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栏名称: 历史研习社
顺时针研究历史,逆时针解毒世界
目录
51好读  ›  专栏  ›  历史研习社

多图预警丨摆拍,还得看古人的

历史研习社  · 公众号  ·  · 2020-04-05 08:29

正文



转载来源 | 吃畫人(id:chihuaren93)



摆拍并不是照相机发明后才出现的。古人中早就云集了一批“摄像”高手, 他们不仅摆拍的技术水准极高,而且小心机比谁都多。


吃畫人盘点了古人五种常见的摆拍风格,一定有你想不到的。


到影楼拍写真前几年还很流行。影楼的优点在于有专业、奢华的布景和服装。但缺点是,这种表面的奢华往往因劣质的工艺而流于艳俗。


古代没有专门的影楼, 能够拍出这种奢华风格的只有真正的皇家贵族 。比如魏璎珞和幼年嘉庆帝的这张合照,发到朋友圈里一定引来点赞无数。


(清)郎世宁  乾隆帝妃与嘉庆帝幼年像  故宫博物院藏
乾隆帝妃子即令贵妃魏佳氏,后尊为孝仪纯皇后


这组有雍亲王题字的系列写真 取景于圆明园。画中模特请到了皇家御用的服装师和发型师,连首饰和室内的家具、瓷器都是清一色的皇家规格 。即使放在今天的时尚圈也绝对是逼格满满。


(清)佚名  雍亲王题书堂深居图屏  故宫博物院藏
共12张,点击图片放大观看更清晰


如何仅从一张肖像照看出一个人的阶层和品味?一是看一个人的装束,二是看照片里配了什么物或景。


比如在下图中,最抢眼球的其实是案台上的一大堆书籍。虽然江蕃做着暴利的盐商生意,但是和大多数徽商一样,他“贾而好儒”, 更愿被认作是一个文艺青年。


(清)丁以诚、费丹旭  江蕃像  南京博物院藏


下面这位汪先生为了表现自己的不俗品味,就有点走极端了。在“摄影师”掏出“相机”之前,他先在地上摆好他收集的名贵砚台和古籍,摆拍痕迹明显。


(清)禹之鼎、恽寿平  汪懋麟像  故宫博物院藏
康熙六年进士,曾参与修《明史》


官二代乔浣尘的爱好更广泛,要求“摄影师”必须把平生最爱的所谓“少壮三好”——音乐、书画、美酒都拍进去才满意。但从成片效果来看,或许“三好”之外还得加个“第四好(美女)”才更贴切。


禹之鼎  少壮三好图(乔浣尘像)  南京博物院藏


前两种摆拍需要借助大量的道具与装饰,所以大都在室内进行。另有一些匠心独运的“摄影师”善于在户外取景, 巧妙地借助一些自然景物或准备好的道具凸显人物的个性。


最常见的操作就是像吴熙载一样,在松、石之间(寓意着长寿与高洁的品性)坐下,手持一卷书画,做若有所思状。


(清)嵇枢  吴攘之先生七十岁后小像  南京博物院藏
吴熙载,字让之,亦作攘之,清代篆刻大家


种瓜在中国文化中是隐士生活的象征,所以宋至就被“摄影师”带到田间。他戴上准备好的斗笠,执起锄头,身上却保持了文人的服饰。


全画只用水墨,可以说很朴素了。画中他正气定神闲地捋着胡须, 锄头和斗笠完全成了辅助造型的道具,起到点题的效果 ,并不是真的要准备锄瓜。


(清) 柳遇  微雨锄瓜图(宋至像)  南京博物院藏
宋至出身清代藏书世家,官至浙江提学使


“沧浪之水清兮,可以濯我缨;沧浪之水浊兮,可以濯我足。”就像种瓜之于隐士,“洗脚”暗喻了君子处世之道。


杨宾和“摄影师”商量后,脱掉鞋子来到河岸边坐下洗脚。他故意弄乱衣着,摆出了一副不羁放纵爱自由的样子。


(清)杨晋、王翚  沧浪濯足图(杨宾像)  南京博物院藏
康熙十七年,举应“博学宏词科”,杨宾拒不应试


都说岁月是一把杀猪刀,青春回忆杀一直是朋友圈中点赞数最高的照片类型之一。


《尚友图》记录了项圣谟和董其昌、陈继儒、李日华、鲁德之、释秋潭在雅集中鉴赏书画、饮酒作诗的情景。这幅画作于1652年,是项圣谟凭借记忆画成。当时这群故交好友中仍然在世的只剩下55岁的项圣谟和鲁德之,甚至连明朝都已经不在了。 对画像思故人,是项圣谟晚年少有的安慰。


(明末清初)项圣谟、张琦  尚友图  上海博物馆藏


身着红衫的董其昌与陈继儒并排而坐,左下角的鲁德之和右下角的李日华视线游离于镜头之外,躲在董、陈二人身后的是项圣谟本人,唯一的光头是释秋潭。


当然这可以是 属于一个人的回忆 。阮元有两幅跨越38年的肖像。第一幅画于1808年,当时他正值壮年,在浙江巡抚任上平定了为祸多年的海盗。第二幅画于1846年,他83岁,已是世人敬仰的三朝阁老、九省疆臣、一代文宗。


这么多年过去了,“摄影师”换了、胡子白了,动作却还是一样的配方。 彷佛在说“任他世事变幻,我自处变不惊。”


左:(清)王学浩  阮元中年像
右:(清)蔡升初  阮元老年像  南京博物院藏


对一些不怎么会摆 pose 的人来说,其实有时候在朋友圈发照片的原因很简单, 就只是买了新衣服忍不住想秀一秀。


(明)沈俊  陆文定公像册第一页
普林斯顿大学艺术博物馆藏


明代画家沈俊受邀为时任礼部尚书陆树声画了一套 “宰相的衣橱” ,总共10幅画像。这些画像里,陆树声的 pose 几乎没有变化,但他却尝试了朝服、常服、公服、忠静冠服、道服、行衣、凌云巾、斗笠、幅巾、东坡巾……简直就是一场时尚换装秀。


(明)沈俊  陆文定公像册二至十页
普林斯顿大学艺术博物馆藏


爱美之心人皆有之,古人也不例外。明清肖像画家 师承民间写真术、正统文人画,又融入西洋绘画中的造型技术 ,将中国肖像画推至一个全新的艺术高度。


你是否向古人偷师到了一点摆拍的小技巧呢?


注:肖像画在中国绘画传统中被称为“写真”、“写像”、“留影”或“真容”,同时具备传神和写照的双重含义。








请到「今天看啥」查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