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栏名称: 捡书博士
世事如书,我偏爱你这一句,每晚9点,翻一本书,想一个人。
目录
相关文章推荐
中科院物理所  ·  改善高端量子设备的秘诀,竟然是放两颗葡萄 ·  昨天  
环球物理  ·  【地球物理】回望地球物理勘探一百年 ·  2 天前  
大家居洞察  ·  大股东出手!美凯龙或获建发6亿元租金收入 ·  2 天前  
大家居洞察  ·  大股东出手!美凯龙或获建发6亿元租金收入 ·  2 天前  
会计雅苑  ·  深圳证券交易所2024-2026年财务报告审 ... ·  3 天前  
中科院物理所  ·  物理学中真有“魔法”,它代表一类量子资源 ·  3 天前  
51好读  ›  专栏  ›  捡书博士

“我于昨晚去世,走时心如止水”

捡书博士  · 公众号  ·  · 2019-12-07 20:45

正文

| 刘娜 来源 | 闲时花开(ID: xsha369)



这世上最远的距离,是仅隔一条马路,我却见不到你。



01


父母年迈,但都健在; 他们相依为命,互相照顾; 他们和你在一座城市,相距不过一碗饭的距离; 他们在马路这边的小区,你在马路那边的高楼……


如是,人到中年的你,就可以放心了?


你错了。


去年8月18日,芜湖鹰都花苑小区内,一对老夫妻双双死亡多日后,才被闻到异味的邻居发现。


生前,这对老夫妻养育两个儿子一个女儿,有着体面而有尊严的职业:


老爷子是重点中学的老师,患有老年痴呆症; 老太太是小学教师,身体不太好。


平日里,老两口相互照顾。 他们的长子,就住在马路对面的小区里。


警方勘测的结果指向: 数日前,老太太突发疾病倒在客厅身亡。 而老先生因痴呆无人照料,不幸离世。


即便,他们生前桃李满天下,膝下有三个孩子。 但面对衰老和死亡,过往的辉煌和尊严,都变得不值一提。


原来,这世上最远的距离,是仅隔一条马路,父母也难见到子女;


这世上还有一种悲剧,是马路这边的父母双双死亡多日,马路那边的子女还蒙在鼓里。



02


养儿防老,膝下承欢,儿孙满堂……


这样的天伦之乐,正成为现代社会的奢侈品。


“我于昨晚去世,走时心如止水。


这是2017年12月,南京一小区内81岁独居老人去世两个多月后被发现时,留在家中遗书上的一句话。


这位生前育有儿女的老太太,7年前独自一人搬到离世的小区里。


垂老暮年,疾病缠身,预感到将离开的她,在中秋节当晚写下这封遗书。


她预想,死亡的第二天就会有人到来。 她不知,死亡两个多月后才被发现。


而发现者,不是她生养的子女,而是离她最近的邻居。


儿女数个,生前无人问及; 遗书落尘,死后无人阅及。


为人父母,最大的悲凉,不过是,生儿育女,勤劳责己,不添麻烦,最终,却活成了一座被人遗忘的孤岛。


这人间最妥帖的尊严,体现在生命的起点与终点。




03


我们大哭一声来到世上,被珍爱,被接纳,被安放。


此后余生,哪怕动荡不安,最初的爱也会犹如苗之芽、树之根,让我们在慈悲中变得坚韧。


我们蹒跚一路来到晚年,被看见,被善待,被照顾。


过往经年,哪怕委屈受累,最后的情也犹如春之花、秋之叶,让我们在凄苦中释怀离去。


当下诸多悲哀,归根结底不过是,初生者人如蝼蚁,垂老者逝如草芥。


记得,作家戈舟在《我在这世上太孤独——空巢老人调查》一文中,写了这样一个故事:


有对老夫妇是省城电子研究所的研究员,家境优渥良好,两个儿子优秀: 一个毕业于北大,一个毕业于人大。


两个儿子定居北京后,努力打拼,成家生子,都买了150平米的房子。


功德圆满的老夫妇,身体好时也曾结伴出行,周游世界。


但当疾病突然来访,老头儿住进医院治疗,老太太累倒后被邻居发现才捡回一条命。


此后,衰老和病患终日相伴,脸面和尊严荡然不存。


儿子们除了请假回来照顾几天,很快就迫于工作和生计压力,杀回北京。 病床上的老两口,只能相互打气,彼此搀扶。


出院后,儿子们谁也不主动提出“到我家来住”。 内心骄傲的老夫妇,也不愿过度打扰孩子们的正常生活和私人空间。


他们花钱雇佣保姆,接二连三雇佣了好几个,发现职业精神匮乏的服务行业,很多保姆根本配不上那动辄大几千的工资。


对疾病和死亡的恐惧,最终让他们选择了养老院,并最后一次立下夫妻之约: 如果一个人先走,另一个人一定想尽办法紧随其后。


这是相濡以沫的老夫妻,能给彼此留下的最后一点尊严。


当血脉关系淡薄,雇佣状况堪忧,人际交往狭窄,被拽进生活边缘和衰老深渊的老人,只能用这种悲怆而苍凉的方式,挽留住最后的体面。


有知识有文化有子女者,尚且如此。 无学问无身份无子女者,只会更难。




04


如果,你在网上输入关键词“独居老人”和“去世多天”,你会发现下面链接有成百上千条。


仅仅7月和8月,独居老人去世多日被发现的新闻,就有十余条。


《2017年空巢老人调查报告》显示:


90%的空巢老人,最害怕的问题是:孤独。


50%的老人感觉家庭关系尚且融洽,仅有9.2%的老人对子女感到满意。


“你养我长大,我陪你变老”,这不是一种诗意的口号,而是一种落地的行动。


它并非“孝顺”两字能轻易囊括,更需能力、认知和诚意的共同抵达。


父母虽生数个孩子,但你依然是他们的唯一。


越来越多的悲剧证明,并非孩子越多父母越有保障。


有一种悲剧恰恰源自“我不去看爸妈,不还有你们吗”的侥幸心理。


当父母老去,不管兄弟姊妹几个人,都该有“我要负责”的意识。


有时候,你一个及时的电话或探访,就能避免老人的一场意外。


父母不会拿“孝顺”怪你,但你不能心安理得地放任自己。


“不是孩子不孝顺,主要是太忙了,我也不想给他们添麻烦。 ”这是天下父母的口头禅。


父母年迈的人,多是人到中年累成狗,面临事业上、身体上、精神上和人际关系上的种种无力感。


再苦再累,不能弄丢了父母,那是你人生的来路。


父母养你十八年,只盼能换回你十八个月。








请到「今天看啥」查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