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栏名称: MedTrend医趋势
MedTrend医趋势——专注于医疗医药、生命科学、医院领域,为您提供及时、实用的热点资讯、市场概况、行业趋势等精彩内容,旨在建设最全面、最周到、最专业的信息分享与交流平台。
目录
相关文章推荐
51好读  ›  专栏  ›  MedTrend医趋势

穿越凛冬,破茧成蝶——港股创新药企2025谁是最大赢家

MedTrend医趋势  · 公众号  ·  · 2025-01-21 19:15

正文

请到「今天看啥」查看全文




如果将港股生物药竞争,比成良币驱逐劣币。

2024年,谁是良币,市场似乎已经给出了答案。但若 将时间线拉长,整个大周期下,谁是良币? 谁是劣币?犹未可知。

不过,泡沫终究是泡沫, 2024年是过去一些显化的节点, 那些真正 具备稳健现金流、持续迭代和快速应变能力的“良币”,已经开始寻求破茧之路:

  • 百济神州 :港股上市第7年,终于“上岸”。

  • 云顶新耀: 最大的黑马 ,从年初20.9港元/股上涨至48.4港元/股,市值上涨133.6% 荣登榜首,手持两款重磅新药,并在2024年上半年营收增长 33倍 ,资本给出最直接的回应。

  • 亚盛医药 科伦博泰 凭借展示BD市值分别上涨80.85%、64.5%。


那些缺乏战略定力、低效且急功近利的公司,逐渐成为“劣币”——不堪寒冬,最终被无情淘汰,成为历史的注脚。
2025将会更加艰难,但毫无疑问剩者为王 !

2024年港股头部创新药企市值榜单TOP10
* 榜单中泰格医药、药明系等部分CXO企业未计算在内


01
谁才是港股黑马?


2024经济下行周期,哪些公司能够脱颖而出,成为真正的“黑马”?
市值的认可,不仅是对当下的成绩,更是对于其“选品”眼光、战略魄力,以及强大的成本管控能力。
百济神州:港股上市第7年,终于“上岸”
刚刚过去的JPM,作为港股“创新药一哥”的 百济神州 ,宣布 2025年要实现盈亏平衡,引起业界热议,这是自2017后首次提出盈利,随后港股累计大涨16.23%。
不仅如此,2024全年, 百济神州以1500亿元的市值拉动基本盘上涨1.39%。
在如此低迷的港股, 百济神州为何能“上岸”?
首先得益于其 商业化的成功 ,“首个国产十亿美元分子”泽布替尼和替雷利珠单抗拉动基本盘上涨。
  • 2 024年前三季度,泽布替尼实现全球销售额超18亿美元,全年有望突破20亿美元大关
  • 替雷利珠单抗收入也达到33.6亿元,销售额持续领跑国产PD-1领域。

产品管线上 百济神州有超25款处于1期临床研究阶段的早期管线,以及超15项处于2期和3期阶段的管线。
并且,管线中新型EGFR降解剂BG-60366、CDK4抑制剂BGB-43395均是销售峰值有望超40亿美元的药物,未来将成为百济神州的“下一张王牌”。


百济神州全球临床开发管线

除了重磅药物,以及丰富的产品管线, 百济还有 充足的现金储备 ,截至2024年6月30日账上总现金达188.62亿元。
尽管现金流充沛,百济神州依旧选择 降本增效 自2021年开始,百济神州销售费用率呈现出逐年下降态势,从2021年超过100%下降到2024年三季度的30.51%,同期管理费用率也从超过100%下降到14.69%。
或许这才是百济神州能快速“上岸”的主因。
当然了,百济神州的眼光不仅限于港股,其启用了新的英文名称BeOne Medicines Ltd,以另一种 形态对标MNC,加速全球化!
云顶新耀:年度黑马
谁也没想到, 云顶新耀 是年度最大的黑马, 市值上涨133.6%, 一骑绝尘! 如果从最低点5.98港 元/股起算,已上涨超过6.8倍。
这主要得益于2024年,云顶新耀各大业务支柱资产集中释放 商业化潜力 云顶新耀的底气在于手持三张“王牌”产品依嘉(依拉环素)、耐赋康和伊曲莫德:
  • 依嘉®是全球首个氟环素类抗菌药物,峰值年销售额可以达到15-20亿元。
  • 耐赋康®是 IgA肾病的唯一获批对因治疗药物, 并进 入2024年版医药目录 ,打下了明年商业化预期的基本盘。
  • 伊曲莫德® 作为 自免业务支柱资产在中国澳门、大湾区已经获批上市,预计全年实现7亿元的销售目标。

商业化的成功让云顶新耀2024年上半年总收入3.02亿元,实现公司历史上的首次商业化层面盈利。
除此之外, 在研 临床管线 的梯度上市计划,也给了资本信心。从中期报临床信息显示:未来3年,云顶新耀将上市4款产品,并且自研平台还有4款肿瘤药蓄势待发!


云顶新耀临床开发管线

亚盛医药、 科伦博泰: 展示BD的正确用法
亚盛医药 目前仅仅只有一款 商业化产品 新型口服第三代酪氨酸激酶抑制剂(TKI) 奥雷巴替尼
2023年及2025年,奥雷巴替尼的两大适应症先后 纳入医保 目录,靠着这一款产品,推动亚盛2024年上半年,营收8.24亿元,同比+477%。
不仅如此, 2024年6月初,亚盛医药将奥雷巴替尼的中国外权利独家许可给武田制药,更重磅的动作是6月底,武田制药以7500万美元入股亚盛医药7.7%的股份,以及2024年12月27日, 亚盛医药 拟在美国纳斯达克IPO上市。
亚盛医药的“三连招”,直接向港股Biotech展示BD的正确用法:与武田制药的BD,让市场对于其核心产品的海外市场价值有了清楚的预期。赴美上市,走出一条真正的出海路。
再加上,从 研发管线 的布局来看,亚盛医药制定了清晰的全球阶梯上市梯队策略,其中APG-2575和APG-2449极具潜力,有望接续奥雷巴替尼,成为公司新的商业化产品。

亚盛医药临床开发管线

也因此,2024年亚盛医药走出了上市以来最强走势,股价从年初27.3港元/股上涨到45.45港元/股,+66.48%。

科伦博泰 是国内首批也是全球为数不多的建立内部开发ADC平台OptiDC的生物制药公司之一,是下一代ADC龙头的有力竞争者。
目前有两款 商业化产品 :靶向TROP2的芦康沙妥珠单抗(Sac-TMT)、靶向HER2的A166。

临床管线 上,目前公司有10余款产品处于临床阶段。其中,4款产品处于申请上市阶段,均有望于在2025年获批,包括2款核心ADC产品,即SKB264 (TROP2 ADC)、A166(HER2 ADC),及另外2款生物药,即A167 (PD-L1)、A140 (西妥昔单抗生物类似药)。


科伦博泰临床开发管线

不过科伦博泰最强的还是BD,靠着BD,创造港股Biotech神话。
管线临床价值及药物开发能力 得到了 默沙东的青睐,2022年到如今 ,公司已和默沙东签署多达9项ADC资产的对外授权许可协议,总交易额(首付款+潜在里程碑付款)超100亿美元。
其股价由2月29日的最高115.5港元/股大涨至3月28日的最高177.9港元/股,随后至今一直维持在高位。

康方生物:头对头 击败当下全球“药王”
康方生物的商业化版图与临床管线较为突出。尤其是 凭借产品依沃西的“头对头”三期临床实验效果,击败当下全球“药王”(默沙东的帕博利珠单抗),一炮走红。
由此,公司的投资价值也被资本认可,2024全年市值增长39.6%。
目前,其进入 商业化产品 有4款:PD-1/CTLA-4双抗卡度尼利(商品名:开坦尼)、PD-1单抗派安普利(商品名:安尼可)、PD-1/VEGF双抗依沃西(商品名:依达方),PCSK9单抗伊努西(商品名:伊喜宁)。
临床管线 上,公司总计拥有50多个在研创新项目,涵盖肿瘤、自身免疫及代谢性疾病等多个领域,其中已有10款产品处于商业化或注册性III期临床试验阶段。


康方生物临床开发管线


02
谁在下滑?

与那些表现突出、市值稳步增长的企业形成鲜明对比: 一众港股头部创新药企中,尽管手握多款重磅 产品,临床管线也有特色,却面临市值下滑!
随着行业下行,这些公司未能及时平衡商业化的可持续性和现金流的管理,出现一定下跌。
荣昌生物:亏损扩大,下跌最猛!
2024年, 荣昌生物 是10家中下跌最厉害的,达到 61.5%,市值仅有78亿元。市场的主要担忧在于公司经营资金紧张的局面。事实上,早在2024年1月,荣昌生物现金流短缺的消息就曾引发公司股价大跌。
自2022年上市港股,荣昌生物一直是资本市场上的香饽饽,2款 商业化产品 :泰它西普( RC18 )和维迪西妥单抗(RC48)初期表现均不错, 一度让资本看到希望。
临床管 线 上,荣昌生物拥有8个分子20余款候选生物药产品,其中10余款候选生物药产品处于商业化、临床研究或IND准备阶段,均为靶向生物创新药,前景一片大好。
荣昌生物临床开发管线
在行业寒冬之中 ,受限于庞大的研发支出和不可知的市场推广费用,荣昌生物 连续3年亏损了30亿元 2024年,荣昌生物亏损规模同比扩大7.77%,迟迟未能盈利。
一面是研发与销售的巨额投入,一面是营收不及预期。 荣昌生物未能及时调整,平衡 收支 资本对其现金流能否支撑到蜕变节点产生严重怀疑。 其股价也从年初37.45港元/股一路跌到2024年底的14.4港元/股,下滑61.55%。
君实生物:省钱!省钱!省钱!
2024年,君实生物市值接近腰斩,年底仅有114亿元。2024年君实生物发布业绩预告,初步预算,2024年公司亏损12.92亿元。
高额的研发与推广费用,整个2024年,君实生物做的重点就是省钱!据2024年前三季度财报,君实生物管理费用降低了1.7%;公司研发费用同比砍掉了34.24%。
目前,君实生物营收主要依靠四款 商业化药品 :PD-1特瑞普利单抗注射液、阿达木单抗注射液、新冠药氢溴酸氘瑞米德韦片和昂戈瑞西单抗注射液。
但是账面业绩主要靠着“老大哥” PD-1 撑着,随着PD-1红海, 君实生物 没有亮眼的“产品”,年度收入10亿元,客观来说,这份成绩算不上亮眼。
临床管线 上,5款进入临床三期,其中最值得关注的是自免明星靶点IL-17A单抗,代号JS005的项目;BTLA单抗,围绕特瑞普利单抗联合疗法目前也已经有两项适应症达到了III期临床阶段。
不过,距离变现还有段时间。

君实生物临床开发管线
诺诚健华:核心产品被“围剿”,账面亏损严重
诺诚健华市值小幅下滑11.2%,目前公司只有1款 商业化产品 :2021年1月上 市的BTK抑制剂奥布替尼,2024年奥布替尼三项适应症均得到医保覆盖。

医保放量,2024年前三季度,奥布替尼总收入6.93亿元,同比+45.0%,已超过去年全年的销售收入,Q3单季度收入增速更是高达75.5%。

但高增速的另一面,奥布替尼的成功仍未能扭转诺诚健华亏损的局面,一方面 BTK抑制剂并非 奥布替尼一支独大。

Acerta Pharma原研的阿卡替尼是目前第二代BTK抑制剂中全球销售额最高的药物, 百济神州研发的泽布替尼(百悦泽)也在欧美多国获批上市, 诺诚健华核心产品面临“围剿”。

另外,2024年账面依旧亏损严重,达到4.43亿元。不过公司目前正在提高运营效率,降低销售费用。

临床管线 上,诺诚健华拥有13款在研产品,集中在肿瘤、免疫领域。值得注意的是坦昔妥单抗(Tafasitamab)正在推进国内上市进程,预计今年上市。


诺诚健华临床开发管线


03
良币驱逐劣币?

当下是一个劣币驱逐良币的时代,也是一个 良币驱逐劣币 成的时代。
尤其进入2024年,在大的地缘政治、经济下行周期下, 不靠谱、乱花钱、泡沫、根基不牢、转型不够彻底、创始人不够成长迭代的公司都在快速的显化闭 ,比如停牌的诺辉健康,倒闭的斯微。
毫无疑问,剩者才是王者, 活下去才有可能。 活下去的 定是那些创新变现快、商业化成功、产品迭代迅速、成本把控严格的企业
在这一轮周期过后将会变得生命力更强, 资本自 愿持币入场。
不过这些所谓的良币也需要去不断的产品迭代、调整,优化成本,才有可能活到下一轮。
所以,从整个大周期来看,短期的 市场资本 波动很正常。
2024年港股最大黑马 云顶新耀,因为 控股股东CBC集团(康桥资本)通过大宗交易向国际投资者出售股份,出现下滑。
还有 多家2024年表现优异的黑马,已经开始下滑: 亚盛医药年初到现在下滑12.1%,市值跌到125.9%; 康方生物年初到现在下滑1.5%...
2024年,谁是良币,市场似乎已经给出了答案。但若 时间线 拉长,谁是良币?谁是劣币犹未可知。
过往皆为序章,2025年, 资本 寒冬比预期还要猛烈。



其实从另一个层面来看:2025年,当行业从一味追逐短期回报的狂热中冷静下来,转而关注长期价值的积累和产品研发的本质。中国港股创新药就已经开始蜕变!

· END ·

--精彩推荐--

制药 | 生物药 | ADC | mRNA | CAR—T | PD-1 | 医械 | 影像 | IVD | 心血管 | 骨科 | 口腔 | 眼科 | 手术机器人 | 互联网医疗 | 医院 | CXO | 生命科


深度原创 | 年度盘点 | 趋势分析 | 穿越周期系列 | 股市动态 | 企业动态 | 高管动态 | 医药财报 | 医械财报 | 重磅并购 | 战略分拆 | 高管专访 | 薪酬 | 政策剖析 | 医保谈判 | DRG/DIP | 集采 | JPM | 最新闻 | 进博会 | CMEF


医械榜单 | 美敦力 | 雅培 | 强生医疗 | 西门子医疗 | 碧迪 | 史赛克 | GE医疗 | 罗氏诊断 | 飞利浦 | 波士顿科学 | 迈瑞医疗 | 联影医疗 | 微创医疗 | 乐普医疗 | 威高 | 丹纳赫 | 赛默飞


医药榜单 | 辉瑞 | 艾伯维 | 罗氏制药 | 强生制药 | 默沙东 | 阿斯利康 | 百时美施贵宝 | 赛诺菲 | 诺华 | 葛兰素史克 | 恒瑞 | 百济神州 | 石药 | 信达生物 | 君实生物 | 传奇生物 | 天境生物 | 基石药业 | 荣昌生物 | 再鼎医药 | 药明康德 | 启明创投 | 礼来亚洲







请到「今天看啥」查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