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EGFR敏感突变的
肺癌患者中,脑转移出现的概率高,临床治疗难度大,预后差,如何提升肺癌脑转移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成为每一位医生关心的话题。
本期《TALK ONCOLOGY:肿瘤君的那些事儿》我们邀请了浙江省
肿瘤医院范云教授和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胸科医院张树才教授,与我们剖析三代TKI药物在肺癌脑转移患者中的临床应用现状。
主持人焦利华:
随着靶向治疗的发展,三代TKI药物已经在临床中得到应用,也在一些患者的治疗中展现了良好的效果,那么两位专家是如何看待三代TKI药物在特殊患者人群,包括脑转移患者中的治疗效果呢?
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胸科医院张树才教授:
诚如主持人所讲,我们对于一代TKI药物的了解目前已经十分透彻,对通过血脑屏障的比例和脑内的治疗效果,有很多的研究正在探索,对于三代TKI从去年到今年也有一些小样本的研究数据公布,特别是像现在大家熟知的奥希替尼,在已经公布的研究结果中,对于脑转移、脑膜转移患者体现了很好的治疗效果。奥希替尼也与针对脑转移患者设计的药物AZD3759进行了对比研究,这类药物有一个共同特点,就是脑脊液中的药物浓度相比一代TKI来说可能更高一些,这个与它的作用机制有一定的关系,尤其是AZD3759,它的小样本研究显示,在EGFR敏感突变人群中,能够达到较好的客观缓解率与疾病控制。
目前针对脑转移的研究都是小样本的分析,还没有大规模地进行试验,我们也期待未来进行更多的相关试验研究,为三代TKI对于脑转移或脑膜转移患者的临床治疗提供更多的依据。
主持人焦利华:
谢谢张主任!范教授,您是如何看待三代TKI药物在肺癌脑转移患者中的应用的呢?
浙江省肿瘤医院范云教授:
奥希替尼的出现为肺癌脑转移患者的治疗揭开了新篇章,它具有以下两个方面的优势,第一是脑脊液的药物浓度高,与血液药物浓度的比例可以达到百分之一百左右,也就是说可以完全透过血脑屏障;第二,它不但对EGFR敏感突变的患者治疗有效,对于T790M突变的患者治疗也有很好的效果。
当然目前对于该药物的使用也存在一部分问题,例如对于有脑转移出现但没有T790M突变的患者,奥希替尼是否有效果呢?如果患者一开始就具有脑转移及T790M突变,是否能够在一线治疗时直接应用奥希替尼呢?目前这些问题我们还无法回答,我们还需要等待更多的研究结果出现,来进一步解决这些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