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音技术来自讯飞有声
最近,在所有人都揪心特朗普上台后会不会对中国加征60%的关税的时候,财政部和税务总局悄悄发布了一份关于调整出口退税政策的公告,一下子震惊了整个外贸圈。
公告核心内容主要有两项。
1.取消对铝材、铜材以及化学改性的动、植物或微生物油、脂等产品出口退税。
2.部分成品油、光伏、电池、部分非金属矿物制品的出口退税率由13%下调至9%。
以上调整,从12月1日开始实施。
字越少,事越大。
我们都知道,以前为了刺激出口赚外汇,把铝、铜出口到国外是可以拿到国家出口退税补贴的。
但现在呢?补贴没有了,同时光伏、电池等产业的退税补贴,也减少了。
显然,出口退税取消必然导致中国产品价格上涨,中国的出口将再次遭遇巨大冲击。
很多人想不明白了,美国加关税,本身咱们出口就困难,现在又取消出口退税,那中国商品还卖不卖到国外了?
这不是在雪上加霜吗?
其实,并不是如此,相反,
这是中国反制特朗普的关键。
1
特朗普的念想
11月26日,特朗普宣布,提名贾米森·格里尔担任美国贸易代表。
贾米森·格里尔何许人也?
他是特朗普第一个总统任期内担任时任美国贸易代表罗伯特·莱特希泽的幕僚长。
这么说吧,特朗普上次对华贸易战的具体作战方案,基本都是贾米森·格里尔做的。
特朗普找这么一个人当贸易代表,显然,对华贸易战是基本箭在弦上了。
咱们不要有任何幻想了。
那么,特朗普为什么这么执着于加关税呢?
我们要从明暗两条线来看。
明线,是实现竞选承诺。
通过逼制造业回流来增加就业,扩大基本盘,由此保证自己卸任后,不会再次面临政治报复。
我们需要注意的是,特朗普不仅嚷嚷着对中国加关税,而且连“盟友”也不放过。
无论是日韩、欧盟还是加拿大墨西哥,都要面对特朗普的贸易战。
显然,特朗普的关税政策,并不只是为了打击中国,它更是特朗普的一项关键战略。
我们也许可以从特朗普反复提及的美国第25任总统麦金莱身上,找到特朗普的施政思路。
1896年麦金莱上台的时候,一场史无前例的经济危机席卷美利坚。
麦金莱迎难而上,大刀阔斧推行改革,其中关键一条就是提高关税,倒逼各种产业流向美国。
同时,对美国企业大规模减税,鼓励企业主扩大再生产。
最终,美国经济有如脱胎换骨,迎来全面的复苏繁荣。
美国在全球制成品的生产总量的占比从23%增至36%,世界工厂英国的占比则从32%下降至14%。
美国变成了全球最大的经济体、人均收入飙升。
自此,人们对麦金莱推崇备至,尊称他为“繁荣总统”。
虽然麦金莱最后遭遇刺杀,但特朗普仍然对麦金莱推崇备至。
所以特朗普提名的商务部长卢特尼克也在各个场合说麦金莱时代的美好。
“在一战前,也即125年前,那时我们没有所得税(收入税),就靠关税来维持政府运营。
但是,政府来自关税的钱,多到无法计算,不得不召集最伟大的商人商议怎么花掉这些钱。”
几乎可以肯定,推崇麦金莱的特朗普重回白宫后,会很快给国内企业减税。
财政收入的减少部分,则靠外国进口商缴纳更多的关税填补。
但是问题来了,彼一时也,此一时也,
麦金莱当年上台的时候,可没这么多的美债,也没这么高的通胀啊!
要知道,在现代社会,关税这玩意虽然能增加收入,但也是会伤敌一千、自损八百的。
尤其是在美国还未完全摆脱通胀困扰的情况下。
如果加征关税,那么各国进入美国的商品价格必然会大幅度上涨。
以资本家的德性,美国商品价格自然也要跟着涨,那美国的CPI会冲到天上去。
这么简单的经济道理,特朗普应该懂啊!
就算他不懂,他有那么多经济幕僚呢,也应该懂啊!
显然,特朗普不是脑残,他之所以敢冒天下之大不韪加关税,心中显然是有底气的。
底气就是他认为关税不会引发恶性通胀。
按照特朗普的计划,加关税之后的结果会是这样。
一是制造业回流。
外国商品因为高关税,不再有优势;
另外一边本土产品的企业因为大规模减税,成本降低,价格反而会有优势。
这样一来,消费者就会倾向于购买本土产品。
资本在逐利驱动下,会扩大在美国的投资,美国制造业取得优势地位。
连带着国内就业岗位增加,特朗普的计划成功,受到万民拥戴。
二是通胀不会明显反弹。
加了关税,为什么不会引发通胀呢?
这就要从特朗普的暗线说起。
暗线就是特朗普的金融战。
我们都知道,出口与投资、消费并列,是拉动经济的“三驾马车”之一。
中国是个出口大国,经济相当大一部分靠出口拉动。
特别是在消费不振、内循环还没建立的情况下,出口更是不容有失。
说实话,虽然特朗普上次的贸易战没打赢,但拜登的供应链去风险化的战略,还是让中国很难受的。
2023年,全年出口超预期下降4.6%。
工业需求随供应链迁移而流失,特别是对美国的出口经历了近30年来的最大跌幅。
我们现在所经历的经济不振,有相当一部分都源于外贸不振。
道理很简单,做外贸的赚不到钱,怎么可能有钱消费?
怎么可能刺激生产?怎么可能保证就业?
所以,
外贸对中国至关重要,不容有失。
如果特朗普对中国5000亿对美出口商品加了60%关税,超出了中国商品的“廉价优势比例”,
那么毫无疑问,除了个别美国真的离不了的中国商品,其他中国商品基本就要告别美国市场了。
起码有4000亿美元的额度。
经济拉动是有乘数效应的,4000亿美元的出口,起码能拉动5万亿人民币的经济活动。
如果这部分经济活动没有了,中国会非常难受。
所以,中国为了保住对美出口份额,可能被迫大幅度将人民币汇率贬值。
目前,高盛和摩根士丹利的分析师均预测,人民币兑美元的汇率将在2025年底前显著下跌。
我们假设特朗普对华产品再次加征20%关税,理论上中国政府只需要将人民币汇率贬值20%,那么对美出口就没有任何影响,同时美国消费品价格也不会有任何影响。
本质就是中国为了保住对美出口份额,以人民币汇率贬值20%代价为美国政府提供了1000亿美元的财政补贴。
这样一来,虽然特朗普的加关税政策效果打了一定折扣,但因为有中国补贴的钱在,特朗普仍然能够通过减税来刺激经济,推动制造业回流。
先拿下欧盟和日韩产品在美国的市场,站住脚,等美国规模优势上来之后,再向中国商品发起最后打击。
这就是特朗普既加关税,又不至于发生大规模通胀的如意算盘。
毕竟,有中国商品在,想通胀都难。
但是站在中国的立场,
人民币贬值20%代价极大。
首先,现在中国商品已经在全世界表现出很强竞争力了,如果人民币汇率再贬值20%,那
你还让不让其他国家制造业活不活了?
在这种情况下,其他国家但凡有一点制造业的,肯
定会对华产品竖起巨大的关税壁垒。
你
就算
把对美出口份额保住了,但是其他国家份额可能要损失大部分。
而且,人民币贬值20%,不但会对我们金融稳定性造成巨大的冲击,同时也会让我们人民币国际化困难重重。
没有谁愿意持有一个快速巨大贬值的货币。
所以,特朗普为了实现自己的如意算盘,逼迫中国政府按照他的算计去做——
以人民币贬值
来对冲加征关税,实际
不但是让中国政府为美国财政提供补贴,同时也让中国商品在全世界树敌无数。
到时候特朗普再振臂一呼,起码能在贸易问题上团结一堆盟友,再次形成一个遏华小圈子。
这样一来,打压中国的目的也就达到了。
你看现在,特朗普有意拼凑了一个超级鹰派内阁,摆出一副不谈了,直接对华脱钩断链的姿态。
本质还是特朗普的惯用伎俩,极限施压,逼中国把人民币贬值。
然后既享受关税带来的好处,也不用承受关税带来通胀的反噬。
但是万万没想到,中国使出了取消出口退税这一招。
2
出口退税
这里有必要介绍一下出口退税。
出口退税是指在国际贸易业务中,对我国报关出口的货物退还在国内各生产环节和流转环节按税法规定缴纳的增值税和消费税。
即出口环节免税且退还以前纳税环节的已纳税款。
是不是觉得挺拗口的?
没关系,我们举个例子就知道了。
以一包烟为例,假设其采购成本为10元,销售价格定为20元,那么增值部分为10元。
根据税法规定,每当商品或服务在生产经营过程中发生价值增值并流转至下一环节时,就需要对其增值部分征税。
目前增值税是13%的税率计算,企业应缴纳的增值税即为增值部分的13%,即1.3元。
除此之外,还有消费税。
和国外的消费税主要是向个人征收不同,中国的消费税是对在我国境内从事生产、委托加工和进口应税消费品的单位和个人征收的。
按照香烟11%的消费税率来计算,那么这包烟的消费税就是2.2元。
两项加起来,是3.5元(当然,香烟比较特殊,还有其他税)。
可是很快问题来了。
如果这包烟卖在了国内,那么没问题。
可是如果这包烟出口了呢?
吸这包烟的人,不是中国人,那么中国能对企业征收这包烟的消费税吗?
显然是不能的。
如果征收了,因为香烟在国外还要再交一次消费税,那就是重复征税。
除此之外,本身这包烟要卖到国外,就要交关税,零售商还要交增值税。
再加上外国的消费税,到外国消费者手里的时候,价钱已经很贵了。
这就大大削弱了中国香烟的竞争力。
所以,中国会选择把已经预先征收的增值税和消费税,退给生产企业。
只要企业证明这些商品出口了,就能拿到退款。
改革开放初期,中国引进的制造业,多处于产业链中下游,技术含量低,整点辛苦钱,而且面临其他国家竞争。
在这种情况下,只有借着“不重复征税”的名义,给企业出口退税,减轻企业负担。
让企业有胆魄压低出口价格,才能够在这种充分竞争中脱颖而出,把货卖出去,赚回外汇。
说实话,出口退税政策的实施,不仅惠及了广大外贸企业,更对促进了中国出口贸易的快速增长。
中国能有今天,出口退税政策功不可没。
甚至在一些特定时候,出口退税还是应对贸易战的重要手段。
比如,中国光伏产业刚刚起步的时候,走的是“两头在外”路线。
技术和核心零部件在外,市场也在外,自己就是加工环节,利润最低。
就这,欧洲还不放过中国光伏。
说中国光伏搞倾销,加征了254%的关税。
那咋办?
只能先练内功。
中国先在国内把光伏企业练得死去活来,攻克了核心技术,然后以用出口退税的方式,再次杀进世界市场。
这个时候出现一个什么情况呢?
中国因为有出口退税,企业敢把价格压到成本线以下来卖!
反正有出口退税在呢!
这你让国外企业怎么玩?
结果,就是中国光伏产业成了世界第一。
当年在欧盟起诉中国企业倾销的欧洲光伏企业,已经死得不能再死了。
所以,出口退税在产业升级的时候,是一个不小的助力,可以作为企业破釜沉舟的底气。
但是吧,成也萧何,败也萧何。
出口退税是个大杀器,但同样也存在问题。
第一,企业恶性内卷。
仍然以光伏为例,要知道,在应对国外企业的时候,中国企业在商务部的协调下,可以一致对外。
但把外国企业都克死了之后,中国企业内卷的本性就又暴露出来了。
为了抢市场,大打价格战。
一块光伏板100块钱成本,你卖120,我卖110!你卖110,我就卖100!还包运费!
有人说,你这不是赔了么?
没事,还有13%的出口退税呢!
只要有的赚,我就做,毕竟,我有工人需要养啊!
生意不做,就是赔。
但是这样一来,企业的利润从哪来?
不是从外国来,而是从中国政府来!
这不就变成中国政府拿钱,补贴外国人用便宜中国商品了么?
这么亏本的事情,怎么能行?
第二,增加财政负担。
因为出口退税是政府出的,所以一些内卷的企业,出口越多,政府需要补贴的越多。
我们可以看一组数据:
2023全年,中国实现货物贸易顺差4.2万亿元。
同时,2023年全年,中国出口退税1.8万亿元!
也就是说,中国辛辛苦苦挣出来的钱,三分之一都补贴回去了!
而且出口退税,竟然比军费还要多2000亿!
这么多钱,给中国人发消费券不香么?
拿来造航母不香么?
就算200亿一艘,也能造10艘啊!
更关键的是,过去财政有钱,中国补得起。
现在各地财政收入下降,巨大的出口退税,反而成了财政的巨大包袱了。
我们看一组数据:
今年1-9月份,中国的增值税收入大约为5.05万亿元,同比下降5.6%。
商品出口呢?是18.65万亿。
与去年相比却增长了4.7%,光出口退税都有1.57万亿元。
看到没,增值税收入下降了,但退税却增加了!
现在各级都在过紧日子,老这么补贴外国怎么行?
第三,恶化国际环境。
前面说了,出口退税是个大杀器,可以帮助中国企业快速占领市场。
但反过来说,也容易把别人逼得没活路。
我们看看,为什么现在很多国家都开始对中国不友好?
除了美国挑唆,相当一部分原因,在于中国产品低价倾销,砸了人家的饭碗。
那一些政客为了流量和支持率,自然要“为民请愿”,让反华民意把自己推上高位,然后开始对中国加征关税。
这种情况不仅仅出现在中国的一些敌对国家,甚至连一些友好国家都这么干了!
比如泰国,相对亲华的为泰党刚上台,就开始对中国钢铁制品加征关税。
还有印尼,中国刚帮印尼修了雅万高铁,印尼转头对来自中国的进口纺织品加征200%的关税。
有时候,你再跟人家谈友好,但你的企业干的都是砸人饭碗的事情,人家也没法跟你友好啊!
所以,出口退税的政策不合时宜的时候,就有必要进行调整。
当然,调整出口退税政策,也是有门道的。
一些仍然面临剧烈市场竞争的产业和类目,不能取消出口退税。
一旦取消,那中国商品的竞争力会大幅度缩小,进而丢失市场。
这在面临全球贸易壁垒的时候,会很吃亏。
那些成品油、光伏、电池、部分非金属矿物制品产业呢?
他们已经是世界霸主了,就没必要搞退税扶持他们抢占市场了啊。
就可以放心大胆地搞退税了,反正我就算抬价,你也非买不可。
比如这次取消出口退税的铜、铝、光伏产品等等。
3
丝毫不怂
我们需要注意的是,这次中国取消出口退税,同样是明暗两条线。
明线,减少对外补贴和国家财政支出,以及推动企业转型升级。
减少对外补贴和节省财政支出大家都能理解,推动企业转型升级,是什么逻辑呢?
我们可以回顾一下中国新能源汽车的发展史。
当初,国家出台补贴政策,结果养出来一堆骗补的企业。
然后国家补贴逐渐退坡,又放特斯拉进来当鲶鱼,才倒逼中国车企认认真真钻研新能源技术。
一部分死掉了,另一部分最终挺了过来,形成了如今的技术和成本双王炸局面。
同样的道理,对一些利润低、缺乏核心竞争力,只知道低价内卷骗出口退税的企业来说,国家减少一些出口退税,有利于倒逼他们转型升级。
谁不转型升级,谁就要退出历史舞台。
所以这次退税调整,本身和过去的“腾笼换鸟”“取消国补”一样:
为了倒逼低端产能出清,构建“新质生产力”,以应对新的国际形势。
暗线呢?
利用自身优势,粉碎特朗普的加关税企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