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栏名称: 楼市时评
敢说话,说真话,不怕抓
目录
相关文章推荐
广州市文化广电旅游局  ·  赏灯、游园、猜灯谜......广州花式闹元宵 ... ·  9 小时前  
精明常旅客  ·  清远“非洲草原”门票住宿998起!别墅350 ... ·  昨天  
天津市文化和旅游局  ·  直播预告(2025.2.10-2.16) ·  2 天前  
51好读  ›  专栏  ›  楼市时评

楼市的逻辑已经彻底变了

楼市时评  · 公众号  ·  · 2024-08-06 18:35

正文

当前房地产市场正经历着前所未有的变革,打破了以往人们对楼市发展的固有认知。

比如,过去常认为救市政策必然导致房价上涨,但这次却并未如此。

7月百城房价继续环比下跌,被监测的100个城市二手房价已经连续4个月整体下跌。

在密集的政策利好下,市场越来越显示出以价换量的趋势,特别是很多二手房主,因为带看减少,被迫不断降价以求一客。

过去常用涨价来消化库存,而现在发现降价反而能有效促进销售。

特别是从7月份的成交数据来看,一线城市如北京、上海、深圳和广州的二手房成交量均有所增长,这在传统销售淡季中显得尤为突出。

据北京市住建委官网数据,7月份北京二手住宅网签量达到15575套,环比增长3.9%,同比增长60.3%。 7月二手房月度网签量也是自去年3月份来首次超1.5万套,创下近16个月来最高纪录。
据诸葛数据研究中心数据,2024年7月监测重点14城二手住宅成交120316套,环比上升0.26%,同比上升42.84%。挂牌量方面,7月监测14个重点城市二手住宅挂牌量229万套,环比下降0.8%,整体挂牌量由升转跌。在去库存政策基调下,二手房挂牌量高位回落,边际改善。

这一波成交小高潮主要得益于5-6月份放宽的限购政策、降低的首付比例和利率。值得注意的是,这次成交量的提升并未伴随房价的普遍上涨,这反映了市场的新常态。

房价未能上涨的原因主要有两点:

一是居民收入增长未能跟上房价的历史高位;

二是市场库存量相对较高。

过去“涨价去库存”的策略似乎已失效,现在更多的是“降价去库存”。

但这里的降价并非指房价会暴跌至极低水平,而是在市场底部进行价格调整,以吸引买家。

然而,降价并非解决楼市问题的万能钥匙。

因为买卖双方之间存在博弈,买家往往期待价格进一步下跌,而卖家若非急需资金,通常不愿大幅降价。

因此,真正需要改变的是市场的供求关系。

为了改善供求关系,各城市正在采取一系列措施。

如加快收储、推进城市更新和城中村改造,以减少市场库存并将其转化为保障房。同时,减少土地供应以控制新房上市量,也是重要手段之一。此外,未来新房设计将更加注重居住品质,如低梯户比、低容积率等,这也有助于提升市场吸引力并减少供应过剩。

从更宏观的层面来看:

社会经济的运行有其内在规律。通胀是推动人们努力工作、提前消费的重要因素之一。

当人们发现钱越来不值钱,同样的钱购买的东西越来越少,就会对挣钱有更高的渴望。当购买力跟不上通胀时,就会产生更多负债。

在这个社会中生活,便是不断的负债—化债—负债—化债的过程。

因此,对于个人投资者而言,在通胀与通缩交织的复杂环境中,保持资产配置的灵活性和多元化至关重要。

对于未来楼市的走向,我们依然无法准确预测。

但我们可以从政策导向、经济趋势和人口变化等方面寻找线索。

有人说,作为一个买房居住的个体,我们当然不用去关心这么复杂的社会情况,只需要考虑自己的经济能力选一套适合自己的房子,或者干脆不买,继续租房即可。

但我想说的是,我们既然参与了社会经济生活,就需要了解这其中的变化和规律,增加自己抵抗风险的能力,毕竟很少有人一套房子住(租)到老,期间,会不断产生新的需求,又再度参与到这个市场当中。

应对这种复杂情况,最简单的方法,就是顺应政策走向。

既然要去库存,那手中闲置的房子一定要卖掉,多套置换一套更优质的房产,因为在这种举国大背景下,那些过去低价、位置偏远,但可以当做存款的房子正在变得越来越鸡肋,而且未来会面临房产税的问题,手中留1-2套优质资产,并且降低负债,是普通人最好的选择。

既然利率降到了历史最低,购房限制也调整到了近几年的最松状态,手中还没有房子的大家是不是可以根据自己的财务状况,选择一套区域内相对优质的房产,以应对接下来的城市资源再分配。

毕竟,与庄家站到一起,是最稳妥的选择。







请到「今天看啥」查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