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授权转自:槽值
ID:caozhi163
这世界上永远无解的三个问题:先有的鸡还是先有蛋,晚饭吃什么,以及——
就在最近,演员江疏影,因为综艺上的一段话引发了不小的争议。
节目里,一群人在餐桌上聊天,江疏影提起自己小肚子肉多:
“我的baby肚出来了。”
旁边的秦岚闻言接话,说自己也吃出了小肚子,解释女性有小肚子很正常,可以起到保护作用;
这时再三肯定自己不吃也有、真是baby肚的江疏影,看起来才些微松了口气。
节目外,尽管粉丝再三澄清只是饭桌上的话赶话,围绕“baby肚”的讨论却仍在继续。
近年来的审美潮流中,
“宝宝严选
系列
”
逐渐成为了时代爆款。
所谓
宝宝睫毛,也叫婴儿弯、婴儿睫
,跟过往追求浓密、卷翘、偏夸张的仙女睫、太阳花等网红爆款不同:
宝宝睫的核心,在于模仿三四个月大婴儿的睫毛,
打造出新生儿睫毛纤长顺直、自然浓密的效果。
落尾婴儿弯、斜飞婴儿弯、漫画婴儿弯、纯欲婴儿弯,你甚至想不到在婴儿睫基础上,竟然有如此多花样。
当然,睫毛造型只是表象,借由它打造的氛围感,才是重点。
婴儿睫的弯度,要保持在一个微妙的弧度,又要睫毛尾端自然延长,主旨是凸显
无辜感、破碎感和幼态感。
网络上的介绍,也随着婴儿弯款式的新增逐渐丰富。
“尾部可以延长,分两层的睫毛,甚至可以像蝴蝶翅膀一样轻微扬起,
最大限度凸显少女感的清纯眼神、不带诱惑的纯情与性感。”
“婴儿xx”“宝宝xx”与性感、诱惑到底如何划上等号,没人说得清楚,只知道在无人在意的角落,类似的新名词屡见不鲜。
说完了宝宝睫毛,从上往下改造成宝宝的第二步,就来到了
宝宝牙。
宝宝牙也叫幼态牙,在此之前,很多人对宝宝牙的认知,大概还停留在母婴领域。
妈妈抚养10 个月大小婴儿,在乳牙萌生时,管仅仅露出上下四颗牙的样子叫宝宝牙。
不过那都是过去的事了,如今随着
成年人+宝宝牙
的搭配大行其道,宝宝牙被赋予了新使命:
视觉上让脸变窄,还能增加幼态感。
形容、含义也有了翻天覆地的变化,
从娇俏甜憨
,到
幼态元气
,嘴巴微张时是否能只露出两颗牙齿,成了新的审美鄙视链。
要知道,宝宝睫毛或许还可以通过工具、假睫毛等实现,但要
将“宝宝牙”移花接木到成年人身上,不是那么容易的事。
或许有人因为天生兔牙,而看起来更贴近宝宝牙审美,但大多数情况下,成人牙齿跟幼儿尺寸不同——
成人
想要宝宝牙,要么是需要延长两颗门牙的长度,要么就是得把门牙旁边的两颗 2 号牙磨短/涂黑。
社交平台上,不乏有人晒出
幼态牙“
上
岸
”攻略
,花费十几万的有、为此磨掉自己原本健康的牙齿、甚至自己在家磨的也有。
笑起来门牙比两边牙齿长出来的微妙的几毫米,不知怎么就成了流露浅浅性感的青春象征。
所以,这个世界难道不是草台班子,而是一个巨大的幼儿园?
看起来肉感不修长的手叫
“
宝宝手
”
,标配文案是“让人看起来毫无冲动”;打针时原本给
小孩用的紫色的针,被叫
“宝宝针”
,成年女孩用代表血管够细……
伴随宝宝审美一起来的,还有吹了又吹的“宝宝文学”。
它起源于网上的一则热搜:情侣吃饭时,男生点一份正餐,女生则拿来一个小碗,从男生碗里分一点点食物,称小碗为
“宝宝碗”。
如果只说是情侣间的小情趣倒也正常,而配文和评论区内容是:
真有女生能吃完一整碗吗、没人疼的女生才会做独立大女人。
宝宝碗一朝从小孩子使用的、不易摔破的塑料碗,变成了宝宝文学的一环,被拉成
女生小鸟胃、吃得少才有人疼的佐证。
其中潜台词,无非是女性
需要少吃、少想、少做、多依赖,来打造所谓的脆弱感,成为被选中的一方。
恰如《东京女子图鉴》里,女主男友分手时,不甘心地问:
“如果说女人会选择有钱的男人,那男人会选择什么样的女人?”
男友回答说:
“一无所有的女人,没有自己的梦想,也没有理想,只是天真烂漫地支持他的梦想的女人。
”
得承认,如今大众叙事里的女性审美变化进程,是不断幼态化的过程。
起先是推崇更年轻的女性,后来年轻不够用了,便迷上少女感;
少女感不够用之后又滑向幼儿,再一路到出生才几个月大的宝宝。
但只说幼态化审美,恐怕还只是女性审美困境的冰山一角。
每隔一段时间,就有变着法规训女性身材的新词被造出来;
而每一个新词爆火的背后,都有女性被裹挟的更紧。
被意大利Brangy Melville公司带火的
BM女孩,曾是时髦的代名词,
指只能穿下品牌XS或S码衣服的少女们。
彼时尽管160身高的标准体重是55kg,但还是有人把BM女孩的160cm-47 kg奉为圭臬。
当一个年轻女生上网刷到身材瘦削薄如纸片的网红,线下去BM店看着瘦到只有一把骨头的年轻导购时,难免怀疑自己是不是太胖太不自律。
因为一个腿搭椅子反向下腰的姿势,就爆红出圈的
漫画腰
,带动无数年轻女生复制同款姿势自证身材。
有人做不到?不好意思,那就
少吃,甚至拒绝食物,直到把自己严丝合缝的嵌进这个动作中。
在让外界满意的规训下,女性把身材框进某一个越缩越紧的套子。图源:央视
网
直角肩
备受推崇时
,原本控制颈部运动的斜方肌,因为不符合美丽的标准,就成了必须去除的“丑东西”;
接力的
高颅顶
只靠烫发、熨发达成还不够,下狠手往颅顶注射固定液、打造头顶增高效果的也大有人在。
还有
A4腰、精灵耳、
量角器圣体
,
直看得人心惊肉跳,生怕有哪一点不符合,就被流行审美踢出局。
追求“完美”半生,归来是一套小学生文具——脸要量角器的,肩要直角的,腿要圆规一样又细又直的
只是多少人一次次按照模板打造自己、一次次踩坑之后,才发现另一端的真相——
以“欣赏”为名也好,以“玩笑”为包装也罢,女性的身体从没有逃离被物化的窠臼。
胸部饱满形成的乳沟,会被叫
“事业线”
,潜台词是女性可以凭性感美貌获得物质、事业上的成就;
胸部不够突出、胸围小,则被称为
“飞机场”
,用来嘲讽“女人味不足”。
体毛稍多是
“猕猴桃女孩”
,体型稍壮就要被叫做
“女坦克”,
脸上有条线又要被说
猫咪纹
……总之
什么都像,就是不像是人。
如果说拒绝容貌焦虑,不为极端审美买单,又难免陷入以解放为名的陷阱。
一如所谓的
妈生脸、妈生皮
,原本重点在妈生自然——
但又逐渐变成要在化妆、整形时,一定要达到让人看不出哪变美,却又悄悄变美了。
看似赞美,但人还得为了从普通脸变为妈生脸,辛苦学习一切变美技巧。
脸上这一亩三分地,要研究出地正方圆,肉量多寡,是否紧致贴骨,排个高低;
各个身体部位被不断放大、被揉圆又搓扁,大腿小腿是几分比,胸位是高还是低……
“瘦是好的,胖是坏的;幼态是好的,老态是坏的”,没有自省也有旁人提醒。
穿泳衣的刘亦菲来了,都得挨两句
“挺胖的”“没线条”“人们对她太宽容了”
再走。
图源:《玫瑰的故事》
女性的身体不是女性的身体,是规训的、符号的、矛盾的、讳莫如深的身体。
现在我们连漫画胸都难以说出口了,胸部叫雷,按照尺寸分为大雷、小雷、土豆雷。
以前点奶茶用奶盖,现在用胸贴就得搭配奶盖,
正常的身体部位,变成了难以说出口的禁词。
胸贴也从正常的夏季服装配件,变成了软软糯糯的奶盖。
舆论不断造词,人们不仅遵守造词,还得像芭比车间一样改造自身。
追求美丽当然无可厚非,只是紧随其后的,往往可能只是
贩卖焦虑,创造需求。
宝宝睫毛火了,美容店火速推出;幼态牙火了,私人牙科诊所宣传幼态贴面牙。
容貌焦虑更低龄化了,年轻、幼态、消瘦带来的压力一点没有减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