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很大,我们很向往
风吹雨打要抗过
江河湖海要闯过
但,对不起,就在现在,就在此刻
我要回济宁了
俗话说,过了腊八就是年
济宁的孩子
回家过年吧
没有一种感情比亲情更浓烈
没有一种温暖比得上过年回家
济宁的孩子
回家过年吧
这里不仅有你熟悉的土地
还有你难得见到的年味儿
过年,一定要有丸子,象征着团团圆圆。萝卜做的丸子,那酥脆、爽口,回味于齿缝之间!
初一早晨,晚辈起床后,要先向长辈拜年,祝福长辈健康长寿,万事如意。长辈受拜以后,要将事先准备好的“压岁钱”分给晚辈。
进入腊月二十三之后,各家各户都要打扫卫生。人们通常先把屋里的家具用被单等遮盖起来,用头巾或毛巾将头包好,然后用扫帚将墙壁上下扫干净。扫完之后,擦洗桌椅、冲洗地面,用干净、整洁、亮堂来迎接新年的到来。中国民间称之为“扫尘”、“掸尘”。
因为有民谚说:“腊月不扫尘,来年招瘟神。”民俗专家表示,扫尘既有驱除病疫、祈求新年安康的意思,也有除“陈”(尘)布新的含义。
一般在腊月二十三或二十四,家里的长者会敬香,并供上自家最好吃的东西。
传说灶王爷自上一年的除夕以来就一直留在家中,以保护和监察一家;到了腊月二十三日灶王爷便要升天,去向天上的玉皇大帝汇报这一家人的善行或恶行。玉皇大帝根据灶王爷的汇报,再将这一家在新的一年中应该得到的吉凶祸福的命运交于灶王爷之手。因此,对一家人来说,灶王爷的汇报实在具有重大利害关系。
古代人们用“桃符”驱鬼避邪,它以后被红纸所取代,写上字就成了春联。后来人们把自己的愿望都写在了春联上面,用春联来表达辟邪除灾、迎祥纳福的美好愿望。
有些讲究的人家不喜欢买现成的,觉得少了一分味道,可以去街上,师傅现场手写春联,也会有懂书法的邻居大爷免费给写。
穿新衣是个古老的习俗,到新年开始的时候,就要万象更新,从里到外都有一种新的气象,衣服就很像穿在身上的春联,表示对春天的庆贺。不管是有钱人还是穷人,到这个新年的时候,他都得在过年穿新衣。
现在很多人喜欢春节穿红衣,全家人都穿上喜庆的红衣服,希望能寓意趋吉避凶,消灾免祸,全家平安。
压岁钱不在多少,用意是镇恶驱邪,保佑平安。人们认为小孩容易受鬼祟的侵害,所以用压岁钱压胜驱邪,帮助小孩平安过年,祝愿小儿在新的一年健康吉利。
赶集是一种民间风俗,到集市上去做买卖或玩耍。这种生活习俗自古就有。
过年是济宁人最隆重的日子,年味也尤为浓重,一般12月开始的大冬天就是进入过年的前奏曲,是总结当年,迎接来年的日子。这时候,我们济宁人就开始陆续忙活起张罗过大年了。
特别是关于年前的准备,俗称办年货,也透着一股子济宁人的朴素踏实劲儿。
除夕夜快到12点的时候,大人赶紧带着小孩下楼放鞭炮,倒数5、4、3、2、1,迅速点燃礼炮、烟花、一千响的大地红,窗外此起彼伏的鞭炮声,把电视机里的声音完全淹没了。
放鞭炮回来,饺子已经上桌了。过年吃饺子是北方人的习俗,大年三十晚上辞旧迎新,一定要吃饺子,如芹菜肉、酸菜肉、三鲜韭菜等。
济宁人在大年三十晚上,一定要吃饺子,在众多的饺子中只包上几只带有硬币的(现在人们讲究卫生,就用花生或其他果仁来代替。),谁吃到了这样的饺子就预示着在新的一年里会交好运,有吉祥之意。
此外,济宁人在正月初五这天一定要吃饺子,也称“破五”,就是把饺子咬破,寓意将不吉利的事都破坏,有驱灾避邪之意。
年夜饭,是农历除夕(每年最后一天)的一餐。这一天人们准备除旧迎新,一家相聚,共进晚餐。家人的团聚往往令“一家之主”在精神上得到安慰与满足,老人家看儿孙满堂,一家大小共叙天伦,而年轻一辈也正可以借此机会向父母的养育之恩来表达感激之情。
以前,每家每户的客厅的墙上,都会有用桃木相框装裱的全家福,看着几代同堂的温馨场面,整个家庭就充满温暖、和谐与快乐。尤其是当孩子们都长大了,离开家的时候,每当看到这幅温情的家庭照,父母就不会有失落的空巢感觉。
如今,过年时依然会拍全家福,花样变得新奇,寓意也更加美好。
在济宁,上了年纪的老人都有这样一个说法,大年初一、初二这两天不扫地,就是不愿将好运气、财气扫走。所以只有等着到了初三才可以扫地。
在济宁
还有许多许多的情怀
是我们无法用那简单的言语来抒发的
我决定了
我!要!回!济!宁!
在济宁
我们一直在等你回来
张开双手只为拥抱归家的你
改编自黑龙江晨报
济宁圈微信号:lhjin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