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栏名称: 青年文摘
青年文摘杂志社的官方公众号。小火慢炖暖心汤,挑三拣四好文章。来约,不让你失望~
目录
相关文章推荐
青年文摘  ·  又双叒叕写年终总结了,实用收藏! ·  4 天前  
老子道德经  ·  开心的良方(送给所有人) ·  3 天前  
香港365天  ·  短短10个月!港校内地生惨遭精神重创! ·  4 天前  
香港365天  ·  短短10个月!港校内地生惨遭精神重创! ·  4 天前  
冯唐  ·  遇到这样的老板,你就跟定他! ·  1 周前  
周国平  ·  真爱的相遇,你们的灵魂必深受震撼 ·  1 周前  
51好读  ›  专栏  ›  青年文摘

我家没有冰箱,好处可太多了!

青年文摘  · 公众号  · 美文  · 2024-12-06 19:56

正文


夜读·开卷有益

极简并非生活的减法,而是心灵的加法。


生于1995年的日本新一代极简生活美学家涩谷直人提倡的极简主义是一套思维方法,包括生活、物品、身体、时间、思考和人际关系这六大维度,颇有一些独到之处。


我们从他的《花小钱 得自由》一书选摘了5篇文章,一起来看看这种“花小钱得自由”的具体方法,相信他的观点能够对你有所启发。


注意,作者特别强调:希望你不要照单全收,而是找到最适合自己的极简主义。


01 / 没有冰箱

只在必要时,购买必要的量,停止囤货


我的极简主义人生始于搜索“没有冰箱”。


其实,就在不久前,我还有一台一人用的小冰箱,后来我把它给了熟人。


自那以后,我就这么过了两年多没有冰箱的生活,到现在没什么大问题,反倒是好事连连。


让我细细盘点失去冰箱后自己身上发生的变化。


1.因为无法保存,只吃新鲜食物


我每天会在晚饭前去附近的超市买东西。我喜欢吃新鲜的鱼,几乎每天都吃。因为新鲜的鱼在常温中无法保鲜,所以如果想吃鱼,我就会立即去买,或者在回家路上顺便去超市买。


鱼就是要吃新鲜的,真是好吃!


2.因为吃东西变得麻烦,开始“一日一餐”的生活


“要想变瘦,扔掉冰箱。”


这是我当下现编的“名言”。


如果家里没了冰箱,就不再会有“既然那么便宜就整包买下吧”的想法;家里也不再会有多余的食品堆积成患;也不会再受到“要不再多吃一点”的诱惑,可以防止吃得过饱。


因为一天出去买三次食物很麻烦,自然而然就变成一日一餐了。随着用餐次数变少,当然也省了钱。“一日一餐”的饮食生活使我变得超级健康。



3.我开始吃常温保存的食材


我开始尝试更多罐头、干货等可以常温保存的食材、调味料,比如水果罐头、牛油果、豆浆、蔬菜汁、海苔、芝麻、糙米等。


4.我喜欢上了常温饮料


我本来就热爱健康养生,并不抗拒喝常温饮料。“无法冰镇”的环境更加深了这一嗜好。水,我喝常温的;豆浆、蔬菜汁,我也喝常温的。


喝冷饮,肚子会变冷,体温会受凉。喝常温饮料无疑更加健康。


经历了这一系列的变化,我深信“没有冰箱,人照样能过得好好的”。没有冰箱反而能让我吃上更新鲜的食材,还能节约开销、防止过饱,种种好处让我意想不到。


没有冰箱的生活,更加接近人类原本需求不多不少、恰如其分的生活。


如果你还在犹豫冰箱有没有必要保留,不妨清空冰箱、拔掉电源,来一次有时间限制的“无冰箱生活”体验。


我觉得你会意外发现,没了冰箱也无关紧要。


没有了冰箱,你会明白

“什么时候是真的想吃”。



02 / 思考“退场策略”来增值

在二手口红也可畅销的“共享时代”

应具备的必要技能


我每年都会换购iPhone的最新款。


“爱惜物品才是极简主义者吧?”“你那么有钱吗?”……这样的质疑声常在耳边响起,然而我这么做有着明确的理由——


iPhone有着极佳的流通“出口”。因为苹果的产品需求度高,使用一年后转卖的话,可以拿回购机时六成七成的金额。


所以就算是新款,只要拿出一小部分钱就可以买到。因为想好了将来会转卖,用起来自然也会小心翼翼。


容易脱手这一点确实吸引人,但更重要的是,换上高性能的智能手机,工作常用软件的启动速度也会提升,还不用担心电池老化的问题,用起来毫无压力,极简的设计也让使用变得舒适。


从今往后,也许购物时思考“退场策略”会变得不可或缺。


比如在二手交易平台上,转卖的物品应有尽有。更有甚者,还有卖使用过的口红,只要除去口红的前端,就能卖上数千日元。


由于二手交易app的普及,物品的流通性显著提高。像节日服饰、教科书这样“必要时购买,用完了就卖”的商品在app中循环流通。


“保值率高,会瞬间产生需求的物品”像仓库出货一样在app上被人分享。


另外,对潮流敏感的女性正在做这样的事——买下当季流行的衣服,流行结束时在二手交易app上出售。


如此一来,她们既能满足赶时髦的需求,又能把服饰卖给后加入流行行列的人,最终做到花小钱体验时尚服饰。


对潮流的敏感带来了经济上的实惠,着实有趣。我觉得物品的理想“出口”(退场策略)是“出售”“转让”“耗尽”中的一项。


糟糕的退场策略是丢弃,“明明没在用,却烂在手里积灰”也一样是昏招。考虑物品的退场机制,是今后在“共享时代”不可或缺的技能。


另外,这一“退场策略”不仅适用于物品,还适用于人生的各个方面。


《人生多别离》,这是我喜欢的歌手伊东歌词太郎的一首歌。就像相逢和离别如影随形,当你穿过入口的那一刻,你要向着最好的出口奔去。


买下

价格高、易脱手的东西,

最后你还是赚到。



03 / 有时间烦恼, 

不如干净利索地购买、丢弃

通过反复试错磨炼直觉


想要的东西最好尽快入手。


一样东西需不需要,到手才知道。如果不需要,那就立刻脱手就好。


另一方面,丢弃、脱手时也要快,因为你举棋不定的是“没有也无关紧要的东西”。


比如,现代人很少会为“要不要扔了手机”而犹豫。因为没了手机,生活处处碰壁。真正需要的东西,将它扔了的想法你连有都不会有。


另外,当你的直觉告诉你“想要”或“可以丢了吧”的时候,几乎一来一个准。根据以色列一所大学的研究证明,人类直觉的准确率接近90%。当你产生直觉时,其实是大脑在从过往的经验和学习的资料库中提取答案。


“一开始还犹豫该不该丢,真丢了一点儿也没事,反而痛快不少”这样的经验,我自己经历了许多。与此相反,“我真不该丢”这样后悔的经历极少发生。即便发生了,也让我明白“原来真的需要这个”,算是积累了经验。我不会后悔,而是把它当作成长路上的一次积极的失败。


这不仅适用于丢弃东西的时候,购买东西的时候也是如此。“买一眼就看上的东西”是我的一项购买准则。现如今,让我一眼相中的东西虽然很少,但也有相当贵重的物品。


当然,我所说的并不是一眼相中就冲动消费,而是留一些时间,先做一些调查再来判断要不要买。然而,一眼就看上的东西,无论预留多少时间,大多都得出一个答案:“果然还是想要”。我会做必要且最少的调查,然后尽快购买。


但是,无论是丢还是买,为什么自己会被这件物品吸引,不能只靠直觉一锤定音,来同时做一下原因分析吧。


例如,丢一件衣服时,要考虑丢的原因——“颜色清奇,很难有不同搭配”“当时因为打折冲动买了下来”等,这样就能掌握不买多余东西的诀窍。


虽说直觉在90%的情况下准,但也会有10%的情况不准。不过就算因为直觉有误买错了东西,现在也有许多类似转卖等脱手的方法。


手提包、拉杆箱、平板电脑……各式各样的东西,我买过也脱手过。我认为正是这些到手又脱手的经历,磨炼了我成为极简主义者的直觉。


“早失败,少损失”“人会更后悔没有做过的事”,这两点是硅谷教会我的经验。尽早积累失败,反复快速试错,通过这种反复操练,我们磨炼出直觉,可以看清什么是需要的东西。


丢掉

你犹豫要不要丢的东西,

一眼看清东西是好是坏。



04 / 积极转化自卑感

“少”“不够”是一种魅力


我比父亲矮了十厘米,甚至,连妹妹都超越了我的身高。在身高上,我已然是极简主义者。


另外,我家里除我之外,都身体健康,偏偏我患有特应性皮炎、过敏、哮喘……我一度怨恨这样的自己是“基因失败的作品”,我偷偷穿起内增高鞋,伪装起自己。


甚至有一段时间我还怀疑“我真的是这对父母的孩子吗?”。


然而,自从抛下外貌焦虑,对自己抱有信心后,我的想法发生了彻底的改变。


现在我反而觉得矮个子也不赖。高个子的身高优势确实很吸引人,但矮个子也有矮个子的魅力。


比如说,个子矮不会有压迫感,让人不易起戒心。因此,很容易让人产生亲近感,建立起人际关系。


另一方面,需要的能量也少,较少的饭量就能管饱(我之所以可以一日一餐全靠这点)。关于寿命,许多研究表明个子矮的人活得久。


我原来可以长寿!


之前在打工的时候,我被一名素不相识的女生要了联系方式,甚至还进入了交往阶段(所谓的“倒追”)。


当时我问她怎么会喜欢我,她回我说“因为你清清瘦瘦的”。


“就因为这个?”我记得自己在惊讶之余,被深深打动——因为“我遇到了一个人,我感到自卑的地方,她却说她喜欢”。


有人喜欢我本来的样子。


这一简单的事实给了我巨大的自信。从那之后,我喜欢上了瘦小的自己。


许多“生来健康”的人,到了三四十岁因为感到身体机能衰退,或是体检时某个项目查出问题,才开始考虑自身的健康。


我从小就因特应性皮炎、过敏、哮喘而烦恼,留下许多痛苦的回忆,但也因此,年少时我的健康意识就很强。现在我自认为是一个“养生男”,并且得到了大家的认同。


正因为过去经历过苦恼,才会在第一时间意识到健康的重要性,并采取对策。


比起那些自以为健康吃老本,发现问题为时已晚的人,我觉得自己甚是幸运。


“少”“一无所有”这些词一般情况下偏贬义。但是有些东西“正因为少”而有魅力,有些真相“正因为一无所有”而被洞悉。


自卑感可以成为推动人们前行的动力。


自卑感可以成为武器,

也可以成为你的魅力所在。



05 / 把“经验”当作资产

旅行的回忆是一生的珍宝


有一种思维方式受极简主义者们重视——“经验大于物品”。物品只在买下的瞬间给人满足感,而从旅行、阅读中学到的东西、得到的经验会伴随一生,因而给人更高的满足感。


“经验大于物品”有其科学根据。


美国心理学家利夫·范博文(Leaf Van Boven)、托马斯·吉洛维奇(Thomas Gilovich)的最新研究,证明了“将钱用在经验上比用在物品上得到的满足感更高”


根据他们的论文——


▷ 物品带来的幸福感并不长久。

▷ 有形的物品有可能被人夺走,而经验无法被夺走。

▷ 人们很容易习惯幸福的感觉。就算东西到手,还会想“下次我要更好的”,欲望很可能越来越大。

▷ 物品因等级不同存在价格差异,忍不住和他人比较。


于是得出结论:不要在物品上花太多钱。


即便买了东西,也不觉得心满意足——我觉得其根本原因是虚荣,即“被认可欲”。


人类是“希望得到他人认可”的生物,自然具有“被认可欲”。然而许多人往往不靠“自己做成的事情”,而靠“自己拥有物品的价值”来满足自己无谓的欲望。与其靠装备为自己助威,不如赤膊上阵来的帅气。


关于这点,如果你重视经验,那就能从“与他人的比较”中抽身,心中留下的回忆将成为你的资产。极简主义者们常说“减少物品、放弃不必要的东西,人生将变得更加丰富”,此言不虚。


我现在每月花七万日元来维持必要且最低限度的生活,剩余的钱会用于像旅行之类的活动来积累经验,也会花在书本和其他信息平台上,以增加知识。



让我举一个把钱花在积累经验上的例子吧。


我曾经从福冈到东京去上朋友开的舞蹈课。虽然交通、住宿都要花钱,但不想辜负自己“一定要参加”的念头,于是我下定决心,去了东京。


后来,我不仅第一次学会了跳舞,还在活动中遇到的小伙伴家留宿,甚至太过开心差点错过回程的班机——如此种种都成为我的记忆,留在心中。


如果我把这次花在舞蹈课上的钱,用在买不必要的名牌或是奢侈品上,虽然花费的金额相同,但获得的满足感一定很低。


有数据显示,现在二十多岁的人活到百岁以上的可能性很高。


与过去相比,现代人会活得更久,“经验大于物品”的价值观也会变得更加重要。


物品有限,经验无限。


拥有有形的物品,

不如拥有无形的经验。



《花小钱 得自由》生活、物品、身体、时间、思考和人际关系这六大维度,逐一解析,提供了适合当代人的切实可行的实操方案,以50种自在生活的方法,阐释顺应时代需求的最新理念,帮助读者摆脱虚荣与消费主义的束缚,实现最大限度的自由。

▽ 点击阅读热门文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