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栏名称: 译言
发现、翻译、分享中文之外的互联网精华
目录
相关文章推荐
51好读  ›  专栏  ›  译言

出门拜年,有多少人正等着跟你说“好好学习,天天向上”

译言  · 公众号  · 国际  · 2017-01-29 10:25

正文

请到「今天看啥」查看全文


点燃、沉浸、出窍


盼望着,盼望着,农历新年终于来了!小九在这里先给您拜年啦!祝您新的一年健康快乐,大吉大利!!


文末有小九给您的新年礼,感谢您过去一年对小九的关照!小九一定再接再厉,用心做书答谢您!ฅ• v •ฅ

也许有一天,孩子不用学习得如此辛苦。

也许有一天,学区房会成为一个笑话。

……


家住朝阳区的一位买不起学区房的刘女士做着这样的白日梦。她没有想到的是,这一天居然真的就要来了,而且这一天不是由党由国家带来的,是一个名叫“人工智能”的家伙带来的。

1月4日晚,一个名叫“Master”的账号在著名对弈网站弈城网上连胜60场后,对外宣布:“我就是AlphaGo。”它果然就是之前大胜李世石的人工智能程序AlphaGo(阿尔法狗),李世石可能就是最后一个在围棋赛上战胜人工智能的人类!未来,在任何一个单独的领域,人工智能都几乎一定会比人类做得更好。


对比人工智能的学习速度,人类普遍要花四分之一乃至三分之一的生命在学校集中学习显然太低效了。会不会有一天,现在的学习方式和学习内容要全部被淘汰,而且机器人将要抢走人类所有的工作,剥夺人类最后的尊严?


为了缓解对未来的焦虑,刘女士邀请译言网创始人赵嘉敏,以给孩子写信的方式,讲述她未来将要面对的世界,人与智能共处的世界。它不一定是个糟糕的时代——至少现在我们还看不出来有任何迹象。我们唯一知道的是,那是一个我们想象不出来的世界。

希望你和孩子们能为即将到来的机器智能时代做好准备。

给 木 果 的 信

第 三 封:学 习 的 变 革

爱学习的木果:


有段时间没有见面了,你一定又长了很多新本事。


学习是小朋友的天性。你们一出生就在不停地学习,不停地长本事,不停地增加对这个世界的了解和认识。往后,学习还会陪伴你一生。幼儿园,小学,中学,大学,工作,社会,这些都是学习的不同阶段。我希望你能一直保有学习的天性,并且把学习作为你一生最重要的一件事情,或者说,成为一个终身学习者。


但是,现有的学习过程实在是太缓慢了。大多数人要到二十二、三岁才能走出校门,一生中最富创造力的阶段都在校园里消磨殆尽。这个世界变化越来越快,面对机器学习的挑战,我们也需要在学习上作出一些改变。


传统的基础学习有一套完整的课程体系,就像下面这张描绘初中数学知识体系的图一样。图中的这棵树叫知识树,上面的每一个圆圈代表一个知识点,知识点和知识点之间的连接像树的枝叉一样,代表了学习路径。



在学校的学习过程就像爬树。所有的人都要爬这同一棵树,用同样的速度,甚至连爬的路径都要一样。


这种设计有利于教育的普及。当我们还不知道要学什么、怎样学时,这套体系可以非常有效地引导很多孩子的学习,并让孩子们在学习中互相帮助和促进。但对每个单独的小朋友来说,这套体系又是非常低效的:你不能比别人爬得快;也不能随意地从这个枝叉跳到那个枝叉;你必须爬遍所有的枝叉,但有些知识点其实很少甚至永远都不会用到。


这套体系还有一个最大的缺点:孩子们失去了问问题的天赋。他们只需要听老师的讲解、考好试就成。如果他们提出一些稀奇古怪的问题,老师们大多会以“这不是考试要求的”来回答。久而久之,孩子们就变得不会问问题了。而提问恰恰是学习的最根本动力。亲爱的木果,你千万不要失去提问的天赋呀!


过去,我们没有更好的选择,只能接受这套体系。但今天,我们可以有更多的选择。


越来越多的孩子在读到小学高年级或是初中以后就不再去学校了;他们在自己家里学习。父母就是他们的教师。他们自己设定目标,提出问题,并借助互联网等工具获取解决问题所需的知识和资料。


也有一些人是在刚刚进入大学时想清楚了自己的问题和目标,他们当中的某些人会选择退学,提前开始工作或是创业。苹果的乔布斯、Facebook 的扎克伯格、微软的比尔·盖茨、甲骨文的埃里森,都从大学里退学了。而著名虚拟现实创业公司 Oculus 的创始人帕尔默·拉奇则是童年在家里学习,长大后选择了进入大学学习。


目标导向或者问题导向的学习过程更接近于学习的自然本质。它像一棵树的生长,一直向上长啊长。在这个过程中碰到什么问题就解决什么问题,需要什么知识就学习什么知识。等长到一定高度,就会触类旁通、开枝散叶,长出很大的一片树冠来。你不需要去爬别人的树;你就是那棵树。


除了不断学习新的知识,我们还在不断构建对世界的整体认识。从某种意义上说,学习的根本目的就是要认识我们所身处的世界——这个世界如何运行?人们之间如何相处?我们该做什么以及怎样做?诸如此类的问题,都需要我们去寻求答案。


自从有了互联网,我们就生活在物质和数字的双重世界里。不难想象,数字世界的变化要比物质世界快得多。在物质世界中,盖一栋房子需要几个月甚至是几年的时间;而在数字世界中可能是分分秒的事情。数字世界天生是年轻人的世界:他们追求变化和刺激,反感一切权威和约定俗成的东西,是一切新技术、新产品、新事物的狂热粉丝。如果说物质世界是平静的大陆,数字世界就是时时刻刻都掀起巨浪的大海。


对于之前的那些问题,我们越来越难以找到稳定的答案。很多时候,今天看起来不太可能发生的事情,明天就会成为很自然的事实。以往父母的人生经验对孩子会有很多借鉴作用,但今天年龄相差五六岁的人群之间对事物的看法就会出现很大不同。人们越来越容易感到困惑和焦虑。我们需要新的方法来帮助我们认识世界。


你玩过拼图游戏吗?我从拼图游戏那儿借用了一种认识世界的方法。


首先,我们需要承认在任何时候我们得到的对事物的认知都是片面的,就好比拼图游戏中的一小块碎片。一开始,我们得到的碎片都是零散的,拼不到一起去。渐渐地,随着我们手中的碎片越来越多,一些碎片可以拼接起来。当更多的碎片都能拼接起来时,我们对世界的认识就会越来越完整。



在这个过程中,我们经常会有这样一种体验:当察觉某个关键的碎片缺失时,这块碎片往往会很凑巧地“出现”在眼前。这听起来很神秘,但其实反映了人们认知过程的主动性。可以这样解释,那块碎片平时就在我们眼前,只不过跟其他的碎片混在一起,被我们忽视了。而当我们刻意寻找符合某些条件的碎片时,大脑和我们的感官会过滤掉那些不符合条件的碎片,感觉上就像是我们需要的那块碎片自己“跳”了出来。


我们还可以把拼图变成一个无限的游戏。现实中的拼图游戏是有限的——图像是固定的,碎片的数目也是固定的。当把所有碎片拼在一起时,游戏就结束了。但在为我们对世界的认识做拼图时,我们可以认为这幅图没有边界,也没有不变的中心。任何时候我们拼的都是一个局部。我们也许能够完成一个局部,再由此前进到更大的局部;也有可能我们还没来得及拼完一个局部,新的碎片就把我们带到了另一个局部。不管是哪种情况,我们都不用感到困惑和焦虑。恰恰相反,我们应该为找到了更多的碎片而感到欣喜。这样的游戏不会有结束——如果一定要有的话,只有生命的终结才能让它停止。


亲爱的木果,关于学习我想说的暂时就这么多了。可能有些话你还不太能懂,不过没有关系,你可以把这作为你学习的一个小目标。当然,你不需要完全接受我所说的,只取你认为合理或是合适的部分就好,就像玩那个无限的拼图游戏一样——任何时候都是如此。


11 月 13 日

作者简介

赵嘉敏 ,译言网、东西文库创始人。清华自动系本科、硕博连读肄业,后获南加州大学工业系统工程学博士和计算机硕士学位。曾主导出版在国内引起强烈反响的《失控》《必然》等书。

也许有一天,你们可能会发现,你们要面对的不再是跟其他人的竞争,而是跟机器的竞争。请阅读 慈爱的机器 | 第一封信:你长大后的世界 慈爱的机器 | 第二封信:机器小孩沃森的故事


《慈爱的机器》共有六封信,写给即将与智能共处一个时代的你,更多内容请关注“第九区9thZone公号”(微信号:ninthzone),或者点击阅读原文预购,静心阅读,给未来人生一个聪明的开始。

新 刊 简 介

《第九区·慈爱的机器》2017 Feb 即将出版

慈爱的机器会照看我们的一切?还是会剥夺我们的一切?

封 面 专 题

《慈爱的机器》 总共推出六封信件, 向孩子讲述人与智能共处的世界, 人类的习惯模式正在被快速颠覆, 未来将发生巨大的学习变革, 人将与机器共同进化 ……


其 他

《You’re Fired!川普、游戏与川普的游戏》

你可知道从1989年开始,川普就开始设计出一些非常川普风格的游戏。

《魔兽世界,一个游戏背后的宇宙》

真正调动玩家的爱恨情仇的,是“基于真实的历史感”, 是远处“迷雾山脉”的作伴。

《生命游戏》

英国数学家康威在1970年发明的一款游戏,在数十年来,深远地影响了科学界和哲学界,在我们心灵中唤起的惊奇和敬畏。



大年初一到初二,译言书店全场九折,给大家拜年啦! (注:节后统一发货,让快递小哥也回家团圆)







请到「今天看啥」查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