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知道你有没有察觉,之前只有在科幻题材的电影或者书本里读到的“人工智能”等字眼,现在正在冲击着我们的生活。目之所及,无论是科技产品、创投大会甚至新闻联播,几乎无时无刻都在聚焦着“人工智能”、“大数据”等等。
2016年,全球科技巨头在人工智能方面的投入已经达到300亿美元,其中仅中国在人工智能领域就投入了80亿美元。据相关机构调查,在中国甚至有超过1000+的人工智能企业,此外,AI专利数量高速增长,中国甚至以52%优势,领先于34%的美国。
直接导致谷歌母公司Alphabet集团公司董事长Eric Schmidt发出警告,“中国将消灭美国一项关键优势,在2030年主导人工智能技术发展”。就连《麻省理工科技评论》也发表专题文章,讨论“中国人工智能的崛起”,更是将中国 AI 推到了风口浪尖,如火如荼。
一、为什么从科幻电影里走出的人工智能几乎一时间就成了新风口?
近日,红杉资本全球合伙人沈南鹏在JDD大会上,站在投资人的角度揭开了这个问题的答案,“之所以有这样的数据,与中国在大数据方面的积累密不可分”,
他表示,大数据是AI的前提,中国企业在过去10年迅速数据化(一是在“公有云计算平台”积累了大量的数据;
二是许多领先企业意识到了数据的重要性,都建立了统一的数据中心),而这样的积累,也到了在AI时代发挥作用的节点,并且“数据+AI”可以对原有产业带来巨大的效率提升,对实体经济有大力支持,实现变革增长。
但究其根本原因,沈南鹏也坦白地说,“之所以这一波AI浪潮如此备受关注,是因为真正看到了其应用价值”。
是的没错,随着第四次技术革命的到来,柯洁终于输给了人工智能 AlphaGo(即“阿尔法狗”),虽然AlphaGo“落棋”的指法并不优美,但再也无法辩驳的是,人类真正地将之前只能停留在大脑里幻想的“人工智能”带到了“应用阶段”。
而在人工智能面对商业的时候,沈南鹏也分析到,“虽然春江水暖鸭先知,但对于这一波儿对人工智能的感知,企业界与投资界不分先后,企业界反应也非常快。”
二、为什么金融场景是挖掘人工智能的商业及社会价值最佳选择
众所周知,“无消费,不数据”。大数据和消费密不可分,而人工智能时代的到来,则突破了“大数据”的边界,让“数据”更好的为“消费”服务。用京东金融CEO陈生强在JDD大会上的话总结,就是“数据和场景是人工智能的前提”。
沈南鹏在京东JDD大会的演讲中也直言,当前中国企业对 AI 的主要应用和探索方向中,他最看好的就是当前 AI 在金融产业中的应用。
“现在华尔街基本都在用AI进行量化交易,离通用AI不会太远”,他表示,高度数据化的金融业是AI最好应用的产业,尤其是身份认证、风险控制、洞察运营或个性化运营。
人工智能能够让金融企业大大的节省人力,提高效率,也能影响股票市场。
“金融是一个人工智能可以得到大放异彩的场景,意味着巨大商业和社会价值。”沈南鹏说,也显然,京东金融是一个来的恰逢其时的经典案例。
众所周知,虽然京东金融起步比较晚,但刘强东却表示,“晚得也有好处,因为晚就没有了包袱,就可以站在巨人的肩膀上飞奔,可以用全球最新、最前沿的技术去搭建京东金融的基础。
各个领域,包括整个中国金融行业,乃至全球人工智能在金融方面的应用都能为我们提供构想。”
这句话真的不假,毕竟京东金融从成立的第一天开始,其实就已经是基于AI,并以技术为核心的消费级金融产品了,而且基本没有走弯路。
当然,评价一个产品还是不能用“基本”这样的词句,太过草率,所以我们可以具体展开来探讨一下,京东金融做了什么:
1)风控水平到了什么程度?
京东金融的风控体系是利用深度学习、图计算、生物探针等人工智能技术,实现无人工审核授信和放款的金融工具。
据了解,京东金融的不良率和资损水平低于行业平均值50%以上,帮助银行在信贷审核上效率提高了10倍以上,客单成本降低了70%以上。
2)资产证券化平台怎么样了?
京东金融最初做ABS是为了解决消费金融和供应链金融的资金来源问题,并为此搭建了一套完整的系统。后来京东金融以这个系统为基础,推出“资产证券化云平台”,有效地降低了融资企业的门槛。
非常明显的数字对比:传统方式每单最低是8亿起,京东金融做到了2亿起;且企业融资成本也降低了1到3个点,大大提高了企业融资通过率;京东金融产品还帮助了资产证券化中介机构的提高了服务效率,其中管理效率至少提升20倍,也就是原先20个人的活现在1个人就可以。
3) AI 是一种思考方式?
众所周知,不管对品牌商还是零售商来说,库存周转速度都是电商的生命线,这时的大数据和人工智能无疑是提升效率的关键。而在京东JDD大会上,刘强东的演讲主题是“AI既是一种技术,也是一种思考方式”,重点就在探讨未来的硬件。
比如京东的无人仓。据了解,京东的无人仓已经在上海建成,在上线之前已经脱线运营了三年时间,这是全球第一个大型的全无人仓,区别于传统无人仓 B to B的仓库生产单量有限,而京东 B to C的无人仓则可以每天24小时不间断地产出数十万的单量,而且百分之百由机器人和人工智能进行系统控制,可以称得上是绝无仅有了。
物流方面。目前的京东在全国范围内已经拥有了超过五百家物流中心,且2017年第二季度末已经超过了530万个SKU,这时人工进行仓库的管理基本是不现实的。
值得庆幸的是,今天京东有将近一半以上的SKU,100%由人工智能的方式进行销售的预测和采购,以及进行补货和库间非常复杂的三级物流网络管理,这让京东实现了530万个SKU的库存周转天数仅有30多天。
当然,聚焦京东的硬件,他们还研发了“无人车”,而且截止到7月5日,京东无人车已经超过了17万个小时的测试,最新飞行的无人机可以飞到240公里。
预计未来三年内,重型无人机可以飞五百到一千公里,携带一吨到两吨的货物。而从远期来看,京东重型无人机能够实现超过20吨载重货物的运输量。
同时,京东的配送机器人也在人大、清华等高校测试了将近一年的时间,预计12月开始将在短时间内实现北京市一百所高校全部采用机器人送货,而不再是人来配送。
前有销售预测、库存管理、以及对外赋能,不得不说如今的京东已经运用将人工智能和金融结合到炉火纯青的地步。这似乎跟人们印象里的电商出入甚大,却又和京东电商作为一家用技术来为品牌商提供供应链服务的基础设施服务商的定位不谋合而。
4)未来的未来?
但在一切技术升级都进行的如此顺理成章的时候,京东又回归了人工智能的初心,回归“以人为本”,将“人文关怀”做到极致。
即,面对人工智能,不仅仅是人工智能能够为人类社会带来什么,还有人类在面对人工智能时该如何来解决接下来面临的种种问题。
“科学技术的应用不能以牺牲人文关怀为代价,而且我从来不认为人类技术的进步会导致人类的灭亡。”
刘强东说,“京东发展人工智能,除了能够不断降低各个行业的成本,不断地提升所在的各个行业的效率之外,不断地提升用户体验之外,我还希望人工智能能够让我们每个员工,京东人,不仅不会失去工作,而且能够做更好的工作,我希望有一天我的兄弟们再不用冒着烈日、寒风、风雪、雾霾对世界的伤害,走在大街上送货,我的兄弟们可以坐在办公室,监控全国数百万台无人机和配送机器人,还有全国八百家物流中心,几十万辆无人车,两三万个无人配送站。我们所有的系统,依然需要大量的人工进行监控。”
“为什么不能让我们的世界变得更美好,家庭变得更美好,让我们的街道变得更加的美好,让我们的城市变得更加的美好,我们让更多的人从事繁重的、危险的,甚至是对身体有伤害的工作,转变为对身体没有伤害的、轻松的工作?”刘强东发出的虽然是疑问句,但无疑他的意志是肯定的。
来源 | 阿尔法工厂
各位小伙伴们好,芯师爷致力于为产业人士搭建最强人脉圈,在这里除了能收获产业优质文章,更能加入高端人脉群。加群方法:长按二维码,加群主为好友,备注:姓名+公司+职位 。
行业群:
物联网IOT、电子代工厂SMT、机器人与人工智能、充电桩行业、工业自动化与4.0、无人机群、汽车电子科技、智能可穿戴、新能源汽车产业、VR/AR虚拟现实、安防与监控系统、IC设计与原厂、半导体材料设备晶圆、半导体封测、半导体代理分销、半导体投融资群、元器件撮合交易1群
职能群:
市场销售、采购 供应链管理、设计工程师、AE.FAE、品牌公关媒介、人事招聘
群规: