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栏名称: 格总在人间
我是你潜伏在职场的卧底,告诉你所有职场秘密,解决你成长的各类难题。
目录
相关文章推荐
券商中国  ·  港股,重磅调整!陈茂波发声! ·  15 小时前  
21世纪经济报道  ·  9集出现6次,被骂上热搜!网友呼吁下架 ·  2 天前  
券商中国  ·  沸腾!暴涨超17000亿!今夜,继续大涨! ·  2 天前  
51好读  ›  专栏  ›  格总在人间

普通人永远都看不到的社会真相

格总在人间  · 公众号  ·  · 2024-08-27 11:59

正文

这是 格总在人间 的第799篇原创


注:

最近公众号的推送机制有改变,需要将公众号设为“星标”才能收到推送了,大家可以“星标”一下这个号,谢谢。



关于赚钱,特别是如何像有钱人那样赚钱,最近我已经写了好几篇文章,但是我相信很多人文章看了也就看了,对他的生活不会带来任何改变,也没法让他赚到更多钱。


为什么会这样?


因为这个社会的真相隐藏得太深,如果你一直看不到,就会永远停留在你现在呆的位置。


社会的真相到底是什么?今天我想谈2点看法。


建议你一边看一边思考,你的问题出在哪里,如果能看进去,或许这篇文章能帮你在未来赚到更多钱。


先说第1点感悟,叫做“改变观念”。


在很多人心里,别人告诉他一个可以赚钱的路径,他就可以赚到钱,他认为自己缺的只是路径,或者机会。


是这样吗?并不是。


如果你要照着这个路径去赚钱,你的某些固有观念就得做出天翻地覆的改变,但是这一点非常非常困难, 因为在你接触到正确观念之前,错误的观念已经占据你的大脑了,而你根本不认为这些观念有错。


观念不改,告诉你怎么做也没用,因为你根本不信,就不会投入时间去做。


于是很多人临到死一直活在错误的观念里,临到死也不明白自己为什么穷困一生。


为了便于大家理解,我们可以把人的大脑比作一个又一个的花园,无数个花园构成了我们的价值观,而每一个花园都代表着一个疑问。


比如有一个疑问,“勤劳可以致富吗?”


这个疑问是一个花园,但绝大多数普通人的这个花园里都长满了杂草,杂草代表的答案是“当然可以了,不信你看那些有钱人,他们每天多努力多拼”。


现在问题来了。


如果我们想让他意识到,“不对,勤劳只是变得有钱的必要条件的其中一个,仅仅勤劳是不够的,你还得具备其他条件才能致富”,这就好像要把他花园里的杂草拔掉,重新种上鲜花。


这个难度太大了。


因为这意味着,要否定他坚信不疑的错误观念。


而这个观念陪伴了他几十年的努力,已经成为支撑他拼命工作挣扎着活下去的信念, 否定这个观念,就变成否定了他的前半生,否定他本人,这怎么可以呢?简直是要了他的命。


所以,仅仅“改变观念”这一个门槛就把80%的人拦在外面。


芸芸众生,勤勤勉勉,终其一生不过混得一个温饱。


这也是为什么我曾经说过一句很不客气的话,如果你的父母只是普通人,那么,他们关于赚钱的一切建议你都不要听。


他们也许是好意,但是他们的观念有毒,是在往你的花园里种杂草。


你如果听信他们的话,最好的结局也只是成为你父母的翻版。


你最该做的是去研究那些真赚到钱的人。


研究他们还只是一个普通人的时候(而不是他们成功之后)在想什么,干什么,他们做事遵循什么原则,他们如何处理棘手问题,面对两难选择他们如何做决定……诸如此类。


也就是说,你要让你的花园一开始种植的就是鲜花,而不是轻易种上杂草,然后花费半辈子去拔除杂草。


有些人活到30岁,40岁,才意识到,啊,原来我之前的观念是错误的。


虽然说现在知道也不算晚,但是如果你20岁就以正确的观念来做事,你本来可以成为一个更有钱的人,岂不更好。


不光“勤劳可以致富吗?”这个疑问,还有其他疑问都需要你找到正确观念,才可能致富。


任何一个观念如果没有纠正过来,即使你暂时拿到结果,也可能因为某个观念的错误而失去结果,从成功再次坠入失败。


比如说,我举个例子,“致富和守财是一回事吗?如果不是,区别在哪里?”


这又是一个疑问,也是一座花园。


你的这个花园里种的是杂草还是鲜花呢?你可以思考一下。


说完第一个感悟,“改变观念”。


我们再来说第二个,叫做“承受代价”。


大家都知道,观念本身并不带来结果,带来结果的永远只会是行动,问题来了,一个好观念引发的好行动,就必然带来好结果吗?


答案当然是不一定。


赚钱特别是赚大钱这件事,是有风险的,对吧,哪怕你什么准备都做好了,什么行动都到位了,结果还是亏钱,真的很常见。


所以这个时候,“你能赚到多少钱”这个问题,就变成了另外一个问题:


“你能承受多少次失败的代价”。


前面我说,80%的人在改变观念这一点上,就被筛掉了,那么,是不是剩余20%的人都可以成功,都可以赚到钱呢?


并不是,因为他们没有承受失败代价的能力,也就是说,他们输不起。


现在来看我们的父母,为什么绝大多数普通父母对孩子的期待,都是“好好读书,去重点中学,考名牌大学,凭高学历找份高薪工作”?


因为走这条路,在父母们年轻时那个时代最稳妥,你只要走,只要拿一个学历,就一定可以找到一份工作。


不管这份工作的收入高还是低,至少不是零,更不是负,无论如何都不算输。


如果你想不去上班,直接去赚钱?


不好意思,普通家庭出来的孩子,输一次都不行,输一次就跌入深渊,他们完全输不起。


这就成了一个恶性循环:


因为输不起,所以不敢尝试,不敢尝试就只能赚到社会平均收入,平均收入除掉开支根本剩不下几个钱,于是更加输不起,输不起更加不敢尝试,不敢尝试就只能持续拿到社会平均收入……


反过来,有钱人家的孩子可以在父母的支持下一次又一次尝试,失败了就重开一局。


本来,人家父母的认知和经验已经足够宝贵拿来指导了,再加上充足子弹的加持,后代成功的几率被大大提高。


这样一来,你会发现。


如果说前面的“改变观念”至少可以通过看书,结交牛人,混圈子……来完成,那么“承受失败代价”对普通人家孩子来说,就是一个实打实的高不可攀的门槛。


但这里有一个前提。


就是技术没有进步,世界没有变化。


一个静止的世界是有钱人希望看到的,这样他们的观念会一直有用,他们的资源优势会持续碾压普通人。


但是世界从来不会静止。


技术在进步,需求在变化,可以赚钱的某个观念放到之前成立,10年后甚至5年后,就未必。


所以很多有钱人依然不停学习,天天如履薄冰,因为他们深知稍微不小心,辉煌就会变成曾经。


文章看到这里,你已经知道社会的真相是什么了。


所以,为了翻身,你必须做到我提到的这2点。


第一是观念上,每当遇到一个新观念,让你觉得奇怪,觉得冒犯,先不要急于否定,因为它有可能是鲜花,恰好可以帮你拔掉之前错误的杂草。


第二代价上,拼命存钱存钱再存钱。


让自己未来的尝试可以输得起更多次,同时,把你除了不得不上班之外的所有时间,拿来研究新技术带来的机会。


互联网普及那么久了,AI也来了,网络上有很多免费信息,还有很多免费(或者少量付费)的赚钱机会。


把握住一次,哪怕一次,对一个普通人来说就足够改变一生了。


(正文结束)









请到「今天看啥」查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