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栏名称: 看懂经济
让连接发生,提供金融知识服务
目录
相关文章推荐
叶檀财经  ·  一场空前的欲望测试 ·  2 天前  
吴晓波频道  ·  给新股民提个醒 ·  5 天前  
第一财经  ·  大涨!跑步入场! ·  5 天前  
钱币圈  ·  纸币首发冠大全!(建议收藏) ·  6 天前  
51好读  ›  专栏  ›  看懂经济

央行动态 | 德国央行:欧元区支付体系完善,区块链可能帮不上忙

看懂经济  · 公众号  · 财经  · 2017-09-25 08:25

正文

央行

财联社


数据显示,央行公开市场下周(9月23日-29日)有5800亿逆回购到期,其中周一至周五分别到期2800亿、1300亿、400亿、700亿、600亿,无正回购和央票到期。


央广网


继一周前央行行长助理刘国强提出“搞金融都要持牌经营”后,22日,央行副行长易纲再次强调金融持牌经营的必要性,要求实现监管全覆盖。


央行副行长易纲在“2017中国普惠金融国际论坛”上表示,凡是搞金融都要持牌经营。


易纲:我们在大力提倡普惠金融的时候,也必须要强调合法、合规开展业务,所以要警惕打着普惠金融旗号的违法和欺诈的行为,特别是要避免踏入庞氏骗局。


其实这样的言论在一周前的9月15日,央行行长助理刘国强也曾提到,他表示金融创新是大势所趋,但也不能偏离实体经济的需要。必须认识到金融业的外部性、公共性非其他行业可比。因此,凡是搞金融都要持牌经营,都要纳入监管,都要立足于服务实体经济。


在复旦大学金融研究院教授陈学彬看来,短短一周之内,持牌经营金融成为热词,释放出了一个明显的信号——监管部门整顿金融市场秩序的决心愈发强烈。


陈学彬:代币发行、还有其他各种方式变相融资,都会扰乱正常的金融秩序。所以说我觉得纳入国家监管,是完全正确而且早就应该做这样的事情。


欧洲央行

英媒称,欧洲央行副行长22日说,比特币不是货币,而只是一种投机工具。


据路透社9月22日报道,今年以来,比特币的美元价值增加了两倍多。这种虚拟货币的崛起引发了世界各国央行的担忧。


但欧洲央行副行长维托尔·康斯坦西奥表示,他认为比特币对货币政策不构成威胁,将比特币的崛起比作300年前的“郁金香狂热”。


康斯坦西奥在欧洲央行的会议上说:“比特币就是一种郁金香。它是一种投机工具……但当然不是货币,我们不认为它对欧洲央行政策构成威胁。”


报道称,欧洲央行去年称,原则上,通常由私营公司发行并只以电子形式存在的虚拟货币,可能侵蚀该行在货币供应方面的权力,因此请求欧盟议员制定更严格的虚拟货币监管规则。

本月早些时候,欧洲央行行长马里奥·德拉吉否决了爱沙尼亚的提议,即发行由政府支持的虚拟货币。德拉吉说,欧元区唯一有效的货币就是欧元。


德国央行

编者按:德国央行专家并不认为分布式账本技术能够在个人及零售支付领域进行广泛应用,尤其是欧元区的支付,当前这一地区的运作系统已经完成了优化,能够实现快速转账,并且只需要小规模核账,每天还能轻松处理数百万笔交易。


德国央行发布了一篇新的研究报告。报告围绕着分布式账本技术(DLT),探索了其在支付、证券结算等领域的应用。


德意志联邦银行(即德国央行)的研究者在报告中写道,基于分布式数据存储,这项技术能够带来大量的优势——强调了这项技术应用可能带来的潜在基于以及一些现实挑战。


德国央行在报告中指出,他们并不认为这项技术能够在消费者支付领域发挥重要的作用:鉴于这项技术当前的发展状况,德国央行专家并不认为DLT能够在个人及零售支付领域进行广泛应用。尤其是欧元区的支付,当前这一地区的运作系统已经完成了优化,能够实现快速转账,并且只需要小规模核账,每天还能轻松处理数百万笔交易。


即便如此,德国央行的研究者还是认为DLT在某些领域具有巨大潜力,比如说用户在多个中间机构中的资金发送。研究者们提到:通常,跨境支付都是通过代理银行网络进行结算的——在这种网络中,一家银行与货币领域中的另一家信贷机构建立业务关系,以此来进行支付结算。DLT能够实现这类支付流程的合理化,并且为终端用户提供更快捷、更低成本的结算方式。


对于DLT在证券结算领域的应用,德国央行的态度更加谨慎。值得注意的是,这家央行曾经与交易所运营商德意志交易所完成了区块链证券交易试验。


德国央行表示:DLT是否在当今技术安全、效率、成本以及速度方面占优势还不清楚。


美联储

周六(9月23日)凌晨,达拉斯联储主席卡普兰发表讲话。他指出,尽管美联储对何时再次加息仍未作出最后决定,但对12月加息持开放态度,仍需保持耐心。


对于加息,他表示,中性利率或可能低至2.25%,这让人们觉得美联储的政策并非如所想的那么宽松,通胀压力受到经济结构性调整的抵消,但通胀的周期性压力正在增加,希望保持耐心,等待更多的信息。


稍早,备受关注的美国联邦储备理事会(美联储)最新利率决议和政策声明公布。美联储宣布维持利率不变,但仍预计年底前再加息一次。此外,美联储还表示,将于10月开始缩减资产负债表。


美联储在声明中称,就业市场强劲,企业投资增长,今年经济扩张适度但持久;近期经济前景风险仍“大致平衡”,但正“密切”关注通胀水平。会后发布的最新经济预估显示,16名委员中有11名预计,到2017年底,联邦基金利率--即美联储的指标利率在1.25-1.50%区间是“合适的”水平。这比当前的利率水平高四分之一个百分点,这意味着美联储今年12月可能会加息。


对于北美自由贸易协定,他指出,市场认为北美自由贸易协定(NAFTA)谈判有较高的可能性得出良好协定,人们开始认识到,即使美国退出北美自由贸易协定(NAFTA),协定的前景仍然存在。


对于移民政策,卡普兰称,移民是美国的机遇源泉,美国面临劳动力“负增长”,退休人口超过总体人口增速,需要实施扩大劳动力供应的移民政策。


对于税改,他表示,并不是特别支持通过增加债务所实施的减税,但认为税改将是有益的。


与此同时,堪萨斯城联储主席乔治也表示,逐步调整利率是合适的,但美联储需要保持加息,加息速度过慢会带来金融失衡的风险;此外,缩表可以显示经济良好,资产负债表工具需要被保留以备不时之需,对本周美联储宣布缩表计划没有引起强烈的市场反应感到“欣慰”。他还补充道,疲弱的通胀数据看来不是因为经济疲弱,对通胀将上升普遍有信心。


乔治还称,金融环境宽松令人担忧金融稳定在出现问题之前不会被关注,必须密切金融不稳定带来的风险。同时他还预计就业增速将减弱,但仍将维持在吸收新的劳动力以及维持较低失业率所需的水平,美联储的预期表明有信心达成2%的通胀目标。



汇率

今年以来,国内外各界对于中国金融开放的下一步抱有极大关注,眼下,进一步扩大金融业开放的节奏和顺序成为关键。


由中国金融四十人论坛(CF40)主办、浙商银行独家支持的《2017·径山报告》(下称《报告》)9月23日在杭州发布。《报告》主题为“积极、稳健地推进中国金融开放”,对金融开放领域的关键问题提出了独立分析与主张。


《报告》课题组成员包括北京大学国家发展研究院副院长黄益平、中国社会科学院世界经济与政治研究所所长张宇燕、清华大学国家金融研究院院长朱民、CF40高级研究员张斌、CF40高级研究员管涛、中国人民银行研究局局长徐忠和中国人民银行国际司司长朱隽,所有课题组成员均以个人身份参与研究。


管涛对第一财经记者表示,金融开放通常涉及金融市场开放,而资产价格调整快于商品和劳动力价格,因此,顺周期的跨境资本流动会导致资产价格超调,开放需要注意顺序,加速国内配套改革。未来,需要在宏观和微观两个层面建立跨境资本流动的管理框架,而跨境资本管理应是临时性措施,为其他改革调整争取时间。


张斌对记者表示:“眼下是进一步推进汇改、提升汇率弹性的好时机。可先采取所谓宽幅波动,即钉住一篮子货币,同时设定宽幅年度汇率波动区间(上下7.5%)。”


积极稳健地开放中国金融业


进一步扩大金融业开放是全球金融领域的发展主流,也在中国政策制定中逐渐占据更重要地位。


针对过去中国金融发展的成绩,朱民表示,中国的银行业从“技术性破产”到国际竞争力显著提升,按资产排名,1996年全球前20大银行中,我国只有工商银行一家入选,排名第十,资产规模是当时德意志银行的74%,而到了2016年,我国四大国有银行全部入选,且包揽前四名;中国的资本市场在国际上由“无足轻重”转变为“举足轻重”,2016年,中国股市总市值在全球排名第二,占全球比重11.3%,债市规模则排名全球第三;中国的保险行业在全球地位显著上升,中国保费收入位居全球第三。


但朱民也提及,外资银行占中国银行业资产比重、外资保险占中国保险业资产比重仍较低,且QFII持股数量占A股比重、境外机构持有国债占比仍有待提高。


未来,针对中国金融的渐进式开放,《报告》分析认为,近四十年金融开放政策成绩很大、问题也不少。


例如,汇率政策改革一直在朝着双向波动和市场决定的方向努力,但始终没有呈现出足够的灵活性;资本项目开放和人民币国际化取得了很大的进展,但在最近两年出现了一些反复;金融机构的对外开放实际进展相对有限;金融市场的对外开放受制于境内外市场规则、制度方面的差异以及我国“通道式”的开放模式;对外投融资合作才刚刚才开始,金融机构走出去滞后于企业走出去,跨境金融服务的能力还比较弱。


黄益平认为:“从保持经济增长、防控金融风险和参与国际金融治理的角度出发,中国金融业应该进一步开放,以开放促改革、以改革助开放。”

《报告》指出了中国应进一步推进金融开放的必要性,金融开放是实现经济可持续增长的重要条件,有利于促进金融创新;金融开放是防控系统性金融风险的重要手段;金融开放也是积极参与国际经济治理的重要途径。无论是对积极维持经济全球化的方向,还是对推动人民币国际化和落实“一带一路”倡议,都要求中国与国际金融体系接轨。


强化改革、合理安排开放顺序


对于中国金融业的进一步开放政策,各界最关心的问题包括,会否放宽对外资机构持股比例限制、进一步开放的时间表及路线图等。

近期,有境外媒体报道称,中国央行牵头初步拟定了中国金融市场进一步开放的一揽子计划。具体计划尚不得而知,《报告》已就上述热点问题进行了深入探讨,并给出了政策建议。


《报告》指出,要落实准入前国民待遇并放松外资机构的持股比例,真正推动金融机构的对外开放。


外资金融机构进入中国市场,就是中国的境内机构,接受中国监管部门的监管,相当于金融业的外国直接投资,对于金融稳定的含义与短期跨境资本完全不同。因此,监管部门应该在持股比例、设立形式、股东资质、业务范围、牌照数量等方面对中外资机构一视同仁,为外资进入中国市场提供公平、公正的竞争环境。


具体而言,《报告》建议在金融机构方面,要放开银行业、证券业和保险业的外资持股比例限制,允许设立外商独资证券公司和独资寿险公司;取消对外资银行股东总资产的要求,取消对外资银行开办人民币业务的最低开业年限要求,取消对合资证券公司中方股东必须有一家是证券公司的限制等。


根据《报告》,上述关于解绑政策约束的措施应在短期内尽快落实,中期工作则应着力促进境内外资本市场深度融合,如在完善“沪港通”、“深港通”的基础上,研究通过“沪伦通”、“沪新通”等方式联通境内外资本市场,最终实现股票市场的全面开放。


此外,管涛也强调,“改革”和“开放”就像一架马车的两个轮子。如果一个轮子快、一个轮子慢,马车在行进过程中就容易翻车。因此,开放与改革要坚持“双轮驱动”,协调配套、整体推进。


“如果国内金融市场的改革不跟上,市场扭曲就有可能被放大。一旦资本流向逆转,国内经济金融的脆弱性就可能会爆发。”他称。


因此,管涛认为,以下领域的配套政策或改革调整,即便不是中国扩大金融开放的前提条件,至少不能滞后金融开放太多。


配套政策包括:第一,促进宏观经济金融稳定;第二,推进汇率形成市场化;第三,建设规范高效的金融体系;第四,在推进利率市场化基础上增强央行核心能力;第五,健全产权保护制度;第六,建立现代企业制度。


增加汇率弹性


眼下,在所有金融改革之中,最受关注的改革之一无疑是汇率形成机制的改革。


张斌认为,当前,中国经济企稳、全球经济复苏,是人民币走向浮动汇率的好时机。


他对第一财经记者表示,考虑到国内当前对向自由浮动汇率体制过渡时的种种担心,建议可以实施类似于浮动汇率体制的人民币汇率宽幅波动制度。


“所谓宽幅波动,即钉住一篮子货币,同时设定宽幅年度汇率波动区间。《报告》给出了上下7.5%的年度波幅建议,原因在于若波幅太小,给市场留下的空间太小,不能真正发挥市场供求的作用,会消耗过多的外汇储备;但若波幅太大,可能国人难以接受。”他称。


需要注意的是,宽幅波动方案中没有日中间价和日波幅,人民币对美元的汇率变动取决于所选择的汇率波幅,以及美元对货币篮子中的其他货币的汇率变动,人民币对美元可能升值也可能贬值。与当前的人民币汇率形成机制相比,宽幅波动的优点在于:其一,市场供求力量得到较充分释放,投机人民币贬值的风险增加;其二,外汇储备的消耗得到最大限度的降低;其三,相对稳定的篮子汇率有利于稳定对外贸易;其四,随时会因为市场环境变化自发转为双向浮动的人民币汇率形成机制。


管涛对记者表示:“从国内外经验来看,形势好的时候改革的风险相对较小,形势差的时候,改革风险相对较大。但改革就意味着改变,改变就有不确定性。我们也要做好准备,要做压力测试,要有预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