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栏名称: 猫儿胡同
如果有来生,我的愿望就是做一只北京平房顶上的小野猫。下一步我也想好了,让我喜欢的姑娘们,来生都做平房顶上笼子里的鸽子,每天大家裸体相望,自由留给我!
目录
相关文章推荐
旅拍誌  ·  大S早期写真!好美好鲜活! ·  昨天  
色影无忌  ·  富士2024回顾:推出4台新数码相机、2台新 ... ·  5 天前  
色影无忌  ·  无忌评图第181期|火车1903 :田园牧歌 ·  4 天前  
色影无忌  ·  传闻 | 尼康将要发布Z 35mm ... ·  5 天前  
摸摸艺术书  ·  人类首次近距离拍摄的彗星 ·  3 天前  
51好读  ›  专栏  ›  猫儿胡同

A套餐 那碗牛肉面 不是想吃就能吃

猫儿胡同  · 公众号  ·  · 2020-12-13 02:27

正文

猫儿胡同 · 第452辑



A套餐那碗牛肉面

不是想吃就能吃


星期五,晚上5点半。霄云路边德顺斋饭馆里大部分桌子都空着。


如果您没听说过德顺斋,也听说过“A套餐”(也叫“套餐A”)吧。是的,就是这家饭馆,面向“遇到困难的人”推出了“免费晚餐”。


这是一家清真饭馆,规模比较小。我和媳妇点了一碗和“A套餐”完全一样的牛肉面和几样别的,坐在桌前等上菜。


德顺斋肉饼铺,这家饭馆近日“火”了。


这时一个中年男子走了进来,把公文包放在一张空桌上,回到进门处的点餐台前,说自己要“A套餐”。


我抓紧时间打量了一下这个中年男子。他约有30多岁,戴眼镜,拿着一个公文包,另一只手攥着手机。看上去是个非常普通的上班族——也许他的衣着有些品味,但猫哥我不认识那些,真的看不出来。


服务员姑娘闻听“A套餐”,小声问他,“你……有困难吗?”


“有,我手机没电了。”男子答到。


服务员姑娘指了指点餐台上的共享充电宝,“我们这儿有免费的充电宝,我可以用我的手机帮您借一个。”


那个男子没说什么,拎着包,走了。


饭馆里人不多。


不久前的傍晚,还曾有几个遛弯的大妈路过小店,在小店门前窃窃私语。服务员姑娘听到大妈们说“进去试试吧,万一人家真的给呢。”


一位大妈走进店门,说自己要“A套餐”。


姑娘问的还是那句话——“您有困难吗?”


大妈非常干脆,“我没有困难。”


姑娘回答,“那咱们还是把‘A套餐’留给需要的人吧。”


所谓慈善


上面两个故事,第一个是我亲眼所见,第二个是服务员姑娘讲给我的。


我相信已经有朋友有些怀疑了。这一波“A套餐”来势“凶猛”,小到自媒体大到顶级媒体,都对“A套餐”有过一番报道。暖心的话我不必说,您恐怕看得比我多。


而我到德顺斋,也确实是慕名而来。我想亲眼看看“人间温暖”。


门口贴着“人在外遇到困难是难免的”,“A套餐"吃完直接走就行"。


猫哥我从大学毕业就开始做社会新闻,到现在整整十五年。刚开始的几年,我一直有个看法:中国没有人真正在做慈善。


严格来说,并非没有人做慈善,而是真做慈善的人的名字,我们不可能知道。如果我们从媒体上看到了某某人为了做慈善又捐钱又捐物,那么,那后面一定有他不可告人的理由。我不相信让救护车上印上自己的名字满城跑的人,是真正做慈善的人。


何况一些慈善组织还出现过“郭美美”、“提成”这样的事件。


但现在,我多少还是相信了一些——与其说我相信慈善,不如说,我相信人们的生活更好了、素质更高了,便真的会有人来做慈善。


我是带着这种期待,来到德顺斋的。


店里用餐的客人。


吃“A套餐”的人

并不多


这家饭馆在霄云路这里已经将近五年了。半年前,它还是一家西北菜馆,今年夏天时候重新装修,改成了以肉饼为主打。价钱不贵,六个门钉肉饼35元,一大碗“A套餐”的牛肉面22元。牛肉面端上来猫哥忙着拍照,媳妇用筷子数了数,八大块牛肉。


等待上菜的时候,我和店里一位管事的工作人员聊了聊。小店早在十月底十一月初贴出那张通告,至今已有一个月。不知为啥,一个星期之前突然就火了,媒体争相报道。


管事的小伙子聊起这事儿,表情还有点儿懵,“其实附近的居民都知道,以前我们做西北菜的时候就有个规矩,如果一碗面吃不饱,免费给您加,一定让您吃饱。”至于现在的“A套餐”,也只不过是想尽一份自己的力量,照顾一下需要帮助的人。


“谁还没个困难啊。”


“A套餐”这一大碗……


据管事的小伙子说,“A套餐”如同一个暗号,虽然一碗面并非一“套”。面对真有困难的人,很多时候不需要多问,问多了,伤人家自尊。这没错。


“A套餐”出现的频率不确定,有时候一天会有几个,有时候几天会有一个。比如有一位时常出现在附近、捡破烂的老人,有时会来吃,也不一定总是“A套餐”,店里有什么,就给人家上什么。虽然衣着破落,但老人不给店里添麻烦,他会出现在店里比较空闲的时段。


饭馆最主要的客人,其实是附近的上班族。尤其每天中午是最忙碌的时候。因此小店的通告上写着的是“免费晚餐”。“也担心会有很多来占便宜的人。我看到过外地的饭馆,给老人免费的一小碗牛肉,结果来的人太多,把人家店铺给吃赔钱了。但是我们这儿确实没有天天来这儿占便宜的人。”小伙子说。


……面。


慈善本应

力所能及


虽然是清真菜,但实际上小店的店主、老板都是山东德州人,并非某些媒体写的陕西人。


人们常说爱心是需要“传递”的。小店能推出“A套餐”,一定程度上也是一种传递。


管事的小伙子就说,他十多岁来到北京打工的时候,曾有一天去一个新餐馆面试,结果找不到地方,手机也没电了。时间临近,他拦了一辆出租车,说完情况之后,司机师傅把手机递给他让他用。


问清楚地方,加上北京司机熟悉路况,很快找到了。管事小伙子坦言,虽然故乡在农村,但从小生活并不算困难,除了现金,他身上还有银行卡。“钱包里当时有50块钱,”但司机师傅也许看他赶时间,也许看他零钱不够,“没收我的钱。”


十多块钱的打车钱,在北京着实不算什么,对小伙子来说也不算什么。只是司机师傅急乘客之所急,让小伙子在北京有了如今这样一份相对稳定的工作后,仍然念念不忘。


A套餐的牛肉面和35元6个的门钉肉饼。


如今,“A套餐”为饭馆赢来了一些社会声誉,有人专程前来体验“A套餐”,吃完之后照常付款,甚至多给钱,希望小店转交给困难的人。“遇到过几次,这钱我们不能收。都是留下人家的联系方式,如果遇到需要帮助的人,我们给搭个桥。”


聊起这些的时候,年轻的小伙子表情美滋滋。我顺势问,如果将来挣钱挣得多了,会不会继续做好事、做慈善,多为社会捐一些钱呢?


“不敢想。这一碗面是我们力所能及的,捐更多的钱……不知道未来我们有没有那么多钱啊。”小伙子说。


比起某些捐几千万却连用途都不过问的“慈善家”、“慈善企业”,我觉得小饭馆这碗让人温饱的面,更有诚意。








请到「今天看啥」查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