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栏名称: 中国交建
中国交通建设股份有限公司(简称中国交建)官微。中国交建是特大型中央企业,主要从事交通基础设施的投资、建设、运营,以及装备制造、房地产开发。中国交建在香港、上海两地上市,业务遍及全球150多个国家和地区。
目录
相关文章推荐
中国铁建  ·  芜湖!起飞!安徽首条过江隧道首线贯通 ·  14 小时前  
中国交建  ·  收获之秋丨这些中交项目迎来重大进展⑬ ·  18 小时前  
中国城市规划  ·  要闻 | ... ·  2 天前  
中国铁建  ·  戴和根与潮州市委书记何晓军举行会谈 ·  3 天前  
中国铁建  ·  国庆我在岗丨重点项目建设加速推进中 ·  1 周前  
51好读  ›  专栏  ›  中国交建

珠江村的文化队

中国交建  · 公众号  · 基建  · 2024-10-11 23:13

正文























烟雨朦胧,随着迁移工作的顺利推进,船坞埋放112年的古龙舟似出水蛟龙般浮出水面,再现往昔风采。广州黄埔珠江村旧改项目党支部书记郭洋洋感慨道:“这艘古龙舟重见天日,我们也算是没有辜负村民的期待。”

广州黄埔珠江村旧改项目地处珠江前后航道交汇处的东南部,是四航局在广州核心区域的首个城市更新项目,总建筑面积约90万平方米,将对范围约25万平方米的珠江村实施改造。

项目建设伊始,郭洋洋发现施工范围内坐落着多座百年古祠堂与若干古树。如何在确保工程顺利建设的同时,又能完好保存村内“古文物”,成为项目团队亟待解决的难题。

为了更好地了解珠江村史,项目团队主动与驻地黄埔街下沙股份经济联合社沟通,借阅十余册社区志,考察村内古建筑和历史文物,并依托与驻地社区的党建共建,进一步了解相关细节。

项目班子碰头会上,郭洋洋提出:“珠江村绵延至今已600余年。蒲氏宗祠、李氏宗祠、万昌梁公祠与矗立百年的古榕树,见证并记录了珠江村的变迁发展。我们在工程施工的同时,更应主动承担文化传承的重任。”这一提议得到项目班子的一致认可。

随后,项目团队积极与经联社沟通。“有年轻人想着我们这片土地,我们肯定是要全力支持的。”经联社副董事长、党委委员、居委会副主任李成刚说道。不到一周时间,一支名为“筑梦珠江”文化专项工作队正式成立。队伍由郭洋洋带头,成员包括李成刚和对文化传承满怀热忱的项目党员技术骨干和青年员工,共计10人。他们将作为项目志愿服务力量参与当地文化传承与保护工作。

项目场地移交会议上,业主方提到在施工范围内一条珠江支流河涌下,还藏着龙船坞和古龙舟。文化队一经调研,发现这座龙船坞见证了珠江村600多年发展与变迁,坞内卧着的是可追溯到112年前的古龙舟。按照项目规划设计,需对旧河涌进行改道升级,迁移河涌内的龙船坞势在必行。迁移过程极易“伤筋动骨”,如何妥善迁移这艘“老龙舟”成为文化队的当务之急。

“我们要想办法给这条古龙舟安个‘新家’。”河涌改造推进会上,郭洋洋提议道。由于村内没有合适的地方放置龙船,文化队经过实地考察、范围比选后,最终决定将龙舟迁移至10公里外的广州番禺区专业船厂进行暂存与保养。

“新家”已然确定,安全迁移古龙舟成为摆在项目团队面前的又一难题。为此,文化队邀请龙船技术专家“会诊”,深入了解古龙舟船体构造组成,不断调整迁移方案。同时,邀请专业的龙舟船厂技术人员,协助古龙舟进行“起龙”仪式。

在众人的满心期盼中,“起龙”仪式正式开始。“临时电源、抽水设备等各类设备都要准备充分,一定要保证迁移工作安全顺利。”郭洋洋再三嘱咐道。经过紧锣密鼓的筹备,文化队带着5台水泵、2台挖机、4支喷枪奔赴迁移现场,经过8小时连续作业,这艘长约30米,在水底“沉睡”百余年的古龙舟在文化队的助力下终于重见天日。

“文化队的探索仍在不断深入,目前已经制定计划对村内古树名木进行保护,对古祠堂加以维护,持续注入‘珠江村’项目文化活水。”郭洋洋满怀期待地说道。



















来源


交通建设报

四航局


欢迎转载 注明出处


推荐阅读

高原上的“中交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