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为数极少的人那里,孤独可能体现在那种怪异的"自婚"小倾向中,-人们自己给自己戴上婚戒、誓言忠贞不渝。对其他众多人来说,孤独则是一种不幸的怪圈:美国一项新研究报告显示,孤独者,久而久之会越来越以自我为中心;而过分的自我中心反过来又会强化孤独。
美国芝加哥大学心理学家卡乔波(John Cacioppo)及同事在专业刊物《人格与社会心理学公报》(Personality and Social Psychology Bulletin)上撰文指出,从进化论角度看,短期的孤独自有其意义,因为,它让当事人了解到自己的需求,激励自己,培养社会联系;长期来看,孤独状态对身体、对心理健康却都有害无益。
心理学家卡乔波研究孤独问题多年。在多国进行的各种研究中,他发现,约有30-40%的人感觉孤单。
为这项最新研究,学者们评估了一份全面的健康问题调查的广泛数据,在这一调查中,从2002至2013年,230名50至68岁的美国人每年都接受相关询问。结果显示,孤独的人一年后便表现出更多的自我中心意识。这本来倒也不出研究者们所料。然而,自我中心生活观竟成为孤独的一种标志,却让他们多少有些惊讶。
尚不清楚,这一相互关联是否强化了那种所谓的"自婚"小倾向。有越来越多的女性自己和自己结成"百年之合"。这种自婚,一方面显然是表示对自己的认同;另一方面也为了当一回新娘,-即使没有丈夫。
"独居并非必然孤独"
卡乔波强调指出,独居并非必然孤独。很多独身者热爱自己的那种无拘无束的生活;再者,即使身边有人,-在学校、工作单位里,或有生活伴侣,你也可能长期感觉孤独,因为,缺乏真正的心灵交流,而这种交流,-不是日常生活中的支持或纯粹的社交- 才真正重要。
在一次采访中,卡乔波建议孤独的人们:"参加一种让您高兴的志愿者活动。要是您到一家施粥站帮忙,您会一下子确认,其他人的确可以是友善的,会作出感激的反应。"
在美国,独居者人数目前已超过1980年时的30%。在德国,单身家庭数量也在增加。2014年,其比例几达40%。独居者中,30岁以下的年轻人约为六分之一;64岁以上的,占独居者三分之一以上。
本文来源于德新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