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栏名称: 齐俊杰看财经
齐俊杰老师的自媒体阵地,齐老师说财经其实就是这么点事,之前没听懂,是他们表达有问题!在这里您和财经之间再无障碍。
目录
相关文章推荐
经济参考报  ·  夜读|一个人的底气,藏在读过的书里 ·  22 小时前  
21世纪经济报道  ·  樊振东、孙颖莎,“直通”世界杯!刘国梁最新发声 ·  3 天前  
计量经济圈  ·  亲测有效, 在公众号菜单栏中输入问题, ... ·  3 天前  
西部财经融媒  ·  7000000000+!《哪吒2》预测票房近 ... ·  5 天前  
西部财经融媒  ·  7000000000+!《哪吒2》预测票房近 ... ·  5 天前  
51好读  ›  专栏  ›  齐俊杰看财经

投资市场有没有绝招?更不能依靠判断!靠的只是应对之道!

齐俊杰看财经  · 公众号  · 财经  · 2025-01-28 09:40

正文

说个重要的通知,【攒钱利器】+【资产与风格轮动】两个投顾产品已经在支付宝,天天基金,好买基金,京东金融,同花顺和理财魔方六个平台上线了,一手盾牌,一手长矛,帮你解决90%的理财和投资问题。欢迎加入知识星球app上,齐俊杰的粉丝群咨询。

【攒钱利器介绍】如何稳健的获得年化5-6个点的回报?回撤却不足3%?

【资产与风格轮动介绍】我们的投资框架!如何做好资产与风格轮动

今天是春节长假的第一天,老齐在这里给大家拜年了,祝大家新春快乐,日日提升,年年进步,慢慢变富,祝祖国繁荣昌盛,国富民强,攻守易型,东升西落。

准备了我们的第一本书,齐俊杰看财经的全部内容,帮助大家更好的理解我们的投资理念和框架。

齐俊杰看财经 1:投资不是靠判断而是靠模式!

各位书友大家好,欢迎继续做客老齐的读书圈,今天我们来讲一讲,我们自己写的书,就叫做齐俊杰看财经,这本书是把之前几年来,我们在粉丝群,读书圈很多的内容和思想,做了个总结和升华。并把他系统性的输出,希望可以帮大家建立一个全面的系统性思维。这本书我们分为,认知篇,基础篇,内功心法篇和招式策略篇,认知讲的就是树立正确的财商观念,而基础篇是摆出我们所有能使用的武器和装备,所谓内功心法,主要是认识投资市场的规律,掌握一些市场常识。最后的核心其实都放在了招式策略篇,从第十一章,到第十七章才是本书的精华。这里面讲了定投,讲了如何看财报,如何给企业估值,投资中的一些重要指标和逻辑,还有资产配置,周期,以及技术分析的相关策略,最后讲了一下老齐这一路走来的经历,最大的感触就是越努力越幸运,自助者天助这句话,看起来我是幸运的,赶上了很多美好的时代,也都把握住了这样时代的机遇,不过在这个过程当中,其实也并非全是巧合。当天上掉馅饼的时候,你得有能力把他接住才行。所以越是年轻人,越是应该多学一点东西,人生永远是一个先做加法,再做减法的过程。

接下来我们就来逐级的拆解这本书,老齐带着大家来读这本书,应该会有一些更深层次的感触。我们也会在讲解的过程之中,多说一些内容。

首先是我们的认知篇,所有人都喜欢钱,但是却并不能正确的认识钱,都想赚越来越多的钱,以为赚的钱越多,生活就会越幸福,其实并非如此,钱是让我们生活变得更美好的工具,而不是生活本身。所以这个认知大家要提前建立。否则你就会陷入到工作,赚钱,花钱,胡乱投资,再工作的怪圈,当自己没能力再工作的时候,发现生活质量开始严重下降。对于绝大多数人来说,工作的提款机熄火,就会带来现金流消失,财务状况会陷入到危机当中。

那么我们要打破这个死循环,就要创造一台自己的永续的赚钱机器,当自己不能再靠体力赚钱的时候,这台机器要为我们持续提供现金流的保障。老齐一直有个说法,20岁的时候,你要靠技能+体力去赚钱,30岁的时候,靠你的经验去赚钱,40岁的时候,要靠人脉去赚钱,过了50岁,你就应该通过自己的资产产生收益了。大家可以自己对照,如果你没有按照这个流程去定位,那么可能财务就会出现比较大的问题了。年轻的时候,多赚钱,多储蓄,多积累资本,当有一定资本,产生了永续现金流覆盖的时候,你的消费能力就会越来越高,这时候就可以逐渐的提高生活品质。也就是说,我们并不是反对高消费,也不反对奢侈品,但是要有永续现金流做覆盖。啥意思,比如说你存到100万,按照我们计算方法, 每年可以产生4万块钱现金流了,你可以用这个投资收益,给自己买个上万块钱的包包,这都没啥问题。也就是说,我们要养成一个习惯,除了生活必须品之外,其他的可有可无的消费,或者奢侈型消费,应该尽量的从投资收益里面出。

这本身就是一个养鹅下蛋的过程,这才是富人思维。有了这个思维,你就会不断地积累资产,然后从资产中反馈你的生活,生活就会越来越好。反之,如果你总是寅吃卯粮,透支消费,那么日子就会变得越来越难,越来越穷,比如很多人年轻的时候,贷款买车买房,买奢侈品,花钱大手大脚,一旦工作出现问题,现金断流,马上就会陷入财务危机当中,日子会变得极其艰难。

特别是现在,随着互联网的兴起,其实改变了很多工作的结构,原来你进入一个工厂,需要熬年头,不断涨工资,而现在很多年轻人进入互联网,出道即巅峰,短短几年时间就能取得年入百万的高收入,这会让他产生一种误区,认为自己可以一直这么有钱下去,但其实只是工作结构变了而已,早巅峰,也就意味着早失业,35岁中年危机,基本都是科技行业从业者。所以如果在你25-35岁之间,没存下什么钱,过了35岁,你的日子就会很难过了。要知道此时你的人生,也才走了三分之一而已。所以越是这种出道即巅峰的行业,越要早点认识到财富的真相。开始积累资产,所谓资产就是让现金不断地流向你,反之现金不断离开你,就是负债。比如全款买套房收房租,就是资产,但你要贷款买套房,就不一定是资产,大概率你收的房租,都不够支付银行贷款,所以这就是让现金不断离开你的过程。那么同样的,买车这个事,就是一个典型的败家行为,肯定是现金流不断流出的。除非你能用这个车去赚钱,否则妥妥的就是负债,对于负债来说,应该越少越好。

当然让你存钱并不意味着放在银行里一直吃利息,利息这个东西肯定是慢性毒药,时间越长,你的损失就越大,我们在书里就说过,如果通胀率是15%,20年之后,100块钱就只剩下了3.88元,当然这个是有些离谱,恶性通胀未来发生的概率并不大,那么我们用正常的,大概率的通胀率5%计算,100块钱的购买力20年之后就只剩下了36块钱,这个损失也不小吧!所以投资对于每个人来说,已经不再是可有可无的事,而是生死攸关。你要是不会投资,那么这辈子赚多少钱,也很难做到躺平。

另外,一个更扎心的事实是,我们80后这辈,是不可能像父母那辈人一样,那着高额的养老退休金,去享受生活的,养老金这个事,就是代际转移支付,是现在的年轻人,养现在的老年人的游戏,那么现在是4-5个年轻人,对一个领退休金,而到80后退休的时候,基本上是一个年轻人对一个老年人。所以到时候养老基金将极度萎缩。养老金替代率将大大下降。啥叫养老金替代率,说的就是你拿到的养老金,占你工作时候工资的比例,现在一些机关单位,养老金替代率能到8-9成,也就是说,退休跟在职拿的一样多。但是完全不用工作,幸福感很高,而等到80后退休的时候,估计替代率能有5成就不错,也就是至少要比你在职时候的收入少一半。所以,光指望养老金,肯定是不够的。

每个人的终极梦想都是财务自由,但怎么才算是财务自由呢?有个简单的说法,就是你的被动永续收入,覆盖掉你的日常支出。比如你说我一个月就花1万块钱,那么一年就是12万,理论上如果你会投资的话,25倍年支出,就可以保证你的财务自由。也就是300万。乍一听好像没啥问题,财务自由其实也不难。但这里有两个关键因素,1是你的支出,是否测算准确,2是你的投资水平,是否禁得住考验,特别是第二项,很少有人能在投资中不犯错误,所以应该留有一些安全边际。如果你说我,完全不会投资,那么对不起,有多少钱你也很难财务自由。

财务自由有三大阶段,第一阶段叫做财务保障,通常就是6-12个月生活费,比如一个月花1万块钱,你手边上能有6-12万,基本上就能实现财务保障了,这时候万一出点急事,或者短期失业啥的,自己应该都能应付。第二阶段叫做财务安全,一般来说,用无风险收益率,覆盖你的日常支出,就是财务安全,比如一年花1万,你有300万,那么不会投资,全去买国债,一年下来也差不多有10-12万的收入,基本能覆盖你这个财务安全的阶段。有人问了,国债又不会违约,不是永续收入了吗?为啥还不能算财务自由,因为国债并不能抵御通货膨胀,这个4%的国债收益率太低。甚至低于5%的通胀率,所以他只是名义上够了,实际上是不够的,现在的300万,按照刚才的测算,20年后,只相当于100万的购买力。

这时候就得有第三个阶段,在基本支出的基础上,还要再扩大1-2倍,比如买个车,旅个游,所以年支出可能就是24-36万,然后再除以一个安全回报率4%,就变成了900万。所以这么算下来,如果你要是不怎么会投资,准备个900万应该怎么也够用了,全都买国债,也能维持一个月支出1万的生活。起码这辈子,应该是能过下来了。

但是如果你会投资呢?懂得一些基础的资产配置方法,其实长期年化4-6%的稳定现金流回报其实是可以实现的,而且还能抵御通胀,也就是说,对于会投资的人来说,200-300万本金就可以构筑一个每月1万块钱的永续现金流资产。所以你看看差距得有多大。要凭自己的体力多赚出600-700万,这可能至少要10-20年的时间。所以我们总说,会不会投资,过的是不一样的人生。明天我们讲讲,投资有那么难吗?为什么那么多人投资反而都是赔钱的?

【2】齐俊杰看财经 2:投资市场有没有绝招?

各位书友大家好,欢迎继续做客老齐的读书圈,今天我们继续来讲我们自己的新书,齐俊杰看财经,老齐经常跟大家说,投资就是自己认知的变现,认知就是我们对整个客观世界的加工能力,我们有多少认知,就能赚到多少钱。在缺乏认知的领域投资,就会出现亏损,比如巴菲特,他就不投微软,尽管他跟比尔盖茨是忘年交,可以把全部身家都投到盖茨基金会的那种,但是伯克希尔也不投微软,就是因为微软超出了他的认知能力圈,他之前也买过很多次航空公司的股票,最后大多都赔了钱。后来巴菲特也痛定思痛,说带翅膀的不投。这也超出了他的能力圈范围。

普通投资者,有很多的误区,一定要先破除掉,比如凭感觉,总觉得某个东西会涨,也总想找点绝招,最好是一针就好的那种,然后还想赚快钱,经常听大家说一句话,就是搏一搏单车变摩托,但其实世界的真相却是,十赌九输,人性和感觉在投资市场上是最不可靠的东西。道理很简单,因为投资市场的对象是人,而不是一个一个的代码,人的行为是有反作用力的,当你有这种感觉得时候,大多数人也都有这种感觉,所以最后就变成了极度从众,老齐经常讲,跟群众反向而行,你不一定赚钱,但是站在群众堆里你一定赔钱,是不可能多数人赚少数人钱的,一定是少数人赚多数人的钱。所以从逻辑上来说,感觉就一定会让你赔钱。除非你在现实生活中就毫无人性。是一个彻头彻尾的怪人,否则不可能会逃出这个怪圈。

一提到投资,大多数人都很嗤之以鼻,因为确实太多的人都赔了钱,7赔2平1赚,也确实是投资市场永恒不变的真理,但是投资市场真的很难赚到钱吗?其实并非如此,股票市场是一个长期上涨,且回报颇高的地方,持有股票一年,你盈亏的概率都很大,但是持有股票指数10年,最高年均收益率是16.8%,最低是每年亏4%,所以这个其实已经是一个超高胜率的游戏了,如果持有20年指数,最高年化收益是12.6%,最差已经不可能亏钱。中国股市时间比较短,但是也差不多遵循了这个规律,持有20年以上,基本上就不可能在赔钱了,而且大概率的回报是年化10%。如果刨除掉那些股市的历史高点,比如2007年和2015年这种极端行情,那么其实平均收益还能更高。如果再把时间拉长到50年,西格尔教授测算的结果是,股市的长期年化回报率差不多就是10%,扣除掉通货膨胀之后的净收益是年化6.6%,是所有资产中最高的,没有之一。所以在投资上,有一个很奇葩的现象,长短周期,结果完全相反,短期投资,确定性最高的是现金,风险最大的是股票,但长期投资,风险最小的恰恰是股票,风险最大的是现金。因为现金放在20年周期来看,至少要贬值三分之二以上。而这个也是我们长期投资的最基础逻辑,你至少有一个货币大幅贬值的钱可以赚。

那么既然投资这么容易赚钱,为啥很多人还赔钱呢,总结下来,基本就2点,买的太贵和卖的太早。买的贵了,估值就有向下的压力,那么会压缩你的长期回报,比如中国股市10年不涨,其实每股收益不差,但是最近10年,估值下降了一半,这就让我们每年损失掉了5%的回报。所以总体收益就显得比较平庸,但即便这样,我们优选一些行业内高增长的公司,比如用高ROE策略来做一个投资组合,其实年化回报依旧可以达到10%以上,结果并不太差。





请到「今天看啥」查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