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在网上冲浪时,无意中看到了2002年的一场空难新闻。
这起空难中,包括乘客还有机组人员在内,共有112人全部遇难。
然而,令人痛心的是,这起空难的背后真相,并非意外,而是一场人为纵火凶杀案。
纵火者名叫张某林,是南京某985大学毕业的高材生。
他纵火的原因曝光,令无数人愤怒不已!
1.
1965年,张某林出生在大连的一个知识分子家庭。
受家人影响,他从小就有着远大的志向。
上学期间刻苦努力,在所有老师眼中,张某林是一个勤奋好学的学生。
1983年,张某林以优异的成绩考入了南京某985大学物理系。
大三那年,他在学校认识了未来的妻子张朵(化名)。
张朵是大一新生,就读于南京某985大学哲学系。
她的父亲是连云港某单位的局长,家庭条件可见一斑。
两人情投意合,很快就在一起了。
张某林大学毕业后,为了能够继续和女朋友在一起,他考取了本校的研究生。
张某林这人最大的优点就是头脑灵活,善于变通。
刚拿到硕士学位,便有很多大公司向他抛出橄榄枝。
张某林拒绝了所有邀请,进入大连公安局,在户籍处工作。
1993年,他和张朵也到了谈婚论嫁的年龄。
双方父母见过面,都觉得对方不错,也算是门当户对。
年底,两人成婚。
婚后过了一年,张朵怀孕了。
夫妻二人家庭富足,社会地位也很高。
按道理来说,这样的家庭能够幸福美满一辈子,但张某林不是一个安于现状的人。
孩子快出生的时候,他辞职了。
原因是在单位里分不到房子。
辞职后的张某林,经过几番周折,去了一家外贸公司。
7年时间,他从普通员工干到了总裁助理,还分到了一套房子。
这份工作,张某林已经到了闭着眼都能熟悉的地步,这让他觉得很没有挑战性。
不甘平淡的张某林,心中升起了创业的念头。
张朵在大连市某保险公司工作,因此,这一家人都很注重保险带来的安全感,换言之,就是喜欢买保险。
当年有记者亲自验证,张某林一家买了医疗、疾病和养老类等各种商业险种,就连少儿平安险都不放过。
张某林去大连庄河办事时,发生了一场极其惨烈的车祸,车上大部分人遇难。
这场事故让张某林后怕不已,从此之后,他更加注重买保险了。
就这样过了一年,张某林对妻子说了一下自己的创业计划。
在妻子的支持下,张某林辞职下海,开了一家装修公司。
公司主要业务是家庭装修,规模不算大,手下有10多名员工。
张某林头脑敏捷,开公司不到一年,就首付买了豪车和豪华公寓。
豪车每个月需要还贷5000元,至于豪华公寓,官方新闻没有提及,估算只多不少。
可惜好景不长,张某林在买了豪车好房没过多久,公司出现了问题。
由于经营不善,欠下大笔外债,几乎到了无力偿还的地步。
2002年5月7日,张某林和往常一样,早早就去了自己的装修公司。
“快到给装修工人发工资的时候了,公司一时拿不出这么多现金,我去北京一趟,看看能不能要回一笔欠款。”
他去北京公主坟转了一圈,随后乘出租车来到了首都国际机场。
张某林买了一张从北京返回大连的飞机票,这个过程中,他购买了7张航空意外保险。
3.
当时安检工作人员正值换班,疏忽了对张某林行李箱的认真检查。
一把剪刀,五大瓶可乐,就这么被张某林顺利带上了飞机。
可乐瓶里装的不是可乐,而是能让飞机坠入深渊的汽油。
挂断电话,他又给妻子发了条短信:请注意我身边发生的一切。
2002年5月7日晚,中国北方航空CJ6136号班机从北京首都国际机场起飞,起飞过程一切顺利。
按计划,飞机将于21时40分飞抵大连周水子国际机场。
21时22分,6136号班机飞抵大连空域,就在此时,塔台突然接到机组报告:“飞机客舱起火。”
飞机却一反常态,没有继续往机场方向飞,反而升高盘旋往渤海上空飞去。
随后,不管塔台如何呼叫,都收不到机组的任何回应,塔台与飞机彻底地失去联系。
机长本来有机会驾驶飞机迫降在大连周水子国际机场,但他没有这样做。
如果迫降在大连周水子国际机场,稍有不慎,飞机很有可能撞击到大连市的大型建筑上,造成更多的伤亡。
为了其他人民的生命和财产安全,机长当即下了决断,不降反升,往渤海上空飞去。
“中国北方航班6136号班机在大连机场东侧约20海里的海面上坠毁。
其次,遇难者中有44名乘客购买了航空意外险,唯独张某林一人买了7份保险。
经过打捞,调查组找到了装有五大可乐瓶汽油的箱子,箱子里有一把钥匙。
之后,民警拿着这把钥匙来到了张某林的家中,很顺利地打开了张某林的家门。
除此之外,警方发现,张某林遇难的前一个月,出了四起车祸,且每次都向保险公司进行了索赔。
通过这些线索,民航局最终确认该起空难是由张某林纵火所为。
“通过调查,并经周密核实,认定空难是一起由于乘客张某林纵火造成的破坏事件。”
既然张某林纵火行凶、证据确凿,当年官方为何还要隐瞒细节,待多年后才将此案公布于众?
中国民航学院安全科学与工程学院院长王永刚,曾经说过这样一句话:
“很多空难细节之所以保密,就是因为担心犯罪分子会根据这些细节,研究出更高明和专业的手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