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媒体时代,是把“眼球经济”推向极致的时代。一不留神,你就会被一些人带到坑里。
最近有一个说法在流行:从
2017
年开始,中国房地产市场将进入一个全新的时代,历史性的拐点已经出现了。
提出这样耸人听闻的观点,自然要给出理由,就我所知,大概有以下两个理由,标志着所谓的“历史性拐点”:
1
、刚刚召开的政治局会议,提出了要建立“房地产平稳健康发展的长效机制”;
2
、最近央行为了稳住人民币汇率,有收紧流动性的迹象,有人联系到近年来广义货币
M2
增速下滑,认为人民币超发的时代正在终结,所以房地产出现拐点。
我的看法是:这两个理由,都可能意味着
2017
年或者以后的楼市,将出现新情况,
但说出现历史性拐点,绝对是夸张了。
一、“长效机制”难在哪里
有媒体说,2016年
12
月
9
日的政治局会议,“首次提出了”建立房地产健康发展的长效机制,这只能说明他们自己的“孤陋寡闻”。
我没有考证出官方首次提出“房地产长效机制”的准确时间,随便在网上搜索一下,就发现:
2010
年
9
月,当时的温总理就在夏季达沃斯论坛上表示,要建立“促进房地产健康发展的长效机制”;随后,在
2012
年他还两次公开提到了这个话题。
本届政府在成立之后的第一次国务院常务会议上(
2013
年
3
月
27
日),就提出“要继续搞好房地产市场调控,加快建立房地产稳定健康发展的长效机制”(见上图);
随后在
2015
年
4
月
30
日的政治局会议上,也说“要完善市场环境,盘活存量资产,建立房地产健康发展的长效机制”。(见下图)
两天前的政治局会议则是这样说的:加快研究建立符合国情、适应市场规律的房地产平稳健康发展长效机制。我曾在专栏里使用了“新说法”的概括,是因为长效机制之前出现了
“符合国情、适应市场规律”
这样的定语。
有人简单地认为,长效机制就是出台房地产税,再辅以个人收入所得税改革,就算是大功告成了。事实上,中心城市房价偏高至少有以下几个原因综合作用而成:
1
、公共资源高度集中在中心城市,这造成了中国城镇化的路径必然是大城市化、都市圈化。中国房地产市场已经结束了全面牛市,但由于这个原因的存在,局部牛市将长期存在。
2
、我们的金融市场缺乏诚信、理性,政策的过多干预造成不可预期性,这增加了房产的溢价。
3
、由于投资主体是地方政府、国有企业,造成投资的低效,由此带来货币超发,给房地产局部牛市带来了资金支撑。
4
、建设用地被地方政府垄断,供应量被人为管制,很多地方采用饥饿疗法,推高房价。
5
、养老保险和医疗保险覆盖率不高,可依赖性偏低,让中国人有强烈的买房投资、买房养老的意识。
6
、没有房地产税,持有房产的成本偏低。
可以看出,即便出台房地产税,也只能解决上述
6
大问题中的一个问题,前
5
个问题仍然无解。
所以,建立房地产健康稳定发展的长效机制,难度非常大。
所以,不要轻言楼市出现“历史性拐点”,制度惯性(路径依赖)是巨大的,很难改变的。
二、流动性拐点来了吗?
我们先看一个数据表格(点击可以放大查看):
上面展示的是
1999
年到
2016
年三季度末广义货币
M2的规模
(万亿)、
M2
同比增速、
CPI
同比增速、
GDP
同比增速和“货币超发速度”(
M2
增速—
GDP
增速)。
可以看出,中国的广义货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