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栏名称: 华创证券研究
华创研究所营销活动发布平台。聚焦行业热点,精耕投资策略,专业服务买方金融机构。第一时间发现、筛选、深度分析最优秀的投资策略。覆盖宏观、策略、行业等多领域。
目录
相关文章推荐
每天学点做饭技巧  ·  刷马桶不脏手,用一次马桶刷防污一周,这个马桶 ... ·  3 天前  
Foodaily每日食品  ·  一顿1.4元,挂面兜底贫穷年轻人 ·  6 天前  
日食记  ·  让碳水好吃100倍的简单方法。 ·  1 周前  
51好读  ›  专栏  ›  华创证券研究

【华创策略】六大维度深度透析筑波经验下的“成长雄安”构想——雄安专题深度系列之四

华创证券研究  · 公众号  ·  · 2017-07-04 06:32

正文

投资要点

7月作为雄安新区规划方案的重要节点备受瞩目,我们通过“六个维度”深度分析,与我国具有较高相似性,同时也是被唯一强调的国际案例——日本筑波科学城的打造,对于未来雄安规划作出如下分析:

1.从人口看,筑波科学城在东京人口增速的“顶点”,“大城市病”的高峰61年开始筹划,且从人口疏解效果看,筑波筹划之后,泛东京圈人口占比增速要显著跑赢东京核心圈。而国家对于雄安最早的思考可以追溯至13年5月,主席天津调研,此时,正值北京小学生增速历史高点,也就是说,首都人口高峰造成的城市病突出倒逼雄安及京津冀一体化破局。

2.从地理位置上看,筑波与雄安均位于首都“战略大三角”的支点,首都1小时通勤圈上,围绕著名湖泊,且均为“白手起家”,政府推动下的科学生态新城打造应是雄安主要方向。

3.从投资规模看,对照筑波投资跨度长达30年,总规模超2万亿,年化投资增速超5%,我们认为,雄安建设也将是总投资万亿规模量级的“千年大计”的历史进程,同时筑波在建设过程中,以开放中心、财团法人、地方政府共同出资及银行低息贷款作为主要资金来源。我们认为PPP模式也将在雄安建设过程中获得大规模应用。

4.从推进节奏看,参考筑波在构想提出2-3年后,企业开始搬迁时是基建投资的第一个高峰期,而85年筑波世博会是投资第二个爆发点。因此,预计未来5年雄安建设投资将迎来开始搬迁及2022年冬奥会双重的强催化。

5.从主导力量看,作为“白手起家”的科技新城,政府主导下科研院所搬迁是首批种子机构。82年约占日本40%的主要科研机构入驻筑波。与之类似,我们认为,高校、医院、科研院所等或将首先在雄安“扎根”,由此将带来光通信网络、物联网等现代智慧城市基础设施投入。此外央企搬迁推动央企改革也将在雄安率先落地。

6.从投资方向上看,筑波围绕日本第二大淡水湖“霞之浦”,上世纪90年代以来,优良的生态环境示范都市成为筑波重要目标,目前筑波人均公园面积比日本平均水平高1.5 倍。与之相比,水城共融的生态新城将位居雄安建设任务之首,且白洋淀整理环境严峻,因此,园林景观、水处理等或是雄安建设的重中之重。

7.从政策与改革维度上看,筑波除了享受到税收、外资引进等政策红利外,还是允许私人企业使用国家院所设施等,高新技术产业区法律及制度方面的改革尝试。我们预计,雄安未来或将在个税改革、户籍制度改革、新加坡公租房模式以及互联网、金融等稀缺牌照的部分放开等方面成为“改革破局”的试验田。

8.投资建议:园林景观—铁汉生态/岭南园林,装配式建筑—杭萧钢构,智慧城市—常山股份,水处理—碧水源,光通信—中兴通讯,地热—恒泰艾普。这其中,园林景观、装配式建筑及智慧城市是“重中之重”,首推铁汉生态杭萧钢构常山股份



正文


卷首语:雄安作为京津冀一体化升级、疏解北京非首都功能以及系列改革破局的“千年大计”,我们在4月3日即第一时间发布报告《如何看“千年大计”的三个市场分歧?》明确提示投资者雄安将是贯穿年内的超级主题,并强调《央企混改将是雄安扩散的“真”主线》。此后在经历了前两周的狂热之后,在“强监管”之下,雄安主题多数个股出现达30%以上的深度调整。我们在4月26日《如何把握雄安“第二波”持续性龙头》通过上海自贸区深度复盘及雄安五大率先破局领域详细梳理,明确提示上车时点,准确把握雄安“第二波”行情及地热、装配式建筑“新细分龙头”。

7月是雄安规划的重要时点,6月初京津冀协同发展专家咨询委员会组长徐匡迪曾透露,雄安新区的规划方案编制预计6月底告一段落,将提交到中央审查。与此同时,各大集团雄安布局公告密集落地,雄安详细规划“呼之欲出”。

在国际疏解超级城市的非首都功能经验中,历史及文化传统有着高同源性的日本经验相对最具参考价值,而这其中,筑波科学城的打造无论从地理位置,政府主导搬迁的方式还是雄安绿色智慧新城和发展高端高新产业的定位以及创新发展的战略均高度契合,也是新华社在《河北雄安新区规划建设纪实》社评中重点强调的解决“大城市病”的国际借鉴。对于筑波科学城案例的深度分析将有助于我们勾勒未来雄安“新产业规划”的样本,继而寻找雄安“新细分”龙头。

一、人口与地理维度:看筑波与雄安“大城市病”下“破局”

(一)北京与60年代东京:超级城市人口增速及全国占比高点下倒逼“新区”破局

从人口增长情况看,自1872年东京建成以来,整个东京人口增长经历了五个阶段,其中1946年二战结束后至1970年是东京人口增长最快的时期,1962年东京人口突破1000万,年化人口增速高达6.9%,基本上按每2-3年人口增加100万数量增加;同时,50-60年代初,也是东京人口占日本全国人口比例上升速度最快时期,60年度初人口占比达到历史极值点12%-13%左右。而筑波科学城筹划即在发生在东京人口增速的“顶点”1961年。

同时,我们发现自60年代日本政府开始通过建立筑波科学城、多摩新城、千叶新城,改变东京单一集中型的城市结构,实现多中心型结构的规划意图之后,东京职能、人口的区域分布及“大城市病”的确得到有效缓解,通过观察核心指标东京都与东京都市圈各县占整个都市圈人口比重变化的分化看,60-70年代,包括筑波新城在内的泛东京圈人口占比增速要显著跑赢东京核心圈。

(二)从人口角度看,与东京类似,雄安及京津冀一体化设想的形成亦来源于北京人口增速“高点”催化“大城市病”下的倒逼

根据新华社《河北雄安新区规划建设纪实》,雄安新区的规划设想最早可追溯至2013年5月,主席天津调研时的思考。而从北京常住人口增速看,北京常住人口增速高点出现在2011年。而考虑到中国特有的户籍制度,外来务工人员流动造成的统计口径差异,如果用更有代表性的北京小学生在校生人数可以发现,北京小学生增速自2000年以来持续成快速增加趋势,其中增速的高点出现在2013年达到9.82%,这与中央布局雄安规划及京津冀一体化的时点高度一致。

(三)地理位置看雄安与筑波的相似性

首先,从地理位置看,筑波科学城离东京市中心大概60公里,离成田机场40公里,离海40多公里,大概是雄安新区离首都的距离、和海的距离的一半。一方面,从地理战略上看,新城、海滨、首都为构筑“战略大三角”的三个支点,可有效扩展首都圈战略腹地;另一方面,从新城与首都关系上看,这一交通位置在当时与目前雄安交通环境类似,均处于与首都核心圈通勤方便,但如果日内上下班则较为不便的“1小时交通圈”上。这样的位置使得新城一方面紧靠大都市,便于分享非首都职能疏解之利。另一方面,这样的位置使得“住在首都,工作在新城”的愿望较难实现,从而有效避免超级首都对于新城的“虹吸效应”。

其次,从商业基础上看,雄安与当时筑波类似,均是“白手起家”,且没有较好的商业及市场化传统。这种相似性,意味着相对国际其他城市,筑波科学城模式对于雄安有极大的借鉴意义。筑波当年在选址位于东京大都市圈之外,且没有和海相邻。日本政府的定位选择非常准确:就是以政府主导东京科研院所搬迁为契机,建设科研和教育的新城,建设一个小型的高科技国际城市。

再次,从自然环境上看,筑波与雄安均有着得天独厚的自然环境禀赋。筑波围绕日本第二大湖泊霞之浦而建,雄安则是围绕河北省最大淡水湖泊,所谓“为有源头活水来”,先天的湖泊系统为筑波和雄安打造水城共融的生态城市奠定了良好的基础,而环境优美的生态新城打造又注定了其只能走知识密集型的科技创新城之路。

(四)从大城市人口疏解效果看新城战略实施的可行性

首都人口疏解是科学新城建立的最核心目标,也是评价其效果的重要指标。国内部分观点认为,中长期看,人口不断像大城市最核心地段富集不可避免,且随着轨交等基础设施建设而加速,这是前期试图疏解首都非核心职能而建立的曹妃甸、滨海新区、通州等效果并不如意人意的重要原因,也对中长期雄安新区前景质疑。

我们注意到,从中长期历史周期看,我们以东京范围最大和最小的两个圈子人口相对变化为例进行说明(东京都仅是名义上的东京市区,面积仅有2188平方公里;而东京都市圈则是以东京市区为中心,半径80公里,涵盖东京都、崎玉县、千叶县总面积1万3千4平方米的超级都市圈)。我们注意到:在60年代以前,东京都与东京都市圈人口增长斜率基本保持同步,但自60年代后,以筑波科学城为代表的一批科学卫星城的建立之下,东京都市圈与东京都人口呈持续加剧分化的态势,到20世纪90年代,东京都市圈已从人口70年代1500万左右增长为3000万左右的全球最大都市圈,而东京都人口则始终保持在800万人左右的规模,可以说,筑波科学城等一系列新城的设立对于缓解东京都人口过快增长,科学优化首都圈布局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

从首都人口疏解目标看雄安。2015年3月,《京津冀协同发展规划》确定了“功能互补、区域联动、轴向集聚、节点支撑”的布局思路,2017年3月,首都规划建设委员会出台《北京城市总体规划(2016年-2030年)》(草案),确保控制人口总量和人口密度,到2020年,人口规模达到2300万人,城乡建设用地规模到2020年减至2860平方米左右,到2030年减至2760平方米左右。我们认为,参考通过雄安新区建设,盘活现有的曹妃甸、滨海、通州等首都周边新区,从而达到疏解首都人口将是雄安“千年大计”的要义所在。

二、主导力量维度:国家主导下“种子机构”入驻与“虹吸效应”对抗

(一)筑波经验:政府主导下科研院所等机构搬迁带来首批“种子”

对于新城建立而言,首批“种子”机构或公司的迁入决定后续产业发展的基础。与沿海经济特区开放不同,从市场经济出发,首都核心圈的资源富集性使其对周边地区更多带来的是“虹吸效应”而非“溢出效应”。因此,首批“种子”机构的入驻,必然伴随着政府行政力量的强主导。

日本政府直接介入筑波科学城的选址规划与科研机构的搬迁。筑波从规划、审批、选址到科研等整个过程和运行完全是政府决策,连科研机构和科研人员也都由政府从东京迁来,各种设施都需经行政审批配备,私人研究机构和企业也由计划控制。规划和主管都是国家最具权威的机构,使得科学城的建设和搬迁得以顺利进行。筑波的各类研究机构和教育设施以及其它产业和公司,均受在东京的相应主管部门的垂直领导、垂直指挥。

自1961年筑波科学城提出后,2-3年“雏形”完成后,政府机构即成为首批“入驻”的机构,开始集中迁移;1973年,伴随筑波十年基础设施建设完成后,东京教育大学作为第一个迁入筑波的高校,改名为筑波大学,从而拉开了科研院所大批迁入筑波的序幕。随后1974年,日本政府开始将所属9个部(厅)的43个研究机构,共计6万余人(占国立科研机构的30%)迁到筑波科学城,形成了以国家实验研究机构和筑波大学为核心的综合性学术研究和高水平的教育中心。过去数十年中,日本将近一半的公共研发资金预算被用于筑波区域内的机构。截止1980年,31家国立科研机构全部搬完。

筑波研究学院区:“科技城中的研发城”。除了政府政策主导产业搬迁外,日本政府还专门在筑波科学城中开辟出“研究学院区”,形成“科技城中的研发城”,以便形成更好的科研富集效应。该区域又包括两个部分:研究学院地区和周边开发区。研究学院地区是筑波科学城的核心地区,科研机构分散设置,既有利于规划初期的土地节约又利于各科研机构的长远发展。到1982年已有10个省、厅的43个国家研究所(约占日本40%的主要科研机构,涉及物理、电子材料、农业技术、海洋环境、气象、微生物等诸多领域)、两家私人研究所和筑波大学和图书馆情报大学两所大学,约有1.1万多名研究人员、专家和后勤人员,再加上附属人员,从事科学研究的总人数已达2.2万人。

科研院所搬迁带动筑波成为日本最大研发中心。通过科研院所的搬迁及富集效应进一步吸引高科技企业的迁入,形成有别于首都核心圈的研发中心新城,从而实现首都非核心功能的疏解,这方面筑波科学城成效可谓典范,目前科学城有19万人口和大约300家国家、私人研究机构、公司,雇佣接近1,300名科学家,成为日本最大研究与开发中心,是日本著名的知识和学术密集城市。筑波有国立研究与教育机构46个,聚焦于教育、建筑、科学工程、生物学及公用设施等领域;私人研究领域主要聚焦于医药、化学、电子、电力、机械工程、建筑等专业。

(二)雄安思考:科研等事业单位及央企搬迁并推动改革将在雄安首先落地

华北大地,首都北京凭借其政治资源,不断虹吸周边区域资源,以此形成的利益格局固化又成为发展的“死结”。以往曹妃甸、滨海新区等效果“低于预期”的主要原因即在于,在一片空白的华北大地“另起炉灶”,首先便缺乏愿意脱离原有利益格局的优势企业和机构入驻新区,进而带动后续产业和资本的发展。借鉴筑波案例,我们认为,科研院所等事业单位以及央企搬迁推动央企改革或将成为率先在雄安落地的第一批“种子”。

根据《京津冀协同发展规划》“功能互补、区域联动、轴向集聚、节点支撑”的布局思路, 高校、医院、研究机构将很有可能是雄安新区的首批搬迁机构。已经明确“疏解”的北京高校多集中在北京市行政区内。中国人民大学通州校区、北京电影学院怀柔校区、北京城市学院顺义校区等,均已列入北京市2017年重点工程计划中的“非首都功能”疏解项目,有望年内动工。

另一方面,我们在《央企混改将是雄安主题扩散的“真”主线》中强调,十余年来,京津冀一体化始终难以推进,甚至曹妃甸、滨海新区等大幅低于预期,究本质而言,央企对于搬迁的相对消极态度是制约京津冀一体化的主要“瓶颈”,而这背后,央企员工,特别是中高层员工,基于自身利益不愿放弃在京条件是最核心主因。这一因素与国企改革难点“如出一辙“。此次雄安是主席正式成为”核心“后推出的”千年大计“,而央企总部搬迁带动人员、资金流入是雄安新区能否成功的”关键一着“,不排除今后或成立重量级工作组进行强力推动。我们认为,通过厂房搬迁,清除人员阻力,进而同时撬动央企改革,或将达到”一箭双雕“的目的。通过目前资料梳理,约有88家在京央企总部或搬迁至雄安。国资委明确表示积极支持中央企业按照雄安新区的发展规划,积极做产业对接,特别是在新区的有序建设开发过程中,发挥中央企业的主力军和排头兵作用。

三、时间维度:千年大计与重大赛事的催化下爆发

(一)筑波经验:五个阶段,30年大计,85世博会是关键加速剂

纵观筑波科学城的建设,从1960年代开始筹建到1993年整体搬迁完成,筑波科学城的建立经历了1961-1962年的筹划期,1963-1973年的十年基础建设时期,1980年代,整体搬迁的整治完善时期以及1990年代“新筑波”再发展阶段,整整耗时30年。日本政府在筑波科学城的筹建上投资已超2万亿日元规模。

需要注意的是,尽管整体时间长达近30年,但1985 年筑波世界博览会却是筑波科学城建造过程中重要时间节点。一方面,筑波科学城在申办世博会的1980年便已基本完成;另一方面,面对筑波科技城基础设施不健全的问题。政府加大投资,对城区的水电、交通、通讯等基础设施进行统一规划和建设。通过举办世界博览会,集中国家大量资本,在短时间内建成了一批对城市发展至关重要的基础设施,为城市进一步完善创造了基本条件。

(二)雄安思考:未来5年将是基建加速与冬奥会催化“双重叠加期”

对于雄安而言,从整体时间上看,雄安新区建设确实是一个长达数十年,影响深远的“千年大计”,而绝非重在短期的政绩工程。

从推进节奏看,2020年前,产业搬迁与基建“齐头并进”。根据筑波科学城的建设经验,构想提出2-3年后,企业开始搬迁。同时新城加快交通、通讯等基础设施的建设。目前,雄安新区三县的城镇化比较低,加快交通网的建设是起步区的首要任务。在之前京津冀协同发展的基础上,京津冀的交通网已经初步形成。结合我国国情来说,预计2017年后的2—3年,是基础建设的加速期,同时也是在京企业搬迁的主要谋划期。

从关键催化看,2022冬奥会或助力雄安新区基建完善。从筑波经验看,1985 年举办的筑波世界博览会在短时间内建成了一批对筑波科学城发展至关重要的基础设施。同期来看,5年后的2022年,在北京冬奥会的举办使与京津冀主要城市联系进一步紧密,雄安新区起步区基础设施全部建设完成,新区核心区基本建成。2022年的冬奥会或助力新区完善基础设施,促进雄安生活交通条件的进一步完善。

四、政策及改革维度:政策红利与重大改革破局“试验田”

(一)筑波经验:政策红利及高新产业园模式“破局”的“试验田”

科技新城的建设离不开政策强有力的扶持,同时,作为一片“白纸”的新城建设,也是新的改革方案推进的重要试验田。从日本筑波经验看,一方面日本政府,通过立法手段,对房地产租赁、设备折旧、税收、信贷、外资引进等给予多种优惠政策和措施,有力地保障和促进了科学城区的发展。

另一方面,日本政府借助筑波形成建设,做出了一系列高新技术产业区法律及制度方面的突破,推动了全国高新技术园区带动产业发展的“破局”。其中,《筑波研究学院园区都市建设法》对研究学院地区建设计划、周围开发地区整备计划及事业设施等作明确说明。《研究交流促进法》允许私人企业使用国家院所设施。《实施令》对研究学院园区的区域、公共利用设施等作了具体规定。

(二)雄安构想:政策红利与改革破局

税收政策红利:参考筑波经验,一方面,雄安作为核心推动的“千年大计”,集举国之力的政策大力支持是其不同于以往京津冀一体化的最重要不同。我们预计除了园区建设所需的财政投入外,税收优惠也将是能够看到的政策红利之一,我们认为,与其他新区退税补贴等形式相比,承载着改革重任的雄安新区或成为个税等税制改革的重要突破口。

户籍改革及地产经济“破局口”:除了税收优惠外,通过雄安新区破局“地产经济”也或将是雄安新区应有之意。一方面,雄安从新区宣布伊始,即明确禁止商业地产交易与开发。6月6日,京津冀协同发展专家咨询委员会组长、中国工程院主席团名誉主席徐匡迪指出,雄安新区的发展绝不应被房地产商绑架,要在体制机制等方面做变化,为中国今后城市发展尝试走一条新的路子。我们认为,雄安新区或采用新加坡“公租房模式”,即对涉及的保障或政策住房,可以募集和设立政策性基金,或者政府向有关的开发机构注入财政资金,对保障和政策住房实施土地无偿划拨和税费减免,对中低收入居民和特殊人才实施定向补贴,实现保障性和政策性住房开发和租售。以保障年轻人才“居者有其屋”。

同时,效仿筑波,国家主导优质科研院所、医疗机构搬迁,以为后续人才引进提供吸引人的环境,或也将是雄安吸引人才的另一重要方式。我们预计,在京优质高校及医院搬迁或在雄安建立分支机构,或将是雄安新区首批落地的重要项目。

商业环境的改善:参考筑波科学城在建立过程中做出了一系列外资引进方面的优惠以及政策方面对于私人企业使用国家院所设施的放开,我们认为,雄安新区或也将进行一系列稀缺资源开放的试点以营造更为开放、更有利于改革的商业环境。这其中或包括:互联网、金融等稀缺牌照的部分放开,更加完善的物联网及智慧城市网络体系等。

五、投资维度:PPP模式驱动下的万亿级投资盛宴

(一)筑波经验:“类PPP模式”驱动下2万亿量级投资“盛宴”

筑波建设投资总规模达2万亿日元。从投资规模看,从60年代开始规划到1993年,日本政府在筑波科学城花费的预算经费已超过2万亿日元,到1998年累计财政预算经费达到2.38万亿日元。筑波科学城建设预算在2004财政年度超过2.5万亿日元。从1998年以建设生态型科学城为政策导向以来,筑波科学城投资规模5年内增速为5%。也就是说,从中长周期看,一旦科学新城规划确立,则将在相当长的时间内都将是本国财政投资的焦点,万亿以上的投资规模是政府主导下的新城建设投资的必须。

财政、银行、社会资本共同出资的“类PPP”模式是解决资金来源的关键。从资金来源看,面对万亿规模的资金仅仅依靠财政投入显然难以维系。目前日本科学工业园区的资金主要是靠地方公开团体、财团和企业、财团与政府合建的三项资金; 运营的主体是股份制的研究开发中心( 占园区总数的50%) 、财团法人( 占46%) 和地方政府。筑波的建设投资享受日本开发银行、北海道东北开发公库的低息贷款,同时借助社会资本减轻政府财政压力。社会资本与政府财政有效整合的方式,提高了筑波科学城基础设施包括环保领域的投融资的质量,降低项目风险并且为科学城的建设形成了良好的投资渠道。

连通东京圈的“新干线”交通网是投资的重要方向。建立连通新城和首都核心区便利的交通干线,是新城能够分享首都资源“辐射”的前提。在此基础上,围绕首都及多个新城打造1小时经济圈交通干线闭环,是建立东京都市圈的基础。因此,轨道交通建设投资,特别是“新干线”高铁建设投资,一直是筑波投资的重要方向。著名的新干线交通即发源于此。

1964年,在筑波科学城规划提出后不久,日本即开通了全球第一条高速客运专用线——新干线,新干线贯穿东京、名古屋、近畿三大都市圈,将三大都市圈的大小城市紧密相连,打造了都市圈互动发展的大城市群格局。

新干线交通网增加了东京都市圈城市的协同发展,来往于地方城市与东京大都市圈之间的乘客占到日本新干线乘客的近80%。1965年,由东京都、神奈川县、千叶县和埼玉县组成的东京大城市圈人口为2,102万人,分别占全国总人口和GDP的21.2%和28%,到半个世纪后的2015年,东京大都市圈人口达到3,800万人。该大城市圈人口和GDP在日本全国的占比更分别提高到28.4%和38.3%。

正是新干线的高速客运大幅度的压缩了东京与筑波科学城的时空距离,推动了两者的互动发展,有助于东京人口密度的疏解和城市管理水平的提高。

(二)雄安思考:PPP实验田,未来五年年均5000亿投资规模可期

新区基建投资规模万亿可期。根据筑波经验,未来2-3年新区基建加速期,年均投资额在4000-5000亿元,预计每年基础设施建设和重新安置总计将耗资约2万亿元,仅水环境的治理可开启千亿市场规模。从投资增速看,按未来的雄安新区人均GDP达16万元/人,900-1200万的常住人口计算,雄安新区GDP将达1.44—1.92万亿元。从固定资产投资和GDP的角度,在30年内完成,则雄安新区年均投资增速达8%—9%,年均GDP名义增速要达15%—16%。

未来五年将是投资增速爆发式增长的基建加速期。根据国内经验,深圳特区设立的头五年保持年均100%以上的投资增速,而同期的全国平均增速只有15%左右,深圳特区占当年全国投资的0.5%左右;2016年深圳GDP为1.95万亿元,人均GDP为16.74万元/人。浦东新区设立头两年的投资增速也超过70%,远远高于同期全国平局的30%增速,浦东新区的投资相当于全国投资的近5%;上海浦东新区GDP为8732亿,人均GDP为15.73万元/人。

4月26日,雄安新区30平方公里启动区的控制性详规和城市设计将面向全球招标。国家开发银行与河北省政府签署建设河北雄安新区开发性金融合作备忘录,将在近期提供1300亿元资金支持新区起步区相关工作,或标志着雄安基建投资的大幕拉起。

PPP项目是新区建设资金的强力支撑。雄安新区的建设除了国家财政支持外,社会投资也是助力新区建设的主要方式。去年11月出台的《第三批政府和社会资本合作示范项目加快推动示范项目建设的通知》以来,京津冀的高铁项目都已经收录于PPP示范项目,包括北京市首都地区环线高速公路(通州—大兴段),PPP模式已经成为政府建设项目的方式之一。我们认为未来新区的建设的投资不乏PPP项目的落地,投资规模达万亿级。

雄安将打造地上-地下,联通京津冀的立体式轨交。与筑波类似,立体式交通建设也是雄安建设首当其冲需要完成事项:

从纵向看:雄安新区的建设基础设施建设目标:先地下,再地上。地下是新区内部骨干路网,汽车穿梭往来;地上是林带、湿地湖链、公园、街道,错落有致、融为一体,步行15分钟即可找到各种生活服务设施。整个新区便捷、高效、宜人、富有活力。雄安新区将加快建设高铁和城际铁路、市郊铁路以及区域内轨道等多种方式的大运量快速公共交通系统,并与城市功能区紧密结合。根据日本新干线交通网推动筑波与东京互动发展的经验来看,强大的交通网络是新区起步区建设的首要目标,也是远期发展依托基础。

从横向看:未来的雄安新区将建成高铁纵横穿插、机场南北迅速可抵、快速与高速公路四通八达的交通网络布局。我们认为,雄安的交通建设是整个京津冀交通网络统筹构建的重点任务。目前天津铁路已规划新建京雄铁路、津雄铁路,雄安设“雄安站”、“雄安东”两站。

六、环保维度:“田园化”是科学新城的最大特色

(一)筑波经验:科学新城的“田园化”构想

除了轨交建设之外,作为科技生态新城,充分发挥得天独厚的自然环境优势,形成相对“大城市病”沉珂较重的首都中心城区明显吸引力,从而更进一步地吸引科技型轻资产企业落户,因此,环保也将是投资与建设另一项重中之重。

政策导向:上世纪90年代以来,优良的生态环境建设成日本政府建设筑波新的政策导向。1964年12月,日本正式确定计划用10年时间,建设以大学为中心的研究学园都市,并为此成立了专门的工作机构,从此即定调了筑波科学新城科技、人才密集型的轻资产之路。1998年日本政府又重新修订了《研究学园地区建设计划》和《周边开发地区整备计划》,确定了研究学园都市三大目标,即首都周边的核心都市,高水平学术研究及国际交流都市,优良的生态环境及现代市政设施的示范都市。

1998年5月制定了《新筑波计划》,新计划基本目标:1)建立科技中枢据点城市,开发出具有创造性尖端性的研究成果,并使之成为利用科技聚集效应开创新产业的据点、适于召开国际会议的城市;2)建立广域自立城市圈核心城市,完善和增强市中心职能,实现高级城市功能的聚集和市内的超级便利性;3)建立生态·生活·示范城市,实现自然、田园与城市的和谐,以及丰富的文化与多样性的居民交流等。筑波市在制定《新筑波计划》的同时,根据《科学技术基本计划》的基本方针,发表了《第三平台筑波城市建设的基本方向》,提出了要建立集科学技术中枢据点城市、广域自立城市圈核心城市和生态模范城市于一体的筑波市。

建设效果:高新技术园区与绿化交相辉映。从建设效果上看,技术立国导向产业搬迁后,日本政府将筑波科学城重新定位为“科学技术中枢城市、更广域范围都市圈内的核心城市和生态、生活、模范城市”。筑波科学城以建立人与自然协调发展的生态型城市为目标,山地森林平地人工林、农田以及公园绿地等占其总面积的65%以上,由山地自然林保护区、天然河岸林和湿地植被保护区、平地人工林和自然原野、公阅片林、敷地林、道路河流沿线等形成了多带式复层结构的绿色廊道。现绿地面积10318.47公顷,人均绿地水平达到59.58公顷,成为人与自然协调发展的生态型科学城。

从城区布局看,山麓的霞浦湖、筑波山是筑波科学城得天独厚的自然资源。筑波科学城在建造过程中保留和修复了周围的生态环境:霞浦被打造成国家级公园、筑波山的自然森林也被开辟了5个天然圣地的游览区。

除了充分利用区域固有自然禀赋外,城市内部田园化也是筑波科学城独有的特色之一。筑波科学城现有各种公园173个,人均公园面积为97.3平方米,比日本平均水平高1.5 倍,一般公园的栽植和绿化面积达到50%左右。同时,筑波市已经形成了颇具特色的连接城市公园的公园路绿色回廊和干线道路的绿色廊道。其中公园路绿色回廊全长 50km , 为非机动车专用通道人们可以步行去购物或去公园 , 真正享受到了田园式的体验 ,发达绿色廊道增加了筑波市与周边地区的连接。

(二)雄安构想:水城共融的科技生态新城是雄安重点任务之首

政策推进:水城共融的花园型生态新城或将位居雄安建设之首。与筑波类似,雄安建设的方向也是,充分利用现有湖区环境,打造环境优美的科技生态新城。从新区伊始的“新华社通稿”即可以看出,与浦东和深圳相比“绿色生态宜居新城区”是雄安新区定位中最大的特色。“打造优美生态环境,构建蓝绿交织、清新明亮、水城共融的生态城市”也是雄安7大重点任务之首。

6月6日,徐匡迪院士表示打造山水城市、灵动交融仍是雄安建设的坚定原则。环保方面的投入力度与预期一致,新区系列规划中白洋淀的治理方案也将“掷地有声”。其中,浅淀区开挖、清淤、加深,利用堆积淤泥打造城市花园是普遍赞同的治理方式。

6月16日,河北省省长许勤主持召开省长办公会议中,突出加快谋划推进新区及上游水环境污染监管和治理工作,河北省的上游水环境治理是为建设绿色生态宜居新城区创造前提条件。

此外,与筑波相比,雄安生态环境建设方面最大的不同在于,水污染、大气污染和土壤污染是困扰河北多年的问题,预计雄安环保投入将会远远大于筑波。

水处理:V类水治理刻不容缓,带动2000亿元规模。白洋淀素有“华北之肾”的美誉,也是本次雄安新区的地理中心,然而,目前整个白洋淀湖区大量的区域处于IV类-V类水质。白洋淀上游流域城市生活污水产生量超过 240万吨/日,目前处理率不足40%,按照高标准(一级A以上)污水处理厂2500元/吨投资计算,仍存在33亿的污水处理厂投资需求。工业污水处理能力亟待提升。工业污水产生量约为64万吨/日,目前基本处于直排状态,按照 3000 元/吨投资计算,仍存在19亿市场空间。预计白洋淀湖区整体工程投入总规模可达2000亿以上,每年至少将达到200亿元规模。

园林:山水城市打造中的“预期差洼地”。科学新城田园化是筑波城市建造最大特色之一,也与雄安水城共融的定位和徐匡迪院士打造山水城市、灵动交融的坚定原则相适应。我们认为,园林景观或是目前雄安主题中预期差最大的洼地。按照雄安“3年有样、10年成形”测算,园林绿化将与城市建设同步进行。未来10年100平方公里建成区,绿化覆盖面积为45平方公里,乔灌木为覆盖面积为31.5平方公里(3150万平米),按照平均6平米1株计算,需要乔灌木共计525万株,并且70%为乡土树种。区域内的生态联动面积起码是核心建成区的10倍以上,园林绿化行业又将迎来新一轮机遇。

七、投资建议:关注“成长雄安”六大细分,首推园林景观、装配式建筑、智慧城市

6月底-7月作为雄安新区规划方案的重要节点备受瞩目,我们通过“六个维度”深度分析,与我国环境具有较高相似性,同时也是新华社社论中重点强调的国际案例。其经验对于我们勾勒未来雄安“新产业规划”走向,具有重要意义。

1)园林工程——铁汉生态岭南园林铁汉生态2016年的外延并购星河园林和山艺园林稳固园林龙头地位,并购后获得星河园林在雄安新区附近业务基础,近期表示拟落地雄县花木项目“京南花谷”大概率布局雄安园林环保建设。岭南园林:公司收购新港永豪水务,雄安新区的容城县水务局水厂是公司承建的业务之一,业务布局覆盖华北区域,依靠水利部下属企业有生态环保竞争优势;“园林+”业务模式和水处理受益于新区生态环保建设。

2)装配式建筑——杭萧钢构公司为住宅钢结构装配龙头,在河北有3家合作商的业务布局,具有第三代钢结构技术全国领先优势,将受益于新区使用装备式建筑确定性。

3)地热——恒泰艾普国内地热钻完井业务龙头,具中石化供应商资格并服务若干地热项目。公司在河北廊坊设有子公司经营特种装备制造及环保工程业务,有望深耕河北地区推广“雄县模式”,受益于雄安新区地热项目。

4)水处理——碧水源水处理企业龙头,公司具有先进的膜法水处理技术,市场份额达70%。雄安新区起步区建设环保先行,公司领先的DF膜水处理的技术优势有望应用于白洋淀流域乃至京津冀地区水处理。

5)光通信建设——中兴通讯全球领先的综合性通信制造业公司,作为最早进入智慧城市领域的厂商之一,5G 试验网提前布局新区和超前部署云网融合的智慧城市信息化基础设施,丰富的通信建设和智慧城市建设经验受益于新区的起步建设。

6)智慧雄安——常山股份旗下子公司北明软件拥有智慧城市整体规划设计经验,同时旗下产品常山云数据中心距离雄安物理距离近、扩展性强,而雄安新区七个任务中至少5项与计算机行业有关,常山股份有望受益于旗下子公司北明软件推动云计算、大数据平台在雄安建设红利。


END





免责声明 

本公众订阅号为华创证券策略研究团队设立的。本订阅号不是华创证券策略研究报告的发布平台,所载内容均来自于华创证券研究所已正式发布的策略研究报告或对报告进行的跟踪与解读,如需了解详细的报告内容或研究信息,请具体参见华创证券研究所的完整报告。在任何情况下,本订阅号所载内容不构成任何人的投资建议,华创证券及相关研究团队也不对任何因使用本订阅号所载任何内容所引致或可能引致的损失承担任何责任。本订阅号对所载研究报告保留一切法律权利。


订阅者对本订阅号所载所有内容(包括文字、音频、视频等)进行复制、转载的,需注明出处,且不得对本订阅号所载内容进行任何有悖原意的引用、删节和修改。






欢迎关注 华创策略王君团队

公众号:HCSSTR

邮箱:[email protect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