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钉科技报道]最近,共享单车成为了两会上的一个热点,交通运输部部长李小鹏就表示,要积极鼓励和支持“共享单车”。各地区的相关政策也逐步出台。所谓“一年之计在于春”,共享单车团队,也随着两会的春风,开启了新一轮竞逐。ofo与摩拜等纷纷推出“北京地区免费骑乘一周”的活动,标志着共享单车“补贴战”的正式打响。当“补贴战”过去,ofo与摩拜,会像网约车中的滴滴和快的一样,上演融合的戏码吗?
“免费骑一周”,“补贴战”正式开打
随着摩拜D轮累计融资额超过3亿美元和ofo到手4.5亿美元D轮融资,共享单车的“大规模补贴战”,终于正式打响,最为明显的信号,正是ofo和摩拜在3月6日至3月12日两会期间,开启的“北京地区免费骑乘一周”活动。
在这之前,双方已经通过“周末免费骑行”试探市场。据钉科技观察,活动反响颇为可观,一些之前还在街边被看成“雕塑”的车辆,在周末突然被大量“盘活”。此外,在2月底,ofo与摩拜先后推出了充值返现。
不过,根据钉科技此前的了解,ofo的促销活动早已相当丰富。其中,“赠送红包”和“免费骑乘”都可以给用户带来一定实惠,“城市大共享计划”则是通过用户的旧车,估值换取小黄车的相应使用权。但彼时,摩拜并没有充分跟进。
因此,在钉科技看来,新一轮融资带来的充沛资金,不过是战斗打响的第一点原因。
其次是其它竞争对手的“强势崛起”。比如,Bluegogo小蓝单车在获得4亿元人民币A轮融资后,“优惠券雨”下得不可谓不猛烈,而前面提到的“北京地区免费骑乘一周”,小蓝单车同样参与了。
这一点可以被认为加速了行业洗牌进程,使得与网约车同属“互联网+出行”,但相对温吞的共享单车,其正式的“补贴战”,不得不提前开打。毕竟,行业“先行者”会试图保持自身优势,在对手“完全准备好”之前,开打“补贴战”,不失为一个有效途径。
再次,互联网巨头阿里的加入,或许也是原因之一。
2月末,蚂蚁金服宣布参与永安行A轮融资,具体金额并未公布,但当时,有报道称,永安行创始人孙继胜透露,本轮融资金额在同类共享单车企业当中是最高的。同时,支付宝用户芝麻信用芝麻分达到600分以上可以通过支付宝免押金骑行。
而在更早些时候(2016年11月3日),骑呗单车与芝麻信用在杭州举办启动仪式,宣布一年之内将在杭州投入10万辆单车 。据了解,骑呗单车的创业团队中“不少曾是阿里的员工”。
上述信息暗示,虽然并未直接参与,但阿里可以说在事实上已经加入了“共享单车”之战。
资本推动,再现“滴滴快的”融合?
尽管“补贴战”刚刚开打,但对其结果,外界已经有所预期:作为行业“顶端”的ofo与摩拜融合,就像曾经的网约车一样,滴滴与快的融合,继而合并了Uber。对这类观点,钉科技目前是赞同的。
从宏观上看,共享单车与网约车是有相似性的:
同样涉足于公共生活相关的出行领域,同样试图利用“闲置资源”(当然,共享单车目前体现的还不明显,这也使得其从根本上更接近B2C租车业务,其中,“闲置资源”本质上由共享单车团队提供,ofo的旧车换骑行倒是有一些真正的“闲置资源”利用的雏形),同样具有了一些公共服务的属性,同样在前期显得颇为混乱,需要规范。
另外,滴滴与快的、优步的合并,本质上是软件平台、数据、财务、人员的合并,共享单车同样可以遵循这一规律。
当然,这个过程,会比网约车的合并更为困难。因为,至少摩拜和ofo的车辆设计、解锁方式等方面有着相当的差异,合并过程中,甚至会面临因供应链合作方而产生的一系列问题。也正是基于这个原因,有观点认为,ofo与摩拜难以走向融合。
不过,与滴滴、快的的合并过程类似,其背后可能的资本推动是不能忽视的。“补贴战”已经使得网约车消耗了大量资金,资本方很有可能会达成一致,让共享单车能够少走弯路。
值得注意的是,二者背后,疑似有同样的出资方,这就使得资本方达成一致的可能性更大:
2016年9月,滴滴出行宣布投资ofo,金额数千万美金。其4.5亿美元的D轮融资,滴滴也有所参与。除滴滴外,滴滴的早期投资人也有所参与。在3月1日的4.5亿美金D轮融资中,领投方为DST,跟投方经纬中国、Coatue、中信产业基金都曾经是滴滴的投资方。
在滴滴背后,或许就有腾讯的影子。腾讯不仅通过微信给滴滴开放了巨大的流量入口,还在2014年末,与DST共同主投滴滴7亿美金。另外,在2010年,腾讯曾宣布3亿美元投资DST。至少,在上述联系下,腾讯已经算是间接持有了ofo的股份。
对摩拜,腾讯则是进行了直接投资。2016年10月,腾讯参与了摩拜的C+轮投资。2017年1月,腾讯则直接宣布领投摩拜2.15亿美金的D轮融资。此外,通过微信扫一扫可以直接接入摩拜小程序,开始骑车,腾讯给了摩拜新的流量入口,类似于腾讯和滴滴的关系。
如果有腾讯的推动,ofo与摩拜,难免要走向融合。
ofo、摩拜,谁“吃掉”谁?
融合后的滴滴、快的,最终是以滴滴为主,而快的“退场”。ofo与摩拜,如果合并,也有可能会面临与滴滴、快的类似的局面。那么,谁会被“吃掉”呢?
按照钉科技之前的观点,ofo在合并中胜出的可能性相对更大,原因主要有以下两点:
首先,钉科技认为,在体验上,ofo此前整体稍优于摩拜。从计费方式来看,ofo的押金相对低廉,计费与摩拜类似,但在校园中更为优惠,同时,也有更多的促销活动;从车辆骑乘来看,ofo被认为骑乘更省力,座椅高度可调节也被认为更加人性化。
其次,钉科技认为,在车辆投放上,ofo此前占据优势。同质化的产品模式、相近的产品体验等等,使得共享单车,作为一门生意,不具备“壁垒式”的门槛。“共享单车”团队的角逐,短期难以脱离比拼单车投放覆盖面和投放数量的抢地盘战役。而在融资额度整体相近的前提下,ofo此前的单车造价要较大幅度低于摩拜。ofo的投资人、金沙江创投合伙人朱啸虎就曾表示:“摩拜布一辆车,ofo可以布十辆”。
不过,就目前而言,上述局面已经有所变化:
首先,在“补贴战”中,双方都在尽可能“回馈”用户,使得二者的用户体验,在一定程度上缩小了已有差距。
其次,ofo单车造价有所上涨,摩拜单车造价下降,使得二者在车辆成本间的差距逐渐缩小。
再次,摩拜是腾讯的“嫡系”,且与微信建立了相对更好的合作关系,占据了大流量入口。
“补贴战”的开打,使得ofo与摩拜在一定程度上又开始处于“统一起跑线”,最终,两者会不会合并,谁会“吃掉”谁,依然要看自身实力与投资方的综合考量。不过,相对于网约车的“漫长缠斗”,共享单车的类似结局倒是有可能提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