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栏名称: 求职百科
猎聘旗下专业猎头、资深HR和职业生涯导师,教你超实用的求职技巧,解决你的各种职场困惑。
目录
相关文章推荐
大华那点事  ·  终于不用抢了!新一轮消费券这么领… ·  昨天  
BioArt  ·  【DeepSeek专栏】Nat ... ·  昨天  
51好读  ›  专栏  ›  求职百科

转行一年半,收入翻4倍,我是如何重新选择行业的?

求职百科  · 公众号  ·  · 2021-01-20 13:00

正文



作者 | 打不死的little强     编辑 | 职伴君

来源 | 小强职场说(ID:littleQ94)



欢迎加入 答疑社群

小职酱最近为大家创建了一个社群,群内有各领域职场大咖坐镇,解决大家的疑难杂症。

1)每周2次大咖直播课

2)每天一个职场技巧

3)每周职场大咖答疑


识别二维码,直接进群

↓↓↓



从建筑业转行做互联网,转行一年半,从市场推广专员,做到了市场负责人,收入翻了好几倍,想把所有转行的经验告诉你。

转行后,一直有朋友来咨询我转行的问题,在跟他们沟通的时候,我发现一些共同特点:


很多人不喜欢自己的工作,但也不知道应该干什么,不知道什么行业好,更不知道应该怎么转行。


我个人的建议是:

在决定是否要转行之前,先做个职业测评,了解一下你的个人优势,找到一些有可能从事的方向。


九型人格专业测评


如果你还不了解自己的优势在哪里,建议做一个九型人格的职业测试。


虽然可能并不能给你十足的建议,但是能够让你基本意识到自己的一些优势点,然后结合优势,找到一些可能从事的职业方向。


比如产品经理,对一个人的逻辑思维能力和沟通能力要求很高;


用户增长,对一个人的细节洞察、数据分析能力要求很高;


......


总之,这个建议是告诉你,在不了解自己的优势之前,请不要到处尝试各种基础岗位,因为这对你没有任何好处。


关于个人优势,我再推荐一本《现在,发现你的优势》,空了可以翻来看看。


下面开始正式帮你解决问题:


第一:想清楚你为什么要转行?
第二:你应该选择什么行业?
第三:怎么做才能进入这个行业?
第四:关于在新行业发展的一些建议




1

你为什么想要转行?



每一次有人来咨询我转行的问题,我都会问他们这样一个问题: 你为什么想要转行?
有人说自己所在的行业是夕阳行业、有人说自己不喜欢这样的工作、也有人说公司业务状况不好,同事关系不好处理等等......

但是,他们里面真正决定转行的人并不多。

我印象特别深刻的是一个叫小雨的女生,18年6月份的时候来找我沟通,说自己想要转行,当时给了她一些建议。 我以为她会参考去行动,结果她11月又来找我诉苦,说自己过得很痛苦,不知道自己应该做什么......

我问她之前为什么没有按我的建议去做,结果你猜她说了一句什么?

她说自己在这里工作,虽然很痛苦,但是一想到转行的代价,要放弃之间所有的经验,就觉得难以承受。

在经济学里面,有一个叫“沉没成本”的概念。

大意就是指,人们在决定是否去做一件事情的时候,不仅是看这件事对自己有没有好处,而且也看过去是不是已经在这件事情上有过投入。

我们把这些已经发生不可收回的支出,如时间、金钱、精力等称为“沉没成本”。

而转行最大的阻碍就是“沉没成本”: 你大学所学的专业、你过去所有的工作经验、你现在所拥有的舒适区......

当我们过于在乎“沉没成本”的时候,其实是最痛苦纠结的,你不知道自己的选择是否足够正确,你也不敢选择改变。

与其纠结,不如好好想想这个问题: 你为什么想要转行?


我相信不会有人是为了吃苦转行的,对于我自己而言,转行的目的在于:

追求一种更幸福的生活和工作状态。

于是,我仔细分析了自己从事的工作,发现它除了能够带给我基本收入的增长,基本不能带给我任何幸福感,所以我才最终决定转行。

基于我的亲身经历,给你的建议是:

看一个行业或者工作,不要只看眼前的状态,而是更应该关注5年后、10年后的状态。 千万不要为了短暂的舒适区,放弃了更大的森林。

关于行业报告,智联招聘每年都会发布相关的行业报告,你可以自行去下载看看。



2

选择什么行业,什么岗位?



行业从某种程度上,已经决定了一个人的天花板。

例如你选择了一家行业下游的公司,这个行业的规模也许是10个亿,分流到各个公司,可能人均收益的天花板只能到10万,你在原地怎么努力,都没办法突破。

市场需求和规模只有这么大,人均效能上不去,未来发展必定受限。

如果你选择一个行业上游的公司,市场规模是万亿级,那么在这个市场上,你的发挥空间就是前者的上千倍,你个人的职业起点和天花板,也会高很多。

这是关于行业的选择,还有关于行业的更迭:


行业周期


有很多人会抱着把某个行业一直干下去的信念,但是朝代有更替,行业亦有兴衰。
在行业更迭的浪潮中,其实很难一直处在黄金时代。

今天你选择了一个大好的朝阳行业,也许过几年这个行业就衰落下去了。

就好比前几年大热的建筑业,现在由于国家城市化进程的逐渐完善,就会逐渐地进入收缩期。

应该怎么做,才能在行业更迭的浪潮中成长呢?

其实这个问题很多大佬都给出过答案: 保持终身学习,跟随行业成长。

在我决定转行离开建筑行业的时候,我曾经想过自己可能想要从事的行业:金融、房地产、快消、互联网......最终我选择了互联网行业。

原因很简单:我喜欢这个行业,这个行业也有足够的生机让我去发展。

关于行业选择,我给你这样一点建议:

一定要注意到政策和社会的变化!!!
一定要注意到政策和社会的变化!!!
一定要注意到政策和社会的变化!!!

2018年,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社会主要矛盾已经转化为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

这句话隐含的意思其实是,未来是消费升级的时代,人们的需求将不断进化,对于美好生活的追求会衍生出来很多红利:

线下新零售、人工智能、产业互联网升级、智能家居等等.....

未来行业的红利,很多都和互联网密切相关,所以,为什么我选择离开传统行业,也是这个原因。

那么行业选定后,应该选择什么样的岗位切入呢?


我认为需要考虑这样几点:

1) 在未来5-10年,不会被人工智能取代

最近两年,人工智能频繁亮相新闻头条,足以让人恐慌。

阿里的未来酒店,没有一个人,全是AI全自助入住和服务;

电商行业,人工智能逐步代替真人客服,情商不差真人,甚至还能给你讲几个笑话;

教育行业,人工智能也开始入侵......

也许未来5-10年,人工智能就会像当年工业革命机器取代人工一样,取代掉很多工作。

在这样的形势之下,我们在选择行业的时候就应该避免选择一些准入门槛低,重复性高的工作。

当初选择做互联网运营领域也是这个原因,因为这是一个与人打交道的工作,需要洞察和理解人性,所以短时间还很难被Ai取代。

2) 有足够高的天花板

为什么快递员的待遇比大部分白领还要高,但是却很少有人愿意从事?

因为这是一个天花板非常低的行业,未来的职业想象空间很有限,而且被取代的风险很高。 (说得简单一点,脱颖而出的概率太低了)

所以在选择工作或者行业的时候,职业天花板也是很重要的决定因素,这决定了你未来的纵向发展空间。

如何知道一个职业未来的天花板呢?

其实很简单,去招聘网站按照条件筛选一下5-10年这个区间的招聘岗位,基本上就可以发现还留存有哪些行业和岗位了。


通过搜索,我基本了解到,5-10年经验的岗位,机会比较多的不再是某个单一技能或者单一业务线的能力,而是需要综合业务能力的岗位——比如管理+专业线、业务线负责人等等。

有了这些参考,我们在选择行业的时候,就可以有侧重地进行选择,否则一不小心选了一个发展慢、晋升渺茫的工作,后悔都来不及。

3) 需要符合自己的价值观

很多工作虽然很挣钱,比如做黑五类的产业、网络灰色产业链,但是如果这件事情游走在法律边缘,还是不要碰。

像当年做互联网黑产的一些“大佬”,有些现在还在牢里关着呢。

对了,为了方便你决策,你可以根据这张表来决定你的职业选择:



说一下这张表怎么用:

首先,把你对工作的相关考虑因素都放在这个表里面,

然后,依次在工作价值一栏填写现在工作和目标工作的各项分数(自己设定),

最后,把工作价值这一栏求和。

这样,你就分别得到了两份工作的价值总分,对比两个分数,我相信你心目中自然会有权衡。



3

怎么做才能进入这个行业



面对一个陌生的行业,怎么样才能切入,我刚打算转行的时候,就走了很多弯路:

刚开始想入行运营,于是在招聘网站跪求HR,结果发现并没有任何卵用,HR根本不搭理你。

后来想通过看书学习知识,发现看了几本书,结果就知道了一些概念,没有经过实操,反而是越看越虚。

直到在一位师兄的引导下,开始系统学习理论,实操做项目,拿到了一些成绩之后,才总算是踏进了互联网的大门。

所以,千万不要想当然地去勾搭HR。




4
关于在新行业发展的一些建议


在我将入职互联网公司之前,一位学姐给了我这样一句忠告:

入行不是终点,而是开始。

后来我发现的确如此:互联网是一个需要不断自我进化的行业,知识更新迭代的周期太快,作为从业者,只有不停学习才能跟上时代的发展速度。

也就是说:必须快速建立自己的职场核心竞争力——人脉资源壁垒、职业技能、底层逻辑。

在公司,结果永远是第一位的,在合适的时间做合适的事情,才能将个人价值最大化发挥。

转行后的成长,我想跟你分享这样几点:

1) 先在站稳脚跟,证明自己的能力


如何站稳脚跟,我这里有3点建议:

A :了解公司的业务及其竞争情况

公司的业务是做什么的,目前行业竞争情况是怎么样的,公司目前处于一个什么样的发展阶段?

不同行业,不同的竞争情况以及不同的发展阶段,公司的发展路径是不一样的。

例如:你进入一家新兴的电商平台,但是这个行业已经有很多巨头,那这家公司就注定了很难做成像京东、淘宝这样的大平台,顶多成为某个领域的小而美的产品,做某一个垂直领域,例如:生鲜、00后市场、母婴等,挣一些他们不挣的钱。

这个时候,初创公司互联网运营的目的找到种子用户,进而验证产品的模式是否能够走通。

所以这个阶段公司不是要把业务量瞬间爆发起来,而是小心验证,快速迭代,如果证明模式可行后,接下来才是快速扩张阶段——也就是我们所说的增长阶段。

在这个阶段,公司是野蛮成长的,核心目标是快速的用户增长和业务增长,所以增长就是这个阶段的最主要任务。其他的所有事务,都是为了增长而服务的。

所以,我们这个阶段在做汇报的时候,不求PPT有多好看、数据多么完整,而是好用、核心数据完整,你更多的时间需要放在更核心的事情上。






请到「今天看啥」查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