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栏名称: 子琳为您读健康
《子琳为您读健康》是子琳医学科普旗下文字专栏,由资深医疗媒体人、医学科普作家、国家卫计委《中国人口报》、人民日报《民生周刊》健康医药专刊、《北京晚报》等多家媒体特约作者子琳创办,与京城多家三甲医院及权威专家合作,让你读懂常见病的防治知识。
目录
相关文章推荐
51好读  ›  专栏  ›  子琳为您读健康

【子琳科普】身体当中有个“死角”,一旦出问题相当麻烦!

子琳为您读健康  · 公众号  ·  · 2017-09-19 19:23

正文

请到「今天看啥」查看全文



《子琳为您读健康》第288期

撰文/资深医疗媒体人 子琳

受访专家:北京大学口腔医院 牙周科主任 主任医师 栾庆先

本文已刊发于2016年8月下半月《中国家庭医生》杂志, 原标题《叫停这些“护牙好习惯”》,选自子琳著《京城名医坐诊:治好常见病,你该这么办》

编者按

子琳

身体当中这个“死角”就是口腔。


关于口腔疾病、关于牙齿健康,似乎一直都是比较冷门的,我猜想大概是因为牙齿病了要不了亲命,可能只有牙疼得不行时候才会引起大家的关注。


但是这样不行啊同志们,我想很多人不清楚这两件事:1、牙坏了不管,最后人家掉了跟你说拜拜了你就得镶牙去,可是镶牙很贵呀!2、牙出了问题会影响全身健康(可点击 【子琳科普】别让全身健康都毁在嘴上 了解)


今年9.20全国爱牙日的主题是口腔健康,全身健康。国家卫生计生委发布了第四次全国口腔健康流行病学调查结果(可点击本文左下角【阅读原文】查看)。我也拿出我这篇阅读量200万+的文章给大家揭开关于“牙齿君”的五个真相。

真相一:叩牙可能加重牙周病!

在中国,牙周病的发病率在80%以上,牙周病的危害不仅仅是造成牙龈出血、牙齿丧失,现在的研究还发现,牙周病还与全身疾病相关。


很多人认为,叩牙可以锻炼牙齿。栾庆先医生说,如果您的牙齿足够健康,那么叩牙是很好的锻炼牙齿的办法。原理就像是我们需要经常锻炼,肌肉变结实了才不容易骨折。


叩牙其实就是锻炼牙齿周围的“韧带”,可以增加牙周血液循环,避免出现牙齿松动的情况。但如果您已经是牙周病患者,叩牙可能就会加重牙周病。就像树根周围的土壤已经流失了,你再去摇晃它,能不掉吗?

真相二:按摩牙龈不是好办法!

牙周病通俗来说,就是个“骨肉分离”的过程,这是指牙周和牙齿出现了分离和松动,形成了牙周袋。

牙周袋当中藏有大量的菌斑和牙石,这时候如果再去按摩牙龈,就相当于是把牙龈往牙石上去按压 。牙周袋的内侧壁往往存在溃疡的,倘若再去按摩,反而会加重对牙周的损害。


所以,牙龈按摩也是有条件的,健康的牙龈去按摩按摩一般没问题。

真相三:盐水漱口不能杀菌!

用盐水漱口能杀菌吗?很多人认为盐水漱口可以杀菌,但这个作用真的太有限了。牙周病的治疗目前没有特效药,您想想,连抗生素都没用,盐水能有用吗?


那么为什么抗生素都不能杀灭牙齿上的细菌呢?栾庆先医生说,这是因为牙面上的细菌不是单个存在的,细菌与细菌之间是彼此联系和交织在一起的。这样就会对药物的抵抗力异常强大。


国外有过这样的实验,把牙洗的很干净,两个小时以后就可以看到上面开始沉积细菌了。


在早期细菌是“软”的,还可以刷掉。如果这时候没有去除掉,12个小时后细菌就会钙化形成牙石,就变硬刷不掉了。这也说明刷牙要趁早。

真相四:积极洗牙是 减少牙石的根本!

牙周疾病的原因是牙菌斑,就是图上那些绿色的破玩意儿。牙石正是这细菌的载体,牙石就是钙化了的牙菌斑。


刚刚发布的第四次全国口腔健康卫生状况调查是这样说的:35-44岁居民中,口腔内牙石检出率为96.7%,男性高于女性,与十年前相比变化不大;


而十年前的第三次全国口腔健康卫生状况调查显示:我们国家12岁青年组,口腔中有牙石的人占到59%。但是我们能有多少孩子去洗洗牙呢?很少。到了中年组,35-40岁这个年龄组,牙石的检出率达到了97%,这就是说每个人的口腔内几乎都有牙石的存在。65-74岁老年组牙石检出率达到86%,为什么反而减少了?是不是感觉进步了?错!那是因为到了这个年龄组的人,牙都掉差不多了……

“老掉牙”并不是一个正常的现象,如果牙齿保护的好,没有牙周病,即使到了90岁依旧可以满口牙都在。所以请您记住:保留牙石就意味着丧失牙齿。

真相五:吃东西总塞牙?这是病,得治!

也许你认为这些症状并不是事儿,但其实可能已经是牙周生病啦!


1、牙龈出血


刷牙出血是非常常见的症状。很多人不在意,认为是刷牙刷狠了,或者是缺维生素C了。其实刷牙出血是牙周疾病最早期的症状。

栾庆先教授给我讲了一个例子。曾经有一个内蒙患者,刷牙发现牙龈出血,他就认为得了癌症。在当地做了CT、癌细胞检查,查了很多科都没有发现任何问题。但他唯独没有口腔科,可偏偏到了口腔科后,确诊就是牙周炎,经过治疗牙龈出血就消失了。牙龈出血,记得先去牙周科看一看哦。


2、牙龈红肿

3、口气重

4、牙齿遇冷不适

5、吃东西塞牙

6、牙齿变长、移位

7、牙齿松动、咀嚼无力

【声明】欢迎关注子琳医学科普。本文为子琳原创,受访专家专业校稿,未经授权禁止转载与摘编,否则将严格追究法律责任!获取更多权威健康知识,欢迎长按或扫描本文底部二维码关注子琳医学科普。

子琳著《京城名医坐诊:治好常见病,你该这么办》已出版,全国各大新华书店、当当网、京东商城、亚马逊均可购买。京城三甲医院名医为您介绍权威科学通俗易懂的疾病防治知识。










请到「今天看啥」查看全文


推荐文章
经典人生感悟  ·  人活着,不能说的六句话
7 年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