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界中“查重恐慌”的情况一直存在,大部分人为了文章能顺利通过学校/期刊的查重会去购买一些平台推出的查重服务。随着AI技术的快速发展,查重的范围越变越大,不仅涉及传统文本,还包括AI写作和图表等多种形式。这也就给了相关平台可趁之机,它们通过
夸大查重作用,频繁发布期刊撤稿案例,大力鼓吹AI的查重能力,渲染不查重的危害,贩卖焦虑,制造恐慌情绪,来获取利益。
首先,我们必须明确
学术诚信是科研工作的生命线
,任何学术不端行为,如抄袭、剽窃、伪造数据等,严重破坏了学术生态,损害了学术共同体的信任基础。因此,
我们坚决反对任何形式的学术不端行为。
其次,我们也必须认识到
查重并非必需
。身正不怕影子斜,实实在在做科研,老老实实做实验,不对图表数据做篡改,我们就不需要去查重,因为这些数据图表均是原创。当然,也有些小伙伴害怕文本的重复率太高而多次查重。说实在的,这里面专有名词/术语、常用描述性语句重复可能占了大头。为了降重,反复更改语句导致偏离原有意思,就有些本末倒置了。
AI并非万能,它只是个
辅助我们检测科研失信行为的工具
。期刊编辑和审稿人在判断论文数据真实性时,也会综合考虑方法论、实验设计、数据收集和分析的可靠性、结果的可重复性和一致性等多个方面,而不是单单靠AI检测。虽然越来越多期刊开始检查图表数据,但它们大多是结合人工,并且会在发现问题后与作者进行核验,例如Elsevier在部分期刊中使用软件工具和手工分析相结合的方法来检查图像问题。
因此,
只要我们坚持求真、求是、求实的原则,认真做实验,不造假,诚信科研,就无需担心查重问题。
最后,我们呼吁广大科研工作者和学生,不要被某些平台的恐慌营销所影响。只要我们坚持诚信科研,认真做实验,不造假,就可以放心大胆地进行学术写作。让我们共同为维护学术的纯洁与美好,为推动科学进步贡献自己的一份力量。
公众号后台私信太多回复不及时
,SCI论文润色服务可以添加
下图
客服微信👇
,其他合作或疑难解答可加入我们
平台交流群
(Q群二维码在下面👇)
,
在线对接,同时与你的同行们共同交流、学习、进步。
SCI论文润色|翻译|降重|投稿咨询|SCI期刊推荐等业务详情请扫码咨询!
不想错过生信的热点和技术
欢迎大家添加SangerBox为
星标
推荐
保存图片打开小红书,扫码关注
每天更新生信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