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栏名称: 真故研究室
只推荐最好看的故事。
目录
相关文章推荐
三峡小微  ·  3000多年前,古人穿上了时髦的“雪地靴” ·  16 小时前  
运营研究社  ·  《小红书种草与转化实战手册》包邮送,真香! ·  22 小时前  
三峡小微  ·  从初闯到升级:慈溪风电场的廿载风华 ·  2 天前  
51好读  ›  专栏  ›  真故研究室

不封城的春节,武汉人决定这样过

真故研究室  · 公众号  ·  · 2021-02-10 18:21

正文



大家好,我是脸叔。
去年春节来临之际,武汉爆发疫情,武汉人的过年变成了一场与病毒的战争。那么,今年的武汉人,春节会怎么过呢?
土生土长的武汉人王翠霞,今年大部分时间一定还是会在她所管理的蛋糕店里。不过今年和去年不一样,去年其他店员被困小区,她只能一个人看店。但今年,门店伙伴们可以在一起为春节做更多的面包、蛋糕。
在武汉打拼十几年的重庆男人叶红伟,也打算在春节期间继续做外卖,他和老婆一起经营的“红翻天川菜馆”,今年已经是第五个年头。他想趁年轻多奋斗,把两个孩子养成人,到了50岁就退休。
因为爱情扎根武汉的广东姑娘陈明珠,在去年春节疫情最严重的时候,升级成为了妈妈。去年她顶着压力继续经营在疫情前开张的奶茶店,今年春节打算休息,和家人安安心心地待几天。
这个春节前,我们请三个武汉人回顾了他们过去一年的经历,并郑重向新年许下愿望。


我们是疫情期间

一起走过来的,

算是“生死之交”


王翠霞

仟吉蛋糕(长风路店)店长

武汉人,在武汉生活40年


我是武汉本地人,2019年11月开始做仟吉蛋糕长风路店的店长。我们这家店在长风路上,附近都是廉租房小区,这边也是桥口最大的经济适用房小区群。对于这附近居民来说,买面包买蛋糕不是很日常的消费,大家来挑的时候都比较谨慎,大人给小朋友买的比较多。


去年疫情封城之前,我负责检查其他门店的卫生情况,当时总在金银潭医院附近跑,我就觉得那边气氛不太对,有朋友也告诫我要小心。当时一月十几号我就回去和店员说,备好消毒液、体温枪,全部戴上全包式口罩,他们虽然不理解觉得不舒服,但还是照做了。我们店可能是最早戴口罩的门店之一。后来新闻让市民一定要戴口罩,大家都觉得很庆幸。

去年本来春节也要正常营业的,但23号封城当天,我们被通知必须闭店。我们蛋糕店比较复杂,有面包、蛋糕的制作生产间,备了很多原材料。


得知要闭店后,我立刻做了一个决定,在我们的社区群里通知附近的居民,如果愿意出门,当天可以来店里免费领还可以食用的原材料和水果,比如烤好但没有裱花的蛋糕胚,草莓,那时是草莓季我们屯了很多草莓。最后十来个居民来领了物资,剩下的我们分给了自己的员工。店里十几名员工,原本很多人大年三十要回家,封城之后都走不了,只能在宿舍留守。


封城当天给附近的居民送草莓


封城开始我就接到很多客户问,蛋糕店什么时候再开门,好想吃啊。在当时那么焦虑紧张的情况下,大家都很渴望吃一点甜食,让心情好一点。


2月初,公司决定在工厂做面包、蛋糕,统一配送到门店,我们就可以接外卖单。员工们在宿舍出不来,我就每天自己去门店接货、发货。那时工厂的人手不足,原料也不足,每天能生产的面包蛋糕品种、数量都有限,分配到我们门店的一天只有200多个面包,很快就会卖光。每个外卖我都会包四层塑料袋,每包一层就喷一层酒精消毒。


外卖订单上,我会给客人手写叮嘱

小哥检查体温后取走


记得当时有个客人哭着给我打电话,当天是他母亲生日,他说母亲80多岁了,不知道还能过几个生日,又碰到疫情,无论如何都想给母亲买到一个蛋糕。接到电话已经是下午五点多了,街上一个人都没有,不知道去哪给他弄蛋糕。后来我联系到十几公里外的一家门店还可以做,但那家店在华南海鲜市场附近,风口浪尖的地方谁都不敢过去,路上又是层层封锁,最后联系到饿了么的一位外卖小哥辗转把蛋糕送到门店,我再把蛋糕送到那个客人的小区门口。

我们交接蛋糕的时候,那个客人眼泪就没有停过,我也一直哭,觉得这个特殊时期大家都太不容易了。


疫情期间协调蛋糕的运送


当时我除了每天去门店接面包、接单外卖,还要做社区志愿者的工作。


封城之后我收到武汉文明办的短信,说急缺志愿者,我就在官网上报名,当天就有工作人员联系我,第二天我就去街道报道了,要去离小区十几公里的指定药房给重症患者买药、给居民送菜,最开始每天要照顾十几户。


老小区都没有电梯,要自己爬楼梯,两个月下来我掉了十几斤。乐观一点想,就当没花什么成本减肥了。


做志愿者时帮忙送菜、买药


当时做社区志愿者,我老公和儿子都不同意。去年我儿子高三,老公说你每天往外跑,万一有什么事情不是一个人的事情,是全家人的事情。


我就给他们做工作,我说我以前也经常做志愿者,现在我知道有的老人在家里没有药、吃不上饭,什么都不做的话心里受不了。我知道他们主要是担心我。当时老公单位发了一套防护服,他给了我,我就戴两层口罩、护目镜、手套,穿防护服出门,回家前把衣服脱在外面喷酒精消毒再进门。


当时给独居老人送菜


整个疫情期间,我基本上每天都在外面跑,要照顾门店,也要做志愿者工作,家里只有老公和儿子。


我老公是家里的独子,疫情之前是“十指不沾阳春水”,基本上没做过家务。我不在家,老公“被迫”学做饭照顾儿子,最开始只会做炒青菜,还把锅烧废了,还好及时发现。但一两个月过后,他已经成了家里的大厨,什么香辣虾、香辣蟹都会做,还做得很好吃。


今年十一,老公一个人做了一桌大餐

4月8日,门店初步恢复正常运营,当时客人还不能进店,但店员可以回来继续工作。


我记得刚恢复的第一天,我们店员进店之前给自己喷完酒精,就过来抱我,说我知道你太不容易了,我们抱在一起哭,恍如隔世。当时我们店对面就是一家方舱医院,旁边还有两三家隔离酒店,气氛还是非常紧张的。方舱医院的医护人员有时候会来买面包,因为他们工作很辛苦,不一定能按时吃饭,过了饭点可能就需要买点面包垫肚子。


5月之后,整个运营基本上完全恢复正常,很多客人路过门店会习惯进店坐坐,不一定买面包,就是和我聊聊天。还有一位订过蛋糕的客人,偶尔路过都会给我带一杯奶茶或者喝的,聊两句,我也会自费给她买点面包做回礼。去年经过疫情,我反而收获了更多的温暖和爱,我也有能力把更多的爱给别人。


我现在微信里好多都是疫情期间联系过,之后成为朋友的客人,因为封锁期间如果需要蛋糕,他们要单独和我联系,我再和工厂下单。对于这些客人来说,蛋糕的大部分情况下对他们是有特殊意义的,家人生日,或者是特别的纪念日。他们经常说的就是,我们是疫情期间一起走过来的,算是“生死之交”。

去年我儿子高三,是复习最紧张的时候,但我也没怎么操心他。一方面他从小比较独立,另一方面我和他说现在是特殊时期,你照顾好自己就是为妈妈分担了一半的压力。他也很懂事,和我说妈妈你放心,我和爸爸是你最坚强的后盾。后来7月高考,儿子顺利考上一本,读了他喜欢的航天航空相关设计的专业。


去年10月我终于休了假,和几个闺蜜一起去内蒙玩,正好是看胡杨林的季节。虽然那时疫情防控已经没有那么紧张了,但湖北人的身份还是让我们有点担心,会不会被别人排斥。


去年10月,终于可以和闺蜜出去旅行


有一天我们在饭店吃饭,旁边有桌客人听到我们说话,突然问,你们是不是湖北人?


我们当时心里有点慌,怕遭嫌弃。 结果他们五个人拿着酒杯过来,说,“湖北人,尤其是武汉人,太不容易了,致敬英雄的武汉人民。


我们一桌人哭得稀里哗啦。


我今年32岁,
还可以奋斗,
我就想辛苦一点
奋斗到50岁


叶红伟

红翻天川菜馆老板

重庆万州人

在武汉生活15年


2016年9月,我在武汉的纸坊街开了一家川菜馆,取名红翻天。“红”来自我自己的名字,“翻天”是因为我觉得这么叫开阔大气。


店面招牌挂上不久,附近的店家就找上门,说我这个这店名把他们都压住了。我说名字不重要,做餐饮的,炒菜好吃才重要。那时我的第二个孩子刚出生不到一个月,可以说是双喜临门。


那一年是我从老家重庆万州来到武汉的第10年,如果不是一场交通意外,我会在武汉一家钢结构制造工厂一直工作下去,做电焊技术工人,带徒弟。 但2013年7月,我被一辆物流公司的挂车撞倒,昏迷了将近10个小时。 醒来的时候我发现自己浑身插满管子,肝脏破裂内出血,右肝被切除,肚子上开了一个很大的三角形伤口,最后被认定为五级伤残。



认定五级伤残的司法鉴定书


卧床休息几个月后,我又回到工厂岗位,但交通意外后遗症让我没办法承受高强度的焊接工作,时间一长,伤口就痛得受不了。考虑再三,我还是办了病退,决定自己挣生活。


因为从小对吃的感兴趣,对家乡菜有感情,经营一家川菜馆就是理所当然的选择。我把交通意外后得到的20多万赔款和补贴,加上为数不多的积蓄,全部投入了这家95平米的川菜馆。


我是2006年来武汉的,当年18岁,到武汉建筑工程学校学电焊。在学校学了一年,我就被学校派去广州实习,一天的工资才16.5,很辛苦。但没办法,学手艺嘛,那怎么搞咧。一年之后我又回到武汉,去和学校有合作关系的工厂做技术工人,一做就是五年,直到出了交通意外,又坚持了三年。


记得当年在广州实习日子过得苦时,我会和同伴开玩笑,说等以后有钱了就自己开一家餐厅。没想到这个梦想以一种那么意外的方式实现了。


钱都投入到开餐馆里,我们没钱请工人,只能我和老婆亲自上阵。我负责炒菜,老婆负责除了炒菜之外的所有事情。川菜嘛,口味一定要正宗,所以我们店里的原材料都是我从老家买过来的,比如二荆条什么的,店里最受欢迎的菜是水煮麻辣肉片、万州烤鱼,这样虽然成本高一点,但能保证质量,有万州的老乡专门为了这个口味来店里吃。


我老婆是武汉本地人,我们2013年结婚,2014年第一个孩子出生,我父母就从重庆来和我们一起生活,帮忙带小孩。第二个小孩出生后,店里事情也很多,基本上两个小孩是在店里长大的,有时父母也会在店里帮忙。他们其实不支持我开餐厅,觉得也很累怕我身体吃不消,如果要拿货凌晨四点就要出门,一般忙到晚上10点打烊,还要做完清洁才能回家。


但没办法,我就是喜欢做餐饮。

去年武汉疫情的时候,我的店还坚持营业到正月初八,做外卖,因为我的店本来也是外卖为主,现在年轻人都是订外卖多。正月初八按规定闭店后,店里还有很多囤积的肉菜,我看小区大家买菜也困难,我家离店不远,所以那些菜我批发回来多少钱,就加5毛钱油钱成本给大家。

后来大家还需要菜,我做餐饮的批发肉、菜比较熟悉,所以就建了个小区买菜群,帮大家解决买菜的问题。前一天大家想要什么菜就告诉我,我做整理统计,第二天凌晨一、两点出门,开车去批发市场买菜买肉,这样才赶得及上午把菜带回来给大家。吃完午饭两点多我才休息,下午睡一觉,晚上如果有人又需要什么菜,我再想办法给他调货,再休息一下,凌晨又要出门。那段时间我每天睡觉的时间都是很零散的,也睡得很少。


收集好居民的需求,再去采购


我记得当时猪肉要卖到50、60块一斤,一般人都吃不起啊,我从宰猪场直接拿猪肉回来是35一斤,我就也象征性地加5毛钱油钱成本。


我其实没算过这样到底能不能打平油钱成本,但大家都有难的时候,我能帮一点就是一点,没想过挣不挣钱、赔不赔钱。当时我每天都要出门给大家买菜,家里人也很担心,觉得这样风险太大了。但我就说啊,人的命是老天给的,听老天的。

2月疫情最严重的时候,我还在饿了么上接到了给红十字会医院送餐的订单,一天要做十几盒盒饭,连着半个月,是给医护人员的。我一般都会比订单多做几个盒饭放进去,怕他们不够吃。后来雷神山医院也问我能不能送盒饭,量太大了我搞不过来,就没接。

我们店是3月28号正式恢复营业的,现在我们会接工厂的盒饭订单,一天90多份盒饭,再加上平台上的外卖,生意还可以吧。


恢复运营后,还继续帮小区居民带菜

今年春节店里会继续营业,我今年32岁,还可以奋斗,我就想辛苦一点奋斗到50岁,那时小孩也抚养成人,我就不奋斗了,到处去旅游。


今年我还有一个愿望是开分店,但现在银行贷款遇到一些问题,希望可以尽快解决资金问题。


疫情最严重的时候

我迎来了宝宝


陈明珠

益禾堂奶茶

常青公寓店店长

广东阳江人

在武汉生活7年


我是广东阳江人,2014年中秋节来的武汉,因为当时的男朋友、现在的老公是武汉人。

认识我老公之前我在澳门一家物业管理公司工作,手机要24小时开机,统计数据和给员工排班,随时处理业主的信息,澳门那边的物业管理很严格,连一块纸片掉在地上都是要被投诉的。那时我的工作压力很大,很多情绪,虽然异地但我老公也总是很耐心地在线上陪我。

所以在一起之后,我就决定搬到武汉来和他一起生活,虽然在那之前我几乎没有离开过广东地区。要到完全陌生的城市生活,很忐忑,但我当时还是想相信自己的眼光没错,记得第一次见面我老公就和我说,自从我说要来武汉找他,他就决定这辈子就是我了。







请到「今天看啥」查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