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唉……”夜已深,张大爷再一次辗转反侧,难以入睡。
“又痛了?”老伴刘大妈被他的动静吵醒,关切地问道。
“是啊,下午好点,现在又开始了!”
“我去拿止痛片吧。”刘大妈叹了口气,披上衣服,下床去拿药。
“这么多年,你也是辛苦了!”看着老伴的背影,张大爷既心疼,又无奈。
刚退休那会儿,他俩像一对“神仙眷侣”:日子清闲了,心情变好了,偶尔还会出去旅游。
可是好景不长,没过多久,老伴张大爷得了带状疱疹。
发病的那几天,他疼得龇牙咧嘴。后背上的水疱也越长越多。
差不多一周后,水疱慢慢少了。他俩都以为会很快痊愈,还预订了下个月旅行的机票。
可他们没想到,“噩梦”才刚刚开始。张大爷的疼痛一直在持续,有时候发作起来,就像针刺和刀割一样,穿衣吃饭时痛,洗澡睡觉时痛,想做点家务,手一抬,也痛!
刘大妈不得不一手“包办”了几乎所有的家务活,天天累得腰酸背痛。
持久的疼痛,也让张大爷整天唉声叹气,甚至不想继续治疗了。
没办法,刘大妈还得叮嘱张大爷按时吃药、定期复查,帮他洗澡、穿衣……并经常安抚他的情绪。
一个人的时候,刘大妈甚至会偷偷抹眼泪——“10年了,快10年了,什么时候是个头啊!”
带状疱疹是由
“水痘-带状疱疹病毒”
引起的一种感染性皮肤病
[1]
。
这个病毒有两大特点:
●
擅长潜伏
——人初次感染通常表现为水痘。水痘痊愈后,病毒会一直“潜伏”在体内。当
年龄增大、免疫功能
下降
,病毒可能再度激活,导致带状疱疹
[1]
。
●
广泛存在
——
90%以上
成人体内都潜伏着这个病毒
[2]
。
超过50岁的中老年人
,是带状疱疹的高发人群,而且年龄越大,越容易患病,病情也更严重
[1]
。
带状疱疹发病后,患者
身体的一侧
(往往是肋间、腋下或腰部)
会出现呈
带状分布的皮疹
[1]
,因此也被称为“缠腰龙”“蛇缠腰”等。
此外,带状疱疹患者还会经历一种让自己和家人都难受的症状——
疼痛
。
伴随着皮疹出现,带状疱疹患者可能经历如灼烧、电击、刀割、针刺、撕裂一般的急性疼痛,近70%的疼痛程度为中至重度
[3]
。
这种急性期疼痛可能持续好几天,也可能持续1个月
[4]
。
对于一些
免疫功能较弱人群
(如高龄老人、糖尿病、慢性阻塞性肺病等基础疾病患者等)
来说,就算皮疹愈合,之前的急性疼痛也更容易持续下去,发展为
“带状疱疹后神经痛”
[5]
。
这种痛依然像灼烧、电击、刀割、针刺、撕裂一般
[1]
。大约30%至50%的带状疱疹后神经痛患者的疼痛会持续
超过1年
,部分甚至可能
长达10年
[1]
,成为患者及其家人挥之不去的梦魇……
和其他一些病不同,一旦家里有人得了带状疱疹,真的会“牵一发而动全身”!
带状疱疹和带状疱疹后神经痛,不仅仅会对患者造成影响,
也会对患者的照顾者或其家人带来负担
。
一方面
,带状疱疹患者会经历持续的、难以忍受的疼痛,他们可能不得不长期、经常就医,无法进行正常的工作、学习或家务,进而影响家人。
家人们不得承担起更多的工作和家务,因此变得更加繁忙
[6]
。
另一方面
,一些老年患者在罹患带状疱疹后,可能会永久丧失自理能力,无法回归正常生活。
他们的生活起居更需要家人照顾,这可能让家人们不得不缺觉、疲劳,感到精神紧张
[6]
。
更重要的,带状疱疹后神经痛往往会让患者产生
无助、沮丧、抑郁、悲伤或愤怒
的情绪,甚至导致
药物依赖
[7]
。
这些负面情绪和行为会成为家中的阴霾,笼罩在每一个角落,也一直萦绕在家人们的心头。他们不仅要承担起照顾患者的责任,还得安抚他们因病痛带来的情绪波动。
在这种情况下,
一个人患带状疱疹,可能会影响家中孩子们的学习,影响中年人们的情绪、工作和社交表现,以及老年亲属们的身体和心理健康!
患上带状疱疹,对患者自己和家人们来说,都是一场“噩梦”的开始。
而家人们的疲劳、紧张、痛苦、缺觉……一点儿也不比患者少!
所以,为了避免“一损俱损”,我们一定要做好预防措施,远离带状疱疹!
在日常生活中,要规律作息、均衡饮食、适度锻炼,保持良好心态,
提高自身免疫功能
[1]
。
而
接种带状疱疹疫苗
,也是预防带状疱疹的一种有效方式
[2]
。目前,我国已上市的带状疱疹疫苗共有两种,分别是带状疱疹减毒活疫苗和含有佐剂的非活重组亚单位疫苗。
毕竟,大家好,才是真的好,全家乐,才是真快乐!
"带疱健康守护"是一个致力于聚焦带状疱疹的健康科普和疾病教育的公众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