 公众号  · 科技投资  · 2020-01-09 21:00

正文



IDG君写 在前面:

你是否有这样的感觉 ,当你正在经历低谷时,自己变成了一座孤岛,充斥着无法排解的孤独感。

也许你会从工作中的成就感、从某些方面的自给自足来克服内心的失落。但事实上,最根本的缺失是人与人之间的深层次交流。

当我们拥有越来越丰富的社交媒介,人与人之间却逐渐陷入“ 失去联系 ”的低谷中。

《纽约时报》专栏作家、最畅销书作者 David Brooks认为,你应该把自己扔到朋友中去,跟他们深谈,或者是融入大自然,粉碎“自我”,获取内心深处的平静。

当你重新连接别人的时候,你会发现,真正的喜悦不是自我的膨胀,而是自我的遗忘。共勉。
来源: Ted -《The lies our culture tells us about what matters — and a better way to live》
翻译: 远读重洋


人生总会经历低谷。
我的低谷在2013年。当时,我的婚姻破裂了,失败的婚姻让我感到羞辱。我的孩子们也离开家去上大学了。
我在保守派运动中成长,但如今,保守主义阵营正在消退,所以我也失去了很多老朋友。
我能做的,仅仅是独居在公寓中,埋头工作。如果你到我家,拉开厨房的抽屉,你会发现本来放餐具的地方,我放的是便利贴;本来放盘子的地方,放的是信封。
我有“工作日朋友”,但是没有“周末朋友”。所以我的周末就是漫长的寂静。
我很孤独。孤独的感觉让人意想不到,它像是一种恐惧,一种胃里的灼烧感;有时孤独又像是醉酒的感觉,我无法做出正确的选择,一切都随波逐流,毫无立足点。
最让我痛苦的是,我意识到空空荡荡的公寓只是我空空荡荡的内心反映。我掉进我们的文化中的一些谎言里了。
第一个谎言是: 事业成功会让你感到满足。
我在事业上是小有成就,它能帮我避免那种觉得自己是个废物的挫败感,但它也给不了我任何的正能量。
第二个谎言是: 如果我再成功做成一件什么事,我就可以让自己变快乐,比如减下15磅体重,做一次瑜伽,这样就会变得开心起来。
这是“自给自足”的谎言。但其实任何即将离世的人都会跟你说,人生中最愉悦的,恰恰把“自给自足”丢到一边,而拥有各种深厚的交情。
第三个谎言是 关于成为精英人士的,它传递的信息就是: 你的成功造就了你。它告诉人们,你可以通过穿戴名牌来赢得他人尊重。也就是说,你可以努力“挣”到爱。
精英主义不会把你当成一个需要被救赎的灵魂,而是把你当作一套需要被放大的技能。它最邪恶的地方是,认为比别人赚得多一点,就会变得比他人更有价值一点。
到最后我发现,我的过错在于疏忽——我没有主动去社交,没有和友人保持联系,我回避并绕开冲突。
奇怪的是,当我渐渐跌入“失去联系”的低谷中时,其他人也跟我一样跌入低谷。这也算是我的职业秘密吧——我的人生中发生的许多事,通常也会发生在许多其他人身上。
我产生被孤立感的同时,很多人也有同感,感到自己是座孤岛,跟别人分割开来。

45岁以上的美国人,有35%长期感到孤独。只有8%的美国人他们与邻居们有过深度交谈。只有18%的千禧一代和一共32%的美国人说他们信任自己的邻居。
抑郁症比例在上升,心理疾病变得更普遍。从1999年算起,自杀率上升了30%;在过去的几年里,青少年自杀率上升了70%。每年有45000名美国人死于自杀,72000人死于鸦片类药品上瘾;我们的平均寿命在变短,而不是变长。
所以我今天来到这里想说的是: 如今人类不仅面临着经济、环境和政治危机,我们还经历着社交与人际关系危机。 我们正处于那个“低谷”。
在过去的这五年中,我一直在思考如何走出这个低谷。古希腊人常说:“必经磨难,终得智慧”。在我人生那段黑暗时光中,我有了些许认识。


第一件事是,自由是糟糕的东西。 经济自由还可以,政治自由非常好,但社交自由是件坏事。
无根的人就是漂泊的人。无根之人注定会被遗忘,因为他从不会投身于任何事情。
自由不是你想要畅游的海洋,而是你需要跨越的一条河流,这样你才可以在河对岸找到归宿。
我学到的第二件事是,当坏事发生在你身上时,要么你的心破碎,要么你的思维被打开,让你获得重生。
我们都认识心碎的人。他们忍受着痛苦与悲伤,变得愈加渺小,愈发愤世嫉俗。俗话说:“ 不能被转化的痛苦,就会被扩散出去
但是,另一些人的思维会被磨难打开。磨难的破坏力在于它会扰乱正常生活。它会提醒你,你并不是自己所想象中的那样。
神学家保罗·提利时说过:“在你自以为是灵魂的最深处,磨难会穿透它,露出一个孔洞,然后再往深处继续钻,再钻出一个孔洞。”
磨难让你触及到以前从未预料到的灵魂的深处,而能填补那深层空虚的,只有精神粮食和人际关系。 当你到 达那深处,你会忘记“自我”而触碰到心灵,那个充满渴求的心灵。
我们真正渴望的是对他人的爱与思念,那种类似路易·德·贝尼埃尔 (Louis de Bernières) 在他的书《柯莱利上尉的曼陀林》里写出来的感受——贝尼埃尔写了一个老人对他女儿诉说自己亡妻的故事。
老人说:“爱的本质就是,热爱之火烧尽时剩下的一切,这既是一种艺术,也是一种误打误撞的幸运,你妈妈和我有幸拥有了这个。我们是根,在地底深深缠绕;我们是树,在头顶枝繁叶茂;当那些美丽的花瓣从树枝上凋落时,我们发现,其实我们本来就是同一棵大树,而不是两棵。”
这就是我们心灵渴望的东西。
这也让我意识到第三件事,这里我借用爱因斯坦的话来说: 我们不能用创造问题的思维来解决这个问题。 要把思维拓展到一个新的层次”。
那么我们应该怎么办呢?
第一件事是,把自己扔到朋友中间,与他们进行从未有过的深层交谈。
第二件事有些不同,你需要独自融入大自然。 你需要去到一个地方,在那儿没有任何人盯着你,在那里你的“自我”毫无用处,逐渐粉碎,只有那时,你才有被爱的能力。
我有一个朋友告诉我,当她女儿出生时,她意识到自己对女儿的爱,超过了进化需要的程度。
我太喜欢这句话了。因为它讲述的是我们内心深处的平静,我们对彼此难以言说的那种关心。当你触及那个最深层次,你就有救了。
当你处在那个“低谷”中时,最难的事莫过于,自己没办法独自爬出来,需要有人伸手拉你出来。我就遇到过这个问题。幸运的是,我被我的朋友——凯西和大卫夫妇——拉出来了。
他们的孩子叫桑提,在华盛顿的公立学校读书。桑提的一个朋友需要找个地方住,因为他的妈妈有些健康问题。而那个朋友也认识个需要帮助的朋友,朋友又认识需要帮助的朋友……
因此,当我去到他们家做客时,走进门就发现餐桌旁坐着25个人,还有一些正在地下室睡着。我正要向一个孩子做自我介绍,他说:“我们这儿都不握手的,抱一个吧。”
我不是喜欢拥抱的人,但拥抱这个动作里,有什么东西一直吸引着我。所以,每周四我都会去到他们家,跟这些孩子一个个拥抱、问好。
他们要的就是这种亲密。他们需要你完全放开自我。他们教会你一种全新的生活方式,可以治愈所有文明病。这其实很简单,就是 把人际关系放在第一位,不是光说,而要做出行动来。
而最美好的地方就是,这类团体无处不在。我在阿斯彭研究所建立了“织网:社会结构计划”。这是我们的标志。我们发现身边无时无地不遇到这样的人,他们就是“织网者”。
“织网者” 伸出援手,将人拉出低谷。 当你身边围绕着这些“织网者”的时候,他们重新连接别人,看到的乐趣也是其他人的两倍。 他们看得更深入,他们看到更多乐趣。
在人生第一座大山上,当我们的事业刚刚起步时,我们追逐的是快乐。快乐是好的,它是自我的扩张。
你取得了一个胜利,你升职了,你的队伍赢得了“超级碗”,你很开心。 但(真正的)喜悦不是自我的膨胀,而是自我的遗忘。
当一位母亲和她的孩子之间,没有肌肤之隔的时候,喜悦出现了。当一个自然主义者在大自然中放飞自我的时候,喜悦出现了。当你完全沉浸在工作和事业当中,在你忘乎自我的那一刻,喜悦占据了你。 与其追逐快乐,不如找寻喜悦。

其实,说到底我想描述的是两套思维模式。
第一套是“登山思维模式”,一种努力向上追求的思维,它关心的是个人幸福和事业成功。
这种价值观挺好,我并不反对它。但是,因为缺乏另一种思维模式来平衡这一种思维,我们正处在“低谷”当中。
我们不再为自己感到快乐,我们已经失去了对未来的信念,我们不再跟别人深入交往,我们不再友善地对待他人。






请到「今天看啥」查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