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说魏总有效的借鉴了网络文学的手法,那么著名的编剧、作家却却采取的就是小说直接跟网剧打通的方式,“大家都知道改东西超级难的,但是我一边写东西,一边做编剧的时候就会脑洞互相穿插,这个东西我要看好多资料才能解释清楚,但是我直接用一个纪录片放到我的文档里边,按一个连接点就知道了,我就不用乱七八糟的解释了,而且非常直观。我再写一场戏,我写完了就发给他,他就拍出来,我就直接放到里边,在文学和影视两边都是一起付费。”
却却用这样的方式,将影视和文字同时给用户,小说与剧本的统一性显然让文学作品改成影视剧的意境差距大大缩小了。比网络文学试错成本更低的是轻文、轻小说,它体量虽小,却能以最快的速度辨认这个内容是不是能够得到市场和用户的追捧,如果感兴趣,再改编成一个大的创作,日本已经检验过这个模式的有效性了,耿聃皓也在探索,“这是一个很好的方式,爱奇艺漫画平台在去年也开通了,原生态上同样承担着这样的角色。”
冻千秋也提到一个问题,“早期的电影是来自于传统文学,比如说人民文学、收获这样的杂志,今天我们再谈网剧的时候我们会发现是在谈网络小说。”对此,耿聃皓认为,互联网已经变成了用户接触信息最直接、最主要的渠道,所以很多的作品通过互联网的传播会取得更大的影响力,“网络文学诞生之前肯定都是传统的文学,诞生出了非常伟大的作品。现在年轻的作家都会在网络上做创作,而他们面对的用户也基本上都是90后,甚至00后的用户,他们的创作基本上就是为主流的用户群体。现在对于网剧主要的用户群体我们面向的也是85后、90后,甚至00后,作品的源头肯定也是通过网络文学来进行更多的创作。”
在被问到这个问题时,尹香今表示,“过去电视剧创作的来源一个是编剧们的自主研发为主,还有个别的是很有厚度小说的改编。现在互联网文学的出现,能够让文学和影视迅速对接的好方法。因为它的出版当天就能知道用户的反映,点击量直接反映了故事讲得是不是好,人物是不是鲜活,整个故事是不是吸引人,能不能把大多数的吸引力都吸引到他的作品当中来。这是一个试金石,对我们影视作品来说找这样有用户群的小说,在这个基础上再做改编成功率会高很多。因为故事就是讲情感的,人物要吸引到你,你肯定愿意看。这些基础的东西有了,得到大多数的读者喜爱了,也是我们作为影视改编的基础。“
网络文学本身拥有一个完整的故事内核,还积累了固定的粉丝群体,开发成影视剧后,给网络剧带来的商业转化效果非常可观。魏童声拿《老九门》举例,”这个模式我也会尝试,我把我的创作前置在某些方面做一些定制,做一个全方位的开发。在筹备小说的同时剧、漫画、游戏各个方面同步展开。”通过编剧、作家、商业的联动,形成了更广泛的模式,这样,或许能在网络文学的情怀与网络剧的商业价值上找到平衡,从而实现二者受众的一致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