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从交易成本的视角分析标准化拉丁语、信息技术的革新与经济增长之间的关系,认为拉丁语的标准化降低了信息的存储与复原的成本。这将导致经济决策的分散化,也就是在非中心地带出现了更多的大城市。这样原有的加洛林王朝中心城市对经济的控制力就减弱了,实现了经济控制权力的下放,从而基于契约的交换就取代了政府的指令。同时,存储与传播信息的成本降低,将会激励人们去学习这种新拉丁文,人力资本的边际产出将会升高。这表现在伴随着城市与财富的分散,传播拉丁文的教育机构,如教堂、修道院以及天主教学校等也随之扩散。
在实证研究部分,主要采用了Bairoch et al. (1988) 的1000-1300年城市人口数据。样本包括了1300年罗马天主教的74个城市,人口则是1000年和1300年。计量结果表明:
第一,中世纪中期人口变动很大部分是一种恢复,即从之前维京人和穆斯林入侵冲击后恢复到均衡状态。第二,贸易变量——港口对增长有一个非常显著地正影响。区域内贸易的上升高于海口贸易。第三,产权保护变量——拥有封建领主或商业政府对经济增长率正影响。第四,相邻小国之间流动要素的竞争有利于经济扩张。但是,拥有教会学校的城市看起来并不比没有教会学校的城市增长更快。第五,对于环状区域(Ring)——距离Mainz的430千米至1230千米的环状范围之内,环状区域内8个港口比环状区域外18个港口增长更快,环状区域内8个自由城市比环状区域外25个自由城市增长更快。第六,人力资本变量是显著的。不过,环状区域内的人力资本生产中心并不比环状区域外的增长更快。也许是因为掌握新拉丁文的学者可能会在整个西欧范围内流动,而不是仅仅在环状的区域(Ring)内部传播。
根据交易成本理论,标准化符号系统有利于降低契约成本,一方面导致了科层制的瓦解,另一方面提高了人力资本的边际效率。在中世纪中期,西欧城市化率提高就遵循了这种模式。在北海、法国东南部、意大利北部等的环状区域内取得了快速的经济增长。环状区域外的城市虽然生产人力资本,却部分供给给了环状区域内的城市。
总之,在1000-1300年间,标准化的拉丁文带来了经济决策分散化和人力资本边际收益上升。阿尔古因(Alcuin)的发明带来的查理曼帝国经济增长持续到了16世纪早期。在16世纪早期,欧洲又会受到两种信息技术进步——活字印刷术和方言标准化(the standardisation of the vernacular)——的交叉影响。本文用文字因素来解释经济增长本文不失为一篇极具启发性的论文,对中国学者有一定的借鉴价值。例如,汉字在东亚国家的地位类似拉丁文在欧洲的地位,能否从这篇文章的范式出发对汉字与东亚经济社会发展关系进行研究,值得我们进一步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