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这段时间很多小伙伴都有问「定投要不要选智能定投?」,从留言到私信再到星球提问,都在问这个问题。是因为我上周一正好写到定投嘛,还是有啥平台在推广这个功能,有点纳闷,要不也太巧了……
其实关于各种智能定投我在 3 年前有系统分享过一篇——
四种定投策略
,其一是普通定投,另外三种就是不定额的智能定投了,分别是均线策略、价值平均策略和估值策略,具体区分大伙可以看原文。
虽然这三个方法背后的逻辑不一样,但最后都是为了同一个目标——越是上涨高位,越少买,越是下跌或者低位,越多买,以此来实现超额收益。
智能定投带来超额收益确实是有理论基础的
,虽然不是 100% 有效,但毛估估 60~70% 的概率还是有的,不仅仅是巧合。价值平均策略有专门的一本书《价值平均策略》,网上可以找到;估值策略在很多基金的书中也有提到。
我拿兴全趋势分别在支付宝(左,均线策略)和蛋卷基金(右,价值平均策略)算了一下 👇
但也只是给大家个参考哈,重要的是方法而不是结果,
不同基金、不同策略、不同时间段算出来的结果差异非常大
。
……
虽然智能定投可能带来一部分超额收益,但也有个硬伤——每月投资金额总在变:
-
管理起来有点麻烦,很难预估;
-
假如平时每月定投 1000,下跌时智能定投突然要定投 5000,我们未必拿得出来这么多钱。
所以也不能光盯着收益看,还是要看每个策略的前提条件。
我的想法 👇
如果我们是有一笔本金
,想要通过定投的方式来实现分批买入,那智能定投是个不错的选择。
但
如果是在用工资等现金流来投资
,最理想的还是普通定投,更容易预期。因为智能定投突然要求我们翻倍买入的时候,我们不一定能有翻倍的现金流。
……
从当初写那篇关于定投方法的文章已经过去 3 年了,我自己的观点变化最大的地方:
以前的我认为,投资不能光盯着收益看,选择适合自己的策略很重要。
现在我的认为,投资不能光盯着收益看,选择适合自己的策略非常、非常、非常重要
。适合自己的策略,即使预期收益没那么高,最后赚到的钱也远好过预期收益很高但不适合自己的投资方式。
比如就预期收益来讲,基金的收益比传统的银行理财产品高多了,但我估计,绝大部分家庭在银行理财上赚到的钱远远多于基金。
不知道大伙还记不记得我们之前发的这张图,中欧基金统计的基金收益和投资者们真实收益的对比:
实在被悬殊的比例震撼到了 👇
橙色的那几条高高的柱,是中欧旗下偏股基金的平均回报。而那个相比之下几乎看不到的蓝色,是买了中欧基金的投资者们赚到的收益……
基金的收益很漂亮,但买基金的大部分投资者做不到长期持有,真赚到的钱少得可怜其实少得可怜。
定投也可能有同样的问题,我们知道定投的种种好处,比如不用本金,不存在“没钱可理”,储蓄 + 投资一步搞定;不用纠结入场时机,
只要选对投资就算近期是高位依旧可以开始定投
,等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